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2021-01-04潘明甫罗盼盼

中医外治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壮医医药气血

潘明甫,刘 莉,罗盼盼

(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8)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是根据壮医基础理论,选用广西壮族地区出产的壮药炮制的苎麻线,将其一端拧紧点燃后,于患者体表的穴位或部位迅速灼灸,通过穴位刺激以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因该疗法具有简、便、廉、验、捷的特点,在壮族民间常被制成经验方流行,可有效疏通龙路、火路气机,对属畏寒、发热、肿块、疼痛、痿痹、麻木、瘙痒者作用明显。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壮医药线点灸疗法能通痹、止痛、止痒、祛风、消炎、活血化瘀、消肿散结、提高机体免疫力。现将壮医药线点灸疗法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指导该疗法临床应用及推广壮医药起到积极作用。

1 壮医药线点灸治疗皮肤病

1.1 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带状疱疹(HZ)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临床上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红斑、水疱、阵发性神经疼痛为主要特征。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指带状疱疹皮损区愈合后患处出现持续性、难以忍受的神经疼痛,以局部感觉、触觉剧烈疼痛为主,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从壮医气血均衡学说来看本病的发病机制为体虚,外邪入侵或瘀毒内生积于经络,阻滞龙路、火路正常传导,导致气血不能运行如常,继而处于失衡状态,导致天、地、人三气不能同步运行而发病。壮医药线点灸以其温热和药效对穴位的刺激,疏通龙路、火路,祛瘀排毒,促气血平衡,助三气同步,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研究发现,壮医药线点灸可明显缓解HZ及PHN患者的临床症状[1~4]。其作用机制可能为壮医药线点灸调控患者p 38MAPK、JNK基因表达,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5~6],并且该疗法可调控血清Th细胞因子水平,促进抗炎因子IL-10的分泌,减轻患者神经损伤部位痛觉,以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7~8]。

1.2 荨麻疹

荨麻疹是以顽固性风团和瘙痒为主要表现的一类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疹块短时间内可自行消退,但病势缠绵易复发,病程可迁延数日至数月甚或更长时间。本病属于壮医“风毒病”的范畴,为风、毒二邪交杂损害人体产生。壮医认为“疾患并非无中生,乃系气血不均衡”,风毒病亦为气血不和所致。用点燃的壮医药线刺激相应穴位及患处周围,药效通过经络传导,调理全身气血使其归于平衡,人体正气得复,邪去体健。许凌钧等[9]以壮医药线点灸“痒疾抓长子”“寒手”“热背”“肿在梅”诸穴,可明显减轻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滕红丽等[10~11]予壮医药线点灸配合壮药药浴可以疏通经络、散风祛邪,透表泄毒、祛风止痒,对于患者顽固性瘙痒等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能降低本病复发率。

1.3 银屑病

银屑病是一种由免疫介导的、多基因遗传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上以银白色鳞屑覆盖红斑或丘疹、点状出血为特征,重则全身可见皮损。壮医称银屑病为“痂怀”,认为本病多由风邪、热邪、湿邪、毒邪等外邪单独侵袭或胶着混合共同侵袭,龙路、火路受阻,人体天、地、人三气平衡遭到严重破坏,气血不畅,肌肤失养所致。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可利用其温热药效刺激穴位,在表可促湿毒、风毒从毛孔排出,在内可疏通龙路、火路,调理气血,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邓桂艳[12]、唐静等[13]研究发现以壮医药线点灸患者莲花穴、长子穴,下关元以及双侧阳溪、手三里、曲池、三阴交、血海等穴,可有效减轻患者瘙痒症状,其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副作用小。其作用机制可能为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可以降低白介素-17、IL-22、IL-23等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抑制机体炎症反应[14]。

2 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妇科病

2.1 原发性痛经

原发性痛经又称为功能性痛经,是指女性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但行经前后或经期出现下腹疼痛不适的一类妇科疾病。壮医学认为,痛经的发生主要是因气血不畅,瘀阻龙路,以致胞宫堵塞所致。壮医药线点灸疗法以温热的局部刺激,药效渗入刺激,疏调龙路、火路气机,以达行气活血、通经止痛之功效。范郁山等[15]研究发现,缓慢捻进针法配合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可有效缓解功能性痛经患者行经时产生的下腹部疼痛,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吴红斌等[16]研究发现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可有效调节血清前列腺素F2α(PGF2α)、前列腺素E2(PGE2)含量,降低PGF2α/PGE2水平,抑制子宫平滑肌痉挛性收缩,增加下腹部血流量,改善局部缺血缺氧状态,达到止痛效果。周宇博等[17~18]研究发现,壮医药线点灸对寒湿凝滞型痛经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为抑制血栓素B2异常表达,改善血液流变性,缓解子宫平滑肌病理性痉挛,从而改善下腹部疼痛等临床症状。

2.2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PID)是指一种蔓延在女性下腹部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患者常有下腹部坠胀疼痛、腰骶部酸痛感、性交痛、带下增多等临床表现。本病多因盆腔炎迁延不愈所致,故称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壮医学认为,本病是妇人体虚之际,体内天、地、人三气不能同步,湿、热之邪入侵胞宫,阻滞龙、火二路,邪气淤积胞宫所致。壮医使用药线(治疗妇科疾病的特制药汁浸泡)采用点灸疗法治疗本病,即通过适当的局部温热刺激(部位以妇人下腹部为主),疏调龙路、火路,达到温经止痛、缓解临床症状的目的。辛秀团等[19]研究发现,壮医药线点灸疗法配合逍遥舒坤汤治疗本病疗效显著,减轻疼痛的同时还可缩小子宫附件包块,降低血沉水平,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韦金香等[20]发现该疗法可加速患者局部组织代谢,减轻机体炎症反应,达到消瘀散结、行气活血的效果,减轻患者的疼痛。

2.3 围绝经期综合征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从性成熟期逐渐进入到老年期的过渡时期,因性激素水平变化产生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的一组证候群。以月经周期缩短、经量减少至绝经、烘热自汗出、易躁易怒、心悸失眠等为主要临床症状。本病归属于壮医“虚证”范畴,属龙路、火路失养,进而卵巢功能失调所致,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本病收效甚佳。杨美春等[21]研究发现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对去卵巢家兔的精神、皮毛光泽、食欲等有较明显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该疗法可提高大鼠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其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激素水平有关。且进一步研究发现,该疗法能较好地预防或延缓围绝经期子宫的变化进程,促进子宫雌激素受体-α的表达,提高机体免疫力[22]。壮医学认为,“毒虚致百病”,方刚等[23]研究发现,可通过提高去卵巢家兔血清IL-2的水平,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有效治疗因“虚”引起的本病,这可能是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机制之一。

3 壮医药线点灸治疗胃肠道疾病

3.1 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未明,好发于结肠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反应性及溃疡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黏液脓血便、腹痛、间断性腹泻等。本病在壮医中归属于“湿毒病”范畴,湿毒直犯谷道,邪正交争,气机阻滞,肠胃功能失常,天地人三气不能同步,湿毒积于肠中,影响脏腑的正常功能,导致了UC的发生。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用温热和针对性药效刺激机体腹部穴位,激发人体正气驱邪外出,疏通肠腑气机、全身龙路、火路气机,改善谷道功能,祛湿毒,令气血恢复平衡,三气同步则体健无虞。研究发现,壮医药线点灸疗法能有效减轻或消除UC患者腹泻、腹痛及脓血便等主要临床症状,对肠黏膜修复有重要意义[24~25]。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该疗法可以减少Th17细胞生成,降低结肠组织中促炎因子IL-17F分泌,一定程度上修复结肠组织的炎性损伤有关[26]。

3.2 糖尿病胃轻瘫

糖尿病性胃轻瘫(DGP)是一种以胃排空延迟为主要特征,并伴有机械性梗阻的胃功能障碍疾病。本类患者常出现厌食、恶心、呕吐、腹胀、嗳气、大便溏烂或硬结等,属于糖尿病常见并发症。根据壮医学理论,DGP是因为谷道虚弱、毒邪阻滞所致,壮医药线点灸可以疏通经络,使脾胃恢复运化能力,“壮医三气”复归同步。研究发现,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用于治疗本病,可有效促进胃肠动力,改善腹胀、恶心呕吐、嗳气等临床症状,效果优于单纯服用促胃动力的西药[27]。张卉等[28]发现,壮医药线点灸疗法能改善DGP大鼠胃窦Cajal间质细胞中酪氨酸激酶的表达水平,恢复胃窦Cajal间质细胞正常的功能活动以提高胃肠推进率,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张勇等[29]研究发现壮医药线点灸疗法能疏导肠腑气机,促进胃肠排空,从而改善DGP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上调血清促生长素水平和下调胃窦脑肠肽胆囊收缩素水平有关,通过中枢和外周途径调节脑肠肽分泌紊乱状态,改善胃肠动力。

4 壮医药线点灸治疗风湿痹病

4.1 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类病因未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持续性滑膜炎、全身炎症和自身抗体为特征。在其发病过程中可出现骨关节破坏、功能丧失,关节强直甚或畸形等。壮医学中谓其为“滚克”,又称为风湿骨痛,风手风脚,属于“发旺”(风湿病)范畴。根据壮医“毒虚致病”论,认为本病缘于素体先天禀赋不足,而壮族人民居住之地气候湿热,易受风毒、湿毒等侵袭,阻滞三道两路,邪毒留恋于皮肉筋骨之间,使天地人三气不能同步而致病。壮医药线点灸疗法以其药效及温热的局部刺激通调龙路、火路,调节气血,促其通利关节、消肿止痛。蒙继勇等[30]通过临床研究发现,常规药物治疗结合壮医药线点灸疗法能有效减轻炎性反应,减轻周围神经病变导致的感觉障碍,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得到明显改善。徐宏等[31]研究发现该疗法可以显著降低RA患者的炎症指标,改善关节炎症,其作用与其降低患者血浆致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IL-1β水平反应有关。

4.2 膝骨性关节炎

膝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的慢性骨关节疾病,它是以膝关节软骨进行性退变,进而出现关节周围肌肉萎缩、韧带松弛以及局部炎症为主要特征的退行性病变。壮医药线点灸疗法通过温热和药效渗入皮肤腠理对穴位进行刺激,可消炎、止痛,疏通龙路、火路,理气活血,疾病得去。该法在治疗效果及质量改善情况方面,效果较为明显。傅婷[32~33]、覃香等[34~35]研究发现,采用壮医药线点灸配合针灸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临床症状,治疗后的视觉模拟评分、Lysholm评分和健康调查量表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4.3 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疼痛性疾病,反复的放射状、烧灼样或针刺样疼痛出现在坐骨神经通路及其支配区域,活动时加重,以腰骶部、臀部、大腿外侧、腘窝为主。壮医药理论认为,坐骨神经痛属于风毒为患或骨节风病之类,由于风毒寒湿之邪侵袭,气血虚不能滋养筋骨,引起龙路、火路不通而致。壮医药线点灸可以疏经隧之滞,逐毒外出,使三道两路畅通。唐汉庆等[36~37]研究发现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临床症状。李克明等[38]对坐骨神经痛大鼠模型进行壮医药线点灸联合针挑疗法干预,发现该疗法对其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该疗法可以增强抗氧化酶活性,防止氧化损伤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有关。Tang等[39]研究发现该疗法可通过下调还原型辅酶Ⅱ氧化酶表达,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来预防坐骨神经痛大鼠模型的氧化损伤。

5 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依据“寒手热背肿在梅,痿肌痛沿麻络央,唯有痒疾抓长子,各疾施灸不离乡”的选穴施灸原则,壮医药线点灸疗法通过刺激人体穴位,进而疏通龙路、火路气机,调理患者全身气血,令其恢复平衡,促使三气同步。本法操作简便易上手、见效速,对皮肤病、妇科病、胃肠道疾病、风湿病都具有极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但是,现有研究多针对该疗法的临床疗效,对于其治疗具体作用机制研究仍未有详细阐释,今后应多从动物研究、分子蛋白等方面深入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科学理论依据,为推广壮族医药起到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壮医医药气血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女性与气血的不解之缘
传统医药类非遗
医药下一个十年 创新为王
壮医敷贴疗法文献记载及应用概况
壮医对腰肌劳损的认识的评述
壮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气血亏虚 日常如何“补”救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