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娄谅的理学思想

2021-01-03庞敏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修养

庞敏

内容摘要:明初,为使国不异政,家无殊俗,成祖下令纂修三部大全确立一致的思想准则。在这样的背景下,涌现了诸如曹端、薛宣、吴与弼等理学家。他们批判继承了程朱理学,巩固了朱子之学的统治地位。有“名儒高足”之称的娄谅就位列其中。他继承了其师吴与弼的“主敬穷理”思想,且将其申诉为“以收心放心为居住之门,以何思何虑,勿忘勿助为居敬要旨”。研究娄谅的理学思想,有利于了解其理学思想和崇仁学派余干之学的学术特色。

关键词:娄谅 明初理学 主敬穷理 修养

娄谅(1422-1491),字克贞,号一斋,江西省上尧县人。他年轻时就立志成圣,听闻吴与弼(1391-1469)在临川讲学,便从上饶出发拜师康斋门下,深得吴与弼的好感。作为明初重要理学家吴与弼的得意门生,娄谅继承了吴与弼笃志立行的思想,开启了“余干之学”,壮大了崇仁学派。在心与理的关系上,他主张心本位论,强调心之妙用,心外无理;在修养工夫论上,他继承了吴与弼的“静观”、“洗心”并将“涵养此心”申述为“以收心放心为居敬之门,以何思何虑,勿忘勿助为居敬要旨。”①1489年,六十八岁的娄谅向十七岁的王阳明传授了格物之学,开启了王阳明的为学之路,引导了王阳明的心学研究方向。故黄宗羲言:“则姚江之学,先生为发端也。”②天顺末年娄谅因病辞去成都训导后,闭门著书。有《日知录》四十卷,《三礼订讹》四十卷。③但由于受宸濠之乱的牵连,娄谅的著作被毁,现仅能从《明儒学案》卷二《崇仁学案二·教谕娄一敬先生谅》,《明史》卷二八三《儒林卷二·娄谅传》,《东岩集·娄一斋先生行实》,以及娄谅著《康斋先生行状》了解其生平事迹及理学思想。

一.本体论:心外无理与心本位论

1.心外无理

“理”在唯物主义哲学中指的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和条理。“气”是组成事物的基本元素。朱熹认为“未有天地万物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便无该载了!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④理是构成万事万物的本原,气是构成万事万物的材料。在心与理的关系上,朱熹认为心本身不等同于理,性即理,“心统性情”,心不光具有作为普遍道德规范的天理,还拥有情感、情绪等一些感性因素,因而心等同于理。心有体才有用,有性有情才有心。娄谅对朱学的“理”和“心”有不同的看法,他提出了心即是理和心外无理的思想。他认为,理不是存在于外部的事物,而由人的心中产生。心应该是理的承载者。在这一基础上,他进一步反对朱熹强调的“格物致知,即物穷理”说。娄谅把理看作道德原则,道德作为一种原理,不可能存在于外部事物。只有当行动者赋予道德原理内在法则时,理才有意义。理依附于心,意识依附于存在,心就是性,所以天下无心外之理,心外之物。朱熹认为“天下之理,偪塞满前,耳之所闻,目之所见,无非物也,若之何而穷之哉!须当察之于心,使此心之理既明,然后于物之所在从而察之,则不至于泛滥矣”⑤今日穷尽一物,明日格一物才能穷尽天下之理。而娄谅以为,格物是要去其心之不正,使意念所到之处均革除其不正之处而使心的本体归于正当。并不是通过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来穷尽天下之理。格物即为格心,由此衍生出娄谅的心本位论。

2.心本位论

据娄谅《康斋先生行状》的记载,吴与弼深感宋儒笺注繁多惑心,转而研究心学。吴与弼的心学类似于陆九渊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⑥直接在心上做工夫,提出了“寸心含宇宙,不乐复何如”的心学思想。娄谅深入其“堂奥”,着重发明本心,重视心的作用,他将吴与弼的心学思想向前推进一步,更加强调心之妙用。娄谅曾编写诗文集《写心集》直抒胸臆,他认为心是万物的主宰,事物转化的关键在于心,于是把人心进一步提到人体的本位。从而由以理本位的朱子学转向心本位的心学。根据庄定山《寄理学一斋先生四首》中的描述,娄谅认为朱学陆学各有所长,理学家在对待朱陆之学上不应有偏隅之心,所以他并不认为自己的心本位论思想是不能被理解的。心是快乐之本,内心的不和谐不快乐皆是由心引起。心统摄人体,要在心上做功夫,從而达到主敬穷理的目的。在朱学占统治地位的背景下,娄谅的心本位论,并不是以陆九渊的本心为第一性,而以朱学的理气论为主,兼采陆学的本心论,将朱学和陆学加以调和,实现人心和天理的统一。

娄谅的心学思想是阳明心学的开端。据《明史·王守仁传》记载,王阳明十七岁时,因送新婚的夫人诸氏从南昌归浙江余姚,至广信,拜谒娄谅,并从之问学。娄谅授之以宋儒格物之学,谓“圣人必可学而至”,王阳明深契之,因此始慕圣学。但王阳明从娄谅那里习得的并不是纯正的程朱理学,而是兼采朱陆,带有一定心学思想的朱学。所以黄宗羲说“则姚江之学,先生为发端也”,娄谅对王阳明的圣贤之学方向有一定影响,我们可以将娄谅视为阳明心学的奠基人。

二.工夫论:静观与居敬存养

1.静观修养论

以娄谅、吴与弼为代表的崇仁学派大都持“静观”论,即通过静悟体察心中固有之理。娄谅虽然属于笃志力行的余干之学,但静观的观点与继承吴与弼“静中涵养”的白沙之宗严格来说并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向内求心。娄谅强调“静观”和“主心”。他经常深夜手不释卷,“夜思”以求吾心。由于受陆学的影响较大,娄谅的静观强调瞬间的顿悟。他认为由于宇宙中心是本体,所以日常生活中处处可以顿悟,人们可以通过顿悟来获得对理的认识。在这一观点上娄谅的静观论不同于吴与弼的静观。吴与弼强调的是直觉的静观,他认为人有一个思辨的过程,在这个思辨的过程中人能够通过循序渐进的感悟达到物我两忘,物我一理,最后归于吾心的境界。吴与弼师徒虽观点不一致,但两人的静观工夫论都是将朱学思想与陆九渊的心学思想相结合,从而达到反求吾心的目的。

2.主敬穷理

穷理,追寻事物的究竟,穷究事物的原委、道理。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有存在之理,需要多观察思考,总结规律。后天认知水平的提高对认识事物非常重要。娄谅认为主敬是穷理的方式之一。主敬既是内在的一种状态,也是外在的一种状态。内外兼修,方能穷尽事物的究竟。虽然没有摆脱程朱理主敬穷理的窠臼,但他近乎禅学的朱子思想使他更偏向于陆九渊的明人心以穷人之理。他认为主体是从内心出发,在生活实践中自我约束,克己自省。“先生之学以主敬穷理为主,早起深衣幅巾拜于家庙,出御厅事受家人诸生揖唯二苍头侍焉,内外肃然,凛若朝廷。虽达官贵人至者,必整饰襟裾而入。应接之暇,即翻阅古书,有至言格论契于心者,吟讽不已。悉用朱笔圈点,纸蔽渝不能去手。至夜深方入内寝,未尝顷刻少懈。”⑦娄谅认为在生活中任何时候都保持一种严肃的状态,自难易彼才能穷尽义理。同时,读书可穷理,言谈可穷理,慎独可穷理,行事可穷理。作为明代儒者重要的工夫论,娄谅对主敬穷理依然颇为重视。

娄谅的主敬穷理思想的本质上没有越出程朱理学。穷理和朱熹的格物致知有相似之处。但是娄谅的思想也有不同于朱子之学之处,娄谅的思想通禅,所以他的主敬思想更多的强调向内出发,以心主敬。并以此影响了王阳明,成了姚江心学的启明和发端。

明代朱子之学虽说是主流,但理气本体论的学说讲过元的发展已经被研究到烂熟。理学家也开始注意到理学的弊端。朱子之学“特于理欲之别,辨之过严,遂至矫恶过于善善;方外过于直内;独断过于怀疑,拘名义过于实理;尊秩叙过于守均衡;尚保守过于求革新;视见在外之和平,过于未来之希望。”⑧娄谅将朱学的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同时兼采陆学,从心外无理的本体论引导出静观主敬的工夫论,并将二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了缜密的理学思想体系。娄谅的理学思想是明代理学史不可或缺的内容,尽管他留下的著作不多,但我們仍能从相关资料上得到他对理学作出的贡献,这也是研究娄谅理学思想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张学智:《明代哲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2页.

[2]侯外庐、张岂之:《宋明理学史》,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19页.

[3]张廷玉:《明史》卷二八三,第7263页.

[4]黄宗羲:《明儒学案》卷二,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44页.

[5]朱熹著、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第一,中华书局第1986年版。

[6]陆九渊:《陆九渊集》卷三十六,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479页.

[7]胡居仁:《胡居仁文集》,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89页.

[8]夏尚朴:《东岩集》卷五,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71册,第46页.

[9]姜国柱:胡居仁的理学思想探微,山东《孔子研究》,1992年第3期,第42页.

[10]冯会明:理学宗师娄谅生平与学术考述,上海《历史文献研究》,2017年第2期,第45页.

[11]曹小英:娄谅与理学,江西《朱子学刊》,2004年第1期,第305页.

[12]高明:胡居仁与明初理学,硕士学位论文,四川师范大学哲学系,2013年,第10页.

[13]陈双珠:立志与居敬——论朱子晚年对“立志”工夫的重视,福建《中共福建省党校学报》,2017年第8期,第100页.

[14]郭锋航:明初朱子学研究,博士学位论文,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2012年,第22页.

[15]武东冠:浅谈朱熹格物致知说,硕士学位论文,河北大学历史系,2016年,第18页.

注 释

①张廷玉:《明史》卷二八三,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7263页.

②黄宗羲:《明儒学案》卷二,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第44页.

③张廷玉:《明史》卷二八三,第7263页.

④朱熹著、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第一,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1页.

⑤陆九渊;《陆九渊集》卷三十六,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479页.

⑥陆九渊;《陆九渊集》卷三十六,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479页.

⑦夏尚朴:《东岩集》卷五,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71册,第42页.

⑧蔡元培:《中国伦理学史》,上海: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37页.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猜你喜欢

修养
谈灯光设计师的综合文化修养
如何上好中学美术欣赏课
高校学生党员党性及其影响力的研究
锤炼党性修养,争做合格党员
幼儿教师职业礼仪之我见
论剧作家的修养
以士之道升修养
以自身经验分析儿童舞蹈教育工作者的必备能力与对策
论新形势下政工干部的修养
企业政工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