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亚滨教授基于神魂魄理论与心肝同调多向论治双心疾病经验

2021-01-04李呈佳杨欣欣孟天伟李东旭刘影哲周亚滨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35期
关键词:双心教授疾病

李呈佳 王 贺 杨欣欣 姜 楠 孟天伟 李东旭 刘影哲 周亚滨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病二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双心疾病是循环系统疾病中一种特殊的类型,因受心理因素与病理因素等多方面影响,导致心理与心血管系统相伴发病,故依据其致病特点而进行命名[1]。现代医学认为多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与心血管系统叠加而发病,该疾病发作时主要表现为心悸、气短、呼吸困难、胸痛等类似心血管系统异常的症状。但由于其并非单纯器质性病变或功能性异常[2],现代仪器检查结果并不能确认发病完全由心血管系统异常导致,如心绞痛或缺血性心肌病,亦与传统意义上的心脏神经症有所区别。因此,现代医学一般仅采取对症治疗方案,多予维生素、镇静剂、β 受体阻滞剂类药物,可暂时缓解症状,但由于并不能彻底根治,远期效果差强人意。中医治疗本病如整体审查,辨证施治,重视情志因素影响,则对该病治疗效果会较为理想[3-5]。周亚滨教授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二级教授,医学博士,心血管病二科主任医师,从事中西医诊治心血管疾病多年。笔者有幸拜师周亚滨教授,侍诊左右,余观近年双心疾病患者逐年增多,且该病频繁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症状发作多与工作生活压力、情绪不稳、精神过度紧张等情志因素相关,故以双心疾病为切入点,探讨周亚滨教授基于神魂魄理论与心肝同调、整体与微观多向论治之妙,以为同道献芹。

1 他山之石

因双心疾病发作时出现心悸不宁、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心情烦躁、失眠多梦等症状,辨病属于祖国医学“心悸”“不寐”等疾病范畴。纵观古籍,历代医家多有阐释其病因病机,《伤寒明理论》言:“心悸之由,不越二种。一者,气虚也;二者,停饮也。”提出气虚、水饮可致本病。《丹溪心法》云“惊悸者血虚,惊悸有时”“怔忡者血虚,怔忡无时,血少者多,有思虑便动,属虚;时作时止者,痰因火动”,提出血虚与痰浊可致本病。《素问》言“心痹,得之外疾,思虑而心虚,故邪从之”“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三因一极病症方论》言“松悸,则因汲汲富贵,松松贫贱,久思所爱,遂失所重”,均表明环境和情绪刺激会损伤心经,进而邪气乘虚而入,最终导致心系疾病的发生。遍览各代医家论治,多将本病责之于七情不遂、感受外邪、饮食失宜、体虚劳倦等,病理机制主要为气血亏虚、肝气郁滞、心脉瘀阻、痰饮阻滞。《古今医统大全》云:“肝出谋虑,游魂散守,恶动而惊,重治于肝经。”因此,周亚滨教授认为本病病位在心,与肝密切相关[6]。

2 病因病机

周亚滨教授认为中医治疗此类疾病,应根据治病特点,从整体与微观多向论治。用形神看待人体,以中医神魂魄理论为基础进行心理调治则从整体入手;以气血分析人体,从肝对“心主血脉”方面造成的影响作出调整则以微观入手。前者为功能体现的精神情志,后者为器质层面的心脏器官[7]。以下分类进行详细阐述。

2.1 神魂魄决定功能

现代心理学将人的心理体系归纳为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个层面,与中医认知颇有相似。无意识层次即神处于深层;前意识层次即魂处于表层;意识即魄是精神的具体执行者和被动执行者[8]。无意识、前意识、意识三个层次暨神魂魄体系相互融合,动态交流构成了人整体的精神活动[9]。张景岳《类经》云:“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无形则神无以生,无神则形不可活。”周亚滨教授认为凡万物生者,莫不阴阳交而后神明现,人体的结构基础与功能运行是统一的整体,若要正常运转缺一不可,即中医所谓形神一体观,形为神之舍,神为形之主[10]。周亚滨教授指出在神魂魄精神体系中,心主神明,在魂、魄的配合下起到主导作用,并对人的日常精神心理活动起主宰作用,反之也受到心理活动、外在环境、人际交往等影响[11-13],这在对双心疾病认识中得到充分体现。周亚滨教授言明当今社会压力过大,节奏过快,竞争激烈,物欲横流,致心神失养,继而出现如心悸、胸闷气短、不寐等症状,可见外部环境也是导致双心疾病频发的原因之一。《黄帝内经》中已有对美好社会愿景的论述:“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即人们都能认为所食用的食物十分美味,所穿着的衣服比较舒适,所处的环境令人安乐,不会因地位尊卑而互相羡慕嫉妒,这样的生活方能乐在其中。

2.2 心主血脉影响器质

气者,血之帅,为功为用,属阳;血者,气之母,为形为体,属阴,二者交感互藏,使机体正常运转。于气血层面,心肝论治主要体现在肝气的疏泄和肝血的充盈两方面对心的影响。周亚滨教授认为肝对心主血脉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者肝气的疏泄是血脉运行有力、不致阻塞的基础。“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气机的出入升降引领着血液的运行,气为血之帅,气滞则血瘀。《血证论》言:“肝属木,木气冲和条达,不致遏郁,则血脉得畅。”若在多种致病因素下导致肝气疏泄不及,则血脉不畅,气滞瘀阻,不通则痛。二者肝血的充盈是心血济生的来源。血属阴,为气之母,心主血脉,肝主藏血,肝为刚藏,体阴而用阳,肝郁木不疏土,脾失健运则生化无源而血虚,肝心乃母子之藏,肝血虚故心血亦虚,血不荣心则心无所倚,虑无所定,症见心悸;不荣则痛,故症见心前区疼痛。人卧血归于肝,肝内寄存相火,得阴血滋养不致过亢,若相火浮越必定心神不宁,不得寤寐,正如《丹溪心法·六郁》所言:“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

3 周亚滨教授治疗双心疾病经验

3.1 抱守元神,身心得愈

20 世纪30 年代,精神病学家Heinroth 率先提出心身疾病观念,即心理、生理双障碍疾病,并为双心疾病的提出奠定了基础。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发展,现代医学认为心理治疗是治疗双心疾病的重要方法[1],正如特鲁多医生墓志铭所言:“有时治愈,经常安慰,总是帮助。”该观点与我国中医典籍《灵枢·口问》不谋而合:“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调整自己的心理环境对于疾病的预后尤为重要。双心疾病患者一般会担心自己是严重器质性心脏病问题,“志贤而少欲,心安而不惧”,作为医生应向病人传达良好的预后态度,以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黄帝内经》言:“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阐明了日常养生调护的重要性。周亚滨教授临证时常告诫患者慎起居、避风寒、调饮食、畅情志,凡事勿钻牛角尖。另有现代学者[13]认为,该病源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而体育活动和锻炼有利于改善该种病理状态。临床中周亚滨教授常嘱咐患者可打太极拳以强身,既不至久卧伤气,又不至过劳生疾。

3.2 气机畅行,百病不生

气滞血瘀证者,见心情郁闷,胸胁窜痛,时常叹息,脉弦。周亚滨教授治疗此证时以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为主方化裁,颇具疗效。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出自汉代仲景先师所书《伤寒论》之110 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方中柴胡疏肝行气,龙骨、牡蛎[14]、铅丹镇静安神(因铅丹毒性较大,现代应用中周亚滨教授常以磁石、龙齿替代),桂枝、黄芩助柴胡以和解表里,茯苓、半夏共奏开郁化痰之效,大黄可泻热逐瘀[15-17],生姜、大枣顾护中州。诸药合用以调畅气机,化痰定悸,临床中效果显著。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本方不仅可明显缓解各种心律失常的发作,且对抑郁焦虑及睡眠质量差者有明显效果[18-19]。周亚滨教授认为临证如鱼潜在波,又如湍流行舟,变化多端,不应教条主义,加减化裁是关键。气为血之帅,气机失常易引起血瘀停留,故兼见胸前刺痛,痛处固定不移之血瘀证者加川芎15 g、丹参10 g、三七5 g、延胡索15 g,丹参、川芎活血化瘀,三七、延胡索理气止痛;行气易伤气耗气,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20],治疗过程中应行气不忘顾护中州,故周亚滨教授临证时见食少纳呆之脾虚病人常加白扁豆15 g、麦芽15 g、神曲15 g、山楂5 g 等以入中焦护正;兼见上热下寒之升降失调者可酌加黄连10 g、肉桂10 g 以调节气机;兼见倦怠懒言、声低气微之气虚甚者可用大剂量黄芪至60 g 以补气固本[21];兼见眠差者加茯神30 g、夜交藤20 g。

3.3 血盈于肝,奉心有源

《灵枢》有言“血者,神气也”,肝藏血,肝血虚日久,无以濡养血脉,致心脉失养,而见心悸,气短,胸痛绵绵,头晕目眩,面色无华,倦怠乏力,舌质淡,苔白,脉弦细。周亚滨教授常以归脾汤随证加减以治疗此证,归脾汤出自《正体类要》卷下:“跌仆等症,气血损伤;或思虑伤脾,血虚火动,寤而不寐;或心脾作痛,怠情嗜卧,怔忡惊悸,自汗,大便不调;或血上下妄行。”方中人参、白术、黄芪益气生血;茯神、远志、酸枣仁、龙眼肉宁心安神;木香疏肝行气;生姜、大枣顾护中州。诸药合用以心肝同调、补心养血[22]、宁心定悸,对于治疗双心疾病合并不寐、抑郁焦虑、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效果显著[23]。周亚滨教授临证使用本方时,患者肝郁日久,胆气亏虚兼见恶闻声响者可加龙齿15 g、磁石15 g、珍珠母30 g、代赭石15 g;兼见心中动悸者可加苦参15 g、甘松20 g;兼见肝郁气滞者加香附15 g、枳壳10 g;兼见久病入络、煎熬津液之阴虚者加生地黄15 g、麦冬15 g、五味子15 g;兼见久病及肾,下焦阳虚者加肉桂10 g、制附子15 g、干姜15 g;兼见体虚久病,眠差多梦者可加合欢皮15 g、柏子仁15 g、夜交藤20 g[24]。

4 验案举隅

患者,女,46 岁,2020 年12 月14 日初诊。主诉:心慌、胸闷半年,加重1 周。患者1 年前突遭家庭变故,近半年常出现心慌、胸闷、气短、乏力,每于情绪激动后加重,心情平复并活动后可稍缓解。半年前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行心血管内科常规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予口服倍他乐克47.5 mg,1 次/d;谷维素10 mg,3 次/d。治疗效果不理想,仍发作频繁。遂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亚滨教授门诊寻求治疗。刻下:患者阵发性胸闷胸痛伴心慌,气短,乏力,腹胀,纳差,夜间眠差、多梦,恶闻声响,小便黄,大便干,脉弦滑,苔黄厚腻。查体:血压122/81 mmHg(1 mmHg=0.133 kPa),心肺听诊未闻及明显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律齐、大致正常心电图。心脏彩超示未见明显异常。西医诊断:心脏神经官能症。中医诊断:痰气交阻型心悸。治法:疏肝行气,化痰定悸。处方: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减。药用:柴胡10 g、桂枝10 g、大黄5 g、白芍15 g、龙骨20 g、牡蛎20 g、黄芩15 g、黄芪30 g、磁石10 g、龙齿10 g、桔梗10 g、升麻10 g、浮小麦30 g、焦栀子10 g、远志15 g、合欢皮20 g、酸枣仁15 g、夜交藤15 g、甘松15 g、苦参10 g、炙甘草15 g。7 剂水煎,分早晚2 次温服。

2020 年12 月21 日二诊:患者服药后病情好转,胸闷胸痛发作次数减少,发时疼痛程度减轻,睡眠改善,仍觉气短乏力,大便较前改善,苔黄腻减轻,但仍未去,效不更方,继服7 剂并行加减。去大黄,焦栀子,加用白术15 g、党参15 g,黄芪改为50 g。嘱慎起居,避风寒,调饮食,畅情志,凡事勿太过在意,勿过劳。

2020 年12 月28 日三诊:患者服药后症状明显减轻,仅偶发胸闷。嘱继服上方14 剂以巩固疗效。继续向患者强调情志舒畅的重要性,适当活动,勿过劳。

按语:患者中年女性,因突遭家庭变故,心情抑郁,肝郁日久化火,上扰心神,故见失眠、心慌、心悸。木郁不畅,乘脾犯胃,故见纳差,腹胀;肝胆互为表里,肝郁则胆气虚而怯,故恶闻声响;久病体虚,而见乏力气短。结合苔之黄腻,脉之弦滑,故辨证为痰气交阻之心悸。治疗当以柴胡桂枝龙骨汤加减以疏肝行气、化痰定悸。方中柴胡、白芍疏肝行气;龙骨、牡蛎、磁石、龙齿潜阳定悸;黄芩、焦栀子、大黄、浮小麦清热化痰除烦;黄芪、桔梗、升麻升阳提气;甘松、苦参养心安神;合欢皮、酸枣仁、夜交藤安神助眠;炙甘草调和诸药。二诊时患者症状减轻,病情好转,苔黄腻已去大半,故去大黄、焦栀子;气短、乏力证明气虚尚存,故加用党参,黄芪加量以补脾益气。诸药合用使肝气条达,痰化热去,养心定悸,合奏奇功。

5 小结

双心疾病患者常自觉有心血管疾病症状,但行现代医学检查却常显示并无异常,或部分指标异常但并不支持单纯心血管疾病诊断,恐惧忧思又加重了疾病诱发因素,导致恶性循环,十分影响生活质量。张伯礼院士提出:“中国人有两套医学是福气,两个优势互补。”中西医可如渔网之经纬线,一方不及,另一补之。临床中应认识指标显示正常不等同于完全无病[13],在现代医学仅能对症治疗之外,可行中医药辨证调治。双心疾病患者痛苦程度及思想负担不亚于器质性心脏病变患者。周亚滨教授从神魂魄理论入手进行形神整体调治,对肝“心主血脉”和“心主神明”两方面造成的影响进行微观气血论治,运用补心益肝、疏肝行气、潜阳定悸等多种方法,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采用现代医学对症治疗。“心病还需心药医”,环境刺激也是导致双心疾病发病的重要原因,因此除药物治疗,必要时还应给予心理治疗[25]。望本文可抛砖引玉,有助于双心疾病“既为心脏之心发病,亦为心理之心发病”的临床诊治。

猜你喜欢

双心教授疾病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基于“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理论的双心医学与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的关系探讨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刘排教授简介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双心门诊”的双重呵护
“双心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病情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双心医学”模式下社区老年心脏病患者的抑郁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