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强度运动对不稳定劳累性心绞痛患者无创血流动力学及运动耐力的影响

2021-01-04张学正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1年13期

张学正

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低强度运动对不稳定劳累性心绞痛患者无创血流动力学及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收集2019.07-2021.06不稳定劳累性心绞痛(CCS分级I-II级)患者80例随机分为运动治疗组(常规治疗+低强度运动)和常规治疗组,治疗16周,观察研究前后静态心脏血流动力学变化和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结果:经治疗,运动治疗组的无创血流动力学指标、6分钟步行试验行走距離与常规治疗组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稳定劳累性心绞痛患者进行低强度运动训练,能够改善其心排血量及运动耐力,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低强度运动;不稳定劳累性心绞痛;无创血流动力学;运动耐力

【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3--01

目前虽然冠脉介入治疗技术日益提高、普及,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拒绝冠脉造影或支架治疗,坚持口服药物及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1]。众所周知,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可以改善一般人群的心血管健康和生存,但是中等强度的运动极易诱发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低强度运动是否会使这些患者具有类似的风险、能否改善心脏血流动力学及改善运动能力还不确定[2]。在本次研究中,为此群体患者建立个性化运动训练计划,改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从而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以促进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收集2019.07-2021.06不稳定心绞痛(CCS分级I-II级)患者80例随机分为运动治疗组(常规治疗+低强度运动)和常规治疗组。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60~79岁,平均(69.00±1.52)岁; CCS分级:1级17例,Ⅱ级23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60~79岁,平均(68.3±1.50)岁;NYHA分级:Ⅲ级19例,Ⅱ级21例。排除急性全身性疾病、发热、近期栓塞、活动性心肌炎等不适宜康复运动患者。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设备名称:无创心输出量测量系统,设备型号:Enduro,产地:法国。

随机分配到运动训练组的患者参加一个运动计划,该计划是根据动态心排结合靶心率法得出的心率储备单独制定的。心率相当于心率储备的40%(静息心率+0.6[最大心率减去静息心率])。在博格量表上对感知运动强度进行评分,作为衡量目标运动强度的第二项指标,参与者被要求保持与感知运动强度相关的强度在10到12之间,这与低等强度相关。每周至少进行3次运动,每次20分钟,然后在研究方案的第一个月逐步增加训练次数,每周4-7次。患者被指示从第5周到第16周保持他们的运动方案。运动方式包括骑车、步行-慢跑和椭圆训练。

随机分配到常规活动组的患者在研究开始时没有获得正式的运动处方,并被指示在研究期间继续他们目前的活动实践,没有任何运动指示。为了鼓励患者参与,在研究方案结束时,常规活动组的患者被提供了运动咨询和运动处方。

1.3 评价指标

将无创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外周血管阻力指数、心脏指数、心收缩量、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工作指数、早期舒张功能比、射血指数作为主要指标,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作为次要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治疗,运动治疗组的外周血管阻力指数、心脏指数、心收缩量、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工作指数、早期舒张功能比、射血指数与常规治疗组相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运动治疗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大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表2。

3 讨 论

在缺乏相关证据的情况下,许多照顾不稳定劳累性心绞痛患者的医生建议极其保守的体育活动限制,许多患者害怕从事任何水平的运动[3]。目前的研究表明,对不稳定劳累性心绞痛患者实施为期16周的结构性锻炼计划是可行的[4]。我们本次对80例不稳定劳累性心绞痛患者为建立个性化运动训练计划,通过对外周血管阻力指数、心脏指数、心收缩量、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工作指数、早期舒张功能比、射血指数与常规治疗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有显著性(P<0.05)。

以上说明,科学低强度运动可以改善不稳定劳累性心绞痛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运动耐力,临床可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谢天鸽,谢天飞,刘云,等.增强型体外反搏对稳定性劳累型心绞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损伤的影响[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37(3):192-195,208.

[2]崔英华,孙栋华,王青雷,等.前列地尔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相关心肌损伤及炎性反应的影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9,39(08):862-864+869.

[3]周宏刚,屈洁.苦碟子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脂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20):3448-3451.

[4]李兵,马玮乐,王俊,等.不同调脂方案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内皮功能及安全性的影响[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1,30(1):7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