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户外活动“高结构”开展现状以及优化策略
2021-01-04王小洁
王小洁
摘 要:高质量的幼儿园户外活动,极大发展了幼儿的基本动作、身体素质和学习品质,但由于户外活动场地划分、材料投放、组织实施等高结构现象,不能充分发挥户外活动价值。只有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适当“放权”给幼儿,才能保证幼儿安全快乐的运动,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关键词:户外活动;高结构;优化策略
幼儿园户外活动包括户外观察与学习、户外游戏与运动、户外休闲等在幼儿园以内、活动室之外所开展的活动。户外活动不只是身体的运动,更是大脑思维的运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活动中的幼儿自主与同伴交往,积累了幼儿成长的丰富经验,尤其是社会活动的强化作用。在提高幼儿走跑、跳投、钻爬等基本动作的同时,培养了灵活、协调、力量等身体素质。同时,对幼儿认知、情感、社会性、创造性等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幼儿园户外活动“高结构”现状
(一)成人决定空间布局
户外活动的区域较多,多数教师会按照走、跳、投等运动功能进行划分,但是,没有考虑到动作之间的影响,增加了幼儿安全事故的隐患;有部分幼儿园,为了达到美化效果,过多侧重景观设计,幼儿活动空间变小;对体育游戏较重视,忽略了沙水、种植等自然区域的创设,户外活动价值不能充分发挥。
(二)游戏材料投放较单一
游戏材料是实现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但是,幼儿园根据配备标准的投放,或者单一几类游戏材料的重复使用,导致幼儿重复游戏,无创新无移动,降低了幼儿的参与兴趣。比如高结构的滑梯、固定的线路图等。
(三)教师不恰当的组织行为
教师是幼儿园户外活动质量提升的重要支持者,但是,有部分老师不能理解,认为只要孩子安全,随便他们怎么玩,演变成无目的的放羊行为;也有部分教师很热情地回应活动中的孩子,超出老师预设的行为,立即纠正或在旁边指导孩子如何游戏等,完全悖离了幼儿自主游戏的方向,孩子只是为了游戏而游戏。
二、优化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策略
户外活动的优化需要策略者、组织者、参与者的共同努力,时刻坚持幼儿的主体地位,科学规划活动区域,与教师提高户外活动支持能力同步进行,发挥户外活动的教育功能,促进幼儿身心发展。
(一)多维度活动区域,促进幼儿多元发展
户外活动要实现幼儿身心发展的目标、可以结合多元智能理论,除了幼儿大动作发展的区域规划,还应该重视种植区、沙水区、涂鸦区的创设。幼儿在大运动之后,需要在涂鸦区放慢自己的节奏,在沙水区刺激自己的感官,既是放松休息,又是小肌肉、思维创造力的培养。在户外环境中,幼儿喜欢爬上游戏设施的顶部俯视幼儿园,也喜欢躲在隐蔽的空间中寻找神秘感。因此,在划分游戏区域时,要做到高低错落、动静分离、互有关联。
(二)低结構游戏材料,提高幼儿学习品质
游戏材料是教师儿童观、教育观的重要体现。高结构的材料,容易固定幼儿动作,并不断重复,幼儿创造力无法体现,即便有同伴之间的交往,也是停留在浅层。低结构材料,可变化性强,容易操作和收放。幼儿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游戏,也可以与同伴共同搭建、组合,实现高质量的思维碰撞与经验积累。比如幼儿利用短梯和半月,搭建了有斜度、高度的登山,适合小中大班的孩子同时进行。这种差异资源的出现,往往伴随着同伴间的深度交流,极大促进了幼儿创新与交往能力。
(三)提高教师支持能力,实现高质量户外活动
观察者:了解幼儿当下需求。在幼儿户外活动中,区域的多元设置决定了幼儿多个区域的流动,通过与各种材料的体验来积累经验和动作模式。只有真正做到真实的观察,才能了解幼儿需求,提供支持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教师要在游戏过程中要“管住嘴、管住手”,“睁大眼、竖起耳”,多观察、少干预,把握好最近发展区和最佳的教育契机,实施适宜的干预。
共玩者:实现高质量的活动。教师在幼儿活动中,扮演者着支持者、引导者的角色,要根据现场进行有效回应。例如,乐乐在玩“灭火游戏”,拿着棍子对准滑滑梯底部灭火,当火势变大之后,教师就主动拿起一根棍子,接在乐乐后面。于是,很多孩子参与进来,水管变成了几米长,直接连接到水池边。
监测者:确保安全、愉悦的环境。安全是户外活动的中心,安全快乐的活动需要教师去检查器械安全,如连接处是否牢固,有无破损、棱角等;幼儿衣着服饰是否适合奔跑和滑行等;活动状态,如出汗是不是太多,呼吸是不是急促等。同时,对区域老师的看护状态,也要及时提醒不要看手机、聚集聊天等。
(四)幼儿参与户外活动开展,为安全保驾护航
幼儿安全是在户外活动开展中的“紧箍咒”,一件安全事故的发生会彻底打破管理层和教师的心理防线,由此而来的“高控制”和“剥夺”现象会越来越严重。幼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通过感官对周围的世界进行观察,获取信息。安全亦是如此,幼儿只有通过亲身的体验和参与,才能真正积累安全经验。
比如,我们对器械的安全维护和管理,可以设置一个幼儿“安全小分队”,在活动开展前后进行安全检查,保证户外活动开展;再如,户外活动区域的规则制定与安全警示制作,由幼儿来完成,并进行交流分享;或者评选出一个安全小卫士,鼓励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
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有其特殊性,我们应该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求,适当“放权”让幼儿参与户外活动的管理,让幼儿真正成为户外活动的主人,推动幼儿园户外活动的进程以及功能实现。
参考文献:
[1]林雅静,优化幼儿园户外游戏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7(10).
[2]郝卫锋.创造软硬环境 实现运动价值[N].中国教育报,2015(6).
[3]孟凡霞,刁伟.幼儿户外活动中的“三个保障”[J].山东教育,2012(3).
[4]韦裔菊.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的教师支持研究[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06)
(作者单位:常州市新北区三井街道河海幼儿园,江苏 常州 21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