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飞行人员眩晕的航空医学鉴定
2021-01-05张宏煜张惠李娇
张宏煜,张惠,李娇
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航卫室,北京 100070
眩晕疾病可以根据发病部位和发病原因,将其分成前庭性和非前庭性,其中前庭神经及以上病变可以称之为前庭中枢性眩晕,前庭神经核以下病变主要为前庭外周性眩晕,一般来说,内科疾病所导致的眩晕、眼性、颈性、神经性眩晕均属于非前庭性眩晕。根据相关空军总医院飞行员有关资料表明,前庭性眩晕属于一种发病率比较高的疾病,该疾病不仅会导致民航飞行员在空中突发性失能,对于军事飞行的安全也有着十分严重的威胁。所以针对飞行员眩晕疾病来说,必须要进行严格的诊治以及后续随访,这关系到飞行安全和飞行员自身的生命安全。而且患者在治疗后需要在指定时间之后根据诊断结果决定是否能够继续飞行。该文针对飞行人员眩晕的不同类型进行了航空医学鉴定,现报道如下。
1 前庭神经炎
1.1 发病特点
该疾病属于一种不存在听力障碍的眩晕症状,主要分为多次发作型和单次发作型,其中单次发作型的临床治疗具有更高的成功率,发病人数也比较多。
1.2 航空医学鉴定
可以根据疾病是否存在复发几率以及前庭功能的评估进行鉴定,①针对单次发作型来说,可以进行3~6 个月的地面观察,如果飞行人员的前庭功能正常的话,就表示飞行合格。如果表现为单侧前庭功能减弱,但是代偿现象良好,可以进行个别评定。②针对多次发作型来说,如果飞行人员呈现为发作性眩晕,则表现为飞行不合格。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报告表明,有一例海军飞行学员在强气流状态下出现了看不清仪表板的空间知觉丧失,且视敏度和系列眼震电图的检查表现为异常,这就表明该名飞行员具有前庭神经炎所导致的眩晕。根据另外一个学者的研究表明,18 例患有前庭神经元炎的军事飞行员在接受11~48 个月的随访之后,有60%的飞行员存在前庭损害的情况,虽然经过临床检查表明身体已经康复,但是如果要想继续飞行的话,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前庭功能检查。如果飞行人员存在单侧前庭功能减弱但是代偿良好的情况,需要经过3~6 个月的飞行检查之后再进行评估。
前庭神经炎在接受航空医学鉴定的时候,存在的难点主要为飞行人员如果仅仅存在单侧前庭功能减弱,而且没有恢复正常,但是表现为代偿良好的情况,这个时候飞行人员如果要求恢复飞行的话,需要接受3~6 个月的评估和检查。
2 突发性耳聋
2.1 发病特点
突发性耳聋总属于一种突然发生的感应神经性耳聋情况,患者会合并眩晕和耳鸣,该疾病的发病原因不明,属于一种飞行人员前庭外周性眩晕能够恢复飞行状态的主要疾病。
2.2 航空医学鉴定
如果飞行人员仅仅存在耳聋情况,没有眩晕症状,在接受治疗之后听力恢复到了飞行人员体检标准要求,就可以恢复飞行。如果飞行人员存在耳聋并且合并眩晕症状,在听力达标之外,患者的眩晕症状消失之后,还需要进行3 个月的地面观察,如果发现没有复发眩晕情况,而且前庭功能恢复正常就可以恢复飞行。如果飞行人员存在单侧前庭功能减弱,但是表现为代偿良好,可以进行个别的评估。一般来说在进行突发性聋疾病诊断时比较容易,但是要注意的是要与其他疾病相区分,如果存在一些可疑的症状,需要进行3~6 个月的地面观察,如果是单座歼击机飞行员需要进行地面观察36 个月。
3 变压性眩晕
3.1 发病特点
变压性眩晕主要指的是外界的压力突然变化所导致的中耳腔内形成的高压,从而会引发一种急性的短暂性眩晕。根据国内外的相关报告表明该疾病的发病率在10%~17%,其中高性能战斗机部队飞行人员的发病率高达29%[1]。
3.2 航空医学鉴定
针对功能性变压性眩晕来说,如果飞行人员的疾病发生原因比较明确,或者眩晕时间比较短暂的话,可以做飞行合格结论,甚至还能够进行更高性能的战斗机飞行。针对一些没有明确原因或者反复发作的眩晕症状来说,飞行人员需要做飞行不合格的结论,并且要接受治疗,治疗之后要进行3 个月的地面观察和康复,如果在接受舱内模拟飞行以及低压舱检查之后没有眩晕情况出现,还要接受3 个月左右的飞行观察,以上情况均没有出现眩晕,就可以做飞行合格的结论[2]。如果飞行人员在接受低压舱内模拟飞行的时候,仍然出现了眩晕的情况,或者在进行飞行观察时出现了眩晕情况,需要接受近一年以上的反复矫正。效果不佳的话需要做飞行不合格的结论,或者改飞性能比较低的飞机。针对器质性变压型眩晕来说,需要根据飞行人员的原发疾病来进行相关的结论[3]。如果飞行人员的原发疾病无法治愈的话,需要做飞行不合格的结论,其中主要包括内耳发育异常以及梅尼艾病。如果是由于复发性疾病所导致的一侧前庭功能异常,并且在治疗之后前庭功能恢复正常,需要接受功能性变压型眩晕鉴定的相关步骤。如果飞行人员在接受原发疾病治疗之后病情稳定,但是相关功能无法恢复正常,可以根据飞行人员的飞行经验、飞行机种、飞行信息以及飞行职务来综合考虑。
4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4.1 发病特点
各种疾病主要指的是在某一特定的位置所出现的眩晕,可以同时包括中枢性眼震以及周围性眼震,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前庭性眩晕。
4.2 航空医学鉴定
根据航空医学鉴定,可以将其确定成周围性病变症状消失,并且在接受3~6 个月的地面观察之后没有复发情况,而且飞行人员的前庭功能比较稳定,则可以恢复飞行。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报告[4]表明,有一例民航飞行员出现了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情况,在接受相关治疗之后临床症状消失,而且接受检查的结果合格,可以恢复正常飞行。
5 中枢性眩晕
5.1 发病特点
肿瘤、颅脑炎症、外伤、血管性疾病、先天畸形等疾病都有一定的几率会引发眩晕,但是相关症状不够明显,很容易与前庭外周性眩晕混淆,所以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
5.2 航空医学鉴定
一般情况下,如果飞行人员具有颅脑系统炎症的话,通常是要做飞行不合格的结论,但是如果飞行人员的发病程度比较轻,而且在接受治疗之后没有后遗症,经过相关飞行检测的指标都比较正常,这样的话可以做飞行合格的结论。针对一些飞行不合格的结论来说有以下几种。①飞行人员具有颅脑系统肿瘤。但是如果飞行人员在早期接受了微创或者无创治疗之后,没有明显的后遗症,在接受康复和适当休息之后,接受测试的结果也比较正常,可以进行特殊处理。②飞行人员具有颅脑系统外伤[5]。如果飞行人员的症状比较轻,在接受3~6 个月的地面观察和疗养之后,没有明显的后遗症,接受功能检测正常之后可以进行飞行合格的结论。③飞行人员具有颅脑系统变性疾病,该疾病发展到晚期会存在平衡失调,头晕等症状,所以应该做飞行不合格的处理,但是患者在早期或者疾病程度比较轻的话,可以在达到相关标准之后进行特殊处理。一般来说具有脑栓塞、脑供血不足、脑血管瘤、脑出血、脑梗死等中枢血管疾病的话是要做飞行不合格的处理。④飞行人员具有颅脑先天畸形,从而引发中枢性眩晕,这种情况应该做飞行不合格的处理[6]。
在进行颅脑疾病航空医学鉴定的过程中,难点主要为飞行人员在平时是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的,但是在接受体检或者其他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时会发现,其中具有颅内静脉瘤发生出血的可能性虽然只有0.15%,但是仍然需要接受系统的检测和治疗,如果在临床航空医学诊断方面具有比较乐观的结果,则可以进入到飞行观察的阶段。
6 全身各系统病症引起的眩景
非前庭系统的骨科疾病很容易会导致精神科疾病、眩晕、心血管系统疾病、眼科疾病等。所以在进行诊断的时候,需要根据飞行人员眩晕是否会存在复发以及消失等综合性因素来进行考量[7]。
7 眩晕航空医学鉴定应注意的问题
①医生需要对飞行人员的病史进行详细的了解,特别是一些具有早期病变的疾病,例如梅尼艾病,是需要根据病史来进行诊断和考量的。②需要对飞行人员的前庭功能以及听力功能来进行系统的检查。飞行人员由于眩晕症状需要进行诊治的话,医生不仅要检查前庭功能情况,还要检查听觉功能情况。相关学者对前庭功能的筛查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有10%的假阴性率,对于潜水候选者以及飞行人员前庭功能检查方面具有一定的影响[8]。所以一定要进行前庭功能的检查以及听觉功能的检查,另外还要接受一系列的眼震电图检查。这是反映飞行人员前庭以及眼部反射水平半规管功能的主要方式,能够反映前庭功能的整体情况,而且根据飞行人员的具体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③对飞行人员进行重视影像学检查[9]。该项检查在畸形、外伤、颅内出血、梗死、囊肿和肿瘤的诊断及鉴定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和作用,如果飞行人员需要的话,还可以进行全脑血管造影,这样也能够为颅内血管性病变的诊断和检测提供重要的依据[10]。
8 制定眩晕飞行检测的标准
根据美国空军现如今应用的标准中,对于飞行合格条件的要求都比较严格,但是有关医学特许的条款有很多。例如在1992—2003 年期间,针对1 000 多名申请医学特许的飞行人员中,有83.9%都通过了申请,这也使当地延长了飞行人员的飞行生涯[11]。针对我国目前应用的飞行检测标准来说,与美国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不同,所以在进行飞行合格以及飞行不合格评判时需要依照个别的评定条款来做出相应的结论。如果对于一些飞行不合格的人做出了飞行合格的结论,必须要进行相关的处置[12]。目前有关超过飞行年限的医学特许方面,我国的相关规范还是比较严格的,但是有关疾病的医学特许相关系统不够规范,所以必须要尽快制定有关眩晕等疾病的飞行人员医学特许标准,在保证飞行安全的基础上,来延长飞行人员的职业生涯,这样也能够提高我国整体民航以及战斗机的战斗力和效率。
9 小结
综上所述,眩晕是飞行人员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在进行航空医学鉴定时,需要根据飞行人员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关治疗和观察的结果来做出飞行合格或者飞行不合格的结论,并且还要严格利用医学特许标准,尽可能地延长飞行人员的飞行时间,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我国整体民航以及战斗机的效率,还能够为飞行人员提供更加系统的诊断和检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