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成纲教授临床运用苓桂术甘汤验案3则*

2021-01-04房延兵刘震东田娅婷

中医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水湿运化脾虚

房延兵,谢 青,刘震东, 田娅婷

(宝鸡市中医医院,陕西 宝鸡 721000)

李成纲教授为陕西省名老中医,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陕西省中医学会理事,陕西省肝胆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中医性学会理事,从医50余载,博览群书,广采众长,竭平生所学,解患者之苦。李教授临证运用温、清、补、消4法治疗内、妇、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获得了显著疗效。

苓桂术甘汤源于《伤寒杂病论》,由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4味药组成,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证。《金匮方论衍义》[1]曰:“《本草》茯苓能治痰水,伐肾邪。痰,水类也,治水必自小便出之,然其水淡渗手太阴,引入膀胱,故用为君。桂枝乃手少阴经药,能调阳气,开经络,况痰水得温则行,用之为臣。白术除风眩,燥痰水,除胀满,以佐茯苓。然中满勿食甘,用甘草何也?盖桂枝之辛,得甘则佐其发散,和其热而使不僭也;复益土以制水,甘草有茯苓则不支满而反渗泄。《本草》曰:甘草能下气,除烦满也。”该方配伍精当,理法严谨,临床运用广泛。李成纲教授临证运用苓桂术甘汤化裁治疗痰饮病证,屡见奇效。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受益匪浅。现择李教授运用苓桂术甘汤化裁治疗胃痛、胸痹、哮喘验案各1则,介绍如下,以馈同道。

1 慢性糜烂性胃炎

例1 患者,男,26岁,2015年8月25日初诊。主诉:上腹部疼痛、腹泻6个月余。患者6个月前出现上腹部疼痛、腹泻,伴呕吐、纳呆、大便时干时稀,经胃镜检查提示慢性胃炎(糜烂型)。现症:上腹部隐痛,疼痛时发时止,形体消瘦,面色萎黄,伴头晕目眩,时觉心悸,触其胃部振水声明显,舌色淡白,舌形胖大、边有齿痕,苔薄白、稍腻,脉弦滑。西医诊断:慢性糜烂性胃炎。中医诊断:胃痛,辨证为脾虚湿停、气机阻滞证。治宜健脾化饮,理气止痛。方用苓桂术甘汤加味,处方:茯苓10 g,白术10 g,桂枝10 g,延胡索30 g,生姜3片,炙甘草10 g。3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2015年8月29日二诊:腹泻明显减轻,疼痛缓解,发作有时,舌色淡白,舌形胖、边有齿痕,苔薄白,已不腻,脉仍弦滑。效不更方,上方连服1个月,未再复发。

按 慢性糜烂性胃炎属中医学“胃痛”范畴。本例患者病机为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水湿内生、气机不畅所致。脾气虚弱,运化失职,气机阻滞,故上腹疼痛。脾虚失于运化,精微输送布散无力,水湿在体内蓄积停滞。湿性黏滞,多阻滞人体气机。临床因湿邪阻滞机体部位的不同而表现各异:水湿滞于下焦,流注于肠中,则出现腹泻;水湿停伏于中焦,则脾胃正常的升清降浊之枢纽功能出现紊乱;清阳不升,浊气不降,逆而向上,则出现呕吐;浊阴若上蒙清窍,则头昏目眩;湿犯上焦,水气凌心,则出现心悸。《订正名医指掌》云:“脾不和,则食不化;胃不和,则不思食;脾胃不和,则不思而且不化。”[2]脾虚运化失司则水湿停聚,脾喜燥而恶湿,脾为湿困则脾失健运加重;又脾与胃相表里,脾气虚则胃气难健,胃的腐熟水谷功能失常,故食少纳呆。苔薄白稍腻、脉弦滑皆为水湿内生之征。因此,中医辨证该病为脾虚湿停、气机阻滞证,治宜健脾化饮、理气止痛,方用苓桂术甘汤加味治之。李成纲教授临证时若遇因脾气虚弱、不能统血而出现吐血、黑便、四肢不温、舌淡脉弱者,加党参、黄芪以益气统血活血;因湿浊郁而化热、火热内结、腑气不通而出现口干渴而不欲饮、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者,加蒲公英、黄芩以清胃泻热;日久成瘀、水瘀互结、壅塞胃脘者,加蒲黄、五灵脂以达化瘀通络之效。

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例2 患者,男,42岁,2014年12月9日初诊。主诉:胸闷重、疼痛10余年,加重半个月。现症:胸闷重、疼痛,背部亦觉不适,劳则加剧,肩胛区亦痛,伴咳嗽,喘息,胃纳不佳,面色苍白,舌质淡,苔薄白,有裂纹,脉细滑。X线片检查提示心肺未见明显异常。西医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医诊断:胸痹,辨证为心脾阳虚、痰浊内盛。治宜温阳化气,涤痰宁心。方用苓桂术甘汤加味,处方:茯苓30 g,白术15 g,桂枝10 g,薤白10 g,半夏10 g,生姜3片,炙甘草3 g。3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2014年12月13日二诊:病已减轻,惟感胸痛背困。上方加丝瓜络10 g、芥子6 g,续服7剂。2014年12月20日三诊:胸痛好转,精神佳,食欲可,口干。上方加延胡索10 g,再服7剂,痊愈。

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可归为中医学“胸痹”范畴。《金匮要略》将胸痹的病因病机概括为“阳微阴弦”,即阳气不足、阴寒气盛、阴乘阳位,认为该病乃本虚标实之证。《医门法律》云:“然总因阳虚,故阴得乘之。”[3]指出胸痹发作的主要原因。本例患者病久且屡屡发作,误治失治,导致实证转虚,心脾阳虚,水滞饮停,有形之水饮最易阻碍人体气机,气机受阻则升降失序,浊阴不降,弥漫于胸胁而阻遏胸阳,气机不畅则胸胁部支撑胀满;水饮之邪较重则水饮凌心,心脉运行受阻,发为胸痛;水饮之邪轻微则气机不畅,妨碍呼吸则喘息;脾运失司而湿邪困脾,水湿聚而成痰,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痰饮上干于肺,肺为痰水壅滞,肺失宣肃则咳嗽;脾虚运化失司而水湿停聚,脾喜燥而恶湿,脾为湿困则脾失健运加重;脾与胃相表里,脾气即虚,胃气难健,胃的腐熟水谷功能失常,故胃纳不佳;面色苍白、舌质淡、脉细滑皆为心脾阳虚、痰浊内盛之征。方用苓桂术甘汤温阳健脾,祛湿化饮;加薤白通阳散结,化痰散寒;加半夏化痰散结。全方共奏温通阳气、祛痰散结、宁心之效。二诊时,患者病情减轻,惟感胸痛背困,故加丝瓜络通经活络化痰;芥子祛痰散结,通络止痛,《药品化义》载“白芥子……痰在皮里膜外,非此不达,在四肢两胁,非此不通[4]”。三诊时,患者觉口干,是由于水饮初化,津液一时不足,可有短暂口干,这种口干是水饮得温化、疾病向愈之征,并非伤津,无需治疗。延胡索既能活血,又能行气,具有良好的止痛作用,故上方加延胡索以巩固疗效。治疗过程中,若遇痰浊郁而化热者,可用黄连、郁金清化痰热、理气活血;若遇痰热而有郁火者,可加栀子、海浮石、竹沥化痰火之胶结。

3 支气管哮喘

例3 患者,女,37岁,2017年11月4日初诊。主诉:哮喘10年余,加重1 d。现症:痰稀白,喉中有哮鸣音,下肢水肿,背部畏寒,手足欠温,舌质淡、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沉无力。西医诊断:支气管哮喘。中医诊断:哮病,辨证为寒饮伏肺、脾肾两虚证,治宜温化寒饮,补脾益肾。方用苓桂术甘汤加味,处方:茯苓30 g,白术15 g,桂枝10 g,生麻黄10 g,制附子20 g,细辛6 g,炙甘草3 g。7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2017年11月11日二诊:水肿尽消,咳痰及喘促减轻,右脉细弱。上方去生麻黄、细辛,加补骨脂15 g、淫羊藿15 g,继服7剂。2017年11月18日三诊:咳喘已平,精力转旺。给予薯蓣丸合金匮肾气丸等制膏方,继服2个月余,诸证悉愈,精力转旺。嘱患者来年秋冬之际继服膏方,以防止复发。

按 《医学正传》曰:“哮以声响言,喘以气息言。”本例患者喉中哮鸣有声,属中医学“哮病”范畴。哮病的发生为饮伏于肺,因气候、劳累、情志、饮食等诱发,其中以气候变化为主。本案患者素体脾肾阳虚,脾运化水液功能失常,肾蒸腾气化功能失司,导致津液运化失常,聚而成饮,伏藏于肺。秋冬时节之风寒束其肌表,则“伏饮”遇外感引触,饮随气升,气因饮滞,在气道壅塞搏结,导致喉中哮鸣有声;肺失宣肃,停积于体内之痰被引动而出,故咳吐稀白痰液;脾肾阳虚,水液输布失常,溢于肌肤,则发为水肿;患者素体脾肾阳虚,形体肌表失于卫阳的温煦而畏寒,因背为太阳经循行部位,太阳主一身之表而首当其冲,故先受影响而背部畏寒;脾肾阳虚导致机体温煦功能减弱,且四肢禀气于脾,脾阳虚而四肢产热量不足,故手足欠温;舌质淡、边有齿痕及脉沉无力皆主脾肾阳虚与湿盛。方用苓桂术甘汤温化寒饮;加麻黄解表散寒;附子温经补阳;细辛温肺化饮,辛温则外辅麻黄而内助附子,《长沙药解》谓其“降冲逆而止咳,驱寒湿而荡浊,最清气道,兼通水源[5]”。诸药合用,共同发挥解表散寒、温化寒饮、补益脾肾之阳的作用。二诊时,患者表寒已去、喘咳减轻,故去麻黄与细辛;又因肾阳不足而右脉细弱,故加补骨脂与淫羊藿以温其阳。《丹溪心法》提出哮喘的治疗原则,曰:“未发宜扶正气为主,已发用攻邪为主。”[6]故三诊时给予薯蓣丸合金匮肾气丸等制膏方调和营卫,益气固表,补肾助阳。

4 小 结

李成纲教授在临床实践中法古义而融会新识,善用经方治疗疾病。李教授秉承苓桂术甘汤原方主治病证,除用其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支气管哮喘外,还用其加减治疗其他疾病,如:苓桂术甘汤加丹参、葛根、泽泻、远志治疗脾虚湿停、清阳不升之眩晕;加当归、黄芪治疗阳虚水停之产后尿潴留;加党参、薏苡仁治疗脾虚失运、湿聚下注之带下病;等等。苓桂术甘汤理法严谨,淡利水,温化气,燥胜湿,甘健脾,为治疗痰饮之祖方,与诸方合用均有良效[7]。目前研究表明:苓桂术甘汤组成成分大多含有抗炎、抗肿瘤及调节免疫的作用。现代关于该方的药理机制研究主要包括保护心肌细胞、调节水液代谢、抗神经炎症、调控脂质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等,对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眩晕、梅尼埃病、代谢综合征等有重要意义[8]。李教授认为:使用此方时应以温阳化饮为主旨,谨守病机,只有在原方基础上灵活有效地加减配伍,异病同治,才能彰显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水湿运化脾虚
补中益气汤体内外对脾虚证两种特征菌数量的影响
益肾散结化瘀法治疗IgA肾病的机制探讨
好事近·中秋感怀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从《黄帝内经》认识脾的作用
脾虚表现的五大症状不可不知
周静老师运用加味治浊固本丸治疗浊毒内蕴证2型糖尿病肾病经验
湿气重可以游泳吗
脾虚多吃这5种食物
水湿痰饮为何引起代谢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