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1-01-03高淑红
【摘要】英语是一门语言工具,兼具传播文化的作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是我国五千年文化精髓,在中职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非常必要,不仅有利于在基础教育中实施课程思政教改,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也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本文笔者先分析了中职教育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英语学习的必要性,并分析了如何在中职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中职英语教学;应用
【作者简介】高淑红,漯河市第一中专学校。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历史悠久,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对我们当今中职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英语是一门语言,教师在教授英语的时候,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西方的文化精髓,更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增加学生的文化自信。对中职英语教师来说,英语教学既要学生掌握英语知识,提高英语综合能力,又要课堂教学中传承我们优秀文化,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二、中职英语教学在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方面存在的问题
1.学校对传承文化重视不够,传统文化教育力度不足。当前,很多中职学校还是侧重学生知识能力或职业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置普遍偏重学生的专业技能。目前,中职学校经常组织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却很少见举办过大规模的文化知识大赛,学生更多地精力放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具体到英语课程,不管是教材编写还是教学方法上,都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忽略了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英语课程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甚至还不如对西方文化的重视,这种现象必须改变。
2.中职学生自身文化底蕴比较薄弱。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初中时学习基础不好,学习积极性不够,不够自律,目标也不明确,很多学生上不了高中,所以选择了中职学校。中职学校偏科现象比较严重,英语是基础课,很多中学生比较注重专业课的学习,对英语可能存在厌学的情绪。此外,中职生在心理上也不成熟,很多學生都有自卑的心理,更谈补上文化自信。中职教育因其特殊性,中职生在基础教育中往往是被忽视的群体,中职教育被忽视,也与学生自身文化底蕴薄弱有关,学校认为职业学校的学生没有必要过多的强调文化教育,这种观念直接导致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力度的削弱。
3.中职师资力量薄弱,中职英语教师教学方法单一。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存在着许多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中职教育的发展。中职师资得不到改善,就会导致教学改革无法进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或者就业能力都是空谈,中职学校设定的很多培养目标就会形同虚设。因此,建设一支强大的高素质中职师资队伍,是中职学校发展和强大的重要保障。中职英语师资力量薄弱现象更加严重,体现在教学方法上,就是仍以单一的传统的填鸭式授课为主,实训课或技能大赛更多地出现在专业课程中。中职学校的很多教师都是当地师范学校毕业,在英语教学方法上创新不足,课堂枯燥乏味、僵化古板,导致学生课堂参与度低,师生互动不多,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利于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单一的教学方法不仅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更为严重的后果是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中职英语课要想融入中国传统文化,需要英语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三、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在中职英语教学中需要融入传统文化,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原因:
1.更好地实现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目标。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要求整体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和中小学学科德育,深度挖掘高校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和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体育、艺术等所有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解决好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英语是中职院校的基础课程,语言的教学与文化的传播相辅相成,因此英语课程中要真正实现立德树人,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
2.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在文化取向、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社会习俗、社交礼仪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了解不同的国家文化有利于化解人际交往之间的误解。中西文化之间差异性很大,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通过呈现中西文化差异的案例,让学生熟悉用英语如何表达我国传统文化如节日、文化禁忌、服饰、乐器等内容,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而增强文化自信。英语教师要在英语课堂中积极创造有效的交际话题,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增强中职学生的自信心。
3.丰富英语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英语教师在中职英语教学过程当中以听、说、读、写的形式呈现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传统故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英语课堂的积极性,有助于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更好地互动,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果。
4.有利于中职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人文素养。中职生年龄较小,没怎么接触社会,对一些复杂的社会现象分辨不清,因此,在英语课堂中有意识地引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及人生观。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见义勇为、爱国爱家、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等精神,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有着积极的作用。
四、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中职英语教学的策略
英语作为国際使用最广泛的通用语言,是实现国际间进行交流的重要的工具。目前,中职英语教学中使用的教材涉及的文化内容大多数是介绍西方文化英美文化,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授。因此,有必要在今后的中职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采取不同策略,将文化学习贯穿始终。
1. 学校要从政策层面支持各学科学习尽量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到政策层面,落实课程标准、教学评价、教师考核中,对在教学中贯彻得力的教师进行表彰,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在很多课程都可以融入,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等课程都可以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教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在学校要自上而下,从学校领导到任课教师都要具有这种意识,真正做到立德树人,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优秀人才。学校可以组织相关教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进行梳理,界定中职生在哪些方面可以深入学习。此外,学校还可以经常举办一些知识竞赛,包括写作大赛、演讲比赛等,激励师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2.中职英语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在英语教学中有效引入中国传统文化。首先,教师要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理解和认识。语言学习者同时也是文化传播者,学习者本身对中国文化的深入理解自然会影响外国友人对中国文化内涵的理解,中西文化存在很大差异,在文化交流过程中,要尊重彼此的文化,求同存异,中国的学生要主动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教师要带着学生学习,深刻领会并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挖掘中国文化的独到之处,结合新时代的要求,寻找中西方文化的契合点,通过英语,将其有效地表达出来,做文化的传播者。有研究显示,人们主要是依靠他人对自己做出的反应进行自我批判。英语教师应主动采取有效策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及时给予评价,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鼓励或奖励,对于表现不佳的学生委婉指出问题,减轻学生的学习心理负担,循序渐进,让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
其次,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方法上要注意创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近年来,英语学习的教材虽然也在不断修订,内容越来越具有时代性、趣味性,但是我们依然发现很多英语教材很少涉及中国文化,更多的还是介绍西方节日、西方文化风俗等,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这种观念,可以通过任务型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以任务的形式布置给学生,比如让学生在课后收集材料,用英语讲中国故事,课堂上也可以通过写作或翻译的练习形式,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针对现有教材挖掘主题,在导入环节中,可以用看图说话的形式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总之,英语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引导者,自身也要加强文化修养,不断学习。通过多种方式将文化意识渗透于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再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再次,学校可以创建校园学习交流平台、组织一些校园活动,形成文化传承氛围。中职学校和高中学校还是有所不同的,专业设置比较多,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学校完全可以搭建一个交流平台,可以是公众号,也可以是校园网,鼓励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自由交流,畅所欲言,加深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拓宽学生文化视野,激发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积极性。同时,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或比赛活动,比如举办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专题讲座、演讲大赛或辩论赛等,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学校构建中国传统文化交流平台,建设校园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让学生成为有文化的高素质人才。
最后,学校也可以开发校本教材或校本讲义,前期可以通过英语教师集体备课,准备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案例或者授课讲义,在授课过程中不断完善,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学校可以出版校本教材,该教材注重语言知识学习的同时,也会突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英语教材或讲义编写本身是一项巨大的工作,在教材或讲义里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更是难上加难,英语教师在编写过程中,要注意选择的材料或案例是否具有代表性,学生是否会感兴趣,材料的难易度是否适合,这些都是教师要考虑的问题。在进行正式编写之前,教师可以在学生中进行调研,就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文化典故、练习编写方式等进行调查,然后编写出优质的教材或讲义,后续再根据使用情况进行修正,不断完善,打造精品课程。
五、结语
总而言之,语言的学习不仅仅只是一种知识的学习,更多地包含着文化的输入与输出。为了能够更好地达到语言文化交流的目的,中职英语教学应该全面理解中国文化对外语教学的影响,加强重视。一方面,学生自身要自觉加强重视,加深对中国文化内涵的理解,使语言的文化表达功能能够得到很好的体现;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文化意识的渗透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充当好引领者的角色,不断推动中职英语教学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英语教学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