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实践策略
2021-01-03颜婉芬
【摘要】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方式是多样性的,但有些实践操练比较枯燥甚至是无效的。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探讨英语课堂有意义操练的实施策略,力求实现 “以生为本”的有效课堂。
【关键词】以生为本;初中英语;课堂操练;策略
【作者简介】颜婉芬,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
一、引言
英语课堂教学特别注重对于单词、句式、对话、篇章等内容的操练,这是提升学生英语口语、语用能力及水平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以北京仁爱版初中英语教材为例,本教材每册共分为四个单元,每个单元各有三个话题(topic),每个话题分为四个部分(section),前两个部分主要以对话式的听说为主,后两个部分以篇章阅读为主。在平时的观课过程中,笔者注意到一些英语教师的课堂缺失了有意义的操练。比如,在一些对话式的听说课中,在学生学完对话后,教师先是安排全班同学齐读,然后进行角色扮演,或是进行模仿类的机械式操练。在一些篇章阅读的课堂中,按照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三步走,设置的一些操练也比较陈旧老套,如给出若干关键词,叫几位学生复述(retell) 这篇文章等等。在进行机械式操练时,课堂氛围还算热闹,但是在输出语言的生成性活动中,学生的表现有时并不尽人意。
课堂的操练是必须的,能让教师当场检测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准备。但是如果课堂操练使学生感到乏味,导致课堂整体效果不佳,这就是无意义的机械式操练。龚海平曾指出:“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对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显然没有落到实处。平时课堂中所见到的司空见惯的师生、生生会话,不过是机械套语的反复再现而已,其在语言表达的自然性、真实性、适宜性、得体性和灵活性方面,实在是乏善可陈。”的确,长期进行机械式的课堂操练,最终无疑会影响学生语言的生成性输出。
因此,笔者将通过例谈初中英语课堂有意义操练的几个实施策略,抛砖引玉,以期英语课堂操练能达到预期效果,实现高效课堂,进而切实做到将课堂还给学生,“以生为本”提高他们的英语语言综合能力运用。
二、英语课堂有意义操练的实施策略
有意义操练基于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英语学科的特点,着眼于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终身发展,将英语学习与活动紧密结合。以下笔者所运用到的文本例子均来自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的义务教育教科书仁爱版初中英语教材。
1.巧设现实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如今的初中英语课堂中,听说课经常被安排在每个单元或者每个模块的前一两个课时。有些教师在处理对话部分的内容时,要求学生进行简单的重复朗读与背诵,或是浅层的模仿,造成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兴趣乏乏,并且不懂得如何在现实的生活场景中学以致用。其实,我们可以在课堂中巧设生活场景,让学生真正做到将英语知识活学活用,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
以仁爱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5 Topic2为例,该话题都是围绕“现在进行时”这个时态展开教学。比如,可以创设几个生活场景。场景(1)What am I doing now? 通过实物配合自身的动作向学生展示语言现象。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回答:You are playing computer games. You are listening to music.等等。場景(2)教室里忽然响起了电话铃声,教师描述:The telephone is ringing in my house. But no one answers the phone. What are my family doing now? Let's listen and guess. 学生在声音的提示下,利用 “am/is/are +doing”结构猜测教师家人正在不同地点做的不同事情,并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习目标词汇和常用表达。场景(3)教师呈现几张只出现一半的图片,让学生猜猜 What is he/she doing? 学生通过看图片,大胆地猜出图片中的他/她正在做什么。借助于猜测游戏,既能激发和维持学生的英语学习和操练的兴趣,又能熟悉掌握现在进行时这一时态。
教师通过实物、动作、图片、声音等多种渠道输入语言,适应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同时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这不但符合中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状态,而且能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教师应通过创设真实的生活情景,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像这样结合生活实际的有意义课堂操练,使我们的英语语言交际更具真实意义。
2.创新传统操练模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我们倡导有意义的课堂操练,并不是说英语课堂教学的机械式操练完全不可取。适当的机械式操练能够为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奠定词汇和语法的基础,但是过多的机械式操练不利于保持学生对课堂的热情参与,也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分析能力的培养。其实,我们可以创新一些传统的课堂操练模式,但却能事半功倍,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比如,在一些篇章阅读的授课中,教师会选出几个关键词,然后叫学生复述文章主要内容,这种操练模式能够有助于学生掌握该篇内容,但是对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并没有多大帮助。怎样通过略微改动,创新这种操练模式呢?教师可以提炼一个部分(section)或一个话题(topic)的关键词,要求学生利用这些关键词,发挥自己的想象,编造新的情景或讲述新的故事。
以七年级下册Unit6 Topic3为例,这个话题的主题是如何问路与指路。该话题出现了很多关于方向的介词和介词短语,如果只是机械性地操练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并且学生在掌握与运用该知识点也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采取给关键词编设情景的操练形式,要求学生尝试用along、across、on the corner of、on the right/left of等不同的介词和介词短语,结合自制贴近身边生活的地图,编造情景对话或故事。这样,学生通过实际的实践创编活动,直观地体现和体验了介词及介词短语的用法,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真正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比起机械地朗读记忆和背诵课文,这样的言语实践活动更有利于学生言语运用能力的培养。
黄瑞贤指出,一味的机械操练还造成了英语课堂教学中“思辨”的缺席。学生即使“掌握了大量的语言规则,却不能把知识自动转移为实际交际中的语言运用能力”。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大胆地创新一些传统的机械操练模式,结合学生的学情,设计合适的、有意义的课堂操练,才能真正追求课堂的高效,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3.善用文本材料,提升学生中考应答能力。除了通过巧设现实生活场景、创新传统操练模式外,学生的英语学习,最终更指向了他们笔试中的应答能力。那么,如何做到为学生的长期英语学习发展考虑呢?笔者认为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循序渐进,大胆设置一些与中考相符的题型,也不失为一种有意义操练的策略。通过善用文本材料,设计类似中考的题型,一是检测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二是加强学生对该类题型的应答能力。
以七年级下册Unit6 Topic2 Section B part 2b的听力部分为例,巧改原文中枯燥的填写地理位置的词汇,设置成中考听力的最后一题听力题型,即听一段短文,完成表格中的五个词汇填空,丰富所填词汇的多样性。又以八年级上册Unit2 Topic3 Section C “Keeping Healthy” 篇章阅读为例。抽取这篇文章阅读的若干句子,设计成任务型阅读中的“句子还原”类型,同时分析该类型的解题技巧。再以八年级上册Unit1 Topic1 Section C part2a的对话练习为例,巧用这部分的图片信息,配上两个提示词,将对话练习改为中考“看图写句子”题型。此外,一些篇章阅读的文本也适合改编成“短文填词”的题型,如八年级上册Unit1 Topic1 Section D的篇章阅读就非常适合改成该类题型,可将生词famous、excited、pity设置成音标填空题,再设置两道时态的填空题等。
For the last 20 years, David Beckham was a very (/ˈfeɪməs/) soccer player. He played with (team) in England, Spain, America and Italy. He (arrive) in Beijing with his teammates yesterday. They are going to play China's national team tomorrow. Soccer fans are very (/ɪkˈsaɪtɪd/). But it's too (/ˈpɪti/)that the team isn't going to stay long. They are (leave) for Japan the day tomorrow for a game with Japan's (nation) team.
教師灵活运用教材,大胆地创编文本的操练习题,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中考题型,进而提高了学生英语知识综合能力的运用。文本材料的价值被深挖,直面中考题型,有意义操练的广度和深度便上了一个台阶。
三、结语
因此,有意义操练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践、参与、体验等方式,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感受语言魅力,不断调整情感态度,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以学生为中心,探索学生内心需求,进而激发英语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即是落实有意义的操练的典范。通过巧设现实生活情境、创新传统操练模式、善用文本材料等策略,均能较好地为学生接触新语言知识和语法规则,提供有意义“体验”的渠道,为最终实现语言知识的运用做好准备。
作为一线英语教师,我们既应充分认识有意义操练的重要性,更应站在这样的高度上,在平时教学中,努力提升自身教科研水平,更好地掌握、运用和创新有意义操练策略,提高操练效果。
参考文献:
[1]龚海平.双语教育是提升外语学习质量的理想路径[J].江苏教育,2014(38):25-28.
[2]刘健.例谈英语课堂中的有意义操练[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7(4):27-32,52.
[3]丁义.初中英语听说课中的语法教学实践初探[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7(5):51-55,76.
[4]黄瑞贤.意义与形式兼顾下的有效语言习得——以高中英语教学设计为例[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3(2):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