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的对策研究
2021-01-03舒天会
舒天会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向城市集聚,导致农村劳动力向城里转移,部分地方出现“空心村”,农村劳动力不足有多种原因,现象比较明显,一定程度上影响乡村振兴的实施。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问題;原因;解决措施
农村劳动力是农村人口中在劳动年龄以内,具有劳动能力并经常参加社会劳动的人数。包括乡村企业的劳动力,集体统一经营的劳动力,联户企业的劳动力和农民家庭经营的劳动力,农村劳动力是农村主要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农村发展的重要动力,是社会稳定的主力军,但随着我国城市化不断推进,农村劳动力选择进城就业、生活,大量劳动力不断转移,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足日益加剧,一定程度上影响乡村振兴的实施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本文主要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和带来的不利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农村劳动力离开农村的主要原因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的生活便利、交通便捷,就业机会多,教育和医疗水平高,能增长见识;与时代接轨,消费多样化,娱乐措施丰富等方面都有较好的条件,促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选择就业、就医、生活等,这里主要从三个方面作出阐述分析。
(一)城市的便捷导致年轻人离开农村。一是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的产业比较完整,行业比较齐全,需要更多的人到城市就业,因此年轻人流向城市可以有更多就业机会,可以有更适合的工作,同时劳动报酬相比农村也更高,并且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可以享受到更多更优质的发展成果;二是各项配套设施比较完善,城市有好的教育资源,有好的医疗条件,有便捷的公共交通,从教育、医疗等方面考虑,年轻人选择尽量留在城市,可以让孩子享受到好的教育,可以让家人有好的医疗条件;三是城市信息技术比较发达,在工作、生活中可以很快享受到信息发展带来的便捷,特别是科技转换的成果能得到及时体现,城里人会在较短的时间接触到和享受到,虽然现在的农村从网上、微信、qq 等都可以了解到很多产品,互联网和各种媒体也基本普及,但城市比农村的效率会更高、资源会更优,作用发挥会更明显;四是在城市可以有更多的交际圈,交流人群也比较广,交流方式比较多,能给择偶带来更多的选择余地,能给信息共享带来机会,同时休闲娱乐场所和娱乐方式也能让更多年轻人找到精神追求。
(二)到城市去,是新一代年轻人价值观。农业种植机器化程度发展还不成熟,导致在自然环境落后的地方还不能很好的应用先进设备,种植技术还不能得到很好的推广,导致农业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长,农业生产的产值提不高,特别是受到一些传统思想的影响,让很多年轻人有种植农业没有高的收入、没有高的社会地位、收入上得不到保障,更没有所谓的“面子”,更有年轻人认为留在农村,就会被人看不起,不能享受以其他群体同等的社会福利和所谓的“社会 地位”,受到这些方面的影响,让年轻一代形成了“离开农村,到城市去”的意识和固有思维,甚至成为价值观念,在这种 价值观念的支配下,即使在农村可以获得比打工更高的收入或者有其他更多的价值体现,农村青年仍然不愿留在农村,导致大量年轻人流向城市。
(三)农村产业发展不足,导致更多劳动力流向城市。一是农业发展质量效益不高。多数农村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特别是农产品加工创新能力不足,工艺水平落后,产品供给仍以原料和初加工为主,存在同质化现象,缺乏小众类、精准化、中高端产品和服务,品牌溢价有限。二是产业要素活力不足。农村产业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尚未建立,金融服务仍明显不足,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偏低。农村资源变资产的渠道尚未打通,阻碍了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进入农村产业。农村土地空闲、低效、粗放利用和新产业新业态 发展用地供给不足。农村人才缺乏,科技、经营等各类人才服务农村产业的激励保障机制尚不健全,比如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不足,难以引进农业发展人才,人才促进农村产业发展体现不明显。三是产业链条仍然较短。农村产业发展薄弱,产品相对不多,互相促进不明显,联系性不够。一产向 后延伸不充分,多以供应原料为主,产值不高,从产地到销 售市场链条不健全。二产连两头不紧密,农产品精深加工不足,副产物综合利用程度低,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三产发育不足,农村生产生活服务能力不强。产业融合层次低,乡村价值功能开发不充分,农户和企业间的利益联结还不紧密,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还不够。四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薄弱。一些农村供水、供电、供气、道路、网络通讯、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产地批发市场、产销对接、鲜活农产品直销网点与市场接轨还不充分,市场信息在农村市场反应不够及时。物流经营成本高,阻碍农场品的流通,导致农产品净利润低。先进技术要素向农村扩散渗透力不强,农村产业发展的环境保护条件和能力较弱,农民商标注册,专利开发和保护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由于以上原因,农民在农村发展产业的欲望不是特别强烈,发展产业的人数不多,开拓农村市场的人才支撑还要不断挖掘,导致农村劳动力在农村的就业欲望不强,就业的机会少,就业渠道窄,农村劳动力为了寻求更多就业机会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找到待遇相对高而稳的市场,更多的农村劳动力选择离开农村到城市就业发展。
二、农村劳动力外流带来的不利影响
(一)影响现代农业发展进程。农村外出人员大多数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思想比较活跃,身体比较健康,接受新生事物较快。而留下来的大多数是老年人,他们文化程度低、思想保守,缺少创业和开拓精神,且多数身体状况不好,整体素质偏低。这部分留守人员自身状况与发展现代农业对高素质人员要求格格不入,导致现代农业发展没有人才支撑,阻碍发展现代农业。
(二)影响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和应用。现阶段留下从事农业劳动的人群,对农业新技术接收能力差,难以掌握先进技术和先进工具,使得生产方式仍然停留在粗放状态,农业新技术推广、先进设备使用和推广的难度加大,导致产出低、效率低,影响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三)影响农村土地资源充分利用。大量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导致农村劳动力锐减,留守人员从事或者无法从事农业生产,导致许多耕地荒废,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特别是在一些偏远的山村,过去土地是分块承包给各个农戶,现在许多农田多年无人耕种,即使有企业向集体化、规模化生产,协 调也存在一定的难度,使得土地不能被连片种植,既造成土地资源闲置浪费,又不便于整片机械化作业,降低了生产效率和土地产值。
三、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的建议
(一)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促进农村留人。基础设施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必备条件,抓好了可以为发展积蓄能量、增添后劲,而建设滞后则可能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与城市相比,农村基础设施薄弱,要按照乡村振兴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将政府基本建设的增量主要用于农业和农村,逐步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向农村,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 伸,特别是要加强支撑现代农业的基础建设,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农民发展农业实现增收扫除障碍,为发展农村、开发农业、留住农民做好铺垫。
(二)不断加大农村人才培育,引导农村留人。在农村,有大量中青年农民涌入城市打工,造成农村人力资源严重短缺,留在农村的劳动力不仅缺乏管理、经营、技术等,甚至缺乏种田能手和青壮年劳动力。农村人力资源短缺,是目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要培养一支能够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队伍,只有造就一批数量充足的懂技术、懂管理、懂农村、爱农村、爱农民的工作队伍,才能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活力,才能让农村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才能培育农村的发展潜力,才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才能吸引人才返乡,才能为留住农村劳动力和农村人才发挥更大的作用,才能使乡村振兴战略得到高质量的实施。
(三)不断提高农业产值,吸引农村留人。一是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机器设备,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力,不断让农村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发挥更大价值,进一步促进农业产值不断提高;二是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技术进步,扩大农业资源利用范围,提高农业资源的质量和单位资源的利用效率,使有限的农业资源能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用;三是正确引导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减少或避免农业生产经营的盲目性,采取现代化科学管理手段提高农业生产单位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农业集体化、产业化生产的能力,从而保障农业生产经营活动高效健康的进行,提高农业市场风险抵制能力,提高农业占比的市场份额,不断做大做强农业“蛋糕”;四是改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推动农业技术进步,改善劳动条件,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农民收入,调动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从多方位、多角度、多措施吸引农村劳动力发展农村。
(四)不断提高农民参与社会治理程度,激励农村留人。加快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现代化建设,不断调整农村经济体制和农村社会结构,不断形成农村利益新格局,促使农民思想观念不断变化,这些都对完善基层治理机制提出了新要求,随着农民权利、民主、法律意识的普遍提高,农民群众不仅关注自己的经济利益、身边的经济利益、眼前的经济利益,而且也会关注群体、长远利益;不仅关注经济利益,而且关注政治、精神文化利益以及社会、环保利益等等,关心的社会问题、社会现象越来越频繁,追寻主人公意识越来越强烈,因此不断完善基层治理机制,让农村劳动力找到存在感,体现精神价值,激发他们建设农村、发展农村的热情非常有必要。这里提出六个方面来加强农村劳动力的参与,并激励留在农村。一是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着力增强乡镇政府、村委会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充分发挥基层治理的主导作用;二是逐步按比例增加选举人大代 表,扩大农民在县乡人大代表中的比例,密切人大代表同农民的联系,更好地发挥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作用;三是扎实开展村政务公开,增强村委会的行政能力,依法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等权利;四是加强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发挥它们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五是培育农村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发挥它们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让更多农村 劳动力参与社会活动。
(五)不断完善农村保障制度,促使农村留人。现阶段,我们应该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步伐,促使更多人留在农村发展农业,发展农村经济,以便促进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构建新发展格局,针对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提出以下几意见建议。一是可以根据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在遵循全国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定与实际情况相吻合的政策、制度,最大范围的保障农民的利益。二是合理界定农村最低生活保的对象,避免出现块乏激励“养懒汉”的情况,又要防止漏保现象的发生。结合地方财政、村集体经济、物价上涨指数等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的变化随时进行相应调整,让更多人得到最大的保障,尽最大力解决后顾之忧,缩小城市农村的差距,促使农村留人。三是探索社会养老的新机制,政府结合市场、家庭结合集体,形成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家庭互帮、互助全覆盖的养老格局,让农村人在农村同样能享受国家养老福利,促使更多的人从不愿意到主动选择留在农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