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省武冈市法相岩宋代石刻书法研究

2021-01-03杜姗姗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宋代

杜姗姗

摘 要:自南宋至民国时期,法相岩摩崖石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篆、隶、行、草、楷五体皆备,为后人研究武冈本地古代文化提供了珍贵的文献。尤其宋代摩崖石刻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一,法相岩宋代隶书摩崖石刻具有规范匀整的风格特点;其二,法相岩宋代楷书摩崖石刻具有恣意纵横的风格特征。

关键词:法相岩;宋代;摩崖石刻

一、武冈市法相岩石刻简介

柳宗元因其叔父在武冈抗洪抢险立下赫赫功绩而撰《武冈铭》一文赞扬其叔父柳公绰,《武冈铭》形容那是一个“鱼骇而离,兽犯而残”①的险象环生的地方。据《武冈州志》记载,“在同保山柳宗元撰元和七年镌石文见柳集……镌在州西五里同保岩上”②,遗憾的是已佚。武冈王城书画院院长刘浪先生历经三年,完成了已发现的摩崖石刻的拓片工作,并整理成册出版,名为《寻古传真——武冈摩崖石刻档案》。这一保护摩崖石刻的抢救性工作为武冈文化的传承、宣传和保护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

武冈法相岩有八处岩洞,各洞相连,保存了大量的摩崖石刻。石刻内容以诗词、题刻、记事为主,其字体完备,文体多样,数量众多且分布密集,是武冈市数量最多、分布最集中的石刻群之一。

武冈摩崖石刻内容丰富,历史悠久,是宝贵的文物遗产。从《武冈州志》记载的摩崖石刻来看,石刻题刻的时间上起汉、下至唐、宋、明、清。

法相岩由太保、朝阳、栖真、迎阳、花乳、上屏、稳仙、芙蓉8个天然岩洞组成,洞口的岩壁上均镌刻一尺见方、端庄秀丽、气息浑厚的隶书洞名。各洞相互贯通,大小不一,形成洞外有洞、洞中又有洞的奇观。

二、武冈市法相岩宋代隶书摩崖石刻

(一)芙蓉洞金刚经偈语摩崖石刻

芙蓉洞岩壁上,镌刻有金刚经:“若以色见我,以音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以“开禧三年丁卯岁长至日都梁郡幕旴江吴中书”③为石刻的开头。《宝庆府志》和《武冈州志》均有记载,并录有全文。此摩崖石刻为隶书,长366cm,宽188cm。此石刻目前保存完好,字迹清晰。

(二)迎阳洞观音岩佛偈摩崖石刻

观音岩佛偈摩崖石刻目前保存良好,有少部分字已经毁坏无法辨识,但是通过石刻和文献可以分析出石刻的原貌。在石刻的下方另开面刻有一通草书摩崖。这通草书摩崖石刻开面以前有部分经文石刻,被磨掉重刻。

(三)迎阳洞观音岩题刻

观音岩题刻在迎阳洞洞口。洞口顶上刻有“迎阳”隶书二字,洞顶往里一点刻有“观音岩”三字隶书,字匀称规矩,是典型的隶书方折结构。观音岩题刻无落款,无年月,道光版《宝庆府志》记载“宋迎阳洞佛偈语摩崖石刻”④。

三、武冈市法相岩宋代楷书摩崖石刻

(一)碧玉簪石刻

花乳洞不远处石柱上,镌刻有“碧玉簪”三个楷书大字,气势磅礴。左右兩边分别款以“郡守姜桐立”“四明楼钥书”⑤。楼钥是南宋一代名臣,历经宋高宗、宋孝宗、宋光宗、宋宁宗四朝。

“碧玉簪”石刻长90cm,宽46cm,颇有颜公风范。此碑章法严谨,大小相间;结体上紧下松,字形狭长;用笔圆起圆收,起落提按有序,转折处重按。中、侧锋并用,外拓、内擫兼施。点如瓜子,圆润且富有张力;横多带有倾斜之势,左低右高,显“锥画沙”之意,多以藏锋起笔,行笔缓慢,收笔也多为藏锋;竖因其位置不同而笔法各有差异;撇多以逆锋起笔,露锋收笔,笔笔力到笔尖。结体上重心下移,疏密有度,收放自然。章法严谨,笔法起落提按有序,线条平缓,笔画端庄又不失活力,字内空间分布趋于匀称。整体风格宽博方整,给人恢弘大气的感觉。

(二)姜桐诗摩崖

姜桐任武冈假守,于嘉定辛未年(1211年)在法相岩留法相岩小记摩崖石刻一通。石刻长52cm,宽76cm,楷书字体。内容为“城南五里,有寺曰法相……嘉定辛未长至日假守姜桐书”⑥。结构随意,呈外拓之状,中宫紧收,注重压缩字体内部空间。用笔上多藏锋,笔画浑圆厚重,可见作者篆籀功力之深厚。章法上有杨凝式《韭花帖》的舒朗,留白使得全碑气韵生动、疏密有致,细细品之,字里行间能感受到作者闲散别致的心情。

(三)郑域诗摩崖

郑域,南宋人,号松窗,字中卿,三山(现福州)人,擅词。此碑并无记载,但碑的内容可基本辨识,如下:“法相具诸相,宝方无定方。突兀虎豹立,嵌空蛟龙藏。入地转轮远,透天圆窦光。何人鉴混沌,掷弃官路傍。”落款“嘉定癸酉至日松窗郑域中卿”,长83cm,宽66cm。

纵观全碑,取法颜真卿,用篆书笔法作楷书,体势肥而实劲。从笔法上分析,中侧并用,撇和捺的后段侧锋取妍。有些笔画连续书写,体现了宋代楷书“行书化”的特点,给人平稳厚重的感觉中加入一点俏皮之感。从结体上来说,有柳字般劲俏,有欧体般险绝,内密外疏,中宫紧收而四周舒展。可以窥见,作者心境的平和与开放让其超乎于世俗之外。

(四)“砅岩”石刻

“砅岩”题刻于武冈市同保岩内石壁上。《武冈州志》记载:“同保岩砅岩二字,在響洞壁款似半山二字笔力镵刻类山谷书。”⑦道光版《宝庆府志》记载:“同保岩砅岩二字,在響洞壁款以半山二字笔力镵刻类山谷书。”⑧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砅岩”笔力遒劲,字体一尺见方,左边行书落款“半山”。“砅岩”二字保存完好,而“半山”二字因自然风化已经模糊不清。此碑布局有“横雨斜风”之势,初看好似漫不经心,若仔细品读用笔,得飘逸、萧散之趣味。字体接近楷书却又稍带行书笔意,结字内紧外松,上下揖让,字势于端庄中又有险绝奇逸之趣。

四、武冈市法相岩宋代摩崖石刻的特点

(一)法相岩宋代隶书摩崖石刻规范匀整的风格特点

盛唐时期楷书发展达到了高潮,削弱了隶书在适用书写中的地位,限制了隶书的发展,持续发展到宋代。宋朝社会动荡,内忧外患,统治者无暇顾及文化,因此书法在宋代发生了严重的断层。

首先,法相岩的三通隶书风格独特。字距上下间隔较小,行距左右间隔较大。从整体风格分析,取法《张迁碑》,结字上偏《鲜于璜碑》,字势古拙,中宫收紧,重心偏下,艺术风格突出,是一件成熟的书法作品。在结体上,相对于《张迁碑》更平稳,体势多宽扁。空间刻意强调安排,融入楷法,似唐楷一般规范匀整。也许是因为内容是经文,所以写得端正。在用笔上,如《张迁碑》浑厚刚劲,方圆兼施,有一点程式化。从笔画上看,起笔取法篆书圆起,部分收笔是圆收,部分是露锋收笔,点画粗细对比强烈。这两点与《张迁碑》的方起方收不同。“蚕头燕尾”的形态明显,部分字的主笔刻意上挑做势,露锋收笔,呈现出一波三折,形成字体结构上的新奇之感,给整幅作品增添了十足的趣味,具有强烈的装饰性。从风格上分析,这三通隶书皆未摆脱唐隶的窠臼。唐隶方正,且以楷法入隶,风格单一,相对汉隶较呆板和程式化。清代钱泳在其《书学》中云:“唐人习(隶书)者虽多,实与汉法愈远。何也?唐人用楷法作隶书,非如汉人用篆法作隶书也……唐人隶书,昔人谓皆出诸汉碑,非也。汉人各种碑碣,一碑有一碑之面貌,无有同者,即瓦当印章,以至铜器款识皆然,所谓俯拾即是,都归自然。若唐人则反是,无论元宗、徐浩……诸人书,同是一种戈法,一种面貌,既不通《说文》,则别体杂出,而有意圭角,擅用挑踢,与汉人迥殊,吾故曰‘唐人以楷法作隶书,固不如汉人以篆法作隶书也’。”⑨

(二)法相岩宋代楷书摩崖石刻恣意纵横的风格特征

恣意纵横是法相岩宋代楷书摩崖石刻的特点。受社会环境和历史因素影响,历经三百多年的宋朝并没有让楷书跟着时间一起向前发展,甚至出现了局部衰微现象。清代梁巘曾说:“晋书神韵潇洒,而流弊则轻散。唐贤矫之以法,整齐严谨,而流弊则拘苦。宋人思脱唐习,造意运笔,纵横有余,而韵不及晋,法不逮唐。”⑩

法相岩宋代楷书摩崖在结字上,取法王羲之,又得颜法,亦有柳字的劲俏,欧体的险绝、从容舒展,多有随意轻松之处,趣味横生;在笔画上,肥瘦相得益彰,瘦于颜,肥于王;在章法上,效法杨凝之,字与字之间距离明显,行与行之間亦是,表现出舒朗潇洒之意;在笔法上,多藏锋用笔,字中有连笔,是宋代典型的楷书特点,又称行楷。这种楷书行写的方式既端庄又不失飘逸,变化多端,体现了书法洒脱磊落的内在精神,表达了行楷书的恣意放纵之风格。

五、武冈市法相岩宋代摩崖石刻的艺术价值

其一,从书体上看,篆隶楷行草皆有,且大部分出于名人之笔,给人们留下一笔研究宋和宋以后武冈市各时代这一地域书法的宝贵的第一手史料。

其二,从石刻内容上分析,三通石刻与佛教相关,有题刻和游记诗,为人们研究宋代时期武冈地理、山川和文人精神提供了第一手宝贵的文献史料。

其三,从摩崖石刻的作者分类上看,作者皆为官员。法相岩和岩洞上面岩石众多,文人官员可以雇工凿刻留字,这为石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宋代爱国诗人陈与义在武冈旅居过一段时间,并写了很多武冈诗,其中就有一首《法相洞天》。

其四,从摩崖石刻的技法上看,摩崖石刻皆开面,皆为阴刻法。全都采用双钩法镌刻,刻工细腻,其中金刚经摩崖和警众偈摩崖飞白。刻工的力道遒劲,经过近千年的时间,摩崖石刻除了人工刻意毁坏的部分,其余皆清晰可见。

注释:

①⑤⑥《艺文志:二》,出自《武冈州志》(同治版),2018年影印版,第138、139、140页。

②《艺文志:四》,出自《武冈州志》(同治版),2018年影印版,第136页。

③《艺文志:一》,出自《武冈州志》(同治版),2018年影印版,第136页。

④⑧黄宅中、张镇南、邓显鹤:《宝庆府志》(道光版),岳麓书社2009年版,第170页。

⑦《艺文志:二》,出自许绍宗、邓显鹤《武冈州志》(光绪版),2019年影印版,第110页。

⑨钱泳:《书学》,出自《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版,第617页。

⑩梁巘:《评书帖》,出自《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版,第580页。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宋代
生熟无界:羁縻政策视域下的族群互融
浅谈宋代哥窑“金丝铁线”之美
宋代女子缠足的特点及其成因探析
探究宋代翻异别勘制度的现代司法借鉴
宋代民间社团对基层社会治理影响几何
宋代工笔花鸟用线
宋代浦城吴氏家族与王安石新法
宋代的义利思想的法律影响
宋代官员履历造假缘何屡禁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