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任城区城乡居民就医行为差异性分析
2021-01-04田壮翟敏史立辉张雪文
田壮,翟敏,史立辉,张雪文
就医行为是指当人们感到身体机能出现变化或者是出现某种疾病的症状,又或者是即便现在未感到不舒服,而在感觉到有隐藏的患病风险时所采取的求助医疗的观念、表现和行为,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和社会行为[1]。就医行为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自身因素和社会因素,这种行为选择是当外在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公共医疗体制对个人产生限制时,人们在就医领域内作出的反应。分析城乡居民就医行为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可为引导居民分级诊疗提供现实依据,从而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2]。现有就医行为方面的研究中,较少关注城乡差异,本研究以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城乡居民就医行为调查数据为基础,研究城乡居民的就医行为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规范城乡居民就医行为对策,促进城乡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济宁市任城区随机抽取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骨伤医院、鲁抗医院、众和医院)及2个乡镇卫生院(南张镇卫生院、安居镇卫生院),通过便利抽样选取调查对象。调查对象纳入标准:年龄≥18岁,沟通无障碍。共发放并回收问卷242份,问卷当场发放并回收,问卷有效回收率100%。
1.2 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结构式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基本信息,如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居住地区、近5年的家庭平均年收入等,居民就医时机、单位的选择,就医重视因素。在调查过程中,有能力自行填写者由本人填写,无能力填写者由调查人员询问代填。
1.3 质量控制
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严格培训,统一调查口径、询问方式、问卷填写方式;在调查现场对已收集调查问卷进行核对,及时查漏补缺;数据整理阶段,采用Epidata 3.0进行数据双录入,减少录入偏差。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8.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42名调查对象中,城镇、农村居民各121人;其中,男性125人(51.7%),女性117人(48.3%);年龄18~44岁者居多(44.21%);文化水平以初中及以下学历为主(52.28%),城市居民高学历人群占比明显多于农村;患任意一种慢性病者165人(68.46%),有慢性病家族史者75人(31.25%),自评健康状况较好者159人(66.25%)。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n(%)
2.2 城乡居民就医行为差异性分析
在首选就诊单位及选择该就诊单位的主要原因上,城乡居民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有83人(69.2%)首诊就诊单位选择村诊所,而城市居民有61人(50.8%)首选就诊单位为市级医院。从选择就诊单位的原因来看,城市居民更看重医疗技术,而农村居民更关注就医的便利性,P<0.05。见表2。
居民身体不适作出治疗决定时,城市居民主要考虑的因素为病情、便利性、对医疗机构的信任,农村居民主要考虑的因素为病情、便利性、经济负担,城乡居民就医时绝大多数均不考虑医保报销因素。城乡居民就医所考虑因素中,在家庭收入、家庭经济负担大小、距离及医疗报销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城乡居民就医行为分析 n(%)
表3 城乡居民作出治疗决定时的考虑因素 n(%)
3 讨论
关注城乡居民就医行为的差异性可以发现城乡居民就医行为存在的问题,并就促进城乡居民合理就医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在比较居民就医首选就诊单位和就诊原因方面,城乡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城市居民主要选择市级医院,原因是城市居民多数更重视医疗技术,而农村居民主要选择村诊所,其原因多数更重视就医的便捷性。可见,农村居民就医流向较为合理,而城市居民就诊机构的流向存在不合理分布,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3-6]。相关研究显示,居民文化程度越高,经济水平越高,其社区首诊选择率越低[7],故存在多数城市居民患病后并不愿意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首诊或者出现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就医次数偏低的现象[8]。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城市居民健康观念、人口学特征的影响外,还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能力、大医院的服务定位、医疗保险的杠杆作用等有关[9]。
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城乡居民在身体不适而作出治疗决定时,医保为最不受重视的因素,故医保政策在城乡就医行为中均未发挥足够的引导作用[10]。同时城乡所考虑的因素侧重点有所不同,农村居民较城市居民对经济方面的考量较多,更侧重于考量家庭收入、家庭经济负担大小及医疗报销,依此可推测农村居民在卫生服务利用上可能存在较大的经济障碍[11]。
综上所述,在就医流向方面,应采取综合措施加大对城市居民社区首诊的引导[12],如调整相关卫生政策[13]、完善区域“医联体”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宣传教育转变居民就医观念等[14]。从居民就医重视因素来看,医保因素作为“影响医疗服务行为的调控阀”尚未充分发挥作用,故需进一步探讨如何通过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引导居民选择适当的医疗机构[15];此外,需重点关注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的经济障碍问题[16],可通过医疗保障制度在缴费标准上向低收入人群倾斜或者医疗费用分担向参加医保的低收入人群倾斜等方式来加大对低收入人群的救助[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