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析

2021-01-04尹艳娟

数理报(学习实践) 2021年1期
关键词:阅读能力培养策略小学语文

尹艳娟

摘要:阅读是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最主要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的能力,进一步的发展学生的思维,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理解能力,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提高学生自身的语言能力。为此,本文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展开探讨,旨在推动我国素质教育更好的落实。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这就导致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降低,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要让学生掌握阅读能力,使学生在阅读课堂的熏陶下,完善自己的人格,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更好地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积极向上,使学生主动地去阅读文本,感受到阅读的魅力。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以及今后个人成长具有深远意义。但有效性的阅读并不是简单地理解文章内涵,而要结合新课标下素质教育培养目标,使学生开阔语文思维、发展创造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在阅读中形成较高的语文素养。那么本文即以此为方向,探究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 根据内容创新阅读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学生对于新知的理解、内化、香维能力的握升,无法依靠单一的方式来实现,往往需要多种引导模式支持。特别是学生个性化发展较为明显的今天,阅读环境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出现变动,要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教师需要创新阅读方式。在原有掌握词汇、语段﹑理解核心思想的基础上,设置自主探究、开放阅读等多种活动,让学生可以主动在阅读中了解新鲜的事物"。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阅读爱好,联系学生的生活,以问题为诱导,运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引人阅读知识,让学生以浓厚的兴趣更深层次地探究阅读,充实个人的语文思维认知。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首先教师要充分结合小学生的爱好和以往认知经验,在阅读前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回顾安徒生的经典童话,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多小学生自小阅读童话故事,建立了基础的阅读感知,那么在这种回顾下学生可以找到共鸣,建立阅读自信心。在强烈的阅读动力下,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带着自己的情感去阅读,体会小女孩悲惨的处境。

2 内外相融,加强指导

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作品,获得语言的沉淀,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教师要改进课内阅读教学方式,促进课内外阅读方法的融合,能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教师要依托文本,引领学生读标题、读概要、讀图表、读段句,要依据文本内容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在阅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古诗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读背景,了解杜甫,背诵他的著名诗作,了解这首诗背后发生的重大事件;读诗题,知道“闻”是何意?“河南河北”指的是什么地方?读诗句,观古诗结构,知诗体常识;读诗意,说说读懂什么,共研疑难之处;读诗情,理解作者的心理感受。在阅读小说时,可以用体验法学习,让学生自读自悟,如在学习《草船借箭》一文时,教者以讲故事入境、析语言知人,通过精心研读人物的语言,感受人物的性格特征。教师要具有文体意识,要针对不同的文本,教会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读诗歌时注意吟诵、感悟,读散文时要抓住“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读小说要抓住人物、情节、环境。教师要引导学生读通文本,能抓住关键词品读,并融入文本中思考、想象,将自己想象成文本中的人物,去感受人物的情感,这样才能将文本读透。学生可以从多角度进行赏读,能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引导学生深读,让他们在阅读的基础上讨论,分享阅读感受。如在阅读《青铜葵花》一文后,教者从人物、文本、阅读、文学等四个层面设计问题,引发学生进行思考、讨论。从而能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

3 掌握词句技巧,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

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在阅读课文时,都会遇到一些困难,而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阅读,教师要重点思考如何让学生攻克阅读难题。第一,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理解文章的词句,逐字逐句地开展阅读,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来促进学生学习,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更新教学观念,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促进学生的学习。例如,教师在教学《大青树下的小学》这一课时,学生在阅读理解时,常常会遇到困难,比如“摔跤”这一词,当学生无法理解词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查字典,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词汇意义,紧接着再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个词汇的本意,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给学生展示摔跤的不同图片,给学生介绍摔跤的规则,再给学生播放摔跤视频,深化学生对于词汇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巩固学生的记忆,丰富课堂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第二,在教学时,教师必须从文本出发开展教学,让学生从文本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如教师在教学《守株待兔》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将故事进行还原,让学生更好地感知文章的特点,紧接着教师可以给学生解释“守株待兔”这一成语开发学生的思维,通过这样的教学,能够使得课堂的内容更加全面,从而顺利地开展教学,帮助学生学好成语,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课内外的关联,强化对学生的阅读指导,予以激励性的评价,让他们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提升阅读的技能,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快乐、发展思维、提升素养。

参考文献:

[1]何丽丽.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1(29):157-158.E8D3731D-1840-4407-9468-A51E9B498B02

猜你喜欢

阅读能力培养策略小学语文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