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孤本《眼科六要》初探

2021-01-04李丽红张明明毕徐齐朱笑莹亢泽峰庄曾渊杨永升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1年12期
关键词:方药眼病眼科

李丽红,张明明,2,毕徐齐,朱笑莹,亢泽峰,庄曾渊,杨永升

中医古籍是我国宝贵的医药学遗产,相传数千年,历久而弥新。90 年代初期,由于自然侵蚀和保管条件不当导致我国部分珍贵的医学典籍面临绝本危险。抢救、保存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已成为当务之急。鉴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决定选编影印出版《中医古籍孤本大全》一书,由全国中医药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承担选编任务。在入选的300 余种中医古籍中,部分眼科古籍也纳入其中。最具代表性眼科著作当属《眼科六要》。因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又因证实为已成为孤本的医书,故被纳入《中医古籍孤本大全》中。初刻本为清咸丰1 年辛亥(1851)贵州胡霖刻本,馆藏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其后,2003 年由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并收入《近代中医珍本集:五官科分册》;2014 年由学苑出版社据此点校,收入《中医药古籍珍善本点校丛书》[1]。笔者在中医眼科古籍电子版本整理工作时,对其反复研读体会,遂将其学术思想及特色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1 《眼科六要》主要内容

《眼科六要》为晚清中医眼科学专著,撰者陈国笃,字厚溪,贵州遵义人。其父陈德圃为当地名医,国笃幼承家学,长继父业,尤精眼科,其天资聪慧,学力兼备,悬壶数十年,后撰成《眼科六要》,由其弟胡霖澍捐资付梓并作于卷首。

本书篇幅短小,共万余字,可分成3 部分。第1 部分陈国笃首先提出何为六要,即眼病的六种病因并一一进行阐述,并将自身临床经验与前人学术思想相结合,提出陈国笃眼科学术思想和主张。卷首阐述“五轮分属五脏”“目有内外眦上下纲”“目者肝之窍”“目无火不病”“眼病当分虚实”“眼病易治难治”共6 部分内容,涵盖了眼的结构及分属、眼病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并提出眼病多属于肝,虚实皆能致病之论。第2 部分介绍眼科病证及方药治疗,方证对应简单明了。以眼病四十证为目分条论之,包括目赤、目肿、羞明、眵泪、目涩、头痛等,以及每种眼病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第3 部分附有汇方47 首,其中内服诸药39 方,点眼诸药5 方,洗眼诸药3 方,多为常见方药,如四君子汤、八珍汤等,治法实用,为后世中医眼科治疗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2 六要为本,以因分证

本书此编,重在阐明医理,突出“以因分证”,轻于述方治则,重视临床应用,可谓执简驭繁,独树一帜。陈国笃十分重视六种病因,风、火、血、水虚、火败、神劳,如《眼科六要》[2]谓:“六要者,曰风、曰火、曰血、曰水虚、曰火败、曰神劳,此六者,眼病所因也”,然而六者之中又当辨其虚实分述之。

2.1 五轮分属五脏

陈国笃[2]在本书中明确提出了五轮分属五脏的学术主张,而五轮学说理论来源可追溯到《黄帝内经》[3],其中记载:“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但正式提出五轮学说脏轮配属观点的是南宋后期的杨士瀛,他在《仁斋直指方》[4]中提出:“其首尾赤眦属心;其满眼白睛属肺;其乌睛圆大属肝;其上下肉轮属脾;而中间黑瞳一点如漆者,肾实主之”。本书中陈国笃[2]所讲的五轮分属五脏的学术观点与其相同,而近代眼科医家又有以八廓分配八卦者,他认为此观点意义牵强,对治眼之法无补益故不录入本书。

此外,陈国笃[2]还提出“目有内外眦上下纲”的学术观点,该观点与张子和眼病经络辨证有异曲同工之妙,《儒门事亲》[5]云:“目之内眦,太阳经之所起也,血多气少。目之锐眦,少阳经也,血少气多。目之上纲,太阳经也,亦血多气少。目之下纲,阳明经也,血气俱多。此三经俱会于目。惟足厥阴经连于目系而已,是故血太过者,太阳、阳明之实也;血不足者,厥阴之虚也,凡针刺出血者,宜太阳、阳明二经。盖此二经,血多故也。少阳一经不宜出血,血少故也。刺太阳、阳明出血,则目愈明;刺少阳出血,则目愈昏矣”,该处详细论述了经络与眼的关系及经络各含气血的多少。其中经络与眼的关系最早可见于《黄帝内经》[3],曰:“足太阳为目之上纲,足阳明为目之下纲”。由此可见,陈国笃对前人眼科的学术思想有深入的理解及继承。

2.2 目病多郁,劳伤于肝

目为肝窍,亦称肝开窍于目,首见于《黄帝内经》[3],曰:“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肝藏血,主疏泄”。后世医家还有提出[6-7]:“肝者,其性易郁易亢,郁则气结,亢则火甚,火性上炎,精血暗耗,目失所养”,意为眼病的发生与五脏中的肝密切相关,肝荣则目和,肝病则目病。陈国笃[2]认为:“凡眼病多宜解郁,先贤治目昏见花,如羊肝丸,用羊肝引黄连等药入肝,解肝中诸郁,肝郁解则目之玄府通利而明矣,故黄连之类解肝热郁也;椒目之类解湿郁也;茺蔚子之类解气郁也;芎归之类解血郁也;夜明砂之类解积郁也;羌活之类解经郁也;磁石之类解头目诸郁,坠邪气使下行也;蔓荆子下气通中,理亦同也”。陈国笃不仅明确了目与肝之间的关系,还提出了治疗用药之法,以解郁为主,运用各种药物解肝中之郁,以肝条达则目自明的效果。

2.3 目无火不病

在目无火不病的论述中,陈国笃继承张子和的“目不因火则不病”[8-9]的学术主张,在《眼科六要》[2]中说:“气轮变赤,火乘肺也;肉轮赤肿,火乘脾也;黑水神光披翳,火乘肝与肾也。凡目暴赤肿、羞明隐涩、泪出不止,皆火热之所为也”。书中这段对“目无火不病”解释透彻,由此可见火犯五脏皆令目病。同时陈国笃[2]还提出治火之法,即“在药则咸寒吐之下之,在针则神庭、上星、百会。血之翳者可使立退,痛者可使立已,昧者可使立明,肿者可使立消矣。而治火之法只对病邪俱实者而言,如若水亏火败,神劳有虚者应另当别论”,意为运用治火之法要分清虚实,针对病邪俱实的病人要采用咸寒之药,针刺神庭、上星、百会等穴位驱邪外出;而因虚火所致的眼病应另当别论。

2.4 明辨虚实

陈国笃[2]提出“眼病当分虚实”,这与朱丹溪[10]提出的“眼疾所因,不过虚实二者而已”相契合,陈国笃将眼病的虚实和6 种病机相结合,其中因风、火、血所致目病,多属有余为实证;因水虚、火败、神劳所致目病,多属不足为虚证。书中详细叙述到虚、实证的疾病分型和具体症状,如“实者则见风盛上攻头目,而为雷头风变等症;火盛则内灼神膏,而为鱼目、睛凸等症;血盛则壅积上攻,而为肉、血翳等症。虚者因水虚而病者,非肝血虚少,即肾精枯涸,血与精皆阴也,故统名之曰水虚症,则或为内障青盲,或为视惑妄见。火败则或为瞳神缩小,或为近视倒睫;神劳则或为目血,或为睛疼”[2],证不同则治不同,因此实证应除风散热,虚证应养血安神。如“暴失明、昏涩、翳膜、眵泪属实也,宜表散以去之;昏暗不欲视物、内障见黑花瞳子散大属虚也,宜养血安神以调之”[2]。

3 《眼科六要》的学术特点

3.1 行文简约,条理清晰

陈国笃[2]认为:“近世眼科诸书虽列症浩繁,或为七十二症,或为八十一症,或为一百六十余症,然实而按之,多不得其要领,如目肿一症便有覆杯、悬球、蚌合等多个名称,目赤一症则有长虹、火天、彩云等号。言多意乱,语言晦涩难懂,非探本求原之意也”。因眼科病证命名没有一个统一标准,多而繁杂,故陈国笃[2]在介绍眼科病证时主导思想是“列症标名,惟取简易”,即由繁化简,有助于后世医家的学习。

自“目赤”至“小儿因痘因疳”共四十证,每一病证以阐述病因病证及治疗为重点,选方力求少而精,使读者易学易用。在最后的“小儿因痘因疳”一节中,仅用短短60 余字向读者介绍了小儿痘后病目、因疳病目2 种儿科眼病,为中医儿科眼病的治疗提供了较好的临床思路。此外,不得不提的是该部分的证候罗列体裁形式与隋代著名医家巢元方所撰的《诸病源候论》[11]有异曲同工之妙,且本书中的青盲、雀目也在《诸病源候论》中有所提及。

3.2 立意新颖,易于理解

以“翳膜”为例,“翳”因其能障蔽视力,而有翳障之称。历代医家[12]认为,翳障为“风热不制之病”“脏腑热盛,热乘于肝,气冲于目”,治疗上采用点眼、洗眼、外敷和内服方药等法。而陈国笃[2]也认为“凡眼生翳膜,多因风热而致,或血盛血积,与夫小儿疳积痘后亦皆生翳。总之,乃肝气过盛而致。翳虽因热而生,然治法宜先去翳而后去热”,并批评前人以翳之部位形状命名致使病名纷杂。病名提出应以病因中的风、热、火、血为依据,故将翳膜病分为气翳、血翳、蚀翳、陷翳、黑珠翳、肤翳、疔翳7 种,分别列述其病因、症候及治法。陈国笃[2]指出:“因风热者宜服神仙退云丸;因血积者宜服明砂散积丸;翳膜初生者宜表散而去之;日久翳牢固者宜用焮发之药使翳膜在浮,然后再用退翳之药。眼病内服诸药根本是断其生翳之源,至于翳膜已成者,须点药外治方能迅速见效,宜于末点眼方中择而用之”。内服结合外点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提高,为后世眼科翳证临床提供了明确的治疗方向。

3.3 治内障既重视壮水亦注重益火

内障眼病包含目涩、昏花、目晕、视惑、近视、远视、青盲、雀盲、暴盲、瞳神缩小等多种眼科常见疾病。陈国笃[2]认为外障易治,而内障难治。内障致病因素虚实错杂,因风、因火、因血其症多属有余,因水虚、火败、神劳者其症多属不足。临床内障眼病病因常见水虚、火败,故壮水益火为常用之法。

“水虚而为病,或为内障青盲,或为视惑妄见”[2],本书中提出水虚内障眼病的病机一是肝血虚少,二是肾精枯涸。血与精皆属于阴,故统名之。临床上陈国笃[2]主张以明目壮水丸治疗,即“如一者目珠干涩,神水不足以养睛故亦涩痛,此肾虚水亏也,宜明目壮水丸”。“火败”是指命门火衰、脾肾阳虚,从而导致瞳神缩小、近视、倒睫等疾病的发生,在治疗上应采用八味地黄丸治疗。正如原文中陈国笃[2]所讲:“能近视不能远视者,多由命门真火不足,火病则光华偎敛肾中,真阳仅足以回光自照,治宜益火之原以消阴翳,八味地黄丸主之”。此外雀盲病中证属中气下陷,临床应用补中益气汤主之。

以上充分体现出陈国笃治病必求于本辨证论治的中医临床思维,为现代中医治疗眼科内障诸病提供了明确的思路,值得后世学习和借鉴。

4 治法及方药

陈国笃[2]认为:“外障易治,内障难治,暴发者为表易治,久病者为里难治,翳浮而散状如碎米者易治,翳光而滑坚如白细如磁者难消。初起翳浮而色白者害迟;初起翳浮而色黄者害速。至如瞳人乾缺痛涩无泪;或白翳隐藏黑水下,向日细视方见者;或两眼相传,疼痛昼轻夜重者;或内障五色相间,头痛无泪,日中如坐暗室者;或雷头风变毒气,冲入睛中瞳子或微或大,昏暗全不见物者,俱为不治之症”,以上对于眼病的易治难治和传变发展及转归情况,都是他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归纳总结得出,为后世眼科治疗及眼病转归提供了思路。

本书最后附《眼科六要》[2]汇方目录,计内服诸药39 首,点眼方药5 首,洗眼方药3 首,共47 首,选方精要对眼科证治“由博返约”。

陈国笃[2]以六要为中心,将眼病的治法总结归纳为“因风者散之;因火者凉而泻之;因血盛血热壅积上攻者,宜凉血散积之药疏通而清利之,至于水虚而病者,或宜滋养肝血,或宜培补肾精;火败宜温肾补火;神劳贵养血安神,此内治之法也”,针对不同的致病因素提出不同的治法。在具体论述到每一种眼科病证时,均明确标注治疗方剂,方证对应,且其多为完整中药成方,有准确的剂量和使用方法。例如在羞明病症中:“凡暴发而怕日怕热及生眵泪者,其症多实。若久患羞明而不痛无泪者,其症多虚。实者乃气盛血热,阳邪为害,宜抑青丸。虚者属肝血虚少,宜养肝丸。抑青丸由黄连四两,猪胆汁浸炒与羊肝组成,共为末蜜丸。养肝丸由熟地黄四两,枸杞子、当归、白芍各二两炒,川芎、白菊、蕤仁各一两组成,共为末蜜丸”[2]。陈氏[2]还提出了许多眼科专用方剂,如还睛夜光丸、明目壮水丸、黑神散、救睛散、神仙退云丸、雀盲散、明砂散积丸等。至于其他外治之法,不论是点眼方还是洗眼方都列有方剂名称及具体药物组成。并指出点眼与洗眼的区别“如有云翳者,宜用点眼方;若无云翳而仅病赤肿者,止宜用洗眼之药”。本书理法方药完备而不繁杂,条理分明,简便快捷,对临床应用有很大帮助。

5 小结

陈国笃在本书中不仅对眼科诸多病症的病因病机、方药治法、预后等进行了详细阐述,还让读者对眼科病症有了总体上的认识和把握。在分别叙述40 余种病症时,以病因、症状、治法为重点,简明扼要,让后世易学易用。陈国笃强调化繁为简,以因论病,治病必求于本,值得后世医家学习。《眼科六要》虽篇幅短小,但贵在条理清晰,实用性强,便于临床查阅,是一本十分实用的眼科临证手册。

猜你喜欢

方药眼病眼科
眼科诊所、眼科门诊、视光中心的区别
第二十二届亚非眼科大会(AACO 2022)
第二十二届亚非眼科大会(AACO 2022)
爱眼有道系列之三十三 为什么治疗眼病也需要针灸
爱眼有道系列之二十九 得了眼病,是热敷还是冷敷
爱眼有道系列之二十八 看眼病,有急也有缓
家庭解酒方药集锦
中医药抗癌应重视扶正方药的应用
“体-量-效”方药关系应用探讨
中医治疗高血压病治法方药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