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信息安全专业的教学模式探讨

2021-01-03裴斐金秋

中国新通信 2021年20期
关键词:高校教学模式

裴斐 金秋

【摘要】    近些年来,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也衍生出了很多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产业,为推动社会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信息安全课程也成了高校計算机专业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就高校信息安全专业的教学模式展开分析,并提出几点策略。

【关键词】    高校    信息安全专业    教学模式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信息安全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愈加迫切。而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应为社会输送大量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实践能力强、高层次复合型的专业技术人才。但在实际教学中,信息安全专业教学却存在教学目标定位不清、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缺少实验环节等问题。这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真实需求,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一、信息安全发展的重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网络与社会各个领域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大大提升了社会发展速度。但伴随信息技术行业的发展,日益突出的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信息泄露、黑客攻击等恶意事件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带来了较大的损失,而社会各界逐渐重视安全信息问题。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时期,要重视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工作的开展,这样才能更好的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到侵害,促进国家信息化建设呈良性趋势发展。另外,国家建设离不开信息技术,信息安全工作开展更需要专业人才,但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却是日新月异,而优质专业人才数量较少,难以满足社会需求,甚至已经严重制约了信息安全产业发展[1]。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匮乏的问题,应加快培养符合信息安全要求的高质量从业人员。而高校正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主要场所,应根据自身发现情况,对本校信息安全专业教学模式记性改革,以便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二、国内高校信息安全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办学思路不够清晰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安全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为了培养大量的高素质信息安全专业人才,早在2001年,国内某高校就开设了首个信息安全专业,随后几年各大高校也陆续开展了相关专业。虽然,高校的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都非常优越,但与其他学科相比,信息安全专业仍属于较“新”的专业。在教学中存在办学思路不清晰,课程设置没有特点等问题较为常见,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课程的教学质量,为此高校应在学科方向上继续凝练,并根据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准确预测专业发展趋势,从而提升教学质量[2]。此外,部分高校的研究工作开展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交叉学科的研究停留在初级阶段,使学校风格与特色并没有在信息安全专业中体现出来。

2.2课程体系不完善

由于信息安全是一个较为新颖的专业,除了少数高校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外,大部分高校所开设的信息安全专业都属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且,信息安全专业具有一定的交叉特点,与其他专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果课程设置不合理不仅会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甚至还会出现课程内容重叠的现象,都会影响到信息安全专业的发展。而国外已经构建了信息安全相关的EBK和CBK等知识体系,各高校应对这两个知识体系有充足的了解,并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借鉴相关的成功经验,以此来完善自身课程体系。

2.3缺乏实训环节

部分高校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课堂中仍然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忽视了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这与国家倡导的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目标不符。目前,全国范围的各高校中,信息安全专业实验资源分布不均衡,部分高校信息安全专业实验室中,硬件设施不完善,且已有设备还存在陈旧的问题,难以支持教师完成复杂的实验方案,只能完成简单的实验方案[3]。还有部分高校合作的企业较少,共同建立的实训基地数量也很少,学生几乎没有多少机会可以接触到企业的工作环境。本科生阶段甚至根本无法接触到实际项目的研究。在校期间,教师即便带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也基本上都是验证性质的,缺乏探究性和系统性。这种教学模式上存在的问题,会阻碍学生综合发展,毕业后也需要很长时间的培训和练习,才能胜任本职工作,这大大降低了高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高校信息安全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策略

3.1以专业规范为指导,准确把握办学定位

部分高校开设的信息安全专业存在办学定位模糊,毫无自身特色的问题。这不仅会影响到信息安全专业的发展,还会影响到学生自身能力的提升。对此,高校应以专业规范为指导,重新精确的把握办学定位。在大部分高校以往的办学过程中,信息安全专业都是计算机专业下的一个分支,多属于二级学科。但随着社会各界对信息安全问题的逐渐重视,有很多专业及教育工作者呼吁,建立信息安全一级学科,提升对其的重视态度。这一情况应引起高校的重视,领导层还应根据信息安全专业的发展情况判断是否要响应号召,将信息安全专业从计算机专业中分离出来[4]。这不仅能够提升对信息安全专业的重视程度,还能有效实现其转型。但需要注意的是,信息安全专业的改革或教学模式创新,都应建立在精准把握办学定位的基础上。举例来说,在开展信息安全专业教学时,高校应先了解其与物联网、软件技术等专业的密切结合,根据自身发展的规划确定办学定位,之后再以此为基础,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标准、培养方案及保障措施等。

3.2创新教学模式,完善课程体系

信息安全本身就是一门交叉性较强的学科,其中涉及多方面的理论和应用知识,除了产检的数学、通信、计算机等专业外,还涉及法律和社会科学等内容。每一个专业的信息技术安全人员自身都是计算机技术较强的人才,因此只有了解信息技术才能更好的找到其中存在的漏洞和风险。一般来说,高校在设置课程时,往往会要求学生先学习C语言程序、数据库、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等知识,换而言之,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生要具备良好的综合应用能力。但这对于部分本科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高的要求,尤其是农村学生在学习时难度会更高。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中涉及很多算法教学,其中很多先进的算法中涉及了数论知识,而高校的高数教学中却很少会涉及数论知识的讲解,这就是课程安排不合理所导致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校可以根据自身发展情况、社会市场需求、师资力量等因素,将信息安全专业课程设置为三个不同方向的课程群,分别为网络安全方向、密码学方向和软件安全方向。只有优化课程内容,形成属于自己的特色,才能创建高质量的课程体系。

3.3实施立体化实践教学,锻炼动手水平

众所周知,以往高校偏爱培养学术型人才,导致本科教育阶段的课堂中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校应创新教育模式,提升学生的动手水平,避免其只会“纸上谈兵”。CDIO教学模式是一种实施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其中包含了课程实践教学、分岗位能力培养、综合项目设计等,对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与综合实力有着重要意义[5]。

合理运用CDIO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还可以真正落实实践教学体系,并将实践贯穿到整个课堂中,从而有效提升其动手操作能力。类似新颖的教学模式有很多,高校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来选择。举例来说,高校引进CDIO教学模式,任课教师也根据这一模式来适当调整自身教学方法,之后組织学生到实训基地或是实验室中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其参与到教学团队开发的项目中,并根据其自身专业水平为其分配相应的实践内容,如审美较好的同学可以参与设计,耐心较好的同学可以参与调试,心思细腻的同学则可以参与到系统运行中。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能力认知不足,认为课堂中教师讲解的知识都掌握透彻了,其实不然,很多知识不仅需要记忆,还需要灵活应用。而引导学生参与到实验项目中并指导撰写论文,能够更好的让其了解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提升技能和学术水平。

3.4建立优良实验室,培养全方位人才

为了更好的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其专业素养,高校应重视实验室或实训基地的建设,完善的设施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全方位成长。但并不是所有的高校都有雄厚的经济实力,部分高校由于资金、设备和学校发展规划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没有足够的资金设立信息安全实验室,也就无法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教学平台来操作相关实验,这也会影响到其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的发展。

为了解决问题,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设置虚拟机。对于部分资金有限的高校来说,可以尝试使用虚拟机来开展教学活动,在一台终端机器上虚拟出多台计算机,从而实现在一台计算机上,模拟多个终端、多系统的网络环境。这样既节省了成本,也满足了教学需求。其次,重视校企合作。想要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其全方位发展,高校还要重视加强校企合作。与当地的知名企业达成合作,不仅可以为其输送优秀人才,还可以为学生拓展实习渠道,对提升其就业竞争力有着积极的意义。最后,加大资金支持。部分高校内设有信息安全实验室,但其中的设备老旧,无法满足当下学生的学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积极征求学校的资金支持,为实验室配备先进的实验器材。如果学校资金也较为紧张,还可以寻求社会投资,将资金用于购买先进的技术和信心软件,可以更好的改善实验环境,保障学生专业素养提升。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高校在培养高质量信息安全专业人才时,应根据自身教学条件,并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合理创新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让信息技术课程形式更加丰富。这对培养全方面、高素质人才有着积极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高校在创新教学模式时可以借鉴其他高校的成功经验,但不能盲目照搬,否则会失去自身鲜明的特色。

参  考  文  献

[1]平源,马慧.地方应用型高校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0(07):84-87.

[2]王思秀,任艳,李秀青,赵宇安.新疆高校信息安全专业实践教学团队创新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20,17(06):91-93.

[3]唐成华,汪华登,王晶,丁勇.高校网络与信息安全专业群建设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20,18(05):53-57.

[4]汪江桦,韩莉英.新疆高校信息安全专业实践教学创新模式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21):52-53+56.

[5]王光斌.浅析如何提高高校网络管理[J].才智,2018(30):183.

猜你喜欢

高校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