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眼科相关体质研究进展

2021-01-04邱满玲潘铭东刘光辉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眼病干眼阳虚

邱满玲,潘铭东,刘光辉

中医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1]。这种特征影响着人体对某些致病因子的易感性,以及所发生病变类型的倾向性。近年来,不少眼科学者对中医体质进行了研究,探索基于中医体质学说理论的眼病辨证施治和预防,促进了中医眼科领域内体质学说的发展。基于当前中医眼科领域的体质学说相关研究进展,做如下综述。

1 古代医家对体质的认识

关于体质的相关记载,最早可见于《黄帝内经》[2],如“是人者,素肾气胜”“此人者质壮,以秋冬夺于所用”等,所言“素”“质”即为“体质”。《黄帝内经》将体质以阴阳特性、五行属性、体型胖瘦、性格刚柔等进行分类。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3]中首提“体质”一词,并倡导“辨病当先辨质”。不同时期的医家在继承前人体质认识的基础上,又从新的角度对其进行阐述、分类。如张仲景基于证候与体质之间关系以“家”进行分类[4],吴瑭则以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而论[5],沈金鳌在《妇科玉尺》中则以性别辨体质论治[6]等。中医体质由此得以发展至今。

2 体质学说的形成

上世纪70 年代,我国医学界对体质的研究逐渐白热化。匡调元于1978 年发表《体质病理学研究》[7-8],发展并形成了“体质病理学”的理论基本框架。1982 年,王琦《中医体质学说》[9],逐步确立了中医体质理论体系。随着研究不断深入,王氏提出许多独创性的理论,如中医体质“四个基本原理”,即体质过程论、心身构成论、环境制约论、禀赋遗传论;辨体、辨病、辨证三者相结合的“三辨理论”[10-11];中医体质“9 分类法”,即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其中平和质属于正常体质,其余8 种属于偏颇体质[12]。该分类方法于2009 年4 月9 日被中华中医药学会纳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1]。自此标准颁布之日起至2018 年12 月31 日,被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 和Embase 等数据库收录的中医体质相关研究文献已达858271篇之多[13]。当前,中医体质研究方兴未艾,各亚专科中医体质相关研究正在不停地开展和深入中。

3 眼科疾病的中医体质相关研究

3.1 体质因人而异

庞万敏[14]从眼病的局部证候表现和眼病患者整体体质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述,认为眼科诊疗应遵循“体质为先,病证次之”的原则。庞氏基于自己长期的临证经验,将眼病患者分为7 类体质,即正常体质、虚寒体质、气血两虚体质、阴虚体质、实热体质、气滞血瘀体质和痰湿体质,其中偏实体质者发病常表现为热证、实证,偏虚体质者发病则易有寒证、虚证。庞氏的研究提示,眼科诊疗在辨证论治的同时,应当结合个体体质特征进行综合分析,以实现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影响体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后来学者在研究体质和眼病关系时还考虑到了体质不同引起人群对眼科疾病易感性的差异、证候表现的差异以及治疗和预后等方面的影响。王慧娟[15]在研究我国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病理体质时发现,其体质构成相较正常人明显不同,眼底水肿表现与湿性体质显著相关,患者病程的长短与湿热质、瘀血质的体质积分呈正相关,且炎症复发时房水闪辉程度与湿热体质也存在明显相关性。王春楠[16]观察发现,干眼合并2 型糖尿病的患者的中医体质以阴虚质、痰湿质和湿热质多见,此结论与临床干眼及糖尿病的中医病机及常见证候表现是一致的。

此外,海涵[17]的研究论证了性别对眼病的易感性,在120 例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中,女性较男性多见;且不同性别的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的体质分布存在差异,女性患者主要为阴虚质、阳虚质和气郁质,男性患者则以阳虚质、湿热质、阴虚质为主。性别与体质在干眼[16,18]、近视[19-20]、青光眼[21]、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22]等各类常见眼科疾病中的关系正在不断地被发现、证实和认识中。

这些研究提示体质因人而异,诊疗以辨体为先。在体质辨识的基础上进行辨病辨证,可能更符合眼病诊疗的思路。研究不同体质在疾病易感性、患病证候表现、治疗和预后等方面的相关性,为眼病诊疗过程提供更多的参考;而发现不同性别在眼病易感性和主要易感体质表现上的差异,将使眼病诊疗更具有针对性。

3.2 体质因地有别

《黄帝内经》[2]云:“黄帝问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歧伯对曰:地势使然也”。因地域不同而造成的地理环境、季节变化、饮食结构、生活条件及社会文化等因素差异,均可以对体质产生一定的制约性影响,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秦文广[23]在对病毒性结膜炎、葡萄膜炎、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炎等3 种眼科常见疾病进行了南北地域的辨证论治差异调查发现,南北方眼病患者在证型分布和论治特点上均存在明显差异。干眼等相关研究也存在地域差异。朱琳等[24]通过总结何慧琴30 余年的干眼临床治疗经验发现,南京的干眼患者多以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和阴虚质为主。曹丛红[18]对黑龙江120 例不同年龄段干眼患者调查发现,其易感体质为阴虚质、湿热质、气虚质。以上体质研究提示,南北地域生活环境的不同,或许是引起人群患病体质分布发生分化的原因之一。南方湿热重、北方多燥寒等因素影响着一些地方常见的眼病发生。

体质因地有别,地域之间体质的差异提示眼科疾病在辨证论治和用药遣方时,应结合个体长期生活的环境等影响因素进行考量,重视地域特点与体质之间的相关性。

3.3 体质因时不同

“时”代表的含义有3 个:个体不同年龄时期、疾病不同病程阶段、脏器不同的功能期,患者的中医体质可能存在差异。提示在诊治眼病时,还需要因“时”而辨,注意不同时期患者体质的不同。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至中老年时期,人体肝、脾、肾等脏腑功能逐渐衰退,以致气血精微虚损,上承滋润不足,目失濡养,从而影响视力。故临床诊疗中,眼病患者的年龄情况亦需考虑到病因影响因素当中。陈丹丹[25]对132例内障眼病(视瞻有色、高风内障和络瘀暴盲)与中医体质类型的关系及分布情况进行探讨,论证了3 种内障眼病患者存在体质偏颇倾向,且发病率在不同年龄段有差别体现。安利娜[26]对44 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进行体质相关性分析时发现,随着年龄增长,该病患者逐渐增多,以平和质、阳虚质、气郁质居多。这些研究提示,部分眼底病的发生和演变过程与体质具有相关性,同时,不同的年龄阶段,体质具有差异。

体质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易感性也存在差别。徐朝阳等[27]调查分析了居住于福州地区的326 例研究对象的中医体质类型构成,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以痰湿质、阴虚质、气虚质为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以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为主,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以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为主,以及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以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为主。提示在糖尿病及其眼部并发症发展的不同阶段,体质的主要分布类型是有差异的,其中气虚质在病变过程中的易感性较为明显。李静等[28]对北京地区135 例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进行了中医体质辨识,结果以气虚质、阳虚质为主。这和徐朝阳等[27]的研究结果大致相仿。

此外,脏器功能期相异,患者的体质可能也存在差异。吴西西等[29]研究发现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其中甲状腺功能减退型和甲状腺功能正常型患者主要为阴虚质、气郁质,而甲状腺功能亢进型患者则多见阴虚质、痰湿质。这与甲状腺相关眼病的常见临证表现相应,是生理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共同影响导致的。这也进一步肯定了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的中医体质具有相对特异性及稳定性,对指导临床防治具有一定意义。

以上研究表明,不同年龄、不同病程或不同脏器功能期,患者的中医体质可能存在差异。提示在诊治眼病时,还需要因“时”而辨,注意不同时期患者体质的不同。

4 以“体质论治眼病”的疗效相关研究

体质是病证的内在基础,病证是体质的外在表现,体质决定了证的形成、传变与转归,是产生病证异同的关键[30]。辨质论治和辨证论治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不少学者[31]认为,临证思辨当以辨体为先,在此基础上进行辨证,更加准确、周全。目前,已有不少基于体质对疾病进行辨证治疗的研究报道。

在外障眼病方面,朱琳等[24]总结了何慧琴主任30 余年以体质辨治干眼的名中医临床经验,其对痰湿质患者以健脾化痰为治则,湿热质者以清热除湿为要,血瘀质者以活血化瘀施治,阴虚质用养阴清热类药物为主。何氏的临床医案记录表明治疗效果明显,患者干眼症状得以改善,病情好转。何氏认为根据患者的体质来施治干眼,能从根本上治疗疾病。

在内障眼病方面。于静等[32]基于中医体质学说采用明目地黄汤对阴虚体质的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进行了干预,对比研究显示较单纯西药组疗效更好。王鲔[33]基于中医体质进行的临床疗效观察表明,将中医药健康管理干预运用于阳虚质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护理中,能有效改善阳虚质患者的餐后2 h 血糖、视力及生存质量。

此外,眼病易感体质的相关疗效研究结果也引发了学者对“体质论治”的进一步思考。赵建英等[34]在50 例葡萄膜炎患者的体质调查中发现,通过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介入治疗,不仅可以减少激素的不良反应,还可以调整体质偏畸,使患者的生存质量高于西药组,同时复发率明显低于西药组。庞莹[35]在体质调查中对80 例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进行中药干预治疗,发现平和质患者的复发率相对于偏颇体质更低。这些研究提示,将来可考虑从起居、运动、饮食、情志、药物、环境等多方面着手进行综合干预,以纠正偏颇体质,逐渐改善为正常的平和质,达到相关眼病“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也有待于更深入地探索禀赋遗传、时限过程、心身构成和环境制约中稳定、可变、可干预的因素,以使体质论治在眼病防治过程中取得突破性进展[11,36]。

5 小结与展望

当前,眼科学者已经基于中医体质学说对眼病患者进行了体质调查研究,尝试用于指导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不少研究成果。但是研究纳入的病种数量较少,样本量有限,并且缺乏多中心、长期的调查研究;研究的方向较为单一,未能将中医体质学说与其他研究方向进行结合,形成一种综合性研究。中医体质因素的调整,是否能有效地预防某些眼科疾病的发生和反复,也还需通过进一步的前瞻性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来明确。这些不足将是未来中医眼科领域体质学说研究的方向与需要解决的问题。

猜你喜欢

眼病干眼阳虚
心衰协定方联合西药治疗心阳虚衰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干眼不舒,中医外治有妙招
阳虚了会有这些表现
爱眼有道系列之三十三 为什么治疗眼病也需要针灸
分析益气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的效果
爱眼有道系列之二十九 得了眼病,是热敷还是冷敷
爱眼有道系列之二十八 看眼病,有急也有缓
竟是“干眼”找上门
爱眼有道系列之十 干眼者怎样度过秋燥难关
爱眼有道系列之三 干眼及其治疗防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