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气扶正法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患者AFP含量及VEGF表达的影响

2021-01-04纪明平朱先彬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还原型谷胱甘肽扶正

纪明平,朱先彬

(鹤壁市第三人民医院、鹤壁市传染病医院感染科, 河南 鹤壁 458000)

原发性肝癌是恶性程度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原因在于其原发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且起病较为隐匿,有较长的潜伏期,患者易错过最佳手术切除时机导致病情恶化并发生癌细胞恶性转移,预后较差。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 是最佳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方案,可在较短时间内使肝癌细胞组织大面积坏死,缩小肿瘤体积,但化疗药物也会对机体造成一定的损伤,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呕吐、腹痛或肝肾功能损害[1]。本研究探讨益气扶正法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患者AFP含量及VEGF表达的影响,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85例原发性肝癌并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案将病历资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共44例,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5例,平均年龄(62.45±7.13)岁,病理类型巨块型23例、结节型14例、弥漫型7例,原发性肝癌临床分期Ⅰ期28例、Ⅱ期16例,卡式功能状态评分(KPS)(65.51±6.39)分;对照组共41例,男性27例,女性患者14例,平均年龄(63.19±7.53)岁,病理类型巨块型22例、结节型14例、弥漫型5例,原发性肝癌临床分期Ⅰ期24例、Ⅱ期17例,KPS评分(66.25±6.68)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检验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2]原发性肝癌的相关诊断标准:(1)肝组织学检查或肝外组织学检查证实为原发性肝癌者。(2)若无以上肝癌证据,甲胎蛋白(AFP)含量高于400 μg/L持续4周以上,排除妊娠、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或活动性肝炎、转移性肝癌等可能性。(3)影像学检查证实肝内存在实质性占位性病变,且符合AFP含量高于200 μg/L、原发性肝癌影像学表现、AKP或-GT含量升高明显、有血性腹水或转移性病灶、乙肝肝硬化等其中任一项条件,并排除肝血管瘤和转移性肝癌。原发性肝癌临床分期标准:(1)Ⅰ期:肝癌症状或体征暂不明显;(2)Ⅱ期:介于Ⅰ期和Ⅲ期之间;(3)Ⅲ期:出现腹水、黄疸、恶病质或癌细胞向远处转移迹象之一。

1.2.2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原发性肝癌“脾虚血瘀证”辩证类型:胁下痞块巨大,胁痛引背,拒按,腹脘胀满,食少纳呆,神疲乏力,形体消瘦,大便溏泄,舌质淡,舌苔厚腻,脉细沉或弦涩或滑濡。

1.3纳入标准 (1)经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确诊为原发性肝癌且中医辨证类型为“脾虚血瘀证”者;(2)肝癌分期为Ⅰ~Ⅱ期者;(3)于我院成功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者;(4)卡式功能状态评分(KPS)大于60分、预计生存期大于3个月者;(5)年龄不超过75周岁者;(6)近期未接受化疗或放疗者;(7)肝脏肿瘤体积不超过肝脏的70 %者;(8)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排除标准 (1)合并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骨髓功能异常等疾病不适宜参与本次研究者;(2)有TACE禁忌症者;(3)精神障碍患者;(4)服药依从性较差者;(5)病历资料不全者。

1.5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术后接受常规水化、止吐、保护胃黏膜以及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所有患者进行还原型谷胱甘肽(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67129)静脉注射。将1.8 g注射用谷胱甘肽溶解于5 %葡萄糖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治疗7日。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服益气扶正汤,组方为黄芪15 g、党参15 g、猫爪草15 g、柴胡12 g、薏苡仁12 g、茵陈12 g、白术10 g、半枝莲10 g、炙甘草6 g,以上药物加水浸泡30 min后煮至沸腾10 min,过滤取药汁,药渣加水至第一煎1/3,煮至沸腾15 min,共取两次药汁400 mL,每日1剂,早晚分服,两个月后观察两组疗效差异。

1.6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B超下肿瘤最大直径,利用生物蛋白芯片技术检测AFP、VEGF含量。

1.7疗效判定 参考WHO实体瘤客观疗效评定标准:(1)完全缓解:肿瘤病变完全消失且至少维持4周;(2)部分缓解:无新的肿瘤病变出现且肿瘤病灶减少至少50 %或肿瘤病灶最大垂直两径乘积减少至少50 %并至少维持4周;(3)无变化:无新的肿瘤病变出现且肿瘤病灶最大垂直两径乘积减少不足50 %或增大不足25 %;(4)进展:有新的肿瘤病变出现,肿瘤病灶最大垂直两径乘积超过25 %。

1.8统计学检验 以上检测数据均通过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对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认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临床疗效 研究组疗效分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对比[n(%)]

2.2肿瘤最大直径、AFP及VEGF含量 治疗前两组肿瘤最大直径及AFP、VEGF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肿瘤最大直径及AFP、VEGF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性指标对比(±s)

3 讨论

根据原发性肝癌患者胁下痞块、胁痛、腹水等临床体征可将其归属于中医“肝积”、“鼓胀”、“积聚”等病证范畴,《诸病源候论》曾提到“诊得肝积,脉弦而细,两胁下痛”,《医门法律》曰“凡有瘤瘾,积块,即是胀病之根”等,较早形成了对肝癌的基本认识。中医认为肝癌的病因主要与饮食不节、外来邪毒、久病体虚等有关。“人以水谷为本”,饮食不节则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乏源,水谷精微无以输布而生痰浊,困阻中焦,阻遏肝脾,久之则气机不畅,加之外感湿热邪毒,痰毒聚于肝胆,结为癌毒。正气不足,邪毒滞留,内外因相互作用引起气血阴阳失衡、脏腑失调,正气亏虚为肝癌发病之本,外感邪毒为发病条件,故治疗时应以补益中气、扶正化瘀为主[4]。

本次研究所用益气扶正汤由黄芪、党参、猫爪草、柴胡、薏苡仁、茵陈、白术、半枝莲、炙甘草等中药配伍而成,方中君药为黄芪和党参,黄芪为补气之要药,可补中益气、益卫固表,《本经》曾记载黄芪“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具有较好的逐瘀化毒、扶正固本之效;党参具有益气生津、补脾益肺之功,其性平和、不燥不腻,可温治中气不足、脾胃虚弱之证。柴胡为疏肝解郁、退热截疟之药,常治胸胁胀痛,猫爪草化痰散结、解毒消肿,可治瘰疬痰核,薏苡仁具有利水健脾、除痹排脓之效,三药奏解毒散结功效之余,柴胡可辅气机之宣发肃降,故三者共为臣药[5]。方中佐之茵陈、白术、半枝莲三味中药,可起清利湿热、化瘀利尿、利胆退黄、补益脾胃之功,炙甘草为使药,具有调和药性并兼引诸药入理的作用,全方共奏补益中气、解毒散瘀、扶正固本之效。现代药理表明,黄芪中的活性成分黄芪多糖可将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断于G1期,抑制细胞恶性增殖,发挥直接的抗肿瘤作用,同时体外实验证实黄芪可刺激骨髓造血并增强免疫功能,改善化疗后毒副反应[6]。党参中的党参多糖可有效增强体液免疫,同时研究证实在小剂量的党参多糖作用下细胞免疫水平也有所提高[7]。

还原型谷胱甘肽是一类人工合成的三肽,可有效活化机体超氧化物歧化酶,补偿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给机体带来的损耗,且谷胱甘肽水解产物为甘氨酸,是蛋白质和肝细胞DNA合成原料,有助于肝细胞修复再生,常用于治疗肝脏疾病和防治化疗放射性损伤。此外,肿瘤的生长、增殖与血管再生有关,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含量异常表达通常提示肿瘤细胞处于恶性生长、增殖、转移状态[8],治疗后研究组血清VEGF含量较低,证实了益气扶正汤在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时相较于术后单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疗效较好,且研究组KPS评分较高,证实了益气扶正汤有助于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益气扶正法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能够显著提高原发性肝癌TACE术患者的疗效,缩小肿瘤最大直径,降低AFP含量,抑制血清VEGF表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还原型谷胱甘肽扶正
还原型阅读练习
Effect of decoction of Fuzheng Jiedu Xiaoji formula (扶正解毒消积方) plus chemoembolization on primary liver cancer in patients
Fuzheng Kang' ai decoction (扶正抗癌方) inhibits cell proliferation,migration and invasion by modulating mir-21-5p/human 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 in lung cancer cells
画说中医
蚯蚓谷胱甘肽转硫酶分离纯化的初步研究
分光光度法结合抗干扰补偿检测谷胱甘肽
瑞替普酶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分析
TBBPA对美洲鳗鲡谷胱甘肽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
扶正解毒汤联合调强放疗治疗宫颈癌50例
辅酶Q10,还原型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