APP下载

中医治疗肿瘤新思路-土壤学说

2021-01-05寿伟臻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3期
关键词:癌细胞癌症化疗

寿伟臻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胸外科,上海 200032)

0 引言

在中医的角度讲,癌症的发生,一般是正气不足,外感邪气。在土壤学说来看,癌症的发生是人体内环境的改变,导致细胞的生长偏离方向,或因情志内伤,即长期的郁结、气滞、内环境的不通畅。或因时疫外感影响下,日积月累,形成症和积。

1 中医看癌症的发生与转移

相关研究人员也发现某个器官癌变扩散,在这之前,癌变原发部位所产生的信息,实际上已经很早的就为癌细胞侵入这个器官创造了环境和条件,主要的步骤如下:癌细胞产生一种特定的蛋白,使得身体部位细胞发生异常,该细胞部位成为了癌细胞生长的温床,原本健康的细胞发生了改变,这个温床可以使得癌细胞聚集,从而产生集聚的数量,最终对健康的器官产生影响,使得器官癌变。癌症发生并不可怕,但是一旦侵袭其他脏器,则会形成致命一击。林顿教授在研究食道癌乳腺癌等研究过程发现该成果具有广泛的意义,从而首次在世界上提出癌症转移环境的概念,使人们更加清晰全面的对癌症扩散的路径图进行了解,也帮助人们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1]。如果能够对癌症建立转移前环境进行有效的阻止,那么就可以对恶性肿瘤扩散进行遏制,更容易治愈。

2 扶正祛邪法

五十多年前,中医临床研究表明,有效的防治复发、转移是中医进行肿瘤防治的优势,中医药物发挥出具体的作用主要是对宿主的肿瘤微环境作出整体调控,尤其是调控转移前微环境当中的肺癌成分。但现阶段一部分一学者仍然尝试着提出转移前微环境的中医治疗策略,总体的治疗策略方式都比较笼统,主要是重视对人体的脾胃进行调解,行气活血,清热解毒温下逐瘀等方式,从而阻止肿瘤建立转移前的微环境。虽然这种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却存在很大的局限。花宝金教授在指导防治肿瘤转移过程当中应用气机升降理论得到一定的临床效果,在此基础之上,对转移前微环境的中医干预方法做出深入的分析和探讨,由于转移前的微环境下,患者只有较少的症状,所以其去学诛法运用的时机不恰当,不明确。该方式当中使用了清热解毒的方式,有可能会造成患者元气损,伤造成病情加重,所以对转移前的微环境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现阶段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在原位肿瘤的初始阶段,如果能够做好疾病的防治,在疾病症状时开启采用良好方式进行治疗,应用扶正法进行治疗是本文讨论的主要问题。扶正去邪法是抑制肿瘤生长、防止肿瘤扩散的根本治法,需要辨证统一的看待扶正祛邪法,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做出充分的了解和掌握,需要对肿瘤早期中期晚期的相关特点进行掌握。

3 中医土壤理论

中医的土壤学说中,将人体的内环境比喻为土壤,肿瘤细胞为杂草,正常细胞为庄稼。如何在这三者之间形成一个共存、共赢成为我们讨论的关键。

当人体中产生了异常细胞,是否会最终成为癌症?这一问题的答案是不一定。因为人不断的进化,已经具有了完备的免疫系统,当机体出现异常细胞时,机体就会由免疫细胞进行识别,从而对体内的异常细胞进行清除。所以,大多数健康的人都是利用这种方式和异常细胞共存的。也就是说异常细胞不断产生,机体由免疫细胞将其清除。但是,如果人的机体免疫力下降后,异常细胞就有了可乘之机,还有可能逃脱人体的免疫系统,最后不断繁殖,在人体失控的情况下,给人们带来巨大威胁。当人体内的免疫细胞不能够对癌细胞进行控制时,人体内的癌细胞快速增长,人们便制造并使用了手术刀进行癌细胞切除。在很早的时期,很多癌细胞只是在人体内的某一块小区域存在。人体通过手术的方式从机体内将癌细胞完全割离。人就可以和这一部门共存一段时间的癌细胞说再见了。通过手术的方式我们可以有效的治疗早期癌症,这也是人们进行定期体检所具有的意义。但是癌细胞的增长速度很乱,很多癌细胞也具备迁移和侵袭能力,会在人体内不断的扩散,也就是说使用手术切除的方式不能够将其完全去除。即使手术刀特长也无法全部切除,因为有时癌细胞已经遍布机体的全身,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化疗的方式进行治疗。使用对癌细胞产生毒性的药物进行化疗。化疗药物能够产生很大杀伤力,但是对正常细胞也具有毒害作用。化疗药物对癌细胞增长产生了抑制的作用,延长了人们和癌细胞共存的时间,我们称其为生存期的延长。但是很多癌细胞会对化疗的药物会产生耐受性,最终癌细胞在人体内又会重新失控,如果我们仍不断化疗,将会使我们原本已经非常脆弱的体内环境遭受重大打击(土壤千疮百孔),最终草没了,庄家也不长了(死亡)。采用靶向治疗的方式进行癌症治疗、或者近些年来非常火爆的免疫治疗等方式。不过这些治疗手段现阶段想要完全治愈患者也是比较困难的。大多数只是延续生命。所以,我们需要思考如何人体和癌细胞共存于带瘤的余生。

本文提出了中医土壤理论。在1889年,西医当中提出了土壤种子学说,其中土壤是人体内环境,而种子是癌变细胞,第一次将肿瘤和体内环境联系在一起,认为是由于恶性的循环造成了肿瘤的产生。通过以上说明可以让我们了解到恶性肿瘤并非是来源于外部入侵,不像新冠病毒一样,直接的侵入人体组织,而是在长期受到外因和内因的刺激下,影响了体内正常的环境,导致人体正常细胞变坏,造成人体内乱[2]。早在《内经》中阐释人的生命活动,受到先天禀赋(每个个体生命的自然属性不同)、后天的生存活动影响,并与自然及社会环境里方方面面的事物发生关系(每个个体生命的社会属性不同),所以强调把握由不同阴阳五行属性决定的人体的禀赋特征。

癌细胞是由于身体当中的一些正常细胞发生突变而产生的。如同一个正常的孩子由于家庭环境或者自身的原因变成了坏孩子,但它的前身也如同正常孩子一样。在治疗癌细胞过程当中,当然需要杀灭癌细胞,但同时应该充分的考虑到这一因素。它同新冠病毒侵犯人体不一样,新冠病毒是外来的入侵者,当然我们应该干净杀绝,一个不留。肿瘤细胞是我们自己的孩子,由于我们自身的原因导致变成坏孩子了,我们能否通过修正,诱导,改造,让一部分将要变成坏孩子的孩子不变坏(停止在癌前病变阶段);让已经是坏孩子的孩子不再作恶(肿瘤静止下来)。改变一下思路,将一部分处在要发展成为肿瘤细胞的那一部分细胞挽救回来、将已经是肿瘤细胞的那一部分细胞静止下来。而不是一味的要杀绝它们,而是给它们生路。比如长期吸烟导致支气管上皮出现鳞状化生,那么这些细胞进一步就会形成肺癌,如果在早期我们可以将支气管上皮鳞状化生进行逆转,那么就不可能发生肺癌了(中医治未病)。同样我们也可以通过调节体内的环境,让一些变坏的孩子不再继续做坏事,能够和正常孩子和平相处(肿瘤细胞静止),这也是有效治疗癌症的一种方式。为此,我们提出了中医版土壤学说,该学说是本人首创的,可能会存在一定的缺陷,供大家批评指正。

4 调节土壤

那么如何调节土壤这一问题也值得我们作出深入的探讨。早在《黄帝内经》:“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一语中,就提到过,对土壤的调节重要性,可以防患于未然。本文提出的土壤学说当中,主要有扶,调,护,控四个切入点。其中扶指的是扶持、调是指调整、护指的是保护、控指的是控制。

扶。在中医学角度认为肿瘤是一种全身为虚,局部为实的病变。正气虚弱是患病的前提,而刘嘉湘老师提出关于肿瘤治疗的扶正法,也是抓住了肿瘤治疗的根本。通过采取扶正法进行治疗,使人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3]。正如《素问·五运行大论》云:“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阴阳规律生化无穷,以数推之则无尽。近些年来中医研究过程当中,更加专注于对“土壤”的加固进行治疗,其治疗的本质就是需要对人体内的淋巴细胞进行提高,从而识别和消灭癌细胞。如果说传统的治疗方式放疗或者化疗如同请外援,那么中医治疗就是提高自身能力。现在肿瘤治疗越来越倾向于提升人体的免疫功能,通过靠自身杀灭癌细胞,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以上可以看出在治疗肿瘤过程当中,中医和西医逐渐趋于一致。

调。中医认为,人体的内部环境遭到破坏以后会引发肿瘤,所以调主要是对具体的脏腑,气血,阴阳,情志的失衡状态做出的调节,通过调节人体失衡状态,达到精神乃治。就如同大坝在决堤之后,需要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在其下游重新建立起新的大坝,保持平衡,防止洪水一发不可收拾。疾病也是一样,一旦建立平衡以后,疾病就可以稳定,不进一步恶化。当然,新的平衡无法完全复原原有的平衡。

护。指的是恶性肿瘤在产生以后,会对人体的气血进行不断的消耗,使正常细胞组织失去濡养。而无法抵御肿瘤侵犯。所以,对正常细胞进行保护非常重要,包括心理疏导,营养支持,顾护卫气,合理饮食等。很多人都会问肿瘤病人要吃什么,什么可以吃。其实,这都属于护的范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述“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护住正常组织细胞,使其不受肿瘤细胞的侵袭,是肿瘤治疗中一重要因素,可使肿瘤局限于一处而无法外侵或转移。中医认为,至虚之处仍留邪之处,也就是说癌症所去之处一般是机体虚弱的地方。如果身体各处都有坚强之壁垒,肿瘤转移的发生将大幅度减少[4]。

控。是针对没有得到根治的肿瘤残留的病人来说,控有两方面的意思。其一,肿瘤的特征是能够无节制的生长和转移,所以在肿瘤治疗过程当中需要尽可能地减少肿瘤的负荷,中医当中的软坚散结,清热解毒的药物具有该作用,当然该作用所具有的强度不如西医大。另外,控还具有第二方面的意思,指的是既然无法根治肿瘤,退而求其次,争取和肿瘤共存,也是一种可以接受的局面。因为,对体内的癌细胞零容忍,一味的赶尽杀绝也不一定就是一种好的方式。现今,在肿瘤治疗中以扶正祛邪为基本治则,包括益气、温阳、滋阴、养血,辅以软坚散结、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化痰利湿等法,标本兼固,重视脾胃功能,顾及六腑以通为用,总体是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为治病目的,赞同“带瘤生存”,不主张对肿瘤不顾机体机能状态“进行赶尽杀绝”,以免出现邪退正竭,治病未能救命的结果。此种转变从某种程度上说可以归结为不同时代人思想认识上的差异。道家思想是《内经》思想的源头,道家强调以“内求”的方式修身养性。《道德经》中“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是对“内求”思想的描述,它并非摒弃外物,而是为了“得一”“知一”,如此方能如心使臂、如臂运指般地应对纷繁殊异、万千变化之外物。物物不同,变化无穷,而人目不能尽色,耳不能穷声,智不能周物,辨之不尽,追之不穷。就医理而言,人之异同,病之万变,亦是如此。不拘泥于有形,不执着于征象,不倚靠于外物,而把握其柄要,则形、象、物应之皆当。

5 结论

现阶段,中医和西医都认为肿瘤的发生、发展取决于两个因素:肿瘤(杂草),体内环境(土壤)。内循环作为土壤环境,与肿瘤的发生具有密切的关系。但是在西医角度,更多集中于杂草相关研究,从细胞膜到胞内蛋白质方面的研究,再到核内DNA和RNA的研究,呈现出越来越精细化的发展,这也符合研究的发展趋势,是正确的。但是对这方面的研究越细致也就会发现离人体越来越远。

在研究社会学领域,如果我们只研究个人,而忽略社会整体,就会导致很多错误,因为社会各个方面都会对个人产生严重的影响,脱离社会整体而对个人进行研究得到的结论一定是不正确的[5]。同样,离开了人体的内环境而单独研究肿瘤细胞也会得出不一定正确的结论。

中医认为肺癌的发生是由于整个人体出了问题而不是单纯的肺部出了问题。在肺癌进行治疗过程当中不能局限于肺部,据此,所以本文提出中医版的土壤学说[6]。其中土壤指的是人体内环境,而杂草指的是癌细胞,庄稼就如同是人体正常的组织。《灵枢·天年》云:“以母为基,以父为檐;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说明人之生命以父母之阴阳交合而始,并且以父母精血为物质基础;又云:“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说明父母阴阳交合并以父母精血为基础之后才使得身形发育,营卫通和,生命气机得以升降出入,产生神志活动。所以先天而决定了身体结构特征、神志活动特点、五脏功能强弱状态。

癌症生长于“土壤”中,采取手术治疗,如同除草过程;而化疗过程如同使用除草剂的过程;放疗过程属于局部照射过程。而中医治疗则通过对人体的内环境进行调节,重视调节土壤环境,使杂草停止生长,或者是不容易生长。在一定程度上,杂草和庄稼维持平衡状态达到共存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就如同和谐社会当中犯罪率明显下降一样。

猜你喜欢

癌细胞癌症化疗
BCAA代谢异常与癌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FBP1在癌症中的研究进展
体检发现的结节,离癌症有多远?
癌细胞最怕LOVE
癌症“偏爱”那些人?
跟踪导练(二)(3)
癌细胞最怕Love
A kind kid helps a classmate beat cancer Aka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