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英学院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研究
——以江苏省八所“211工程”高校为例

2021-01-05刘径言蔡一凡俞逸文张盈盈周梦倩

关键词:职业规划本科生精英

刘径言, 蔡一凡, 俞逸文, 张盈盈, 周梦倩

(江南大学 教育学院, 江苏 无锡 214122)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 一些大学纷纷成立了专门培养拔尖人才的本科精英教育组织, 如北京大学的元培学院、 浙江大学的竺可桢学院等。 这些本科精英学院是大学为培养优秀拔尖人才提供个性化教育的组织, 关乎高层次人才培养和人才强国的大局。 精英学院本科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是实现自身能力与社会需求高度切合的必然要求。 因此,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 精英学院如何利用最优质的教育资源, 优化其本科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体系, 更确切地做好高素质人才与社会的对接,也是大学人才培养的的必要议题。

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在于发现适合自己的职业, 追求个体和职业的最佳匹配。[1]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最早由著名管理学家诺斯威尔(Rothwell)提出:“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又称为职业生涯设计, 是个人结合自身情况以及眼前制约因素, 为自己实现职业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 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2]2就内涵而言,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开始于个人,具有长期性、 实时性、 独特性等特点, 涉及对职业的认知、 职业目标的确立以及为实现职业目标所做的个人准备。 本研究以江苏省八所“211工程”高校精英学院本科生为研究对象, 对其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精英学院的课程教学、 管理制度以及实践环节进行综合考察, 探究本科精英学院教育模式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为精英学院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以江苏省八所“211工程”高校本科精英学院的学生为调查对象, 具体包括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 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长空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强化培养学院、 河海大学大禹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孙越崎学院、 江南大学至善学院、 苏州大学敬文书院。 共发放问卷330份, 回收318份, 获得有效问卷302份, 回收率为96.4%, 有效回收率为91.5%。 其中, 参与问卷调查的男生占48.7%, 女生占51.3%; 以大二和大三在校生为主, 二者合计达69.6%; 参与的学生以理工类为主, 占77.2%, 其次是文史类, 占13.5%。 所得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相关分析、 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

1.2 研究工具

1) 职业生涯规划量表

自编量表, 经前测修改形成最终问卷。 该问卷包括职业认知、 职业目标和职业准备3个维度, 共18个项目, 采用5点计分法, KMO值为0.885, Bartlett球形检验系数值为2 253.546(p<0.001), 3个公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4.410%, 整个问卷的信度系数是0.891, 分量表的信度系数在0.711~0.833, 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2) 本科精英学院培养模式量表

自编量表, 包括课程教学、 实践环节、 管理制度三个维度。 其中课程教学包括教师个性指导、 课程设置、 常规教学; 实践环节包括志愿服务、 社团活动、 科研活动; 管理制度包括考核制度、 优奖政策、 交流政策、 就业招聘, 共22个项目, 采用5点计分法, KMO值为0.947, Bartlett球形检验系数值为4 893.546(p<0.001), 整个问卷的信度系数是0.960, 分量表的信度系数在0.882~0.924, 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2 研究结果

2.1 精英学院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总体水平较好

以精英学院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及本科精英学院培养模式各因子的每层面均分为统计指标, 比较精英学院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 本科精英学院培养模式各维度水平的状况。 每层面平均分都在3分以上, 说明两者整体水平较高。 其中, 精英学院本科生的职业准备得分较高, 其次是职业目标, 职业认知得分最低, 并且职业准备的态度最为集中一致。 在本科精英学院培养模式的具体内容上, 精英学院本科生在管理制度维度的得分最高, 其次是实践环节维度, 而在课程教学维度上的得分最低。 同时, 在课程教学维度上的态度最为集中一致(见表 1)。

表 1 精英学院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培养模式的描述性分析

2.2 人才培养模式与精英学院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相关性

调查发现, 精英学院的课程教学、 实践环节、 管理制度与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相关性, 通过对这些相关性特征的把握, 能够为提升精英学院本科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水平提供针对性的改进行动。

1) 课程教学维度和职业目标的相关程度最高, 呈显著正相关

本科精英学院培养模式各维度与精英学院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各维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见表 2)。 课程教学维度与职业目标的相关系数为0.524, 两者相关程度最高, 表明课程教学对精英学院本科生职业目标的影响效应可能具有协同性。

表 2 精英学院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培养模式的相关分析

2) 课程教学、 实践环节、 管理制度显著正向预测职业生涯规划

为了考察本科精英学院培养模式对精英学院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独立作用, 以精英学院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各维度得分为因变量, 以各因子得分为预测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 结果表明, 在职业认知上, 课程教学能进入回归方程, 解释量为25%, 对精英学院本科生的职业认知具有较高的预测力。 在职业目标上, 课程教学、 管理制度能进入回归方程, 两者解释量共为29.3%, 对精英学院本科生的职业目标具有较高的预测力, 尤其是课程教学更能影响其职业目标的远大明确程度。 在职业准备上, 管理制度和实践环节能进入回归方程, 两者解释量共为23.3%, 对精英学院本科生的职业准备具有较高的预测力, 尤其是管理制度对其职业准备的影响更为明显(见表 3)。

表 3 培养模式对精英学院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预测作用

2.3 精英学院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在人口学变量上存在差异

以精英学院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为因变量, 将性别、 年级、 生源地、 家庭经济状况、 父母亲学历、 毕业意向、 就业城市意向、 职业规划长远度以及开始职业规划的时间作为自变量进行差异分析(见表 4~表 8, 这里只列出具有显著性的数据)。

1) 精英学院本科生的职业认知、 职业目标和职业准备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见表 4)。 大四的精英学院本科生职业认知最明晰, 职业准备最充分。 年级越高, 学生的职业认知越明晰, 职业目标越明确, 职业准备越充分。

表 4 不同年级的精英学院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差异检验

2) 精英学院本科生的职业认知在毕业意向上存在显著差异(见表 5)。 计划自主创业的精英学院本科生的职业认知最强, 其次是计划直接就业, 有其他计划的次之, 计划继续深造的学生职业认知相对来说最低, 其中, 计划国外深造的精英学院本科生的职业认知强于计划在国内继续深造的学生。

表 5 不同毕业意向的精英学院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差异检验

3) 精英学院本科生的职业目标在就业城市意向上存在显著差异(见表 6)。 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显然是精英学院本科生就业的首选地, 相比较而言, 县城和乡镇几乎很少被考虑。

表 6 不同就业城市意向的精英学院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差异检验

4) 精英学院本科生的职业认知、 职业目标和职业准备在职业规划长远度上存在显著差异(见表 7)。 职业规划越长远, 职业认知越明晰, 职业目标越远大明确, 职业准备越充分。

表 7 不同职业规划长远度的精英学院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差异检验

5) 精英学院本科生的职业认知、 职业目标和职业准备在职业规划开始时间上存在显著差异(见表 8)。 总体来看, 精英学院本科生职业规划开始时间越早, 其职业认知越明晰, 职业目标越远大明确, 职业准备越充分。

表 8 不同职业规划开始时间的精英学院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差异检验

3 讨 论

调查揭示了精英学院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特征, 厘清了积极因素在影响这一群体的职业规划中的作用, 同时, 也发现了职业意向趋于个人化、 学术型精英职业规划意识相对薄弱等现实问题, 对于调查结果需要进一步客观的追问。

3.1 精英学院本科生的职业意向标准趋向个人化

研究显示, 精英学院本科生的职业目标在就业城市意向和毕业意向上存在显著差异, 其职业意向关注个人价值的实现, 社会责任意识显得不足。 他们首选自主创业, 并倾向于选择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 这种选择意向一方面说明了精英学院本科生注重自身的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精英学院本科生未能从社会需要的角度出发, 注重职业的经济价值而忽视了社会价值。 实际上, 那些偏远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更需要精英人才的支持。

3.2 课程教学对精英学院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影响最大

调查发现, 课程教学维度和职业目标的相关程度最高, 两者呈显著正相关。 本科精英学院多学科思维模式、 文理交融的跨学科综合课程给学生以广泛的视野, 其较强的迁移性对还未完全明确发展方向的学生来说尤其重要, 有助于树立其明确的职业目标。 同时,课程教学显著正向预测职业认知与职业目标, 说明课程教学是精英学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如果大多课程设置重视综合素质培养, 教师注重对精英学院本科生个性化的培养及职业生涯相关指导, 就有利于学生了解相关领域的宏观职业环境, 影响其职业认知和职业目标的确定。 “职业认知对职业目标的作用效果从SCCT理论层面得到了有力解释。 该理论强调个体兴趣与职业的结合、 能力与培养发展空间、 个体相关价值观等相关要素的相互关系以及作用方式, 更加关注个人与环境对职业行为的过程性意义。”[3]虽然课程教学维度和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程度最高, 但精英学院本科生感知到的课程教学影响最小, 可能由于课程教学影响的是学生对知识的隐性理解、 兴趣、 直觉力、 思维力和价值观体系等部分, 不易被直接感知到, 而管理制度具有直观立显性, 易被学生感知。

3.3 管理制度对精英学院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作用明显

管理制度影响精英学院本科生职业目标的选择。 大学如果提供海内外交流机会,将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眼界, 开展的相关创新创业大赛能够拓宽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 同时, 管理制度和实践环节也显著预测职业准备, 其中, 管理制度的预测力更强。 多元考核的管理制度督促学生自我提升, 组织的校内人才招聘会和就业指导讲座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信息。 就实践环节而言, 提供的社会实践及科学研究的机会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加深学生对自身能力和相关领域的认识, 有利于其职业准备。

3.4 学术型精英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相对薄弱

调查显示, 学术型精英(1)本文学术型精英是指计划选择攻读硕士学位, 继续从事学术研究的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相对薄弱。 这意味着学术型精英在选择继续深造时, 有可能对未来的职业规划并未做深入思考, 而是随波逐流、 大势所趋的决定。 其职业认知受环境和个人等多方面的影响, 大部分具有明确的就业意向和就业目标, 但是对制度环境的忽视、 对自我定位的模糊以及对职业认知的不重视等原因可能导致当前学术型人才的职业认知能力相对薄弱。 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是职场适应的重要部分[4], 这意味着对精英学院本科生的培养定位需要超越狭隘的精英人才观, 放弃一味追求的“考研率”,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精英意识。

4 研究建议

4.1 强化责任意识和时代使命

精英人才的培养不仅是大学使命, 更是国家战略。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个人化、 多元化、 功利性等特征, 因此, 精英学院本科生作为特殊群体, 其职业生涯规划必须超越个人主义及其伴随的技术理性主义偏见, 将个体命运融入国家命运和时代需求。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主阵地, 通过课程思政、 舆论引导等方式, 将国家使命、 责任担当的价值观教育渗透到日常的专业学习之中, 使其获得正确的道德认知, 形成“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大局意识。 同时, 精英学院本科生需要加强自我教育, 强化自我价值观审视, 认清在新时代背景下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精英应该具备的社会责任意识; 还可以从专业入手, 通过对专业的正确认知, 理解专业背后的职业思维与道德要求, 增强自身对于专业的认同感和获得感, 对未来职业发展形成正确定位。

4.2 明确精英人才的定位

只有建立正确的精英人才观, 才能明确精英人才的培养目标, 才可能帮助其合理规划未来。 在社会分层、 职业分层的背景下, 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精英人才也是精英学院发展的必然结果。 因此, 不同层次的大学培养不同层次的精英人才。 同时, 需要明确的是, 精英虽然意味着指向少数人才, 但并非精英仅指学术型精英。 精英学院应该培养一批科学研究、 经济、 管理、 教育、 社会等多领域的技能型和职业型精英。 在多维度、 多层次、 多领域的精英人才观的指导下, 高校才能够在课程教学、 管理制度、 实践环境等方面帮助精英学院本科生找到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之路。

4.3 完善精英学院课程教学体系

课程建设是大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压舱石。[5]调查结果表明, 课程教学和精英学院本科生生涯规划的关联度较高。 因此, 精英学院应该联系精英学院本科生所在的专业学院, 着力于发挥课程教学对学生生涯规划的功能。 大多数的精英学院为荣誉学院,而非实体学院, 因其班额小, 课程内容丰富等特点, 成为很多大学探索本科教学改革、 开展新型教育的试点。 但同时“高校课程设计对学生的关注度比较少, 课程开发缺乏明确的需求调查和目标导向, 随意性强”[6]。 因此, 缺乏专业支撑的精英学院, 如何整合课程、 专业、 教师以及教学, 明确人才培养的定位目标, 发挥教育合力是完善课程教学体系的关键。 精英学院运行模式不同于一般以学科专业建制学院, 形成了独特的组织目标、 组织结构、 组织权力与组织优势。[7]若使精英学院本科生能够尽早地建立职业认知, 获得职业体验, 精英学院可以聚集特有的资源优势, 开设综合型、 多种价值取向的跨学科课程, 以课堂为基点, 渗透生涯规划理念, 融入现实指导意义更强的课程教学内容。

4.4 改进管理制度与实践环节

虽然管理制度和实践环节对职业目标的预测能力不如课程教学, 但管理制度与实践环节同样对精英学院本科生的生涯规划作用显著。 因此, 高校必须完善管理制度, 落实职业规划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才能为提升精英学院本科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水平予以保障。 精英学院应开拓多形式的职业生涯服务渠道, 整合、 对接社会资源, 与其他专业学院增进互通合作, 与具有产学研合作关系的企业进行联合培养, 加强与用人单位、 人才市场、 第三方职业生涯服务机构的合作, 给予学生和政界、 实业界人士更多的交流机会, 共促精英学院本科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就实践环节而言, 予以学生更多的职业体验机会, 扩大学生的视野, 使学生近距离接触职业环境, 理论知识接受实际的考验, 提升学生的职业认知。 建立健全大学生创新教育激励与保障管理制度, 营造国际化、 多元化的氛围。

4.5 建立一体化的职业生涯规划长效机制

调查发现精英学院大二、 大三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水平相对来说较低。 据此, 精英学院和专业学院应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选择中压力最大、 自我矛盾最为激烈的关键期, 以增强大学生的职场竞争力为导向, 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分段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协调资源形成长效的教育机制。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贯穿本科教育阶段,大一重在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使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加深自我认知以及设定目标的过程中明确自己将来的职业锚。 大二重在方向决策, 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引导学生正确评估职业环境, 使其对职业生涯进行初步定位。 大三重在职业体验和尝试, 落实职业规划。 将专业理论、 技能学习与社会就业需求相结合, 使其在实践环节中全方位检验个人综合能力与职业环境的适配性。 大四重在反馈职业认知, 确立职业选择, 汇集各渠道职业讯息。 因此, 需要建设“全程化、 精准化”就业课程调研体系[8], 在彼此贯通、 有序衔接的四个阶段中, 通过系统的指导, 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就业素质。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本科生精英
能为与应为:从本科生成绩单看绩点制的功能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本科生论文流于形式
精英2018赛季最佳阵容出炉
浅谈大学职业规划教育的价值、问题及对策
当英国精英私立学校不再只属于精英
昂科威28T四驱精英型
精英云集
论用职业规划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