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院企合作的西安医学院眼视光学专业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2021-01-04刘文兰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眼视校院教学模式

杨 扬 李 军 王 莉 刘文兰 闫 瑾 朱 丹 李 雷

1.西安医学院眼视光教研室,陕西西安 710021;2.陕西省眼科研究所青少年近视防治中心,陕西西安 710003;3.西安医学院图书馆,陕西西安 710021

以眼科学、光学、视觉科学为主体的眼视光学,是由多学科交叉融合形成的医工结合的新兴应用型学科[1]。而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及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教学环节[2-3]。如何在实践教学中实现医工结合的特色、发挥医工结合的优势是眼视光学专业特色的重要体现。因此,可以在传统医学实践的基础上,借鉴理工学科的实践经验,即以“校企合作模式”为载体,以生产实践为导向,将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融于行业生产实际活动中去[4-5]。

1 实践教学体系提出的背景

西安医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眼视光学专业自2008年起就积极尝试校、院、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但合作内容多为外聘院企人员进行授课等线下方式,模式单一,深度不足。究其原因,一是时间和空间限制了合作的形式和内容,二是在医学院校大背景下工科合作元素的缺乏,使得其与企业合作的力度有限。因此,为提高实践教学对行业和社会的开放性与融入性,在总结我校原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现提出在“新医工”背景下基于校院企合作的眼视光学专业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践教学体系。该教学体系充分发挥医工结合专业的特色,借助行业内标杆企业和医院的医疗优势,注重和加强校院企协同育人、创新能力提升、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校院企合作模式渗透入实验、实训、毕业实习、科研训练、社会实践等各个实践环节,使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与行业需求紧密对接,从而实现实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机地转移到企业需求和行业发展上,营造了校院企“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线上线下全方位育人”的育人格局。

2 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构建

2.1 搭建基于校院企合作的线上线下合作平台

校院企合作是一个互利共赢的过程,优质的合作方是保障良好合作的前提[6]。我校从既往的实践基地中筛选出技术力量雄厚、带教热情高的基地共建了“陕西省眼视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共同开展联合攻关、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的合作项目,推动应用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要培养以能力为本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实战型、应用型人才,必须开展校企合作[7]。因此,应与民营企业积极洽谈共建眼视光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从产品开发和近视科普宣教方面寻求产教融合的突破。除了线下的深度合作,线上合作的拓展和资源的筛选也是本次改革的重点。根据视光行业的发展特点,将市场认可度和占有率高的大型镜片和隐形眼镜等产品企业纳入合作范围,共同开展新技术推广、线上研讨交流等活动,这些产品平台也成为师生与行业专家线上交流的纽带。目前随着信息化,尤其是自媒体的日益兴旺,各大高校及视光机构精心打造的眼视光精品课、公开课、慕课、微课、短视频、直播等形式的线上资源无限扩展了教学的外延,传统线下的教学模式也在向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迈进。

2.2 确立专业实践能力

任何一个专业在设置实践教学体系过程中,都需要首先考虑社会需求[8]。围绕社会对专业的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进而确定专业实践能力和其支持体系。而这一过程又是不断探索、验证、修改和完善的动态过程[9]。因此,首先对实习带教教师、用人单位、行业专家和毕业生四类人群,通过问卷星和现场座谈的方式了解行业对人才能力结构及专业素质的具体要求;其次,对毕业生从事的岗位性质、任务、职责等内容进行分析;最终,校院企三方共同确立眼视光学专业人才需具要有的7项核心专业实践能力,即验光能力、接触镜验配能力、眼镜定配能力、常见视觉障碍疾病诊疗能力、双眼视觉功能检查和分析能力、接待与销售能力、视觉筛查与统计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7门专业核心实践课程。

2.3 共建“双师双岗”的教学团队

在师资队伍的组建上,教学团队建设是实践教学体系改革重点[10]。为了打破原有眼视光学专业专任教师的界限壁垒,采用校院企“混编”的教学团队,医院和企业的技术骨干、管理人员以外聘教师、专业顾问、线上指导教师等身份成为教学团队的一部分,逐渐形成校院企共建的“双师双岗”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该模式为专任教师提供了与产业前沿对话的平台和环境,促进了专任教师和院企教师教学经验的反复切磋和知识体系的深度融合[11]。

3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以能力递进培养为主线,按照认知规律,依托实验课程、第二课堂、科研项目、实践活动4种途径,构建了专业基础实践、专业综合实践、创新与社会实践3个层次的递进式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3.1 专业基础实践

专业课程实验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及发现创新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12]。眼视光技术和产品发展迅速,根据行业变化不断更新基础实验内容和校内实训场所是非常必要的。校院企合作的模式下,学校可以充分利用院企的资源拓展校内实验教学。如针对塑形镜验配爆发式增长的现象,增加角膜塑形镜验配的实验课比例,并邀请主流角膜塑形镜企业带片入校,学生在基础实验课中就能全方位深入地认识各种产品的具体特性和验配特点;针对渐进镜验配的抽象性,增设了渐进镜的体验专区,学生体验模拟老视状态下的渐进镜验配及配戴渐进镜后的视觉状态;针对人们对精细视觉要求的不断提高,在企业的支持下增设了视功能训练体验专区,不仅便于学生认识视功能训练设备的原理和结构,更激发了学生自主研发的兴趣。校院企合作协同育人对实践教学方法也带来了极大的改变,部分实验项目借鉴微格教学法,进行校内外双方、线下线上双途径的操作展示[13]。即实验课上专任教师将规范的示教过程做线下展示,课下院企教师将行业真实场景中的实操环节录制下来做线上示范。这种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最大程度地利用线上线下资源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行业环境潜移默化的浸润,从内心认可自己的专业,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3.2 专业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较基础实践更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14-15]。因此,在原有独立课程实践的基础上,打破课程割裂,整合各门课程的技能教学,设置眼视光学两级综合实践。第一级综合实践为在即将进入实习前的一学期增设综合实训课程,该课程对接院企新入职员工的培训与考核标准,培养3项眼视光核心岗位能力,即接触镜验配、常见眼视光疾病诊疗、框架眼镜验配与定制。每项核心岗位能力设置相应的案例,学生在对具体案例的处理中串联了各门专业课的核心技能。同时,从分组讨论接收任务,分工合作完成任务到分析得失、提出困惑,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带着解决问题的目标去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与研究兴趣,并在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与实习前综合实训相呼应的是第二级综合实践,即实习结束后的毕业实践考核。眼视光学专业实践毕业考核是检验实践教学质量的最终环节,也是实践能力培养的最终环节,其设置上对接院企员工的中级培训和考核标准。由于学生经过实习后对沟通能力及技巧、人文精神重要性的理解更加深入,在实践培训和考核中将更加注重工作中的表达方式、仪表举止等的引导。

3.3 创新与社会实践

同时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双创”型人才是社会对新时代大学生提出的要求,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需要的教学理念与模式[16-17]。眼视光学专业通过构建分层分类、校院企深度融合、协同递进的创新创业教育新体系,把创新创业理念和实践嵌入至专业课程的教学环节,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意识。

3.3.1 “三方导师制”下的科研训练 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是高等院校的重要内容,而加强大学生科研训练、推进实践教学改革,是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18]。徐慧[19]提出以科研项目为支撑的短学期实践教学设计实现了本科教学梯级、分类、多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差异化培养的思路。因此,本文探索校院企“三方导师制”下的科研训练,将甄选的三方导师名单及导师研究方向在学生入学时便予以公布,之后学生和导师进行双向选择,最终3~7名学生为一组,开展导师制下的各级各类创新创业项目,通过检索文献、选题、撰写申请书、确定研究目标和方案、独立完成实验并进行数据处理,直至项目结题。这种“三方导师制”指导下的科研训练打破了专业和行业的限制[20],在整个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环节中,既有学院派的体系,也有行业专家的引领,利用多形式的实践活动为载体,使学生从入校就接触行业、接触专家,增强其专业认同感和专业兴趣。同时,校外人员、场地都对学校进行了很好的补充,院企也做到了人才储备,实现了互利共赢。

3.3.2 课内外联动的创新社会实践 大学生第二课堂是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21]。将第二课堂活动与实践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在相应的专业实验课结束后,指导学生以兴趣小组等形式开展实践活动,如调查评估校内师生框架眼镜的合格率、隐形眼镜选择的科学性、双眼视觉功能的状态等。这些志愿服务性质的第二课堂可以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尽早结合,有利于知识转化技能的培养,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同时,社会调研、创新作品设计可作为作业在第二课堂课后开展,在带领学生参观视光产品研发企业后,鼓励学生结合专业探索进行贴近生活的小发明,让专业融入生活,比如针对大学生的普遍视疲劳情况,设计双眼视功能的检查工具;根据自身和同学配戴隐形眼镜的经历设计镜盒的形状和功能等。

与课上教育相辅相成的课外教育对创新素质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眼视光学专业具有很强的社会服务属性,在社会服务中强化实践,能够促进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2]。如随着近视防控的日益重要,带领学生深入中小学校进行近视筛查和近视防控宣教;在每年的“六六爱眼日”对全校师生进行眼部检查和科学用眼指导;寒暑假带领学生进行“三下乡”义诊活动;节假日深入院企完成专业见习,高年级的学生甚至可以进行顶岗实习等,这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弥补课内实践的不足。

3.3.3 校院企联合举办技能大赛 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引入竞赛与激励机制,是活跃学习方式、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参与激情的有效手段[23]。通过技能竞赛,教师的实践教学观念、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学生在实践技能、创新能力、综合能力培养上成效显著[24-25]。因此,我校引入行业力量,校院企联合举办技能大赛。技能大赛设置4个站点,每个站点对应一项专业核心能力,考核内容由三方审核确定,评委也由三方共同担任,用行业标准作为评判标准,通过个人项目和团队项目来检验学校教学的效果。由于技能大赛的培训和考核几乎接近于院企对人才的考核,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就业意识,并可以以这样的积极状态参与到以后的学习中。

4 基于校院企合作的眼视光学专业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践教学体系的特色

4.1 构建了差异化的实践教学模式

打破对所有学生设置相同实践环节和内容的“一刀切”模式,调动校院企三方资源制订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对基础知识较薄弱的学生,可加大基础实践的强化训练;对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通过推送专业文献和实训直播,开展近视流调等社会实践,利用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科研训练进行更高层次的综合能力训练或者某一领域的单项强化训练。这种开放灵活、自主选择的实践教学模式,确保了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的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化的培养。

4.2 构建了校院企协同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践教学模式

传统的实践教学多以线下的实验、见习、实习为主[26-27],而眼视光学学科快速的技术和产品更迭使得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无法跟上行业的脚步。因此,实践教学充分借助校院企三方的资源优势,在教学演示、实验、实训、实习、科研、社会服务等各个实践环节中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眼视光学在线开放课程、产品微信公众号和应用程序、行业专家的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在线交流等网络资源和平台对实践教学的外延进行了极大的拓展。

任何一个专业在设置实践教学体系过程中,都需要首先考虑社会需求。围绕社会对专业的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进而确定专业实践能力和其支持体系[28-29]。“新医工”背景下基于校院企合作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践教学模式从对社会需求的调研开始,充分整合与共享校院企三方的资源,并借助信息化手段,让学校、医院、企业、网络成为另一种形式的实验室,有效地改善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推动了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但目前在公办医学院校的大背景下,由于该模式具有鲜明的专业特点,大量的校院企沟通协作仅是专业内部行为甚至个人行为,缺乏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协调,导致合作内容和形式受局限。而且,经探索出来的好的合作模式要想持久的延续,需要学校制度上的保障和支持[30]。因此,克服固有体制及机制的限制,建立更加开放有效的协调机制和制度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眼视校院教学模式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行业公知公认名词缩略语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行业公知公认名词缩略语(下)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行业公知公认名词缩略语(上)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行业公知公认名词缩略语
基于新形势下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学分制下的校院教学运行管理思考与实践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