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写结合,让小学语文教学更高效

2021-01-04杨辉

教育·读写生活 2021年12期
关键词:内容教材课程

杨辉

语文成绩的提高需要学生多个方面的积累,阅读和写作作为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能力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大量的阅读能够帮助学生积累素材,引导学生将掌握的知识融会贯通,通过写作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这样的教学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有重要的效果。教师应该注重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积累,加强文字的运用与理解能力,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以此来提升水平。

一、小学语文读写教学的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原则。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加强人文关怀。在进行读写课堂教学时,教师也应该关注小学生的兴趣特点,从多个方面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教师应该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在教学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学习。在进行读写结合的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不仅要关注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更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引导。同时教师应该坚持积累原则,只有通过大量的积累,才能使学生变得更加积极主动。

此外,读写结合的课程要保证二者的关联性。阅读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字理解、分析能力,而写作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字的运用、组织能力。在开展读写结合的课程时,教师一定要保证阅读和写作的关联性,不得出现生拉硬靠的情况,要保证二者融合的自然,否则会对学科造成负面影响。最后,展开读写结合活动的时候,教师要注意观察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容和方向进行引导,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想法,通过开放性、灵活性的元素提高学生的能力,以此构建高质量的课程教学活动。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途径

(一)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积累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认为教材中的内容是支撑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物质保障,忽视了对语文教材阅读篇目的理解和学习。这会导致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并不深刻,掌握得并不扎实。因此,教师的教学不可以脱离教材,而应按照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引导。只有这样,才能够在课堂上更好地传授给学生知识。教师应在备课过程中加深理解,挑选合适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积累。只有积累一些课内的阅读,才能够为课外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时,教师更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基础的技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阅读课外篇目时游刃有余。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举一些例子,并结合教材中的内容创设意境,让学生能够找到学习的重点。

如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的《火烧云》一课,讲述了傍晚火烧云的景象,通过孩子们的角度描述了云朵的颜色及变化。在展开本节阅读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积累教材中一些优秀的词语和语句,如“红彤彤、金灿灿、威武、恍恍惚惚”以及“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这些词语和句子以形容词、排比句、比喻句为主,教师引导学生积累这些知识,掌握一些修辞手法和句型结构,以便在后续的写作课程中使用,有着非常突出的效果。

(二)加强情感教育,激发写作灵感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由于学生心智尚不成熟,对于一些阅读篇目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很难有深刻的体会。教师应该加强引导,加强情感教育。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创设情境,通过播放一些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在课堂中,学生能够通过各种直观化的方式感受到主人公的情感,了解整篇阅读内容的情感色彩。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阅读的理解,學生在接下来的写作过程中也能够更加游刃有余,在写作时也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阅读时,教师应该让学生加强积累,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同时积累内容,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加强心得体会的训练。在进行阅读内容的选择时,教师不仅要注重教材内容的教学,更要为学生引进各种各样生活化的资源,学生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文字也是阅读的重要内容,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感受阅读的魅力。

如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讲述了周恩来在学生时代的伟大抱负。在展开阅读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有关我国近代历史的不公平事件,让学生结合阅读内容和历史资料,感受周恩来当时愤怒的心理,体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真正含义,利用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而读书,你的回答是什么?”鼓励他们利用写作的方式书写出自己内心的想法。这种教学模式满足了课程的需求,将阅读与写作有效融合,促进了学生文字理解运用能力的提升。

(三)结合学生特点,开展差异教学

小学生受生活环境、基础能力的影响,生生之间具备较强的个体差异。这种情况被称为“个体差异性”,在小学阶段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能力,教师应当以一颗平常心对待,要坚持差异化的教学原则,在教学时了解学生个体的差异,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点来进行教学,这样就能够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尽量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进行阅读,同时对于学生今后的写作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如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的《四季之美》,作者通过季节的特点,简单地描写了不同季节外界景色的变化。由于学生的思维想法、观念意识不同,在阅读本篇文章的时候,会产生自己的主观意识,如“我最喜欢春天,因为春天……”“我喜欢夏天,在夏天我可以……”等。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教师可以设定短篇写作要求,如“课文所写景致不多,却营造出了美的氛围。仿照课文,用几句话写一写自己印象最深的某个景致。”让学生结合阅读材料,自主选择写作内容,达成读写结合的教育目的,同时也尊重了学生们的特点,从而有效提升课程质量。

(四)丰富作业形式,加强人文关怀

由于学生阅读内容和写作内容的原始积累不够,在学习中始终会出现比较吃力的现象。为了使学生在学习时始终充满信心,教师应该加强人文关怀,尤其是在布置作业时,应该采用灵活的方式,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个人能力进行引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就能够逐渐的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在看到自己进步的同时,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寻求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在作业布置方面,教师应抛弃传统的单一化的作业布置方式,结合学生特点,布置趣味性的内容。学生在课后可以自行阅读一些适合自己的阅读内容,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在课后,教师也可以建立起信息平台,让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形成写作的思路,写下自己的思想感情,这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在互相探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积累更多的阅读内容,借鉴他人的技巧和方法,这对学生来说也是能力提高的重要方式。

如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的《草原》一课,作者老舍通过去蒙古族做客讲述了蒙汉两族人民的热情友好,传递出中华民族团结友爱的精神。在文中最后“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啊!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一句,阐述了两族人民依依不舍、不忍离别的情绪。在展开课后作业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阅读内容进行拓展,布置写作内容“生活中你也有过与人惜别的经历吧,运用写作的方式记录下来,和身边的同学一起分享。”这样的作业能够将阅读和写作进行妥善统合,不断提升学生的能力,更好地提升课程效率。

(五)扩散想象思维,续写改编习作

在小学语文课程学习中,学生受年龄和思维的限制,观察事物、分析知识既有具体表面的特点,又具备想象思维强大、想法天马行空的特点。写作课程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想象能力。基于此,在展开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想法,鼓励他们大胆根据阅读内容展开想象,以此更好地提升写作水平。基于此,在展开读写结合课程时,教师要尽量选择一些内容开放性强、选择角度多、结局靈活的材料,要给学生预留出无限的想象空间,激发他们的思维想法,展开续写改编活动,达成我们的教育目的,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稳定提升。

如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的《巨人的花园》一课,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巨人”和孩子们之间的故事,通过巨人的勇敢尝试,慢慢打开了自己的心扉,迎来了小花园的“春天”。这篇童话故事篇幅较长,并且具有浓厚的趣味性,丰富的情节极易激发学生们的阅读欲望。教师在课程的初始环节中,可以让学生展开自主阅读,随后提出几点猜测,如“巨人一直没有打开花园会怎么办?”“小花园的春天会不会再次离开?”等,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并鼓励他们利用改编的方式展开写作,扩散想象思维,更好地达成教育目标。

结合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对读写结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展开讨论,阐述其教学原则,根据具体的案例展开分析,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几点教育策略。小学语文是一门人文精神强、知识内容丰富的学科,更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坚持读写结合,采用更加高效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学习。在教学中,尽管有一些困难,只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克服,就能够真正解决问题,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得到提高。

猜你喜欢

内容教材课程
教材精读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