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燕京赵氏皮科流派对黑痣的认识及古籍的相关记载*

2021-01-04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0009张起慧曲剑华孙丽蕴李冠汝

中医文献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浊气黑痣赵氏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0009) 张起慧 曲剑华 孙丽蕴△ 李冠汝

黑痣,即色素痣,是由色素细胞组成的良性增生物。根据来源可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色素痣,其主要表现为棕色、褐色或黑色的斑疹、丘疹、结节,疣状或乳头状凸起物,多为圆形,界限清楚,边缘规则,色泽均匀,有些损害可见一根至数根短而粗的黑色毛发。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复杂,主要有气血虚而外邪犯肤,或内有瘀浊,或肾经浊气混滞于阳,阳气束结发于肌肤所致。本文检索了《中华医典》中收录的1156部中医古籍文献,并对燕京赵氏皮科流派对黑痣的认识进行梳理,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对黑痣进行系统阐释。

中医古籍将色素痣名为“黑痣”“黑子”“靥痣”“靥子”“面靥”等。“黑痣”一名,较早见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其曰:“治黑痣生于身面上……良不过三遍,神验。”[1]“黑子”一词,较早见于秦汉,《神农本草经》载:“石灰,主疽疡……去黑子息肉。”[2]及汉代,《华佗神方》载:“晚间临睡时用暖浆水洗面,以布揩黑子令赤痛……涂其上。”[3]219“靥子”一词,较早见于《黄帝内经》,其曰:“芙蓉膏,治遍满头面大小诸靥子……忌姜、醋、鱼、马肉。”“面靥”一词,较早见于明代《普济方·卷五十一》,其曰:“治面靥方,先以草梃掐断……方尽无瘢痕。”“靥痣”一词,较早见于明代《普济方·卷五十一》,其曰:“靥痣(附论):夫黑痣者……不生疵瑕。”

病因病机

1.风邪搏于血气

《诸病源候论》记载:“黑痣者,盖风邪搏于血气,变化所生。夫人血气充盛,则皮肤润悦,不生疵瘕,若虚损,则黑痣变生。”[4]气血是人的脏腑、经络等一切组织、器官进行正常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气血的生成及运行有赖于脏腑生理功能的正常。若人体血气亏虚,濡养功能减退,肌肤失于润养,风邪侵袭,搏于气血,则生黑痣。

赵氏皮科流派认为,临床上这种病患常伴有血虚之象,如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或沉缓,治疗时可在祛风药中加入走血分的药,养血疏风,佐以益气。常用药包括当归、生熟地、鸡血藤、首乌藤等,旨在润养气血,扶正以抗外扰之邪。

2.外邪犯肤

《全体病源类纂·皮肉筋骨病》记载:“皮之主为肺,故风寒袭人,肺先受病……靥痣,无非风湿热毒之邪。”肺主皮毛,为防御外邪的屏障。若肺气虚弱,不能固卫,外邪侵袭,首先犯肺,风寒风热湿毒犯于皮肤,则可见各种皮肤疾患,黑痣即为其中一种。

赵氏皮科流派认为,此时病在卫表,多见舌淡红,苔薄白,脉浮,宜祛邪与益气固卫并重,以助卫气保卫肌表,抵抗外邪,常用药包括黄芪、党参、天仙藤、白术、茯苓等。

3.血滞阳结

《外科心法要诀》记载:“黑痣生面霉点斑,小如黍粒豆形圆,孙络之血阳束结,挑破水晶膏点痊。”[5]人体血液的正常运行取决于心、肝、肺、脾等脏腑的功能正常,以及气的推动、温煦、固摄等作用的共同配合。孙络为络脉的细小分支,功在输布气血,濡养全身。若血行不畅,血瘀阻滞在经络局部,即孙络之血瘀滞于卫分,导致卫阳被郁,阳气束结发于肌肤则生黑痣。

赵氏皮科流派认为,此时多伴有经络阻隔、气血凝滞,可见舌暗淡或紫暗,舌苔白,脉缓、弱,临床上宜辅以活血破瘀、软坚散结,常用药包括苏木、赤芍、红花、桃仁、木香、陈皮等。

4.浊气郁阳

肾经浊气无以疏通排泄,与阳气混杂,导致阳气不通,阳气束结而生黑痣。《外科正宗》记载:“黑子者,痣也。此肾经浊气混滞于阳,阳气束结而成。”[6]

赵氏皮科流派认为,此时常可见舌淡,苔白,脉沉细,宜加用温阳通络之品,使阳气得温而升发通达,经络通畅则肾经浊气得排,瘀浊自去。常用药包括桂枝、炮姜、白芥子、细辛、补骨脂等。

临床表现与鉴别诊断

该病发病年龄不定,有自幼即发病者,也有中年发病者。《外科备要·卷一》记载:“黑痣,生面部……有自幼生者,亦有中年生者……食禁酱醋。”其发病部位可位于全身,多见于面部。表现为棕色、褐色或黑色,凸起于皮肤表面,形状小者如黍米,大者可如豆,散在分布,有时表面可见一根至数根黑色硬毛。

与雀斑的鉴别。《外科备要·卷一》记载雀斑表现与黑痣略为相似。雀斑多生于面上,色淡黄,黑痣多呈棕色、褐色或黑色,“雀斑,生于面上,其色淡黄、碎点无数……外搽正容散,久用自效”。

与黧黑斑的鉴别。《外科备要·卷一》记载黄褐斑即黧黑斑与黑痣表现有相似之处, “黧黑,一名黧黑斑。面上初起色如尘垢……与皮肤相平”。

辨证论治

1.内治方

温阳化瘀,和中解毒 阳气不足,气血运行不畅,淤浊犯于肌肤,可见肌肤生黑痣,治以温阳化瘀、和中解毒,可予荠苨、桂心二药捣碎内服,后继服栀子散即愈。《华佗神方》记载:“治面黯……去黑痣方。荠苨,桂心,上二味,捣筛,以酢浆水服方寸匕,日一止即脱,又服栀子散瘥。”[2]215

祛风除湿,理气解毒 风寒风热湿毒犯于肌肤均可发为黑痣,中药以祛风除湿,理气解毒之品可除之。《卫生易简方》记载:“用黄卷一升,熬香为末,空心暖酒调一匙服。亦除五脏胃气结聚,去面点黑痣,润皮毛。”“去黑痣面黟……牛膝大豆浸酒方。牛膝,大豆,生地黄……空心、日午、夜卧温服。”[7]

温肾通阳,除湿化瘀 肾气不通,肾经浊气与阳气混杂,导致阳气不通,阳气束结而生黑痣。《普济方·卷五十一》记载:“去黑痣,苍术,莲肉,枸杞子,北五味子,破故纸,熟地黄……空心,温酒、盐汤下。”

2.外治法

我国现代中医皮肤病学科的奠基人赵炳南先生,遵循“师古创新”的治学思想,认真研读中医皮外科古籍,继承中医诊断和治疗的宝贵经验,坚持皮肤病中医外治的辨证论治和临证调配,对不断提高中医诊治皮肤病的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赵氏皮科流派认为,外用药的使用也需要辨证。在临床实践中,外用药物治疗皮肤病,如使用恰当则可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否则不但效果不好,甚至发生激惹而使病情加重。因此,一定要根据皮损的范围、部位和患者皮肤的耐受情况进行辨证论治,合理地选用有针对性的药物和剂型,并向患者详细说明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不然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或适得其反。中医古籍记载治疗黑痣的外治方剂较多,治法多样,大致分为腐蚀法、研磨法。

腐蚀法 古籍中利用腐蚀法治疗黑痣,多用石灰、藜芦灰、桑木灰或碱水等具有腐蚀性的物质,使其腐蚀恶肉而令痣脱。如《普济方·卷五十一》记载:“用藜芦灰五两,水一大碗,淋灰汁于铜器中贮。以重汤煮令如黑膏,以针微拨破痣处,点之。”“用碱入水熬数沸,下好灰调如粥相似……点痣用针拨破,点上米膏。”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中记载,①灰米膏(水晶膏)[8]389,药用生石灰五钱,糯米五十粒,浓碱水适量。制法:石灰浓碱水浸糯米一二日,泡后取出糯米,捣成糊状备用[或用20%~40%氢氧化钾(KOH)溶和糯米适量浸成]。功用:蚀皮去痣。主治:黑痣、鸡眼、疣赘、胼胝。用法:取膏少量点敷皮损处。注意事项:此膏勿涂于正常皮肤上。②白降丹[8]372,药用朱砂二钱,雄黄二钱,水银一两,硼砂五钱,火硝一两五钱,食盐一两五钱,白矾一两五钱,皂矾一两五钱。制法:先将朱砂、硼砂、雄黄研细,入食盐、白矾、火硝、皂矾、水银研匀,用微火焙干,炭火烧炼,括下研细。功用:腐蚀坚皮、化腐提毒、提拔瘘管。主治:鸡眼、黑痣、寻常疣(木刺瘊)、疖痈成脓未破、陈旧性皮肤窦道。用法:水调少许涂点脓头, 致破溃引流,或加入红升丹内,或单独研细制成药线外用。注意事项:外用时刺激疼痛较重,故应少用薄涂,汞过敏者禁用。

研磨法 古人也利用坚硬的物质研磨皮肤使黑痣脱落。如《肘后备急方》记载:“夜以暖浆水洗面,用生布揩痣……仍以鹰粪白粉其上,良。”[1]“取李核中仁,去皮细研,以鸡子白和,如稀饧涂。至晚每以淡浆洗之,后涂胡粉。”[1]

总之,本文通过研究黑痣的中医古代文献,并对燕京赵氏皮科流派对其认识进行梳理,为黑痣古今病因病机及内外科规范化治疗作出了有益探讨,以期能有效地指导临床。

猜你喜欢

浊气黑痣赵氏
曹丕文气说的清浊之论
可爱的黑痣
《赵氏孤儿》的改编与创新——从元杂剧到电影
小小黑痣 暗藏危机
A new species of the Southeast Asian genus Opisthotropis (Serpentes: Colubridae: Natricinae) from western Hunan, China
赵氏孤儿
赵氏的祖先造父
心顺万病难生
心顺万病难生
肺真的能被气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