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沉浸材料 能近取譬

2021-01-04陈霞

教育·教学科研 2021年10期
关键词:晓晓观照思辨性

陈霞

写作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中占据了半壁江山,是对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考量。在作文写作中,要求学生做到观点鲜明、思维清晰、表达准确、论据充分且有说服力,这体现了对学生思辨能力的考查。同时,从近几年的高考作文来看,一个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往往会有简洁的情景材料,有体现思辨的火花,这就要求学生有机敏的思辨能力,整合创生出我们所需要的东西。因此,高中作文的教学更应该重视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思辨性写作的能力。

(一)抓不住材料的中心,导致作文出现偏题和离题的现象

很多学生在作文审题立意的时候,没有通盘考虑出题者的意图,仅仅只是抓住了一个细小的点,然后进行提炼立意,导致作文偏题,甚至是离题。如:晓晓考上了一流高校,却自嘲是“小镇做题家”,觉得自己“出身小城镇,埋头苦读,擅长应试,但缺乏一定的视野和资源”。对此,人们看法不一。你如何看待晓晓的这种说法?请写一篇文章。针对这样一则材料,很多同学仅仅抓住了“擅长应试”四个字,就开始确定文章的中心立意,即“应试教育的利和弊”……这样的现象在每次作文中都屡见不鲜,究其原因是学生在审题立意时,没有对作文材料进行深入理解,只是抓取个别字词,断章取义,从而忽略了材料的核心矛盾。

(二)作文升格不够或者升格突兀,缺乏文章内部的思辨性

现在高中生的作文往往出现通篇文章的思想在同一层面滑行的现象,就着现象论现象的情况也普遍存在;有的同学有升华主旨的想法,因此往往在文章的最后将主旨拔高到社会、国家,但是很多同学升华的内容和作文前面提到的内容不相符或者联系不大,呈现出为了升华而升华的大而空的现象。

(一)置身其中,寻找矛盾之处,确定作文辩证的核心之处

从近几年的高考作文来看,高考作文命题将进一步强化情境性设计。《课标》指出,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景是学生语文学科素養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社会生活情境指向校内外具体的社会生活,强调学生在具体生活场域中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如2020年浙江省高考作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针对目前作文的命题方向以及高中生在作文审题立意时忽略中心,只抓取片段或个别字词的现象,笔者认为有一个相对可行的解决方法,就是置身其中,去感知材料的中心或者矛盾之处,然后抓住这个中心或者矛盾之处进行立意。

我们仍然以文章开头给的作文题为例。这是一则情景化的材料,为了能更好地审题立意,我们可以以晓晓的身份带入,去体会晓晓这种说法中暗含着的思想和潜台词。首先,我们以晓晓的身份去体会“出身小城镇,埋头苦读,擅长应试,但缺乏一定的视野和资源”,一个乡村女孩考上了一流高校,即将踏入大城市去学习,那么这样的背景下,对于这句话我们可以有两种解释:一方面是来自大城市的同一高校生来说,乡村女孩子可能有着一种劣势,而这种劣势在晓晓的话中可以理解为自卑、怯懦、不自信的心理;另一方面是面对即将来临的挑战和困难,晓晓的话里透露出了她积极应对的一面,她能正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那么如果从第一个方面去看,我们会发现,晓晓认为生在乡村的她因为缺乏视野和资源,没法和城市里相同条件的人们去比较,她认为这个劣势导致了她虽然考上一流高校,但是依然不够优秀。而人们对此看法不一。不一的看法主要是缺乏视野和资源仍然可以很优秀,那么材料的矛盾点就出来了,那就是视野和资源与优秀、成功的关系。如果从第二个方面去看,晓晓的话是积极正面的,人们看法不一的立足点不完全成立,因此,在考场上进行立意时,笔者更倾向于选择第一种的立意。

通过以上示例,我们可以发现,如果我们以旁观者的身份去对待一则材料,往往只能截取其中的一个部分,而这一部分未必是整个材料的核心点。相反地,如果我们能够有一种参与者的心态,去阅读、品味材料,置身于材料事例之中,那么我们就能够更深切地体会到材料中所蕴含的思想,以及材料中的人物所富有的情感,再以自身为例,提炼观点,这样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精准地审题立意,也可以实现写作时的真情流露,让文章有话可说,有理有据。

(二)能近取譬,推己及人,提升作文的思辨性主旨

一篇好的作文,除了遣词造句的功力之外,最重要的还要考查一个考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这就要求考生有一定的思维的深度。但是就目前现状来讲,很多考生无法做到思维的深度,只是在思维的表层滑行。部分同学在论证时,缺乏思想,只是人云亦云,套用作文的模式,缺乏理性的思辨色彩。

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在教学中认为,可以在置身其中的审题立意的基础之上,进行以自身为例,将个性的东西推向普适性,让思想在局部性的适用范围内辐射到更宽广的范围中去,将个人的合理性、普遍性的想法推广至众人的身上,从而提升作文的思辨性主旨。

如“有人说,对于目标,要有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不达目标誓不休。也有人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察先机者会变通,目标当然是可以改变的。读了以上文字,你有什么联想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这则材料的审题立意较为简单,即面对目标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不达目标不罢休,矢志不渝;另一种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目标。但是这篇文章的主旨的升格对很多同学来讲非常困难,大部分同学的升格都是将自我的目标升格到国家的目标,这样来构造文本,只是这样的升格毫无意义,甚至给老师一种假大空的感觉。

如果我们能够在审题立意的时候置身其中,明了自己的目标,也分析他人的目标,我们会发现,我们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目标,近了说,我们初中时候的目标是考上一个好的高中,而高中时期的目标是能考上一个好的大学,大学时候的目标是找一份好的工作,目标在变,但是不管是哪一种目标,都指向了一个最终的期望,那就是让生活更美好。那么从个人的这一点来讲,我们可以推己及人了,不只是我个人希望生活更美好,所有的人都在希望生活更加幸福,让社会更美好。因此我们可以将立意从个人的目标升格为对人类、对社会的终极目标。在对目标的变与不变中,我们可以立意为“心怀天下,寤寐求之,迂回夺之”。可以分为这样的三个分论点:1.小到个人,大到社会,我们的目标都是同一个——让生活更幸福,让社会更美好。这个目标从未改变过;2.目标不曾改变,改变的只是实现目标的方式和手段;3.保持初心,心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大目标,顺时而为,拼尽全力,亦可通权达变。这样的作文升格相对于同学们的作文立意就来得更切实,并且更能引起阅卷老师的共鸣。

因此,在作文的升格过程中,我们不必急于去提升思想的深度和纬度,我们要明白任何好的学说、好的思想都是“道不远人”的,我们如果能够以自身为出发点,拿自身做譬喻,从而推己及人地进行主旨的提升,往往比空洞地上升到国家、社会来得更有力。

(三)界定概念,让论述充满思辨性的光芒

现在很多论述性的作文会出现漏洞百出的现象,这最深沉的原因是学生思辨性思维的缺失,但是从可操作性的层面来说,是学生对自己论述的范围的界定不明确,因此出现了很多论述上的漏洞,极其容易让他们找到破绽和把柄,致使论述缺乏严密性。

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认为,在作文写作中,我们可以采用概念界定的方法。所谓概念界定,就是将我要论述的核心进行范围的框定,让我的论述在我界定的范围内具有不可推翻的正确性和严密性。界定的方法可以是正面界定、反面界定或者正反对比界定。界定的格式可以是“××是……,而不是(而非)……,……不是我所說的××”等。

如2019年绍兴市一模作文:楚王打猎时丢了一张弓,手下请求去寻找,楚王说:“不用找了,‘楚人遣弓,楚人得之’,何必寻找呢?”孔子听了此事,说:“楚王心胸不大,‘人失弓,人得之’,何必非要楚人捡到不可呢?”老子听了此事,说:“连人也应该去掉,‘失弓,得之’,对天地而言,弓不失也不得。”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在这次作文中,有一篇高分作文题目为《观照自身也需心怀天下》,我们可以发现的是观点中“观照自身”被人批驳的点是对个人的得失斤斤计较,争权夺利。此时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界定概念,我们要把对个人得失的斤斤计较的行为排除在我们观照自身的概念之外,因此,我所认为的“自身”不是单纯地表现为个人,而是与“我”有关的群体、利益,孟子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因此,观照自身未尝不是一种心怀天下的表现。文章也运用到了概念界定法,让文段更具思辨性,也让论述在自己可控的范围之内。“清晰观照自身得失,似乎是浅显易行的要求,其实不然,首先,人们对‘自身’的界定常常是模糊的甚或是偏差的。自身并不一定指向个体,更多时候,它是一种‘我’的象征,既与‘我’利益相关的群体价值。正如楚王从自己君主的身份着眼,他的‘自身’便上升到了楚国利益,由此可见,清晰观照自身利益,与当世禄蠹们的争权夺利并无勾连,与市井小民的锱铢必较也相去甚远,观照是经过向内的省察,摆正自己与周遭利益与价值链条的关系,如此方能以健康、积极的心态对待得失。”

当然,在概念界定的时候,我们要合理地规避那些会被人诟病的地方,也要更加理性地去对待概念的各个方面,在界定时要理性且具有说服力,而不是任由个人情感的取舍,而忽略了现实性。如能熟练而理性地运用概念界定的方法,相信一定会给你的作文增添足够的思辨色彩。

综上所述,高中思辨性作文写作时,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以参与者的身份置身其中,去体会材料的意图,去感知材料中人物或者出题者的意图,以及个人对材料中现象的情感和体会,来确定审题立意,继而可以让学生以推己及人的方式来提升作文的主旨思想,当然在写作时亦可以用概念界定的方法,让自己的文本更具思辨的色彩,让自己的论述充满说服力。

猜你喜欢

晓晓观照思辨性
家庭伦理剧: 从人伦差序到地域关系融变的影像观照
开在你心底的花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红豆发夹
关照与观照
达· 芬奇画蛋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小霸王也有柔软的心
高考作文的思辨性摭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