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随绘本价值,丰富戏剧体验

2021-01-04汪晨蕊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1年12期
关键词:小弟小鸟戏剧

汪晨蕊

儿童戏剧活动满足了幼儿爱玩、爱模仿和表演的天性,给予他们自主、自由地表达和释放情绪的空间,因此深受幼儿喜爱。近些年,幼儿园也越来越多地展开区域角色扮演或主题式戏剧活动等。随着学界对儿童戏剧教育的认识不断深化,我园在研究儿童戏剧教育的过程中也形成一些基本理念:强调戏剧活动的对象要从“个别”走向“全体”,内容要从“表演”走向“表达”,形式要从“台上”走向“台下”,意义要从“结果”走向“体验”。因此,相较于儿童表演的舞台呈现,我们更希望能够营造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创设具有想象力的戏剧情境,从而刺激并丰富幼儿的感知觉,让幼儿对角色、情节等有身临其境的体验,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表达自我。活动所呈现的内容也是多元化的,它既可以是“一段表演”,也可以是“一幅画面”“一场讨论”或“一段舞蹈”等,更加注重幼儿在过程中的情绪、情感体验,且多以游戏的方式展开。

《嘘!我们有个计划》是克里斯·霍顿的绘本,讲述的是四兄弟在森林里和小鸟之间发生的惊险、刺激又有爱的故事。这本绘本有三处鲜明的对比。一是环境:无人打扰时的森林静谧又美好,他们来之后,森林的和谐被打破,小鸟没法随意地在枝头栖息,需要时刻提防危险的降临。二是角色对比:三位哥哥看到小鸟后,总是迫不及待地想要捉住小鸟、占为己有,而小弟则是发自内心地喜欢小鸟、呵护小鸟,没有丝毫占据之心。三是结局对比:三位哥哥不仅没有捉住小鸟,反而被鸟王攻击,而小弟却通过自己的温暖举动收获了众多小鸟的欢迎和喜爱。这三处对比既充满了戏剧性,容易激发幼儿的兴趣、想象和模仿;也为幼儿留下了发散思维、可供讨论的空间,启发他们初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接下来,我将借助绘本《嘘!我们有个计划》介绍我园如何运用戏剧策略调动幼儿的肢体、情绪和情感体验,使幼儿在生动、刺激、有趣的情境中感受不同角色的心理,进而支持他们的创造性表达。活动还让幼儿认识到人与动物友好相处的重要性,从而培养他们关爱生命、爱护大自然的良好品质。

一、空物想象,走入戏剧情境

师(播放音乐):今天我们要背好背包去探险啦!想一想,探险的路上会遇到什么呢?瞧,前面是一片草丛,草已经跟我们的小腿一般高了,大家要注意把腿抬高穿过去哦!

师:听!这是什么声音?可能是谁来了?小朋友们注意隐蔽哦,可以躲在树后,也可以藏在大石头后面,别被发现啦!

师:快看!前面有一条小河,过了河就要到达终点啦!河流很急,大家过河的时候要小心啊!

《嘘!我们有个计划》的故事发生在一片幽静的森林。为了引导幼儿进入故事情境,充分调动他们的情绪和注意力、进行活动热身,教师运用“空物想象”的戏剧策略,结合音乐、语言和肢体动作营造故事情境,让幼儿扮演探险家展开丛林探险的游戏。教师选择了一段节奏紧张的音乐用来营造神秘又惊险的故事氛围,激发幼儿参与“冒险”的兴趣。随后,教师分别创设草丛、树林和河流的情境,引导幼儿想象在这段充满未知和惊喜的旅程中会遇到什么,鼓励他们用肢体动作大胆表现。活动中,幼儿时而藏在“树”后偷偷探出脑袋,时而张开双臂、小心翼翼地走在“独木桥”上,时而挽起裤脚一蹦一跳地踩着“石头”过河,还有人从口袋里掏出“巧克力”来补充体力……

二、理解故事,体验角色心理

1.肢体表现,感受故事氛圍。

师:在丛林探险的路途中,你看到了什么?

幼:我看到了又高又大的树。

幼:有大石头。

幼:有小花。

师:它们是什么样子的?现在你们就是这片森林的主人,请用身体演一演,动作确定下来之后就要保持不动哦!

教师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自己在丛林看到的景物,确定动作后保持不动。

师:看!我是一只漂亮的小鸟,有着多彩的羽毛。今天我来到这片森林,景色真美啊!我想在这里休息休息。

在故事开始,作者用浅蓝和深蓝交织的图画呈现了森林里安静、祥和的画面。其中,有一只站在树枝上的红色小鸟吸引着读者的目光。为了使幼儿体会森林中花草树木、鸟叫虫鸣的和谐氛围,同时也为之后四兄弟的闯入做铺垫。教师运用了“静像画面”的策略,让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想象在丛林中看到的景物,并根据景物的特点选择单人或合作扮演的方式用肢体动作自由表现:可以是高大、粗壮的树,也可以是低矮、瘦小的树,还可以是石头、草丛和小花……确定动作后保持不动,让幼儿逐渐融入这片静谧的“森林”。随后,教师采用“教师入戏”的策略,扮演小鸟飞向这片森林,并与幼儿互动,自然导入下一环节。

2.角色扮演,体会三兄弟急于捉鸟的心情。

师:就在这时,树林里来了四兄弟!你看,其中有三个高个子踮起脚尖慢慢地走着。他们看起来鬼鬼祟祟的,手上还拿着网兜呢!你们猜,他们想做什么?

师:他们轻轻地走到了哪里?是怎么捉鸟的?

教师播放背景音乐烘托紧张又刺激的氛围,请幼儿扮演这三人接近小鸟的样子。

师:可惜,动作太慢了,小鸟一下子飞到了高高的树枝上。这该怎么办?

师:他们想到了什么办法?是怎么爬树的?

教师可引导幼儿以两两一组手膝着地并列爬行的方式进行表现,需注意的是后面的人要紧紧跟着前面的伙伴,前后动作需保持一致,尽量不发出响动。同步播放背景音乐,当背景音乐中出现鸟叫声时,代表小鸟已经醒来,幼儿需停止此时的动作,否则小鸟便会飞走。

师:他们为了接近小鸟真是费尽了心思,可小鸟还是飞走了。这次,小鸟飞到小河中一根竖起的树枝上。

师:这可怎么办?他们还能捉到小鸟吗?

师:请你们组成三个人的队伍,看哪个小组可以静悄悄地划船接近小鸟而且不被发现。

教师引导幼儿三人一组,喊着口号“一二、一二……”做划船的动作向前行进,幼儿需想象用桨划船的样子,三人的动作幅度需保持一致。注意喊口号的声音要小,不能惊动小鸟。

随着故事的发展可以看到三兄弟一心想用网兜捉住小鸟,可每次小鸟都灵活地飞走了。为了让幼儿深入体会这三人心急又小心翼翼不敢惊动小鸟的心情,教师运用音乐烘托故事氛围,引导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在此环节,教师结合绘本故事共设置了三个场景:小鸟停在矮树枝、高树枝和小河里的树枝上。随着情节的层层深入和场景切换,幼儿表演的难度也在逐渐递增:从单人表演到双人合作表演再到多人合作表演,人数的增多不仅要求幼儿在行动时要注意控制自己的身体动作,尽可能与同伴的动作幅度保持一致;还要保持安静,时刻警惕不要惊动小鸟。

三、自由讨论,大胆猜测故事情节

1.观察图片,讨论故事结尾。

师:他们想了这么多办法悄悄接近小鸟,最后成功了吗?

师:刚刚我们扮演了三位哥哥捉鸟的样子,你们注意到小弟做了什么吗?他有办法让小鸟留下来吗?

师:为什么三位哥哥费尽心思想要靠近小鸟,总是不成功,可小弟却成功了呢?

幼:三个哥哥想伤害小鸟,所以它要逃走。

幼:小弟喜欢小鸟,小鸟才愿意留下。

幼:不是,是因为小弟用食物诱惑它,小鸟被他骗了。

教师出示故事中三个哥哥每次捕鸟前小弟对小鸟打招呼的画面,启发幼儿思考。

幼:小弟不想让哥哥捉到小鸟,他想保护它。

幼:小弟在偷偷帮助小鸟。

在这个故事中,三兄弟总是小心翼翼、千方百计地接近小鸟,但都没有成功,可小弟向小鸟分享面包的行为却引来越来越多的小鸟驻留,这两种对待小鸟的态度产生的对比使故事的冲突得以凸显。在这一环节,教师用了讨论的方式鼓励幼儿自由表达对故事的看法。面对这个问题,幼儿各有各的想法,争论不一。教师没有直接揭示问题的答案,而是引导幼儿从绘本中发现线索,结合小弟的前后表现进行联想和推理并给予幼儿自主思考与探讨的空间,让他们在观点的碰撞中渐渐找到问题的答案。

2.换位思考,体会鸟类被人类攻击的心情。

师:当哥哥们发现小鸟围绕在小弟身边,急红了眼,赶紧冲过来想捉住小鸟。这时,鸟王气势汹汹地走来了。你们瞧!它的表情是什么样的?身体是什么颜色的?

师:如果你是鸟王,看到这几个想捕捉小鸟的人,你感觉怎么样?它一边冲过来还会一边说什么话?谁想来学一学这只气愤的鸟王?

幼:你们走开,要不然我不会放过你们的!

幼:这是我们的家,你马上就离开。

师:想一想,为什么这只鸟王这么生气呢?

当哥哥们发现小弟竟然吸引来这么多鸟,便又扛起网兜打起了坏主意。没想到的是,画面上突然出现一只气势汹汹的鸟。只见它皱着眉、扇动着翅膀向哥哥们走来,他们都被这只鸟吓住了,赶忙拖上小弟落荒而逃。在此环节,为了让幼儿学会换位思考,从鸟类的角度看待人类的行为,教师鼓励幼儿扮演鸟王,体验同伴被人欺负时的感受并思考鸟王愤怒的原因,讨论为什么小鸟对待四兄弟的态度如此不同,从而使幼儿了解人应该与动物友好相处,爱护大自然中的小生命。

3.肢体律动,抒发情感。

师(播放音乐):人类和动物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一同享受大自然的空气、水和食物,我们应该和动物友好地相处。现在,请用你们的身体动作来表达对大自然和动物的喜爱吧!

故事已进行到尾声,幼儿从对角色的体验中初步感受到人与动物之间互生共长的关系,明白了爱护生命也是爱护我们自己。于是,教师选择了一首舒缓的音乐用在活动结尾,鼓励幼儿用肢体动作尽情表达对动物的喜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在这场戏剧活动中,我们将重点放在幼儿对角色的心理与情感体验方面,既安排了传统形式的表演,又运用多种戏剧策略引发幼兒对故事氛围的感受和角色、情节的探讨,进而呈现出多元的表现形式。其目标在于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涵,感受自然的和谐之美并心生对生命的敬畏;也让幼儿与人物角色建立对话,激发幼儿用多种艺术表达方式呈现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同时,幼儿也在与同伴讨论的过程中,拓宽了看待问题的思路,并学会与同伴协商合作。

猜你喜欢

小弟小鸟戏剧
熊小弟被表扬了
走丢的熊小弟
爱上刷牙的熊小弟
传统戏剧——木偶戏
戏剧评论如何助推戏剧创作
论戏剧欣赏与戏剧批评
小鸟
愤怒的小鸟
愤怒的小鸟
愤怒的小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