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2021-01-04陈月娥
陈月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幼儿成长发育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对幼儿成長过程中心理健康有着十分很大帮助作用。因此,教师及幼儿家长均应当积极探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相关问题,通过科学有效措施加强心理健康教学,从而使幼儿能够保持健康良好心理长,促进幼儿全面健康成长发育。
一、提高教师心理素质是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前提条件
蒙台梭利曾说过:要教育幼儿就要了解幼儿,幼教工作者为了幼儿的心理健康,应该努力提高自己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并将所学心理知识积极运用到幼教工作中。随着时代的变革,社会现象愈来愈复杂多样,复杂的现实不但影响了成人,而且也对幼儿产生了影响,幼儿心理呈现出的复杂现象,有健康纯洁的,也有不良不端正的。如何才能发现幼儿这些心理现象,并对其加以健康激励,对其不良心理加以矫治呢?首要条件就是教师要懂得心理知识,特别是幼儿心理知识。幼儿教师不仅要掌握一定的幼儿心理知识,而且教师本人也要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因为心理健康具有很大的感染性,加之幼儿心理发展又有易感染性,他们很容易受到老师的影响。在教师和幼儿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心理失常或心理不健康,那么就会在有意无意中把一些不健康因素传染给幼儿,进而影响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自己、完善自己,自觉抵制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保持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做好幼儿心理健康的表率。
二、爱心呵护尊重理解是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根本保证。
爱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必要的环境因素,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学着去呵护、尊重、理解和赏识孩子,给予孩子他们充分的自由和信任,不断对其进行鼓励和肯定。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教师如何爱孩子。”实践证明,一个充分受到教师正确而有理智的爱的孩子,总是充满自信、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反之,被教师忽视的幼儿则经常自暴自弃,形成一种自卑感、反社会的心理。比如,平时有些孩子上课时喜欢“捣乱”,活动时常打人,这往往是由于我们对他付出的爱太少所致,他想通过”捣乱”“打架”来引起教师对他的关注,进而获得教师对他的爱。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无论孩子美或丑,也无论聪明或愚钝,我们一定要有一颗热爱孩子的心,多给幼儿一些关怀与微笑,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思考问题,分享他们心中的快乐,分担排解他们心中的忧虑与不安,用我们的爱给幼儿带来自信、安全感、信任感,让其获得尊重和爱的体验。家长和教师还应该重视孩子的内心世界,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应当让孩子明白自己的错应由其自己去承担,更应当使其明白自己的过错,自己应该去弥补和改正。同时,教师和家长还应帮助孩子找到原因所在,在其改正和弥补过后,要及时地原谅孩子。
三、家园联手形成合力是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承担着对孩子的情感、性格、意志等心理品质的培养。因此家长也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要实施者,同样需要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目前,大多数家长只注重孩子的智力投资,而不重视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有的家长甚至教孩子“别人打你一下,你就还他两下”。于是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在幼儿园表现很好的孩子,到了家里却对父母、长辈发脾气,蛮不讲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引导家长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可以通过家长会、半日开放活动、家园共育栏、家长讲座等,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心理常识,掌握幼儿健康心理教育的方法、途径,以便采取有利的措施,配合幼儿园做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真正达到幼儿园与家庭教育同步进行,共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四、融入幼儿日常活动是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主要措施。
培养幼儿健康心理切实可行的做法是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各个环节中去,使其融入幼儿园日常教育的有机体之中,以自然而然的方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1.教孩子会说“我能行”
孩子对于未知世界总是充满好奇的,同时又害怕独自面对,遇事只会寻求于家长。所以,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当鼓励孩子多接触社会,培养他们承担责任,独立完成事情,大胆地说“我能行”。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可以尝试将孩子带到陌生的环境中,使他学会独自面对新的人和事,让他从小事开始尝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一个人只要体会过一次成功的快乐,便能激起无限的追求力量和意念。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应当积极地鼓励孩子,可以将目标设置成易于实现的,这样孩子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切记和别的孩子比较,也不要以比赛的方式来教育督促孩子,因为幼儿还未将自己看作一个能力人,没有能力去承受紧张和可能的失败,经常获胜是不现实的,过多的失败则会导致自卑。所以,幼儿教育过程中,应不断地赞许表扬孩子,让他们确信成败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自己要去做,不要害怕失败。
2.引导幼儿管理自身情绪
孩子产生情绪是很正常的事情,孩子的心理平衡失调和紧张状态,往往是其情绪状态尤其是消极被动的情绪状态所造成的。如果表现出的消极情绪过于强烈,亦或是受到压抑,亦或是持续时间过长,都会对孩子的人格成长造成损害,导致身心健康的失调。教师应当关注孩子应付心理压力和疏泄消极情绪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引导幼儿管理自身的情绪。也要帮助幼儿学习认识现实世界,珍惜目前自己拥有的,遇到挫折不退缩,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发现生活的美。如果幼儿产生了消极情绪,教师应当通过合适的方式引导其宣泄出来,情绪管理是堵不如疏。哭是孩子宣泄情感的重要途径,但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所以教师应当教给孩子其他的情绪宣泄方式,比如倾诉,让孩子能够将自己遇到的挫折或者冲突以及内心感受分享给他人,以寻求支持、安慰、理解和同情。
3.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
生活习惯是日常生活中一个所表现出的稳定的行为特征和方式,幼儿的大脑发育迅速,具备很大的可塑性,也较易受到别人的影响,也是培养和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虽然应当尊重重视孩子的想法,但是也要让其明白言出必行。教师应该让孩子反复练习已学的技能和行为,使其加深理解便于掌握,从而养成固定的行为习惯。教师和家长必须重视培养孩子的行为生活习惯,这和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总之,我们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渗透到幼儿每天的活动中,并做到持之以恒,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