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优化路径
2021-01-04龚先珍
龚先珍
摘要:优化高中物理教学过程是新时代下新课改不断推进的必然要求。高中物理教师不断的创新教学方式与方法,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物理观念的养成,提高学生物理学科的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路径
一、高中物理教学课堂现状
1、高中物理教学课堂重理论轻实践
在我国物理教学课堂当中会发现大部分物理教师在进行物理授课过程时,都将理论课放置在重要位置,而实践课只是部分穿插在理论课程当中,所占比例较少,这就导致在教学活动过程当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物理知识点的灌输式教学。学生对物理学科知识的掌握也只是单纯的从书本与教师的讲授中获得,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我国部分高中院校对物理实验室的配置不足。在进行物理实验操作时,无法满足每个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的需求,导致在进行物理实践教学时,一部分学生没有办法亲自操作,而只能通过观看老师的实验演示来进行学习记忆,由此降低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创新能力以及科学探究能力,对于物理课程的设问缺少思考,整体学习效果差,没有发挥学生在课堂当中的主体地位,在这样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理念下,学生的综合素养根本无法得到有效提升与培养。
2、高中物理教学课堂重形式轻内容
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经过初中阶段对物理的学习,已经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具备一定的物理认知,对部分物理实验结果也已经了解。因此,在进行高中物理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上仅仅流于形式,对物理知识进行简单的介绍以及最后结果的告诉,缺少对物理知识细节的讲解,只注重最后实验结果的输出。从而导致学生在知道物理结果的情况下,忽略整个物理经验,忽视实验细节。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综合素质难以得到培养。
二、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优化路径
1、增加趣味元素
高中物理的教学偏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像电学、磁场等抽象的物理知识学习有很多的实验是无法在课堂上或者是实验室上进行的,即使是教师想要借助物理实验来调剂课堂的教学气氛,也无处着手。然而,若是长期让学生单纯学习物理理论知识的话,又会显得非常枯燥,最终物理的教学效率仍然不会得到改善。所以如何让单纯的理论学习也能够变得更加有趣,是值得探讨分析的方向。考虑到一般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学习能力,教师可以采用构建概念型物理模型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型的物理理论,即将课本上一些偏理论的物理知识转换成立体的物理模型。
例如,在“磁感线”相关内容的学习中,教师会涉及到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右手螺旋定则”,用右手握住通电直导线,大拇指的方向就是周围通电磁场的方向,这一理念能够帮助学生迅速判定磁感线在各种状态下的具体方向。然而,若只是通过右手来给学生演示的话,一些缺乏空间想象力的学生很难理解。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表格绘图或者是立体模型来帮助学生直观了解这个原理到底是如何运行的,将抽象的理念转变为立体化的模型能够迅速帮学生解决理论理解方面的难题,让学生能够掌握到各种抽象原理的精髓,不仅让理论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得到提高。
2、结合日常生活
高中物理的学科知识通常较为抽象、复杂,在学习中的难度相对较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学习当中缺乏自信,在对物理概念、定理、公式等相关知识的学习中,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这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力,而且还会对高中物理的教学效率造成不利影响。新高考下,物理教师需紧跟着新高考的形势以及要求,突破传统化物理学科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自身兴趣的培养,这不仅能加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动力,而且还能使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得到有效提高。在高中物理的课堂教学中,物理教师需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生活与物理知识的联系,并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从而使物理教学的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例如,对“摩擦力”开展教学时,物理教师可依据生活现象,指导学生积极观察、学习与思考,比如,鞋底花纹、车子轮胎等,以促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摩擦力在现实生活当中无处不在。想要使学生充分了解到摩擦力的相关内容,物理教师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自行车是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常用的出行工具,请找出摩擦力的原理相关知识,学生经过自己思考与回忆,找到与摩擦力有关的设计部位,比如,刹车、轮胎、轴承等。物理教师可继续提问:一个人在马路上推着自行车行走,另个人则骑着车子,两个自行车的轮子所受的摩擦力是否相同?有什么差异?通过该问题,指导学生与自身的生活体验相结合,进行思考与探究,这不仅能深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学习,而且还能促进学生自身解题能力的提高,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满足新高考的要求与标准。
3、促进自主学习
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最大的改变就是学习态度上的不同,从“要我学”转变成了“我要学”,顺应着这样的改变趋势,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不是一种教学的手段,而是为了满足学生的自我探究需求做出的自然选择,教师所要做的是如何满足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当中所产生的学习需求,并且要做好科学管理。为此设定阶段性的学习目标,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不二之选,让学生从阶段性学习目标的完成上,感受到每一次深入学习给自己带来的改变,充分展现了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能够带给学生的可能性。
例如,在“自由落体运动”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上的问题以及学生的研究进度,设计多角度的质疑和疑问:假如越重的物体下落得越快,越轻的物体下落得越慢,那么将一个重物和一个轻物栓在一起,快慢情况又如何?这样的提问会让学生发现自己所掌握知识的局限性,从而根据自己的研究进度去设计自己的学习计划,对这个新角度问题的解答过程,就是学生不断进步的方向和动力,当这一个问题得到解答的时候,就是学生完成阶段性学习目标的时候。支持学生不断深入研究教材以及发现物理问题的可能性,就是新课改背景下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学习自主地位的根本原因。在学生不断深入研究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物理学习素养在不断提高,教師也就能够安排更多高难度的物理学习,让高中的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
4、关注能力培养
近年来,高考物理试卷中的题目形式多样化,但是教材的更新速度却是有限的,在此情况下,物理题目就会涉及自然现象、现代社会以及科学信息等,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补充一些新鲜的案例和习题,还需要着重培养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在面对各类物理问题的时候能够具备一定解题思路。
例如,在学习“波的形成和描述”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借用计算机、实验器材等教具进行辅助教学,在教师做完演示实验之后,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中类似波动的例子,并且为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和思考能力,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如,丝带抖动实验、桌面压直尺实验、水波实验等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实验,并分析波出现的条件等,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适当的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尝试针对不同波动现象进行提问,培养学生思考能力,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物理学科的教学变得更顺利,高中物理教师需要运用不同类型的教学方式,帮助高中生学好物理学科,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积极探索的好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及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王红杰.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之探究[J].学周刊,2018,10(10):90-91.
[2]王香兰.浅谈如何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34):18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