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问题学生的转化策略
2021-01-04黎卫琼
黎卫琼
摘 要:对问题学生的转化是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根据多年实践经验,我在教学教育中走进问题学生的内心,深入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充分利用契机,帮助问题学生树立自信;对待问题学生要公平公正,善于鼓励,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他们学习进步的速度就会提高。学习进步了,才能抑制他们不良的行为规范,问题学生得以向优转化。
关键词:小学;问题学生;班主任
一部分学生在思想、学习、或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偏差,这些学生就是问题学生。不管在哪个班级,学生的思想道德、学习成绩,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好坏之分,能力的提升和水平的发展都会存在不平衡的现象,问题学生的存在具有普遍性、必然性、客观性。他们最容易被老师忽略、冷落。如果问题学生不能及时得到引导和转化,就难以达到教育目的,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经过多年与问题学生的接触,我深刻地体会到: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形式要灵活多样,转化的策略也要因人而异,向优转化才会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一、走进问题学生的内心,深入挖掘他们的闪光点
在传统的思想观念中,我们总习惯把问题学生看得一无是处,总批评他们“烂泥扶不上墙”, 他们的尊严和自尊心受到严重的伤害。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仔细地了解和分析问题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形成原因,深入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多表扬,多肯定,让他们亲身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尊重、信任和期待,多引导他们抓住自身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引导他们认识到自身价值,让他们体验到进步带来的快乐,将学习状态从消极逐步转变为积极。如班中的曾小怡同学,家庭条件比较差,沉默寡言,性格孤僻,不与同学交流,而且学习成绩差,全班同学都对她远离三尺。经过深入了解,我发现她是一个勤劳、做事认真的人。长期受冷落、家庭的影响、畸形的心理使她产生了自卑和抵触心理,影响了她与同学、老师的正常交往。面对这样的学生,我没有嫌弃她,反而主动去接近她、关心她,了解她的家庭情况、上学方式等等。同时,多次在班上公开表扬她字写得端正,上课专心听讲,做事认真踏实,热爱劳动,并表示我很喜欢她这样的学生,给她自信,从而改变她在同学们心中的看法。这样,既尊重了她的人格,保护了她的自尊心,又恢复了她的自信心。慢慢地,她开始参加班级活动,在班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能和与同学友好相处,学习成绩也有很大提高。后来还在“红色经典读后感”征文比赛中获得了优秀奖,她的征文还在班级的宣传栏上展示。
二、充分利用契机,帮助问题学生树立自信心
树立自信心,是信任和赏识教育问题学生的关键。表现欲望强烈是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之一,问题学生也一样。在问题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抓住学生爱表现的特点,充分利用契机,让他们和其他学生一样,去完成某项任务,在表现自我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成功带来的快乐,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同时,根据他们的知识水平,帮助他们制定出符合自己实际的奋斗目标,使他们的好强心理,从情感、意志到行为得到目标调控。如班上的成小旦同学,他喜欢惹事,总爱打架,经常违反纪律,不做作业,学习成绩差,但他的字写得好。于是“国庆书法”比赛中,我特意挑选他和几个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一起参加比赛。当我念到他的名字时,同学们都发出质疑的声音,他自己也感到很惊讶。这时我解释说:“小旦同学的字很有笔锋,刚健有力,我相信他能为班争光。”正因为我的这个决定,他上课认真听讲了,作业也能按时完成。当他在单元测试拿了60多分时,他高兴地跑来跟我说:“老师,这是我语文第一次考及格。”我趁机鼓励他:“如果你继续努力,我相信你还会更棒!”就这样,我充分利用契机,给了他一个表现的机会,并及时抓住他的小成绩、小进步进行表扬与鼓励,让他体验到受赞许带来的欢乐,逐渐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同时,给他提出新的学习目标。由此他切身體会到了老师给他的信任与关切,并成为了他进步的动力,渐渐就树立自信心。从此以后,他不再打架,违反纪律的行为也越来越少了,学习成绩也在不断提高。
三、公平公正对待问题学生,善于鼓励,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对优生与问题学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优生犯了错,他们低调处理,甚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问题学生犯了错就冷嘲热讽,并严加惩罚。这种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既降低了教师的威信,又伤害问题学生的心,从而使他们产生抵触情绪,逐渐失去对老师的信任。小学生处在儿童向少年过渡的阶段,可塑性强。因此,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不但要公平公正地对待问题学生,更要对他们有所“偏爱”,才能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在他们出现问题的时候,多站在他们的角度进行思考,冷静地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和蔼地指出他们做得不对的地方,并教给他们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以指导他们今后的言行。同时,对问题学生要多些耐心与信任,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与帮助。对于问题学生,课堂上要多关注他们的动向,多走到他们身边去引导他们学习,多用眼神与他们交流,帮助他们进步;行为上稍有进步就及时表扬与鼓励,让问题生时刻体会到教师的关注和“偏爱”,从而促使问题学生自觉地养成良好的习惯。
总之,在问题学生的转化过程中,教师要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入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尊重他们的人格,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建立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他们的学习才会有进步。只有学生亲身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他们的行为规范方面的问题才会得到改善,问题学生的转化效果才会凸显成效。
参考文献:
[1]林正文.儿童行为的塑造与娇正[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关文信.问题学生教育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阳山县城北小学,广东 阳山 51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