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前导读策略浅谈

2021-01-03罗汉泉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54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

罗汉泉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应该关注并加强学生的预习能力的培养。有的学生预习没有一定的学习目标,看着课本不知道自己要学习哪里、看什么内容,这样漫无目的的预习,对课堂学习没有什么帮助。基于此,以下对小学数学课前导读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前导读;策略浅谈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54-

引言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发展,小学教学体系发生了一些变化,课前预习也受到了教师的关注。但是在小学数学课前预习中,教师对课前预习的态度比较模糊,有的教师认为如果学生提前阅读了教材,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可能就失去了对教材内容探索的兴趣,也会使得课堂教学缺少悬念。

一、组织有趣的预习指导课

老师可以在上课前选取一些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设立情景再现,引导学生从以下四个步骤循序渐进地有效率地预习:第一,熟读课本,了解大致内容,圈画不理解的地方;第二,看看新知识有什么特点,与旧知识有什么不同的;第三,试试课后题会不会独立完成。给学生们留一些时间去自学;第四,学生们自主完成预习后可以先和同学们交流解决问题,最后再把不会的问题留着等老师来解答。比如,“比例的应用”主要让学生了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通过合作交流、尝试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能力。创设情境,探究新知。老师在上课前用问题引导学生预习:“淘气和明明用玩具汽车换小人书的图片,大家觉得能换几本小人书呢?”“以物换物应遵循什么原则?”这时就要引导学生预习时注意到按一定比例交换的原则。通过这样的有效预习,学生在进行组内交流讨论,用自己喜欢的思维方法解答,并说出想法。

二、有计划地布置预习,让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实效化

课前预习是学生开展自主探索的前提,它不仅可以让学生做好课前学习准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当中,获取更多新的知识。预习是一个自主学习习惯,预习和课堂教学一样,都需要有计划。在合理的计划下,学生才能明确学习目标,提高预习效率。很多小学生学习效率比较低的主要原因也是没有具体的预习目标。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能使课前教学更好的为教师教学提供保障,教师在给学生布置预习内容的时候,应该有计划的为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有计划的去进行课前预习。例如,《简易方程》这节课当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字母所表达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在一定的情境当中字母所表达的数量关系。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当中的解题思路是用简易方程法去解答这道题。如,水果店今天运了200千克苹果,比香蕉的重量的3倍还少20千克,那么请问香蕉是多少千克?这道题已知苹果是200千克,设香蕉为X,3X-20=200。学生首先要知道X的含义,再让学生简单的了解方程的意义。在这个过程,学生可以不断的去发现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质疑,形成基本解题思路,学习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数学问题。

三、增强学生数学课前预习的自主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增强学生参与数学课前预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预习中的主体对象。首先,教师要使学生由被动的数学课前预习转换为主动的数学课前预习,这样才能够产生事半功倍的数学预习效果。教师要多模式、多角度地提升学生参与数学课前预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意识到数学课前预习的意义与必要性。比如,教师可以采用主题班会活动或者数学知识交流的模式,让一些拥有良好学习习惯以及品学兼优的学生,提出一些具备可行性的课前预习建议,让每一个小学生都能够正确开展数学课前预习。其次,教师要适当地肯定与表扬每一位学生,结合学生的个性化预习特征以及学习进度,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学生获得良好的课前预习成就感。再次,在小学生的数学课前预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教师属于数学学习互动的引导者与组织者,扮演着重要的教育角色。教师要树立积极的数学课前预习观念,提升自我知识创新精神,采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开展数学预习活动,努力研究数学课前预习步骤,帮助学生完善数学预习过程,对学生开展个性化的数学课前预习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数学预习方案。

四、兼顾学生差异的课前导读能提升学习效果

要在课前导读中兼顾所有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学习现状,就需要教师在设计课前导读方案时做到“兼顾两头,满足中间”,这样有利于学生顺利进入新课学习。教师在新授课的重难点分解上,要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此拓展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更容易产生联想和迁移,从而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建立联系。教师可以在学习小组中安排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讨论,鼓励学生首先在学习小组中大胆发言、积极思考,继而在讲台上为他们提供展示机会,让他们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例如,在教授“分数的混合运算”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导读中专门设计几个低难度的导读问题,如“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哪些涉及分数的问题”“遇到这些问题我们该怎样对待”“平时我们会遇到哪些需要‘分’与‘合’的场景”等,利用这样的问题,层层递进地引导学生将分数和分数计算的相关知识映射到生活中去思考,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结束语

学习的过程其实就像是运动会赛跑一样,预习的过程就相当于为赛跑准备的过程,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够有能力应对未来。只有课堂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将准备工作做充分,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才能够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苏赞界.抓好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有效策略探究[J].天津教育,2020(09):75-76.

[2]汤镇荣.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策略的应用探析[J].文理导航(下旬),2019(08):26.

[3]郭昌東.小学数学课有效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1):250.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数学教学中的互动教学策略探究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优化例题呈现方式夯实数学教学研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