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身心体验
2021-01-05李丽丽石丽君
李丽丽,石丽君
(解放军第960医院泰安医疗区 血液透析室,山东 泰安)
0 引言
2019年12月以来,武汉出现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被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并迅速蔓延至全国。2020年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2]。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人们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表现为躯体、心理、认知和行为等的异常[3]。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每周需要往返医院2~3次,从基础疾病状态、自身免疫能力,到交通环节和治疗场所,都使其成为新冠肺炎的高危易感人群[4]。疫情突发、高危易感、对疾病认识不足、往返于医院使他们暴露于疫情流行和维持性治疗的突出矛盾中,势必会引发一系列的身心问题,继而影响疾病的预后。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了解MHD患者疫情期间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分析存在的身心问题并探究原因,以期为其采取个体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0年1月~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MHD患者,纳入标准:年龄≥18岁,透析时间≥3个月,有良好的认知和理解能力,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并发症,存在语言沟通障碍。访谈样本量以资料达到饱和为标准,本研究共访谈12名MHD患者,年龄20~72岁,平均年龄 (45.58±14.38)岁,透析龄 10~192个月,平均(82.08±58.06)个月,具体见表1。
1.2 方法
1.2.1 资料收集
采用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收集资料,访谈前向受访者详细说明研究目的、方法及过程,签署知情同意书,承诺对访谈资料严格保密,用编码替代受访者姓名,以取得受访者的信任和配合。访谈选择在环境安静的科室示教室内进行,时间为30~50分钟/例,访谈时同时使用文字、录音两种方式记录,边听边仔细观察受访者的情感和表情变化,做好笔录。访谈提纲为:①疫情期间,您的心理感受是怎样的?②疫情给您的生活、工作带来了哪些影响?③疫情期间您想得到什么帮助?④就诊过程中有什么特殊经历?有何建议?
1.2.2 资料分析
访谈结束后24h内将笔记、录音整理成为文字材料,由受访者本人确认是否能反映其心理感受,保证资料完整、准确。根据Colaizzi分析步骤对文字材料进行分析,具体方法为:①仔细阅读所有的访谈记录;②分析有重要意义的陈述;③对反复出现有意义的观点进行编码;④将编码后的观点汇集;⑤写出详细、无遗漏的描述;⑥辨别出相似的观点;⑦返回受访者处求证。研究者对资料分析结果进行归纳及总结,最终得到本次研究的主题[5]。
2 结果
2.1 主题一:疫情期间的心理反应
2.1.1 焦虑和恐慌
新冠肺炎有较强的传染性和潜在的致命性,在突如其来且对其普遍认识不足的情况下,对患者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冲击,表现出焦虑、恐慌,甚至影响到日常生活和睡眠。N1:“害怕,特别害怕,这个病没有特效治疗的办法,担心控制不住,有时候都睡不着觉”。N3:“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情,不知道该怎么办,而且传播范围这么大,感觉防不胜防,心里不踏实”。N9:“害怕,怕死啊……一想到这就烦躁,在屋里来回走”。N12:“我每天都关注网上公布的病例数字,看到隔壁小区有确诊的病例,就坐不住了,感觉病毒就在身边,干什么都心不在焉”。
表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n=12)
2.1.2 抱怨、无奈
MHD患者长期承受疾病本身及并发症带来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已经是众多慢性病患者中的“特殊群体”,疫情的发生对他们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使部分患者产生了命运不公、却又无法对抗命运的心理感受。N3:“得个尿毒症就很倒霉了,没想到又赶上这个事,这不是要人命吗?”N11:“一辈子混了个‘尿毒证(症)’,这回倒成了不得不出门的‘通行证’了 (表情:苦笑 ),哎,没办法”。
2.1.3 自责、担心
MHD患者作为新冠肺炎的高危易感人群,密切接触势必导致家庭成员的感染高风险,对此表现出自责和担心。N6:“我怕得病,万一再传染给孩子,就成我们家的罪人了”。N9:“有时候想多和家人见见面,聊一聊,但是又担心把病带给他们”。
2.1.4 孤独、无助
无法间断的透析治疗,使MHD患者在公交停运、城乡封路、小区封闭的大背景下,成为不得不“逆行”的“流动群体”和别人眼中的“病毒携带者”,并因此承受着外界疏离带来的孤独和无助。N2:“因为得往医院跑,我家里人不让我进大屋,我自己在院子里的小屋住,冷了就开个电暖器”。N7:“没有公交车,还得治病,我只能自己骑电动车来,太冷了,想想就觉得委屈”。N8:“我和我弟租房子住,房东听说别的地方有透析病人感染的,就不让租了,好像我们身上带着病毒似的,这种时候还得到处去找房子”。
2.1.5 乐观、感恩
随着对疾病认识的逐渐清晰、相关知识储备的逐渐丰富,社会支持系统的不断完善,部分MHD患者的自我调适能力得到提高,表现出乐观的积极心态,同时对家人及社会的支持表现出感激之情。N4:“改变一些习惯,把自己管理好,按要求来,应该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真正从心里感激国家的实力,还有一线的医务人员,他们太辛苦了,从心里尊敬他们”。N5:“我还是比较乐观的,看到国家措施这么好,防护也好,我就放开心态,按时吃饭、增强抵抗力、保持好的情绪,这很重要”。N8:“搬家那天,王医生专门为我们调整了透析时间,后来还询问我们的情况,真得很感动”。
2.2 主题二:疫情期间面临的主要困难
2.2.1 防护知识、技能缺乏
疫情突发、新发,大众对其的认识程度不够,虽有大量的、不同渠道的新闻报道和网络信息,但对于没有专科医学知识的患者来说,如何甄别选取对自己有用且科学的知识,存在一定的困难。N2:“每天看电视新闻,可是看完我就忘了,用到防护的时候,就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比着葫芦画瓢”。N7:“开始最简单的戴口罩都不规范,幸亏护士教给我”。N10:“我看网上的信息更新很快,一个接一个规范,一个接一个方案,直接把我弄晕了”。
2.2.2 就诊出行困难
疫情期间,多地道路、公共交通、小区出入口都采取了严格的通行限制,出行变得尤其困难,部分患者被迫更改透析地点、时间、次数来应对。N3:“早上来透析,走到门口一看,门全部被封上了,找人开证明、办手续得需要一些时间,没办法,只能先在当地县医院联系透析了”。N10:“我们小区上午8:00以后才让出门,上午来透析肯定晚了,只能调成下午了”。N11:“出来一趟太麻烦了,挨个村检查,在路上耽误很多时间,我控制控制水,能少来一次”。
2.2.3 物资保障困难
受疫情管控和防护用品需求量大面积增长的影响,尤其在疫情早期,MHD患者面临着生活物资、防护物资获取困难的情况。N1:“口罩太难买了,按说我们应该戴外科口罩的,我买不到,现在有这些就不错了”。N5:“疫情开始的时候,买菜、买肉都不方便,也不敢出门,我半个多月没有吃肉,抵抗力肯定不行啊”。
2.3 主题三:疫情期间期望获得的帮助
2.3.1 防护知识专业指导
全面了解疾病、掌握防控措施才能有效防止感染的发生,MHD患者对专业防控知识的需求尤为紧迫。N1:“网上的信息很少有专门针对透析病人的,我需要知道正确的、适合我们的防护措施,这样才能安心”。N9:“如果我发热了,应该怎么办,先去哪儿,再去哪儿,还能不能透析”。N11:“我每次来透析,都会问护士一些问题,防护得对不对、回家该注意什么等等”。
2.3.2 家庭及社会支持理解
疫情期间,医院及政府部门的重视与支持、家庭成员的陪伴,成为MHD患者重要的情感支撑需求。N2:“医院应该采取严格的防控措施,保障我们的安全,我们只能依靠医院了”。N5:“我们这些人,政府应该给我们建立个档案,在这种特殊时期,政府出面帮忙协调一些事情,比如通行、购买防护物资,可能就简单得多了”。N6:“我在这住院,每天和孩子视频,看到孩子很好,最开心了,得感谢孩子爸爸”。N12:“每次透析,都想让媳妇陪我来,有她陪着,感觉好多了”。
3 讨论
3.1 重视MHD患者的心理反应,促进心理健康
3.1.1 重视疫情期间出现的负性情绪
MHD患者因本身疾病问题时常会出现以焦虑、抑郁为主的负性情绪[6],突发事件(新冠肺炎)的发生无疑更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从而出现恐慌、抱怨、无助等,与王昕[7]的研究结果一致,而负性情绪将直接影响患者的透析效果和生存质量[8],应进行积极干预:(1)心理评估:持续、动态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查找问题来源,制定针对性措施;(2)疏导负性情绪:建议采用有效的情绪疏导方法,如平缓呼吸法、肌肉放松法、“蝴蝶拍”、保险箱技术等[9],必要时采用同伴教育、热线咨询、专业心理指导等方式,使其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提高危机抵抗力和适应力,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
3.1.2 采取针对性措施,激发积极情绪
访谈过程中,部分受访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对国家保障措施的信心”,从而表现出乐观、感恩等积极情绪,分析原因与自我心理调适能力较强和对支持系统感知能力较强有关。韩丹等[10]提出积极情绪可增强患者的心理适应性,并建议应用自我效能理论培养MHD患者自信,利用社会支持系统减轻其自我感受负担, 疏导负性情绪,以提高其乐观水平。杨芳等[11]提出,感恩情绪可减轻躯体不适症状和提升心理复原能力,是促进个体生理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可通过提高MHD患者的自我效能和感知能力,全面评估可利用的支持系统资源,优化薄弱环节,从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3.2 完善医务人员支持系统,增加应对资本
3.2.1 依托责任制护理模式,建立密切的护患沟通关系
护士作为临床一线观察员,应保持与MHD患者的不间断沟通,以便早期、及时、全面发现存在的身心问题,建议在完成透析日护理评估与干预的基础上,将患者分组分配给护士管理,建立院外责任制延续沟通模式,一方面患者知晓自己的责任护士,出现问题时可第一时间找到诉求对象,得到有效的心理支持,另一方面,责任护士全面掌握患者情况,在整个疫情期间保持与患者的点对点沟通,除及时发现存在的情绪反应外,负责接收分管患者的咨询与求助,简化沟通步骤,分析产生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有效促进MHD患者的身心健康。
3.2.2 加强防护知识、技能培训,增加MHD患者心理应对资本
本研究显示,防护知识、技能的缺乏是MHD患者面临的主要困难,因知识缺乏导致的防护行为偏差,将增加MHD患者感染新冠肺炎的风险,因此,医护人员应为其提供最权威、可信的专业培训。建议采取床边宣教、发放告知书、微信平台等多样化方式进行知识宣讲,内容应包含居家、来往医院途中、治疗中所有需注意的事项,应指导患者学会口罩佩戴方法、洗手方法、咳嗽礼仪、防护等级等基本防护技能,公示防控应急预案,增加其防护能力储备,以增强MHD患者在信息甄别、风险判断、风险预防中的信心,激发乐观、坚韧的情绪品质,提升疫情应对的心理资本[12]。
3.3 健全家庭与社会支持系统,提供有力情感支撑和安全保障
3.3.1 重视家庭支持作用
访谈中得知,部分患者拥有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感受到“开心、踏实”,而个别患者因为家庭成员的过分谨慎和不必要恐慌,导致“有家不能回”,可见,良好的家庭支持可以保护透析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患者负性情绪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3]。医护人员应主动与患者家属、亲友联系,进行疫情相关知识教育,宣传科学防控方法,减少不必要的恐慌,从而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为其提供稳定的情感支持,使其获得心理上的舒适,获得归属感。
3.3.2 健全社会服务保障机制
社会支持是应激和压力的主要缓冲因素,能为患者提供应对疾病所需的外部资源及良好心理感受[14],社会保障与政府防控措施的落实与患者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王昕等[7]指出,突发事件后公众心理健康的水平可反映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MHD患者作为特殊疫情下的"特殊群体",中断治疗可直接导致患者的死亡,出现相对感染新冠肺炎更糟糕的结果,因此社会有关部门应高度关注和支持这个群体,建议依托网络数据平台和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建立管理档案,完善应急机制,落实责任分工,在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可在政府统筹协调下,由网格辖区对MHD患者的就诊出行、基本生活保障、防护物资保障等提供有力支持,以保障患者安全。
综上所述,新冠肺炎的发生给本来就饱受疾病折磨的MHD患者带来更为严重的身心问题,但通过负性情绪的关注与疏导、医院、家庭、社会支持系统的健全与完善,可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情绪,可以为其提供有效的情感支撑和安全保障,可以全方位保障疫情下"逆行群体"的心理健康和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