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课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探究

2021-01-04王超

教育·读写生活 2021年12期
关键词:赏析微课素养

王超

音乐鉴赏作为高中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教育引导者,教师要提高对音乐鉴赏活动的重视度,并着眼于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引导方案,以便学生能够在音乐的熏陶和渲染下,提升艺术素养。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微课教学模式为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注入了活力与色彩,同时受到了广大师生的青睐。如何巧借微课引导学生参与音乐鉴赏活动,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是广大高中音乐教师应该不断思考的问题。鉴于此,本文着眼于实际,围绕微课模式指导下的音乐鉴赏策略等问题,展开系统分析和论述。

一、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现状

(一)课程体系不完善,艺术氛围不足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教师大多把注意力放在指导学生加强对高考重点科目的学习上,对艺术类学科的重视度不足,甚至出现占课等现象,这就导致学生的高中学习生涯与音乐这类艺术课程的接触直线下降,由此导致的问题是,学校音乐鉴赏课程体系不完善,学生常常被备考知识所困,身心得不到放松,认知领域无法得到拓宽,学校整体艺术氛围不足,学生的艺术素养难以得到有效提升。这样的教育状态,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发展,也难以有效落实“五育并举”的教育目标。

(二)教师重视度不高,课堂氛围沉闷

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的开设对学生而言具有积极意义,能够使学生在美好的音乐氛围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也能够达到陶冶学生身心的目标,使学生在健康、自由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快乐和艺术带来的正向熏陶。但是从实际来看,可以发现,部分高中音乐教师对课程的重视度不足,在课堂上,常常采用“放羊式”管理模式,整体氛围比较轻松且偏娱乐。在制定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偶尔会流露出厌倦情绪,内容陈旧且无新意。相关问题的出现,会导致课堂处于沉闷、僵化状态,学生的音乐素养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三)教学方法较单一,创新性待提升

高中音乐鉴赏课是一门灵活性较强的课程,相关教育内容能够让学生获得审美能力、艺术素养、认知素养的发展与提升。在授课期间,教师需要采用灵活的方式,对学生加以指导,使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实践探究等多种形式,感受音乐的魅力。但是现阶段的高中音乐鉴赏活动中,教师习惯于采用“填鸭式”授课方法,创新性不足,导致学生很容易失去參与兴趣,从而降低课程的趣味性和丰富度。

(四)学生音乐基础差,水平参差不齐

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有所差异,通过课堂学习,最终形成的音乐素养也呈现参差不齐的状况。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原本的音乐基础比较差,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师在授课时,疏于运用“因材施教”教育理念,导致教学层次不够清晰、明确,学生在“一刀切”的教育模式下,难以展现出自身优势,也难以在原有基础上获得针对性发展。

二、基于微课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优势

(一)教学时空不受限,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微课视频具有易保存、易观看等特点,只要有移动设备,网络通畅,学生可以随时观看。运用微课引导学生参与音乐鉴赏活动,能够突破教学的时空限制,促使学生随时随地接受教育熏陶,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音乐知识素养,发展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全面优化音乐教育过程。同时,微课还可以运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无论是课前、课中还是课后,结合微课视频,都能够让学生在创新模式下感受音乐的奇妙和魅力,有助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促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

(二)微课精简且形象,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微课视频时长一般在3到10分钟,内容精简且重点和难点突出,画面形象、生动且丰富、有趣。通过微课引导学生参与音乐赏析活动,能够使学生不断拉近自身与音乐间的距离。同时,将微课运用于学生的课前学习,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合理规划自己的音乐探究时间,并能够提升自我管理效率。

(三)微课与时代接轨,有助于拓展丰富的教育资源

微课视频内容与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息息相关。新时期,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发展,教师需要突破教材限制,结合教育内容,为学生设置拓展活动,促使学生通过微视频获得更多与音乐相关的知识。比如,欣赏《辽阔的草原》这一蒙古族民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引入更多与蒙古族音乐相关的文字材料、图像材料和视频材料,以此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

三、基于微课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策略

(一)明确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进行自主赏析活动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开展音乐鉴赏活动前,教师要做好备课工作,针对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通过微课使学生有清晰的认知,同时,组织学生进行自学活动。在自主学习期间,学生将围绕音乐类型、音乐词曲作者、乐理知识、创作背景等多项知识进行初步了解,以此扩充自己的音乐知识库。在课上,教师可以提高教育的层次和水平,帮助学生获得对音乐作品更深刻的认知和理解。

比如,在赏析《大江东去》这一音乐作品时,教师可以把相关乐曲的音频插入到微课中,促使学生调动听觉进行初步赏析。同时,可以在微课中开辟文字板块,针对歌曲的作者、意境、长音处理等问题,进行简要介绍,促使学生从多方面对乐曲有一个了解和认知。同时,可以促使学生根据自己的音乐水平,提出相关问题,以此激发学生自主赏析的能动性,进而为课堂授课奠定坚实基础。

(二)构建思考问题,运用微课构建翻转教学课堂

微课在课前的运用,还可以促使教师为学生构建翻转音乐赏析课堂。高中教材中的音乐赏析作品精彩、丰富,不仅需要学生调动视听能力赏析,还要从作者的创作、词曲的意境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此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进而感受到音乐给人带来的精神震撼和影响。

对此,教师可以在微视频中穿插相关思考问题,促使学生根据问题完成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和经验,记录下自己的问题,并带到课堂上,与师生共同交流和解决,从而提升音乐赏析活动的效率。

以《辽阔的草原》为例,通过微课,可以让学生思考问题。比如,作品营造了什么场景?作品揭示了人们什么心理?歌曲旋律有什么特点?同时,还可以运用微课,为学生展示无伴奏合唱《牧歌》,并使学生想一想:《牧歌》与原民歌在表演方式上有什么不同?当学生能够自主解决相关问题时,与音乐的距离会更近,对音乐的认知和理解也更加全面。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着重解答学生的遗留问题,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组织开展“音乐实践活动”,促使课堂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三)创设教学情境,激发高中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微课具有形象、生动、精彩、有趣等特点,运用其中的不同功能,能够为学生营造多样的音乐体验,同时促使学生置身于多元音乐场景中,进而增强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当学生通过不同情境获得了对音乐的浓厚探索兴趣后,会更加主动地与师生展开交流,积极投入到课堂中来。

对此,教师要发挥想象力和创新力,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趣味音乐情境。以《雨后彩虹》为例,在教学期间,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与之相关的图片,促使学生调动视觉感官,在美妙的图像情境中获得真实感受。同时,可以向学生出示相关思考问题,促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迸发对音乐作品的赏析和探究兴趣。

(四)实现移动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微课的应用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升来说,具有积极意义。为了让音乐更巧妙地融入学生心灵,促使学生能够在音乐作品的指引下,获得熏陶和审美素养的提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移动设备和网络资源,找准教育方向,明确教学重点,将音乐课中精彩的部分制作成微视频,并分享给学生,促使学生随时获得音乐的感染,同时吸收其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基于微课的音乐鉴赏教学活动,不仅需要发挥学生“听”的能力,还要调动学生的创意创新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完成歌曲改编活动或“文配乐”创作活动,以此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力。

可以看到,在高中音乐鉴赏活动中运用微课模式,无论是对教师的授课还是学生的学习活动来说,都具有积极意义。在今后的教育活动中,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策略,为学生搭建更好的学习发展平台,促使学生的艺术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赏析微课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