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脊柱调理技术中药透皮外治法的研究进展

2021-01-04朱婷钰赵杼沛刘美含石雪芹党迎迎刘剑锋秦培洁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34期
关键词:蜡疗熏蒸调理

朱婷钰 赵杼沛 刘美含 石雪芹 党迎迎 安 宏 刘剑锋 秦培洁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北京 100700

脊柱调理技术[1]是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之一,狭义地讲,是医者通过手法调理、热敷、罐疗等方式作用于患者脊背部,促进气血运行、调节阴阳平衡、恢复脏腑生理机能的方法。广义地讲,凡能运用非侵入性外治法恢复脊柱的生理结构、防治脊柱及其相关疾病的方法都可称为脊柱调理技术。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生活方式的深刻改变,精神情志的异常变化等,脊柱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目前此类疾病已呈现年轻化、低龄化、高发化等态势,极大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2-3]。临床治疗脊柱及其相关疾病的手段分为手术疗法和非手术疗法,前者价格昂贵,损伤较大,恢复较慢;后者经济简便,应用广泛,不良反应少。作为非手术疗法的非药物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以其非侵入、创伤小、方法多样等特点而广受欢迎。脊柱调理技术作为非药物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中的一种[1],在减少治愈时间、维持现有功能、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缓解负面情绪、安全有效治疗、恢复不良预后、提升生活质量等方面效果显著,同时产生一定的社会经济价值。其“简、便、验、廉、效”的优势,使得脊柱调理技术逐渐成为新的发展趋势。本文侧重介绍脊柱调理技术中药透皮外治法的相关临床应用,以期为临床治疗脊柱及其相关疾病提供更多地参考。

1 中药透皮外治法临床应用

中药透皮外治法作为脊柱调理技术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经皮给药、不经内服吸收、作用于局部或全身的治疗方法。《理瀹骈文》中云“病先从皮毛入,药即可由此进”“虽治在外,无殊治在内也”。由此可见,利用热力渗透皮肤、孔窍,作用于全身脏腑组织,与汤剂给药法理如一,且皮肤透药治疗可有效解决内服药物口感的不足及对胃肠的刺激,临床优势显著。

1.1 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是将药物研细、揉碎或捣烂,制成相宜的剂型,固定附着于体表相应穴位以刺激局部经穴的治疗方法。现存最早的应用记载于《五十二病方》。如今,三九贴、三伏贴广泛用于各大医院,膏药、艾灸贴等则普遍应用于大众的治疗和养生保健生活中。清代徐灵胎指出“用膏药贴之,……较服药尤为有力”。认为贴敷不仅补充了汤药之不足,而且其药效、药力优于汤药。通过药力刺激体表穴位或经穴位吸收,作用于脏腑经络,改善经络气血运行,产生良好的治疗和调节作用,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再者,人体是一个整体,脏腑联系经络相互沟通,通过穴位贴敷亦可以起到调整全身功能状态的作用。

黄芳芳等[4]以“外治佐内治”思想为指导,结合“天人相应”理论,辩证施用三九穴位贴敷结合汤药之法,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病情,疗效令人满意。多项临床研究[5-9]表明,穴位贴敷对脊髓损伤、胸腰椎骨折及术后胃肠功能的预防及恢复效果显著。通过穴位刺激与药物渗入的双重作用,达到化瘀行气、通腑除胀之效,改善患者舒适程度,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为患者扫除疾病的潜在隐患。

1.2 熏蒸疗法

熏蒸疗法历史悠久,古代文献多有记载。其中,《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描述了熏蒸疗法用于治疗腰背痛的案例,是该疗法最早的病案记载。熏蒸疗法分为熏法和蒸法。广义的熏蒸,包括烧烟熏、蒸汽熏和药物熏蒸[10]。狭义的熏法,是将药物煎煮或燃烧后,利用其气味治疗局部或全身疾病,有时与洗法同用,熏疗后将药液在患处清洗、沐浴以治疗疾病;狭义的蒸法,是将药物加热,利用其蒸汽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熏蒸疗法在药物与热力联合作用下,通过腠理孔窍开张,药效渗透,起到药到病除的作用。目前临床证实,可以通上达下、外及腠理、内达脏腑,具有祛风除湿、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杀虫止痒、活血止痛等功效[11]。作为脊柱调理技术,在颈、胸、腰、骶、尾椎的治疗方面表现出巨大潜力。因其具有简、便、验、廉等特点,无论在民间还是临床研究中均被广泛接受与应用,并取得一定成果。

石慧芳等[12]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采用汤药结合局部熏蒸内外兼治之法,有效地提高了治疗效果,快速地减轻了疼痛。临床上,增加熏蒸疗法,可补充内服治疗的局限,减轻内服毒性,使药物有效成分经皮吸收,直达病所,发挥药效,在温热作用下加快循环代谢,促进体内有毒物质排出体外,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13-14]。除此之外,刘志队等[15]研究显示,熏蒸的温热效应使神经末梢兴奋性降低,能够有效缓解疼痛。多项研究[16-18]分别在手法、牵引等外力作用的基础上联合中药熏蒸对不同类型的颈椎病进行干预,均显示良好效果,有助于改变生物力学构架,改善临床症状,促进循环代谢;在减少远期复发上,蒙药“哈如拉齐”熏蒸结合药物及康复训练有更好的效果[19]。相较外敷法,熏蒸疗法明显加速了局部免疫炎症反应及组织的修复,提高重吸收率[20],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上,熏蒸疗法结合神经阻滞[21]或结合主动直腿抬高锻炼[22]或结合小针刀松解术[23]均体现出明显效果。一项meta 分析研究显示,使用中药熏蒸结合牵引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产生协同增效作用,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及治愈率、降低疼痛程度、改善临床症状等方面效果显著,同时明确了中药熏蒸具有实用性强、安全易行的特点[24],在热力、药力和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对寒湿瘀阻证腰椎增生性脊柱炎的治疗亦有良好效果[25-26]。中药熏蒸配合体外冲击波疗法,可使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明显改善,减轻机体炎症反应[27]。中药熏蒸配合腰椎固定及康复锻炼,可有效缓解腰椎术后症状,改善腰椎功能,较早恢复异常感觉,提高生活质量[28-29]。

1.3 灸法

灸法指以艾绒为主要施灸材料,桑枝、黄蜡等为次要施灸材料,点燃后熏蒸体表的治疗方法。《本草纲目》记载“艾叶……透诸经而治百病”。《医学入门》强调“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强调灸法深透、持久、适用性广、疗效确切等特点,具有回阳救逆、疏经通脉、温通气血等作用。临床常见艾炷灸、艾条灸、温盒灸、温针灸等灸疗技法。

灸法配合药物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通过艾灸热力循经直达病所,从而改善脊柱功能,缓解临床症状,延缓病情[30-31]。督灸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评分有很大改善,临床优势明显[32-33]。姚光伟等[34]应用热敏化腧穴对胸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艾灸治疗,取双侧肾俞、大肠俞、关元俞、腰夹脊、八髎、环跳及命门、腰阳关、腰俞,施以循经往返灸,热敏灸依据个性化消敏饱和灸量,达到激发经气感传,调和阴阳、气血、脏腑功能的目的。两个研究小组[35-36]采用热敏灸联合推拿法,分别干预胸椎小关节紊乱症及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现二者联用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雷火灸结合经络拍打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时发现,在热、药深透作用下配合外力刺激,可达到经络通、气血活、正气复之作用[37]。此外尚有研究发现,艾灸联合治疗在术后尿潴留[38-39]、胸腰椎骨折后腹胀便秘[40-41]、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42]等方面均有较好的疗效。

1.4 蜡疗

蜡疗是运用加热的方法,将蜡熔化,再冷却到一定温度,然后以贴、敷、抹、涂的方式外用于人体,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护理患者的目的[43]。现今临床主要应用石蜡,并通过辨证施治、临证活变,添加相应的治疗药物,利用药物的渗透作用增强治疗效果。现代研究提示,蜡疗具有机械挤压作用[44],可激发机体对局部外力刺激的反应,同时在温热作用的联合下,推动对精血津液代谢分配的调控,帮助调整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功能活动。在脊柱调理过程中,多应用其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祛湿除痹之功效,以其温热性质使局部肤温增高,腠理疏松,毛孔开放,血管扩张,血循增快,从而达到减轻或消除临床症状,恢复机体功能的目的。

汪淑英[45]研究提示,单纯的蜡疗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良好效果,并指出使用蜡疗时应严格注意操作规范,使之最大程度发挥疗效。亦有研究[46]显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蜡疗,可以加快颈椎病患者的康复进程,提高生活质量。基于标本同治原则,应用内服汤剂联合中药蜡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体现良好的安全性及显著的治疗效果[47]。虫蜡疗法作为一种古老的治疗方法,与外敷法联合应用治疗时,疗法的先后顺序颇为重要,强调首先利用蜡疗的物理作用促进局部气血运行,随后药物外敷帮助药物到达病所以发挥作用[48]。

1.5 热熨

热熨法指针对病情、配伍恰当的药物和/或其他辅料加热后,反复移动按摩作用于人体的疗法,具有温经散寒、调整经脉气血阴阳等作用。《黄帝内经》有“形苦志乐,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等熨法的相关论述,并记载药熨方治疗“大人”之寒痹,说明熨法已较早地被人们关注并加以应用。同时对该法与患者体质、病邪性质的关系也有一定认识。热熨疗法在药力、热力、手法的共同配合下,使治疗深入凑理,内达脏腑,疗效显著。临床上用热熨法治疗脊柱及其相关疾病时,多在理论基础上结合自身经验发挥应用。

侯小琴等[49]采用灵仙、独活、白芷等中药进行药、灸、按摩三种方法协同热敷来治疗产后脊柱病,可促进产后各系统器官的恢复,达到经络通、卫表固、气血和、元气复等目的,从而改善症状。中药药效通过热力的温热效应,联合经络的传导效应,可有效改善胸、腰椎术后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术后的胃肠功能[50-51],促进腰椎椎管狭窄症术后的康复[52]。

2 结语

中药透皮外治法主要包括穴位贴敷、熏蒸、灸法、蜡疗、热熨等,对脊柱及其相关疾病的治疗展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常与其他疗法配合使用,较少似《理瀹骈文》中单独应用。主要治疗原理大多相似,只是所用介质、作用范围、操作方法等有所区别。由此可见,熏蒸疗法相关应用报道较为丰富,疾病治疗相对较多,联合应用相对广泛,灸法涉及种类繁多,方式多样,各具特色,应用甚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一,较少依辨证分型配伍给药,诊断依据未明确统一,疗效评价标准未统一;二,缺乏后期随访追踪,远期疗效无法验证,疾病转归无法获取;三,缺乏多中心、大规模、系统深入的临床研究,难以形成高质量证据。日后,不足之处还需进一步完善,同时期望丰富治疗中组合方案标准化的研究。

脊柱调理技术是中华民族医药中独具特色的宝库,数量庞大,操作便捷,种类繁多,临床应用广泛,调治效果显著,对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有重要的指导借鉴意义。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增强、治疗手段认识的深入、思想观念的转变等,人们越来越希望通过伤害小、收效长、方法简单且效优价廉等方式解除病痛,这可能使脊柱调理技术成为新的发展趋势。故应做好脊柱调理技术挖掘整理、传承保护、推广应用的工作,使其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促进其向着稳定、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建立合理、规范、科学的长效机制,推动技术成果转化,将脊柱调理技术转化为中医药的新技术、新成果,最大程度地惠及患者。同时在医疗机构中推广、创新一些传统且未普及的调理技术,推动其逐步向着规范、完善、专业的方向发展,进而创造相应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蜡疗熏蒸调理
冲击波联合中药蜡疗治疗骨折术后延迟愈合的临床效果观察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过劳肥”的中医调理
硫酰氟熏蒸风险评估与应用(上)
——硫酰氟熏蒸应用技术
中药蜡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阶段的应用价值研究
流翔高钙系列肥 我能土壤调理剂
中药蜡疗技术的临床应用现状及护理
秋季蛋鸡 抓好调理
中药硫黄熏蒸历史研究
中药熏蒸治鼻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