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思维管理理论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2021-01-05张丹
张丹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江苏 南京)
0 引言
对于临床医疗工作而言,护理管理工作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在促进、维护医患关系中发挥巨大作用。据李辉、康伟等学者[1]研究指出,护理质量管理的应用不仅能顺利推进护理工作,而且可以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因此,为了提升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在进行护理质量管理时,应该选择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合理安排或调配有限的设备、人员等资源。心内科收治的患者通常具有病情危重、进展迅速、疾病类型较多等特点,需要医护人员在临床护理中给予其更为精细、周到的护理管理服务。肖莹、陈能凤等学者[2]认为,在心内科患者护理中应用细节思维管理,有助于完善护理干预措施,规避风险事件,同时还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基于此,本研究分析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收治的200例心内科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比较常规护理及细节思维管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现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收治的200例心内科患者进行课题研究。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划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分得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48例;最小年龄为45岁,最大年龄为80岁,平均年龄为(64.13±2.57)岁;最短病程为4年,最长病程为9年,平均病程为(5.83±2.33)年;疾病类型:8例慢性心功能不全,52例高血压病,40例冠心病。研究组100例,分得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46例;最小年龄为46岁,最大年龄为79岁,平均年龄为(64.09±2.88)岁;最短病程为3年,最长病程为10年,平均病程为(5.79±2.29)年;疾病类型:6例慢性心功能不全,50例高血压病,44例冠心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对本组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者;②临床资料无明显缺失者;③意识清晰且无语言障碍者。
排除标准:①恶性肿瘤患者;②严重器质性病变患者;③护理依从性较低患者;④临时突出研究患者。
1.2 方法
临床护理管理期间,对照组依旧接受常规护理: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进展,开展恰当的健康知识教育,要求患者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坚持合理膳食;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细节思维管理理论,具体措施包括:(1)强化理念:在细节思维管理理论的引导下,应重新修订符合心内科实际情况的各项护理管理制度、规章,明确各级护理人员岗位职责,要求科室内医护人员均能严格恪守护理技能操作规程,并将细节思维管理理论落实到日常的护理工作中[3]。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还应持续更新、改进临床护理措施,加强对细节部分的管理。(2)强调重点:心内科收治的患者多具有病情危重的特点,如果医护人员过于年轻,很容易因风险意识不足、护理经验缺乏等因素诱发意外事件,降低护理质量。因此,在护理管理过程中,应进一步分析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科学指导临床护理工作的同时,还能更加细化相关护理工作,尽可能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①加强日常护理:开展日常护理工作时,护士长应掌控每项操作的实施细节,并要求医护人员始终将维护患者生命安全当做工作重心。患者入住心内科后,应全部通过腕带管理制度进行管理。护理操作前,医护人员应再三查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及病情状况,严格执行医嘱,以免出现差错;认真依照相关规范做好手卫生,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同时要对患者实施安全教育,促使患者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住院安全管理活动[4]。②提高护理意识:医护人员应详细列明各类心内科疾病的预警细节,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专业培训,进一步强化其细节护理意识[5]。另外,还应督促医护人员熟练掌握各种心电图知识,便于在患者发病时准确判断其病情变化。③加强细节管理:书写护理文书时,要求医护人员能够遵循简明扼要、突出重点等原则,及时、完整、连续地记录患者的护理情况。④强化护患交流: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应主动收集并掌握其相关信息,主动、积极地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沟通,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预防各类护理安全事故的发生。此外,医护人员还应主动解答患者的内心疑问,引导患者对临床医疗及护理工作产生正确认识,避免其出现焦虑、恐惧、害怕等不良情绪,鼓励患者乐观面对疾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1.3 观察指标
(1)详细评估两组心内科患者的护理管理质量。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管理、病区管理、药品器械、护理文书等。
(2)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如错误用药、形成压疮、跌倒坠床等。
1.4 统计学方法
为处理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应统一使用软件SPSS 23.0。经χ2检验所得的计数资料(%),经t检验所得的计量资料()。P值<0.05时,表示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管理质量
从基础管理、病区管理、药品器械、护理文书等维度对比,研究组的护理管理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管理质量(,分)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管理质量(,分)
组别 例数 基础管理 病区管理 药品器械 护理文书对照组 100 90.12±2.5491.05±3.1490.04±3.1289.07±3.46研究组 100 95.67±3.0297.11±2.0897.58±1.7495.43±3.55 t -- 14.064 16.089 21.106 12.829 P -- 0.000 0.000 0.000 0.000
2.2 不良事件发生率
常规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8.00%(18/100);细节思维管理后,研究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00%(6/100)。对照组与研究组相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5.107,P=0.023)。详见表 2。
3 讨论
对于心内科收治的患者而言,全面、规范、优质的临床护理工作能够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改善其预后质量,反之,如果护理工作存在安全隐患,不仅会降低治疗效果,而且会引发护患纠纷,损伤医院的社会声誉[6]。近年来,部分专家学者主张把细节思维管理理论逐渐渗透到日常护理工作当中,有助于从基础管理、病区管理等方面进一步提升护理管理质量。
在本组课题中,研究组的护理管理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说明,在开展心内科护理工作时采用细节思维管理理论,有助于提高临床护理管理质量,消除安全隐患,避免错误用药、跌倒坠床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在日常护理管理工作中,医护人员如果能够积极做好细节管理工作,认真方法并及时处理各类细节问题,严格监督护理工作的薄弱环节,最大程度的规避可能引发不良事件的各种风险,能够进一步提升护理管理质量,保证患者的护理安全。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n,%)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细节思维管理理论,能够有效提高心内科的护理管理质量,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持续推广或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