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式学习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实践和思考

2021-01-04仲玉凤

教育·读写生活 2021年12期
关键词:垃圾素养设计

仲玉凤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融合了道德、心理、法律、国情等内容的综合性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随着新课改的深化,道德与法治课程也从更加强调素质到向培育核心素养转变。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受测评方式单一、教学理念陈旧、教材中部分内容理论性强等多维因素影响,重教法轻学法、重预设轻生成、重知识逻辑轻生活逻辑、重结果轻过程的学生学习参与边缘化问题依然存在于教学前线。项目式学习是指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对与学科或跨学科有关的驱动性问题进行深入持续地探索,在調动所有知识、能力、品质等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形成公开成果中,形成对核心知识和学习历程的深刻理解,能够在新的情境中进行迁移。这与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素养立意不谋而合,为解决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学习参与边缘化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行路径。

基于此,笔者依据课程标准,以九年级《共筑生命家园》一课为例进行项目式学习设计,对项目式学习理论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进行实践探索。

一、澄清师生角色定位,合理入项

项目式学习既是一种教学方法,又是一种学习模式,故在项目式学习中,必须澄清师生角色定位。若教师仍将自己定位成知识传授者或课堂话语权的绝对享有者,那么在直面“敬畏生命、国家利益、社会主义制度、美丽中国”等课程内容时,就难免会走向说教式的单向灌输。在项目式学习中,教师应是学生开展项目的协作者、支持者、监督者和引导者,以学生为主体,实现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

在选题时,教师应兼顾学生的兴趣点、认知水平及项目可操作性,合理入项。对应课标中“了解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知道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本课的核心概念是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据此,笔者确立“设计垃圾分类回收创业策划案”为项目选题。垃圾分类行动是长效时政,创业适切学生的兴趣点,选题留给学生的想象和探究空间也更大,让学生通过实践垃圾分类回收创业的项目,把握为何走与如何走绿色发展道路,使教材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更接地气,在整合生态、经济、政治等多维度知识的策划案设计中增强对建设美丽中国的认同感和使命感。

二、聚焦素养养成,推动项目设计与实施

项目式学习是实现素养提升的方式和手段,完成项目任务是学习的明线,提升核心素养是学习的暗线。学生通过解决现实问题,走访调查,设计作品,实现全过程参与学习、真实学习,从学习的边缘回归学习的中心场域,在完成项目任务中提升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素养,映照学科的育人价值。

各组通过走进社会大课堂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垃圾分类回收工作的推进情况,搜集垃圾分类回收创业的既有尝试与探索,以及人们对创业形式的看法和预期,借助SWOT分析法,论证本组创业策划案的可操作性及创新之处。在动静结合的项目活动中,学生通过实践调查,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并形成作品,可以强化亲社会行为、提高思辨能力,以培养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设计策划案不是终点,而是学生对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国家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认同感形成的起点,是将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落地生根的助推器,以坚定政治认同、增强法治意识。

聚焦素养养成,结合本项目,笔者认为在项目设计与实施中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一)行动必须追随目标

在《共筑生命家园》课例中,项目学习目标是依据《义务教育阶段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材文本、核心素养而制定的,所有项目行动都应指向对应的项目目标。实施阶段的项目目标是:走进真实社会情境,了解垃圾分类回收创业的可行性,切实提升公共参与的学科核心素养;以撰写策划案的形式呈现作品,认同新发展理念,探索走绿色发展道路的路径,增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的小组将重心全放在创业案例上,没有从宏观的角度先了解我国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有的小组在撰写策划案文本时,大篇幅地从“互联网+”为创业提供风口的角度进行论证,忽视了创业文案的背景是垃圾分类回收工作。在项目全过程中,蓝本非课标与教材莫属,只是随着实践的深入,容易出现脱离课本、偏离项目目标的情况。对此,教师需要做好监督者,在学习行动脱轨之前及时引导学生,避免离散式学习的发生。

(二)适时提供学习支架

作为项目实施的协作者与支持者,教师需适时搭建学习支架,将达成项目任务所需的关键知识与学生能力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可参考的资源、可操作建议及优化设计,为素养提升搭一座桥。

设计垃圾分类回收创业策划案的详细驱动性问题包括:垃圾分类回收工作的现状如何?人们对这一类创业的看法和期待有哪些?当前这些创业的形势与成效如何?如何设计出新颖可操作的创业方案?这些问题具有开放性,需学生调动既有经验与知识储备,也需教师激发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适时提供学习支架。教师可为学生提供知识技能、道德认知、思维辨析等类型的支架。如在进行作品设计之前,教师为学生提供SWOT分析法的微课、创业策划案文本的范本和基本格式这两个知识技能型支架,协助学生设计出高质量作品。

(三)发挥小组协作优势

素养立意的内在要求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中达成育人目标。笔者将45名学生分成5个项目小组,并异质构组,以便在完成项目任务时学生能有更多的思维碰撞。小组分工合作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有个别学生被边缘化。对此,在组建小组之初,笔者便与学生就“创业功臣都有谁?”展开头脑风暴,通过身份推断明确每个学生的具体项目角色。最终,各小组通过自荐和民主投票的方式设定了问卷编制员、调查员、记录员各1名,创业策划案起草员4名,项目作品展示汇报员2名,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在各自小组的归属感,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项目中有获得感。

三、评价兜底,做好项目总结与反思

为反映学生在项目中的学习参与和素养发展状况,笔者设计了以作品展示和多元评估为内容的评价机制。

作品展示是项目式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通过展示可以让所有项目参与者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他人作品和本组作品的价值所在。本项目的作品展示形式是利用PPT阐述策划案,包括本组所做的调查整理工作、小组参与情况、策划案设计思路和成果、对本项目意义的理解。作为项目的引导者,教师需在作品展示过程中做好价值引领和点拨提升。在各组作品展示之后,笔者向所有学生抛出了问题:“你认为垃圾分类回收创业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学生的回答很丰富:让世界再无放错位置的资源、致富与环保共存、建设美丽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些答案与项目目标已然耦合,但是笔者最喜欢的一个回答是“借助创业外力,让环保、绿色成为自觉,提升大家的社会责任感”,这是本项目的初心所在,将理论化为实际行动并在未来生活中长久保持不正是素养提升的体现吗?

由于项目式学习是动态发展的过程,故教师要将评价贯穿项目全过程,并将量化赋分与质性评语相结合,综合学生在项目实施前后的进步、项目实施中的参与度、问题意识等做出评估。项目式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组间互评和自评必须得到真正落实。本项目中,评价表在启动阶段就分配给各小组,以让学生在项目学习中有方向。终评时,每组要对本组和其他组从沟通协作、资料收集、策划文案、交流展示四个方面赋分,评价更高的两组被推选为“绿色创业潜力组”。此外,每个学生在组内就自己在项目学习中的贡献、不足及改进想法进行总结和反思,各组以民主表决的方式推选出本次项目学习中小组“进步之星”。评选的目的在于用可视化的激励形式让学生在项目参与中更有动力,在项目结束之际能对自己的能力提升有更为清晰的认知。

实践表明,项目式学习可以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有效解决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学生“学习参与边缘化”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品格发展与能力提升。当然,对项目式学习的使用不能固化,教师需要综合考虑教学内容和学情,使项目式学习效果最大化。

猜你喜欢

垃圾素养设计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垃圾去哪了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BUBA台灯设计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倒垃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有种设计叫而专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