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后疲劳的研究进展
2021-01-05赵妍侯越王友明张如路王敏佳
赵妍,侯越,王友明,张如路,王敏佳
(1.河北工程大学临床医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0;2.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河北 邯郸 056000)
0 引言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常态,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虽然医疗技术的进步使得脑卒中患者存活率大大提升,但研究表明,20%-50%的卒中后患者可能伴有一种或多种并发症,如:中风后疲劳、中风后抑郁、疼痛以及血管性认知障碍等[1-4],影响其神经功能恢复,导致致残率和致死率上升[5]。卒中后疲劳(post of stork,PSF)已经成为脑卒中后常见的症状[6],被认为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的病理状态,由生物、心理、行为、社会和其他因素的复杂相互作用,具有独特的病因、临床特征、特殊的诊断和治疗方法[7]。卒中后疲劳是卒中后残疾和长期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此外,它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持久的负面影响[8-10]。但由于疲劳是主观的,对疲劳进行量化也有一定难度,同时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发生发展常常被忽视或认识不足。因此,为了维持或改善中风后的功能和生活质量,重视卒中后疲劳,解决中风幸存者的疲劳是至关重要的。现就PSF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PSF的定义
目前对卒中后疲劳定义还没有达到统一,可以确定的是PSF是一种病理性疲劳[11],PSF被认为是卒中后患者在精神或身体方面或者两者兼有,出现的一种极度和持续疲劳、虚弱或乏力的主观感受,且独立于体力消耗[12-13]。PSF可在中风后早期或慢性中风中发展[14]。
2 PSF的发病率
PSF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症状,其发病率高,波动于23%-85%[15-16]。疲劳本身的复杂性、多维性以及研究人员对疲劳的定义、疲劳评估量表的使用、纳入标准的不同以及中风发作时间的不同导致了卒中后疲劳发病率有一定的差异[17-18]。因此需要进一步对其发病率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从而得到更为准确的数据。
3 评估量表
PSF是通过患者填写疲劳问卷获得一定分数来进行评估的[19]。目前用于评估疲劳的量表包括:严重程度量表(FSS)、SF-36/12(活力分量表)、情绪状态概况(POMS)、改进的疲劳影响量表(MFIS)、疲劳评价量表(FAS)、疲劳量表评定(FAI)、哥德堡生活质量评定表(GQLI)、Chalder疲劳量表(CFS)、疲劳影响量表(FIS)、多维疲劳目录(MFI-20)、心理疲劳量表(MFS)、视觉模拟疲劳量表(VAFS)、慢性疾病治疗的功能评价-疲劳亚量表(FACIT-F)、运动与认知功能疲劳量表(FSMC)等。FSS是一份由9个项目组成的问卷,得分≥4的患者被认为有卒中后疲劳[20]。FSS因其高度的内在一致性和良好的重测信度[21-24]已被广泛用于中风后疲劳研究[22-24]。
4 相关因素
PSF对神经功能恢复、生活质量等有不利影响[25-27]。然而,卒中后疲劳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研究透彻。一些观察性研究表明,PSF的发生可能是多因素的,涉及生物、心理、行为、社会和其他因素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并可能因事件发生的时间而异[26-31]。
4.1 PSF与年龄、性别
生物学相关因素中年龄是最常研究的因素。然而,这些发现是有争议的。有研究表明,年轻的中风幸存者比年长的幸存者更容易疲劳[32-33]。但其他相关研究报告显示,PSF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34-35]除了年龄之外,研究表明女性更容易出现PSF[35-40]。同时也有其他研究报告,PSF并没有性别差异[41]。调查结果的不一致可能是由于性别之间对疲劳的感知和表达不同有关,也可能与内分泌和压力相关因素有关。
4.2 PSF与抑郁、焦虑、睡眠
研究表明,PSF和抑郁常同时存在,相互关联[42]。有抑郁的卒中患者疲劳患病率更高[43-46]。疲劳和功能独立之间的关系是由抑郁介导的[47-50]。因此要对抑郁情绪进行有效干预,有助于减轻PSF患者的疲劳[49]。但其他研究表明PSF在没有抑郁的患者中也可见[51-52]。同时研究表明,焦虑与中风后疲劳的发生也有关[52-56]。除了心理因素以外,在一项包括15名急性中风患者的定性研究中,睡眠问题也被列为疲劳的原因之一[57]。要尽早识别及重视卒中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以及睡眠情况,并进行一定干预,从而有效减轻PSF。
4.3 PSF与卒中病变部位
针对PSF与卒中部位相关性,目前许多学者给了大量指导意见,但这些学者的意见仍不能统一。部分学者认为,PSF与卒中部位、梗死面积无相关性[58-59]。但有多项研究表明,中风后疲劳与中风侧和位置之间存在关联。幕下区(尤其是脑干)或基底神经节、内囊、丘脑的病变可能会增加疲劳风险[60-63],其机制在当前研究中被认为可能是基底节损伤后,导致输入和运动功能障碍,进而纹状体-丘脑-额叶皮层系统发生损害,产生疲劳症状。上述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的病灶部位与PSF关系紧密,前期可以通过头颅CT或头颅磁共振成像结果进行对PSF发病率的预防。当前研究意见相左可能原因在于,对卒中患者进行疲劳评估的时间以及对病变部位相关分类的不统一。因此PSF患者评估的统一性有一定的重要性,在临床上仍需更多研究证实PSF与卒中部位的相关性。同时对脑卒中高危病灶患者,应当有一定的预见性,对其进行防治,改善其预后。
4.4 PSF与炎症因子
证据表明,炎症细胞因子有助于中风后疲劳的发展[64-66]。 炎症可加速免疫信号的各种细胞因子的分泌,包括白细胞介 素-6 (IL-6)、白 细 胞 介 素-1β(IL-1β)和 肿 瘤 坏 死 因 子α(TNF-α)等,它们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有作用位点,诱发所谓的“疾病行为”,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诱发疲劳[67-68]。研究表明,急性血清水平的IL-1β与卒中后6个月的疲劳呈正相关,较低水平的IL1-ra和IL-9与卒中后疲劳相关。疲劳与C反应蛋白呈负相关[69]。然而,目前关于炎症细胞因子和卒中后疲劳之间关系的数据有限,且仍不确定其具体作用[45]。还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和总结。通过对炎症指标的监测可以对PSF进行预防和早期干预,从而大大降低其风险。
4.5 PSF与甲状腺激素
近年来进行的几项研究表明,甲状腺功能障碍(临床或亚临床)对健康甲状腺功能正常个体的卒中结果和疲劳有影响[70-72]。但尚未评估其与PSF的关系。另一项研究表明,中风患者的功能结果与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成反比[70-73]。甲状旁腺激素浓度与体力疲劳呈负相关[74]。对甲状腺激素水平进行监测,可以有效地进行观察疗效和对预后进行估计。目前的证据显示结果不一,需要进一步研究甲状腺激素与其的相关性。
5 小结
卒中后疲劳发病率高,可对卒中患者的预后和康复治疗产生长期的影响,轻微的卒中患者中也频繁发生。当前学者对于PSF的定义无法做出统一的指导意见,其伴随的临床症状以及相关测量量表是诊断PSF的主要手段。PSF 的相关影响因素广泛,从生物因素至社会心理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卒中后抑郁、焦虑、卒中部位、炎症因子、甲状腺激素等。当前对于 PSF 的发病机制及相关研究仍较少,需要对其进行大量研究。尽早识别高危人群,加以重视及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功能障碍和情绪紊乱,从而有效减少 PSF 的发生,降低其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更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