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引导与实践运用
2021-01-04顾婕
顾婕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一、审美教育进入小学语文课堂
在谈到审美教育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美,美的历史几乎和人类文明的历史一样悠久,在产生人类文明的同时,人们也产生了对文明的审视目光。在西方文化中,古希腊文明对建筑、绘画、雕塑、诗歌有着独特的价值取向,经过历史的发展仍然被今天的大众所接受和赞美的,便是审美在起作用。同样在中国文化中也可以看到审美的影响在发生作用,周代有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作为人的价值衡量标准,通常精通六艺的人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是更为重要的,往往是皇族贵胄,每个朝代对美的追求也各不相同,服饰、书画、文体、礼仪也都有不同的取向。
陶行知在中国第一次打破了陈腐的传统教育,创造出未曾有过的全新的生活教育理论,这其中自然也包含着他的教育美学思想,将教育美学思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尽管在《陶行知全集》中我们没有看到他专门的教育美学论述,但我们却可以处处看到体现着那种人类先哲的智慧和他对于教育美学的独到而精深的思考关于审美的更迭与发展,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1990年提出了关于“美”的16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究其内核简言之,“各美其美”是各个民族都有一套自身评价美的价值标准;“美人之美”是文化交流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其他民族“美”的接纳;“美美与共”是对其他民族文化进一步的认同与文化间共同价值的建立;“天下大同”是人们所向往的“美”的最终境界。
那么由此不禁发问,学生习得的小学语文美吗?我们翻开教材不禁发现,教材的编写者已经从文字运用上,课文插图上,以及教学顺序上,根据当代的审美原则做出了精心的排版和设计,答案无疑是肯定的,不信者可以对比晚清民国初年的小学教材《幼学琼林》,其行文及内容与今天的相比较,晦涩且乏味,也就不难理解同年龄层次的鲁迅先生往往留恋百草园而不愿去三味书屋对对子的选择了。但是,选择把历史时间进程放大再缩小类比勘察的人毕竟是少数,那么对老师的要求也会更多,“美”是需要有人来点醒的,“美”对于蒙昧尚幼的孩童来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是这个抽象是可以被具象化的。举例来说,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的教学内容以识字为主,很多教师对此有着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认字读字写字,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而汉字的美在教学过程中是被忽略的部分,有条件的家长把“审美教育”交给了除学校外的第三方机构,学习和培养一些和美学相关的技能和爱好,这样的途径对于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是有些狭窄的。陶行知认为教师的情感修养首先表现为对学生的一 片爱心,教师有了爱心,就能融洽师生关系,沟通师生感情,创造一种轻松愉快、民主平等的生活、教学环境 ,就能“创造生产之园地”,创造学术之气候”,“创造真善美之人格”。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会有很好的正向作用,因此,告诉学生什么是美的与单纯地向学生强调“美”这个字同等重要。
二、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只谈世界观不谈方法论的价值取向是站不稳脚跟的。因此在下文中我将着重论述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首先,在紧扣教学主题、牢抓教学重点的前提下,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把该教学方法是否能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也纳入自我评价的标准中,这样审美教育才是绕不开略不去的教学内容。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自己对美的理解和思考,结合中国美学观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当今中国,有一个重点美观:人类命运共同體,这个名词在生活中的哲学意味很深,体现了对人的价值、生命的价值的高度尊重,应用在校园生活中,那就是学生对老师的尊重、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和谐的关系也是一种美。
最后,以部编本二年级上的课文《植物妈妈有办法》[3]为例,具体分析课文中容易被忽视的“美”。《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从科学的角度来说,介绍了三种植物的种子传播方法。从文学角度来说,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植物世界也有生命关系。从艺术角度来说,有三种植物的形象会被学生记住,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了新的具象。这样一经分析,如果只是让孩子们能认识汉字,朗读课文,却忽略了科学、文学、艺术等人类文明综合体的“美”确实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遗憾,教师要手持智慧的笔,张开友善的嘴,告诉孩子,世界上的美多种多样,读完了这篇文章,你是对科学的美还是文学的美还是艺术的美有着更深刻的感受呢?千万不要觉得低年级学生离科学、艺术、文学等文明载体很远,生命的长河中,各类智慧的种子萌芽或在早晚,父母和教师一定是那个播种人。
同样的例子我们还可以观察一下汉字的教学。汉字的字体被审美取向推动发展形成了多个类别,楷书行书草书等类别又有代表将其美学价值弘扬传播,很多流失国外的文物在世界级博物馆展陈,受到了全世界的赞誉,例如在大都会博物馆展出的黄庭坚《草书廉颇蔺相如传》,以及在日本展出的颜真卿《祭侄文稿》,中国书法艺术的美学是可以引起世界的共鸣的,先不要说在展出过程中有多少不认识汉字的人对汉字的美有所认同,唯一的遗憾在以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我们青少年对汉字书法艺术的崇拜和理解相较于日本等东亚国家并没有显著的优势,而我们作为仓颉后代对此是不是有些惭愧呢?侧面也体现出素质教育闭环中的美学教育的失位。展现书法作品,并将其对比一下印刷体是一个传播美的过程,对于文字的欣赏应该在语文课堂中展现出来。这也体现了教育服务于大众,植根于大众,对美的引导教育工作值得放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美育即美学教育,离我们并不遥远,它不应该被剥离出课堂之外,语文作为承载中华民族文明瑰宝的重要载体更不应该将其完全交予课外,天地混沌中不分美丑,天地开化之时美美与共,不仅仅是语文教学,发现生活中的美,感受生命中的美是每个人一生都要习得的话题,在陶行知的教师审美论里,教师审美修养的核心是情感修养,情感丰富、健康的人就能拥有生活、学习、工作的动力源泉,就会有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无限热爱。让经过美学教育的成年人读《植物妈妈有办法》亦能发现其中的美,这是我们需要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