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征信体系的创新与完善:来自苏州数字征信试点试验区的例证

2021-01-03王佳致

商展经济·下半月 2021年12期
关键词:体系构建完善创新

摘 要:在数字化与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大数据征信体系的建立是深化征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基于此,本文重点对比分析了苏州数字征信试点试验区的创新特色与推广可行性,总结出苏州经验,分析了目前数字征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模型技术、主体关系、融资风险等问题,进而提出了长三角征信体系集约化、征信正向激励制度等方面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数字征信;苏州试点;体系构建;创新;完善

本文索引:王佳致.数字征信体系的创新与完善:来自苏州数字征信试点试验区的例证[J].商展经济,2021(24):-064.

中图分类号:F20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1.24.20

科创型企业是实现创新驱动、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但也因其特性饱受融资约束的困扰。在2020年全国的两会中,决定大力推进数字征信系统建设。在2020年6月28日召开的苏州小微企业数字征信实验区服务实体经济座谈会上,全国首个征信试点实验区正式启动,苏州市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充分发挥数字征信在市场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在大力推动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背景下,如何保证企业信用信息隐私安全、促进多主体各方协同合作、构建一个更全面完整的融资征信评分体系等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郑文清、姚康、闫玉欣(2019)研究发现,苏州建立小微企业数字征信试验区的初衷是扩大小微信贷覆盖面并提高小微信贷结构分布均衡性,同时分析苏州模式的成效。周雷、刘睿、金吉鸿(2019)在深入剖析苏州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服务实体经济主要成就的基础上,选取代表性金融机构及典型产品,研究如何依托金融服务平台和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新技术破解民营小微企业融资困境。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党委书记陈建华(2021)表示,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征信中心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践行“征信为民”,不断提高征信服务能力,全面做好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工作,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效的征信和动产融资服务支持。

通过文献梳理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对大数据征信及征信体系构建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然而,其中仍存在许多问题。第一,研究数字征信话题主要集中于征信体系建设的宏观把控,切实落实到城市及部门的研究很少。第二,缺少对全国首个征信实验区的针对性案例研究分析。本文通过分析研究苏州试点试验区体系的构建现状、创新之处与存在的问题,探讨数字征信实行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为利用数字征信打造普惠金融提出相应的完善之策,对政府、企业及社会发展有现实意义。

1 苏州数字征信体系构建的现状

2015年,苏州数字征信平台正式上线,全面反映了相关政府部门提供的企业经营与信用信息,负责数据分析研发,并推出了征信报告。同年,苏州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成立。

2016年,征信报告实现了改版升級,同时苏州市政府与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共建试验区,分布全省。中小企业的银行信贷可得性低,只有30%左右,潜力巨大;中小企业自身规模较小,因此抵押难、担保难,尤其是软件等高新技术企业;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相对较高,“趋利避害”的天性,使得金融机构更偏好授信给大企业。

2019年,基于征信苏州App和大数据建模,征信平台推出了征信贷系列产品,通过企业线上申请银行自动审批的模式,为广大小微企业提供便捷优质的纯信用贷款。同年,得到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复,认可该模式,并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参照此模式,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

2020年6月,全国首个征信实验区——苏州小微企业数字征信试点试验区正式启动。2020年,征信公司研发了保就业的“薪金云贷”、稳外贸的“关助融”等产品,有力的支持小微企业抗疫复产和地方经济“六稳六保”。

2 苏州数字征信体系构建的创新之处

2.1 苏州创新模式的特点

苏州综合金融服务平台遵循“双向选择、自主对接”原则,秉持“多走‘网络’、少走‘马路’”的理念,企业需求与金融资源在线上双向选择、自主对接,在线下统筹资源、有效撮合。企业通过探索产品,对平台发布需求,平台给金融机构推送需求。反之,金融机构向平台发布金融产品,平台再向企业反馈需求,让企业的融资需求与金融资源的供给对接起来。

苏州地方企业征信系统做到数据全面可靠与数据更新及时。目前,共对接17个政府机关与3个公共事业单位市县两级共98家信息源单位,逐步与海关、工商、国税、地税、法院、质检、电力、社保等部门合作。

企业自主创新金融支持中心,支持中心五个单独。分别为:单独的人力资源、单列信贷计划、单独的信贷评审制度、单独的考核机制和单独的尽职免责制度,努力让金融机构的企业服务更加精准、有效、专业。

2.2 苏州模式的具体创新之处

2.2.1 “政府+市场”的模式创新

不同于传统征信采用一些固定的信息,例如收入、信用贷款和抵押担保等信息,数字征信采用一些数字符号来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在本地区、本行业中的大体排名情况,实现多维度信息分析。在征信模式选择中,各个地区根据当地经济与其他情况有不同的选择,有些地区依赖于政府主导的传统征信,有些地区选择市场为主的自由竞争征信体系构建,有些地方应用传统模式或者用发改委提供的信息,但发改委提供的信息很广,定量的信息不多,支持力度不够。

只有政府和市场统筹协调、合理分工,让专业的机构来做专业的事情,征信体系建设才能事半功倍。在现阶段,行政推动有一定优势,在充分整合数据、制定规则、理清边界之后,再让有规范意识、有发展前景的机构充分竞争,更有利于行业规范和发展。

2.2.2 技术创新

(1)评分体系更加完善

构建信用评分,需要确定建模样本,正样本表示在观察期和表现期未曾出现过违约的企业,负样本为发生过违约的企业,具体为发生不良的企业情况。评分的高低是判断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可能发生风险的概率,评分越高,发生风险的概率越低。企业信用分≠贷款额度,企业信用分≠诚信水平,企业信用评分是企业信用水平综合评分的客观呈现,是预测企业在信用行为中的风险违约率。

风险评分是融资风险评估的重要环节,通过选择可控变量与非可控变量,运用模型分析,总结出不同主体的个性化特征与风险报告。评分产品的应用场景,主要用于在各类需要对客户信用风险分析的业务活动中对客户的信用水平进行分析和判断,在客户评价、贷前营销、授信审批、贷款定价、贷后监控等阶段作为参考。

评判企业信用会根据企业经营方向的不同设置不同企业的信用评分标准。信用评级指标根据企业经营状况、盈利情况、偿还贷款能力和风险偏好选择等方面设置多个量化和非量化指标进行评测,由此企业信用等级分为七级,按从高到低,可分为AAA级、AA级、A级、BBB级、BB级、B级、F级。

(2)数据模型优化

苏州征信平台目前可以运用分析模型中的记分模型评估财务状况与信用。通过把数据做成画像的方式,解决个人提供的数据,从而可以直观看见企业的整体情况,做全局画像。类似芝麻评分,此模型可以将采集的数据分不同维度,做基础模型。真正做模型及建模时间不会太长,但数据处理与数据分析耗时很多,模型不仅限于技术层面,还需要与业务相结合。所有模型依据于公式,模型预测的过程中,依据业务结合机器学习算法,来进行特征选择。业务上主要是基于项目的经验和专家的判断,随机森林和xgboost算法等,来分析探究特征变量的重要性。同时,运用R语言和python进行变量选择,如银行关注消费贷款之比、净利润等指标进行特征选择。衍生变量同样具有实际意义,可计算营收资产负债、资产负债率等,有助于做成白名单深度挖掘企业,做出正确及时的风险预警,并完善贷中审查与监督。

(3)担保制度完善

苏州出台政策支持,担保制度目前有信用担保、信用贷款、信用保证保险三类。同时,建设信宝贷,一旦经过评估的小微企业发生风险,政府承担65%的风险损失,基金规模10亿元,着力提高银行风险容忍度,加强政府层面补贴,实行风险共担机制,与此同时设立三大基金,共担创新风险,共享创新红利。

3 苏州数字征信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

3.1 模型在未来需要被信服,技术仍需加强

通过实际数据验证,不断调整与优化模型结构,扩大采集的数据量,进一步探索深层次联系。 通过更加严谨的评分系统,做好风险预警,开拓创新型产品,开发更好的模型、解读报告等帮助银行与企业互相找到匹配的借贷方。

在建设模型过程中,首先面临数据归集的困难,其次面临如何科学清洗数据的问题,最后就是推广使用的问题。

目前,在数据清洗和数据安全方面,已经引进国内外第三方机构人工智能、关联图谱等新技术,构建数据模型。同时,与金融机构正在使用的模型进行比对,选择相对接近的模型,以尽可能符合实际情况,但国内相关技术开发仍需加强。

3.2 产业链狭窄,小微企业融资仍然具有风险

小微企业融资仍然不够稳定。小微有贷企业户数增速长期低于贷款额增速,存在贷款额快速增长但获贷企业面反而收窄等现象,新增贷款普惠性有待提高。

小微贷覆盖率在不同行业之间的分布均衡性有待提高。其中,制造业企业重资产较多,土地、厂房、设备等抵押性较好,易于获得银行信贷,而科创企业融资仍然困难。面对未知的风险,银企之间沟通效率低,即使存在征信体系和担保制度,但效率仍然低下。

4 完善对策

4.1 建立征信正向反馈机制

建立征信正向反馈机制有利于更進一步建设信用体系。例如,与真实业务发生的时间间隔相关联,节点将每次交易信息接入区块链Hash索引越快,信息的数量、质量、信用相关度等指标越好,通过加权汇总,授予节点的层级越高,信息单位利益分配比重越大。

4.2 加强多方协作

未来,将建成企业、政府、金融机构一体化的数字征信体系,这势必涉及征信信息的共享以及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因而在未来走向一体化建设过程中,要解决信息泄露、纠缠不清等顾虑,进一步开展部门协同合作。可以参考区块链的分布式记账功能,在不调用各节点具体交易信息的前提下,通过Hash超级索引完成浅层信息集中,将此技术应用于数字征信平台,有助于打破信息壁垒、推动信息共享,提高征信运营效率和数据的商业价值。

同时,以央行为枢纽扮演推进和监管角色,汇总征信对象在司法、纳税、职业、房产抵押、水电气使用等方面的信息,以建立数字征信平台系统。此平台涵盖金融、非金融方面的信用信息,可以较好地勾勒出企业的数字信用形象。

可以尝试以央行为枢纽扮演推进和监管角色,邀请百行征信等机构加盟参与,汇总征信对象在司法、纳税、职业、房产抵押、水电气使用等方面的信息,以建立数字征信平台系统。此平台涵盖金融、非金融方面的信用信息,可以较好地勾勒出个人或企业的数字信用形象。

4.3 形成集约化,扩大至长三角,辐射全国

大数据征信在经济发达的苏州地区取得了良好的运营效果,得益于经济体的发达、政府及多部门的协同配合以及银企和百姓对征信的需求。但全国其他地区行业由于经济状况和发展方向不同以及技术壁垒等原因,对征信的认知和需求存疑,所以数字征信体系如何推广至全国各行各业,是下一步需要探索的问题。目前,有一些地区选择与苏州对接,大部分地区选择自建征信机构体系,但也有例如沈阳等城市求助苏州帮助建设,技术输出。

把模式落地的最大阻碍是数据采集取得困难。有些地方经济总量缺乏,而苏州制造业多,适合目前的模式,而有些城市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国家发改委也推出了“信e贷”,厦门推进成果突出,各个地方模式不同。

苏州实验区如果能够取得成果,可以作为范例形成可复制经验,分享给其他地域作为借鉴。征信体系如果能扩展至其他行业,收集归纳包括地产、水电、寿险等信息,就能为其他行业提供便利,但要做好信息的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何飞.国内外数字金融模式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19(6):23-29.

郑文清,姚康,闫玉欣.苏州小微企业数字征信的模式、成效及发展方向[J].金融纵横,2019(10):46-51.

周雷,刘睿,金吉鸿.综合金融服务体系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以苏州市小微企业数字征信实验区为例[J].征信,2019(12):26-30.

顾乃景,马晓丽.我国大数据征信发展现状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20(34):161-162.

陈梦婕,易扬,夏晨璐,等.基于大数据征信体系的小微企业信贷模式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19(10):53-56.

刘禹墨.大数据在征信行业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18.

田雨.现代征信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及展望[J].中国物价,2020(4):21-23.

郑雅琴,张高煜.大数据背景下征信体系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9(10):132-133.

作者简介:王佳致(2001-),女,汉族,江苏连云港人,南京师范大学本科在读,专业:金融学。

猜你喜欢

体系构建完善创新
农村职业学校学生成绩考核体系的研究
如何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资本项目开放与完善国内金融市场的探讨
完善企业制度管理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研究
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