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融入

2021-01-03何凤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54期
关键词:赏识教育小学班主任

何凤

摘要:班级管理是教师教学职责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改日益深入的当下,小学班级管理不仅包括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管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在生活、情感、心理等方面发展的管理。将赏识教育运用于班级管理,不仅可以拉近师生距离,建立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还有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本文将分析赏识教育应用于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明确当前应用赏识教育进行班级管理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小学班级管理中,赏识教育的有效应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赏识教育,班主任,管理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54-

1、赏识教育概述

赏识教育中的“赏识”,主要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对孩子的行为结果给予欣赏和肯定,重点是加强对孩子行为表现的欣赏。赏识教育就是以教师的赞扬和肯定来强化正面引导,实现教育的目标。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对他们表现出的赏识态度,也是其取得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赏识教育的目的是通过老师对学生优点的称赞和欣赏来激励学生,强化学生积极正面的言行,避免和弱化錯误的不良言行,提升孩子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2、小学班级管理中赏识教育的重要性

2.1促成和谐师生关系

小学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是非观念。他们的主要行为大多是模仿和听从成人的建议,因此犯错是不可避免的。传统的教育理念认为,教师纠正学生错误的主要方式是惩罚,唯有“严师”才可能教出“高徒”。但这种方式会使师生关系非常紧张。在赏识教育中,教师使用赏识性的、激励性的语言让学生反思自己的错误,有效地减缓了学生的自卑感和自责感,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2.2强化班级集体凝聚力

建设和谐统一的班级是每位教师的责任,但在班级管理实践中,矛盾无处不在,无时无刻不在。不仅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许多矛盾,学生之间也存在许多矛盾。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老师在班级管理中运用赏识教育,可以在课堂上树立标杆,积极发现和表扬班级中表现好的同学,宣扬他们的正面行为,让其他学生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这样可以有效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班级管理中赏识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在赏识教育的实践过程中,班主任需要知道如何鼓励和赏识学生,减少对学生的批评,鼓励学生建立自信,让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赏识教育的方式还显得过于单一,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一些班主任总是用同样的话语来鼓励不同的学生,这会让他们对老师的赏识日益麻木,降低赏识教育的实际效果。很多班主任教师在赏识教育过程中以学习成绩为唯一标准,只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让学生盲目关注高分,不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

4、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策略

4.1尊重,培养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信心

新课程改革重新定位了师生关系,班级集体是师生活动的平台,和谐的班级集体必须是双方共同参与的管理。在赏识教育环境中,老师需要充分信任和尊重学生,为学生创造机会和平台,增加学生在班级管理工作过程中的信心,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

例如,当班级有晚会活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申请角色。每一次班级活动中的互动和合作,都能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有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班级集体的建设。

4.2机遇,为学生提供获得成功经验的平台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这转化为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有些学生积极乐观,有很强的表现欲;有些学生很害羞,不喜欢“出风头”。因此,小学教师在开展班级管理的时候,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为不同的学生提供恰当的平台,给他们机遇体验成功的快乐。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余活动中组织学生排练小品,让那些表现活跃的学生感染那些害羞的学生,活跃班级气氛。

4.3反馈,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不良行为

小学生思维还不够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从而形成不良习惯。如果在小学养成的坏习惯没有得到充分的解决和纠正,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这些习惯会被放大,为学生的人生造成不可挽回的错误。因此,小学班主任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及时发现和提醒学生不良情绪和行为,通过赏识教育进行正面强化,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例如,班级中的一些班干部会一味地要求其他学生做清洁等杂务,而不会自己动手劳动。如果老师不及时干预,很容易助长这些学生养成傲慢的品质,也会让其他学生产生不愉快的情绪。在赏识教育环境中,教师可以使用积极的对话来教育班委成员,纠正他们的错误言行,以身作则,让他们知道,即使是老师也不能逃避班级的清洁工作,引导他们反思自己的言行。

4.4评价,用赏识性评价强化学生闪光点

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也是赏识教育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把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杆,会限制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空间,使他们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因此,教师应采用适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首先,教师需要明确学生的个体差异,这是因材施教的前提。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兴趣、爱好、个性等都是独立的,是不同的。因此,其领悟能力、记忆能力、计算能力、沟通能力等,在学习过程中都是不一样的。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要关注学生的变化,欣赏学生的进步,明确他们需要改进的地方。其次,教师要注意多角度、多维度综合评价学生。

结束语

综上所述,赏识教育是一种以鼓励、表扬和肯定为基础,注重学生心理和情感发展的教育方法。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利用赏识教育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正面、科学地评价学生,充分发挥赏识教育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桑求曲忠.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小说月刊,2018,(10):73.

[2]霍艳荣.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科学中国人,2017,0(7X):

猜你喜欢

赏识教育小学班主任
我的班主任①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给“赏识教育”踩刹车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我们的班主任等
我的班主任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