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式变革的研究

2021-01-03王守强

中国新通信 2021年20期
关键词:信息化信息技术教育

王守强

【摘要】    高中地理教学自新课改实施以来就在“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应用”这一教育理念的引导下,不断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的教学,尝试推进高中地理教学方式的变革,进一步提高高中地理的教学水平以及教学效果,为此,本文以文献研究的主要方法对当前信息化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现状进行了整合分析,并结合当下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浅显对策设想,以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高中地理教学方式的变革与发展。

【关键词】    信息化    地理教学    变革

引言:

高中地理作为高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高中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自己作为教学的主体以及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能否将新课程理念渗入到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否发生根本性变革,对学生个体发展和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一、相关概念界定

1.1信息化

信息化是基于计算机培养和发展由知识工具代表的新的生产力,使其更加受益于社会。教育信息化我们一般将其分为两种含义:一种是将信息素养与教育目标相结合,培养适应信息社会的人才;另外一种是将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于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教学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是使教学方法科学化、教学传播信息化、教学方式现代化。教学信息化中要求教师必须要在教育过程中更全面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现代的信息技术是基于计算机,多媒体,大数据,人工智能,网络通信之上的。教育信息化对于促进地理教育的创新发展和适应今后信息社会的新要求非常重要,也对深化教育模式改革,实施高质量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2高中地理教学

所谓高中地理教育,是指按照高中生的认知特性,通过科学合适的教学方法,达到指导目标,地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指导和学习是双向相互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告诉学生,阐明地理变化和发展规律,实现教材内容和教学技能的提高。根据日常生活中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学生认识地理现象、发现地理规律,思考当今社会热点的地理问题。

二、信息化背景下教学方式改革的方向

2.1密切与实际生活想联系

创新教学模式并单是指改变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单方面地给予学生相关的地理知识,它是需要学生与老师之间有个密切的互动,学生对老师的提问,有对应的反馈。高中地理教会我们,大自然和人类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所产生的的自然和人文反应都是正常的。比如说太阳折射的点这一抽象的地理规律,如果通过专业的地理语言告诉学生,那学生肯定会觉得枯燥无味,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也难以深入的理解这一现象,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因此,教师应该革新教学法。地理知识的革新教育可以将抽象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并将其与实际生活事例相结合。这种教育让学生更愿意接受大纲中规定的知识,表达对地理的高度熱忱。

2.2创造课外社会活动的机会

制造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课堂上的书本知识,而不考虑创新地理实践训练的积极意义。大家都知道,由于休闲类活动的形式普遍比较灵活自由,科学性也比较强。所以,教师在传授地理知识时,要适当开展一些相关的书本外的地理活动,只有在具体的活动中,学生才能真正开展创造性活动;在对枯燥的理论知识进行讲授之后,适当地开展一些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它也是一种能将书本中的理论转变为技能技巧的重要方式。例如,学校将学生集中起来去天文台举行观测活动;去野外和农业基地根据观测绘出他们的地质地貌图;绘制河流和生态保护区图;在气象台监测农作物生长和实施气象观测等实践活动,这些都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地理知识及其规律,也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其目的是确保学生真正受益于他们参与的地理实践活动,教师还可以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培训后总结活动,让学生表达他们对活动的看法或问题,并与课本资料一起讨论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心得。

2.3发挥出高中地理的学科优势

综合案例进行考究,地理这门学科的自然性、地域性以及综合性的特征比较明显,我们可以在日常教学中针对这些特征,突出地理的地域性,阐明地理的地域规律;每个地区的地理环境不同,因此每个培训案例都应当与地区背景相融合来进行探索。比如,同样都是温带季风气候,但是在中国和日本表现有很大差异。同样重要的是,地理是全面的,当我们讨论该地区的气候时,我们也应该考虑景观、风和海流的各个方面,同时考虑到人文地理方面因素的影响。

2.4根据生活现象对地理教学进行创新性设计

在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形势下,地理本身并不是独立的个体,与世界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育应该以生活实际为出发点,让科学世界与现实生活能够相结合,尤其是要呼吁教育的内容要与生活相符合,能将地理知识学以致用,充分发挥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性,让学生能运用地理理论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解决,同时让教学方法有大幅度提升。例如,在对“常见天气系统”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对暑期天气的总体认知以及主观感受,气流特性及其对气旋和反气旋天气的影响,然后举例说明。与夏季相比印象深刻的现象,以及产生这种差异的因素,来加强学生的知识关联能力。也可以将这些认知采用绘制图表等方法来进一步探索。

三、信息化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改革方式的途径

3.1选择“单元主题”,寻找信息技术与课程的熔融合

信息化背景之下,高等教育应与对地理知识的传授相互联系,最终达到改变陈旧的教育方式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而地理核心素养的养成需要学生能够在贴近现实的教学情境中逐渐培养。另外,单位主题的形成是由每一个学习单位为依据的,在对学习单元进行设计时,前提是要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结构有充分的理解,把知识与实际环境的关系作为重点。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他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之间是共同存在的。只要固定彼此的关系,他们才能各自旅行自己的职能,让二者能够和谐统一。因此,在信息化背景下,要想更好的实现高中地理教学改革,以地理学习单元为基础,以课程研究为基础,寻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切入点,选择基于地理学习单元的“单位主题”,让学生对每个单元的章节都有一个更为清晰地认知,也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规划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3.2明确目标设定,呈现学生的学习表现

在对单元主题这一内容进行编写的阶段中,教师设定学习目标时需要充分运动逆向的思维来进行。这样是由于逆向培训计划的概念,根据课程的逆向理念,“确定预期结果”、“确定评估文件”、“设计教育活动”。事实上,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关键地理信息的获取往往与预期的学习结果相差甚远。所以在此基础上,开展培训活动时,教师可以根据现有的学生知识水平调整其活动,并借用这些知识,以进一步促进目标的实现和关键信息的创建。

因此,在设计学习目标时,我们应该首先确定预期的学习结果,找出学生和老师需要了解的关于这门学科的内容,以及需要在课堂上实现的学习目标。以“区位因素”部分为例,在规划预期的教育成果和目标时,我们应该从课程标准开始,展示学生的学习能力。

3.3创设真实的地理学科情境,展开深度体验

在高等学校中对于地理课程实际教学的标准以及规范中有明确规定,要把问题教学作为重中之重。采用科学的问题情境教学来引出具体的教学活动,进而提升了学生的地理认知能力,能使高中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相关联并结合。另外,地理这门学科与现实生活关联缜密,地理信息和问题贯穿于生活的始终,但要找到有关地理素材直接作为课堂教学内容并不容易。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和掌握度,结合教学内容将生活中的材料挖掘出来,以供学生们参考。将地理理论知识与地理技能以及地理核心素养相融合,创设出真实有效的学习情境。进而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究欲望,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加深学生的认知,迅速建立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可以创造“虚拟”的教育内容,提升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能力,能促进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全方位互动交流。

第一,从单元学习的目标以及现实的生活情况出发,充分利用教材内容以及相关的教育资源,挖掘出深层的资料和背景,创设出丰富的实际主题情况,为学生们设置核心问题进行讨论。根据学生周遭的实际情况,凭借各种网络信息资源,对相关材料进行整合分类,创造出真实的教学情境,提出核心问题,让学生们展开探讨。

第二,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使用信息技术在教师、学生之间建立多向对话型虚拟社区,通过创造问题情况和完成任务,实现学生独立进行研究探讨。在信息技术支撑下,信息化的教学资源的特征呈现出很大的共享性、合作性、多媒体和人机交互性。因此,多媒体学习资源的获取以及操作方式更加丰富,学习环境也使现了一定程度的虚拟合作。这种综合的学习资源以及虚拟化的学习方式,提升了学生的认知度,给学生创造一种沉浸型的“真实感”,让学生身临其境,学习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在理解地理知识的时候,能更全面地思考,学会掌握地理的一般规律以及相关原则,让思维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并且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3.4创造“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

采用生动的图像、动画以及视频的方式来对教学方式進行丰富,让学生的认知方式呈现多样化特点,让学生对学习地理的热情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高涨。在学生对本课程的相关教学内容有了基本的认知后,学生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方式比如Google地图等找出课本上需要学习的地理位置,然后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其位置的土地和水流的源头等一些自然情况,根据这些自然环境分析其对当地的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将分析报告整体出之后,将其转化为电子文件传送给教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研究报告的完整性以及学生使用区域认知方法来进行综合评审,并与学生进行深入讨论的能力,然后在课堂上通过问题的形式与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最后,教师使用绩效评估来评估每个学生的执行的情形,对他们在调查和学习进程中相关任务的完成率进行有效评价,以及在采用不同的基于知识的学习工具时小组之间的合作情况,检查学生是否达到成本课程学习的目标。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为高中地理教学带来极大的机遇。它要求众多地理教师能够敏感抓住信息技术带来的契机,对地理教学的模式、方法和内容进行改革,推动地理教学的发展与进步。这就需要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阶段中经常对知识进行总结深化,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

参  考  文  献

[1]乔斯佳. 信息化背景下网络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21.

[2]王柳. 青海省高中地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21.

[3]周晓宇.高中地理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17):163-164.

猜你喜欢

信息化信息技术教育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