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2021-01-04刘雪
刘雪
摘要:兴趣是学生认识事物或关心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学生的内在动力。数学是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学好数学对于学生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让小学生喜欢数学、爱上数学,才能学好数学。教师在数学课上要有意识地设计让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内驱力,不拘一格敲开学生智慧的大门,让数学课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关键词:增强;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一、增强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数学是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学好数学对于学生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数学主要是促进学生在幼年时期接受数学教育,进而为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石,因此,培养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显得非常重要。如果学生因为缺乏学习兴趣,产生厌学心理,就会对其今后的发展造成不可修复的伤害。教育和教学就是培养人和塑造人的一门科学,所以说,好的教育教学是会使得人的全面发展得到增强的。
二、增强小学生数学的学习兴趣应注意的要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是一个重要的教学问题,它必须与学生的知识结构一致和协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全面发展,那么,我们就必须遵循一些原则:
(1)适度原则
小学数学教育的日常活动中,学习兴趣是关键,那么就需要以符合该年龄阶段的知识去引导学生的努力方向。现在小学阶段,小学奥数比赛已经非常流行了。这些所谓的奥数竞赛,不符合小学生的学习阶段和知识结构,很多题目大大超出他们的知识范围。但这在校园里却是一种很普遍的风尚,这种错误的风尚打击了一大部分学生,使他们发出“数学难”的呼声。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2)適当原则
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来结合社会的生活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双重因素。那么,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知识结构,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主要是要联系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感到有挑战性,又感觉到好玩和有成效。这样,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中不但能学到一定的知识,又有了继续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是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3)成功体验原则
任何人都渴望成功。成功会给学生在学数学时心理求知的厚动力,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对成功的体验。在数学教学中,要给每个学生创造出更多的表现的机会,充分利用“低、小、全、快”的方法,阶段型的开放学生的梯级思维。由浅显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对习题作出正确的解答。学生经过对问题的独到见解或创造性的思维取得一次次的好成绩,并为获取的成功渐进式地感到高兴和骄傲,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最终当失败时,会加倍努力,直到成功为止。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板书、作业时要因人而异,分层次地提出切合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他们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4)表扬和鼓励原则
小学生具有年龄小和争强好胜的特点以及荣誉感,所以,在教学的活动中,教师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优点来加以表扬。特别是,在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就会使得学生们不断保持学习兴趣。
三、增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1)在情境教学中增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的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就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因此在创设情境时不能一味追求华丽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漂亮的动画,更多地应利于新教材本身,激发学生的求知的心理需求,从而引发学生获知解惑的欲望。
2.创设生活情境,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越接近时,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设计数学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去发现、探索和应用,从而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例如:老师可以把学生春游中的情境拿到教学中来,“同学们去春游,争着要去划船,公园里有7条小船,每船乘6个人,结果还有18个人在岸上等候。”在课上,让学生根据情境自己编题,自己列式解题。这样,不但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变成了来自生活的、生动的数学问题,可以增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总之,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他们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2)在课堂活动中增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1.趣味性课堂活动
趣味活动可以增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课堂活动中多组织一些趣味活动,可以吸引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授一年级教学 “加减法”的时候,可以让同学们自制一些小工具,这样课堂上玩耍的过程中就学会了知识,同时也使学生学习变得直观化和简单化。
在日常的教学中,尽量将一些大家都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到课堂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在中间穿插一些数学知识,并通过模型、实物等教具,配合多媒体等教育设施,形象而又直观地引导学生去掌握新知识。例如:在教第八章《可能性》这部分知识时可以这样设计:上课时请同学们先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做摸球游戏:每个盒子里各装两个球,有2个白球或2个黑球或1个白球1个黑球。每个同学只能摸一个球摸好后又放回去,另一个同学继续摸,每组推选一名同学做记录。学生感到了新奇,便产生了兴趣,学生在合作中主动地学习。活动结束后,每个小组汇报摸球结果,老师很自然地引出了“可能、不可能、一定”等概念。丰富多彩的游戏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
2.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
在教学中可以多结合多媒体运用,多媒体的优势在于能针对教学中的难点,提供大量直观的运动图像,诱发学生独立、深刻地去思考。例如:在教学“行程问题应用题”时,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理解“同向而行”、“相向而行”“相对而行”这几个概念的区别。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falsh课件,设置两个小朋友过一座桥,通过画面引导学生理解:小朋友从桥的两边向中间走是“相对而行”;从中间一处向两边走是“相向而行”,小朋友朝同一个方向,一前一后走是“同向而行”,仅仅通过这一课件,就很好地帮助学生一起理解了这三个概念的不同。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可以使学生更加轻松的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另外动画的演示可以抓住小学生的目光,提高小学生对数学教学的兴趣。
3.合理使用教具
随着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对我们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际教学中,我们应加强学具教学的运用,从学生实际出发,不断培养、提高学生对学具的应用能力。教具演示,教师是操作者而学生是旁观者,是被动的。让学生进行学具操作,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观看,教师问、学生答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只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做到人人动手、动眼、动口又动脑,才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认知活动,使学生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学习,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位置上。实践操作活动以它的具体形象性,易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结语
兴趣是思维的基础。只有有了兴趣,人的大脑才能处于兴奋之中,人的思维潜能才能被挖掘出来。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参加知识的获取过程,是我们教师达到教学目的的主要途径。教学中,应结合实际,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保持对数学课堂的新鲜感,从而不断地增强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