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活动育人功能的实践与探索
2021-01-03方健徐文涓胡久梅陈艳军
方健 徐文涓 胡久梅 陈艳军
【摘要】随着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等11部委《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意见》的出台,研学活动作为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团结互助精神、培养独立自主能力的有效手段,被校内外教育机构广泛运用于实践活动,被誉为“行走的课堂”。文章结合兰州市少年宫组织的青少年书法研学活动实例,探讨如何从方案设计、活动组织、教师引领等方面发挥研学活动实践育人功能,从而使研学活动成为激发爱国意识、强化个人素质、增进眼界学识的有效平台。
【关键词】研学活动;实践;育人功能;教师;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19—0032—03
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精髓、红色革命资源等深厚文化内涵和素质拓展、自强自立、团队精神等实践锻炼途径的研学旅行,随着素质教育理念越来越受到校内外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兰州市少年宫充分发挥校外教育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的优势,坚持“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充分利用我省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拓展少儿兴趣培训的内涵与外延,探索研学实践活动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价值与意义。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注重细节,精心谋划研学旅行
预先设计符合少年儿童身心特点的研学旅行活动方案和应急预案是研学旅行活动成功开展的关键和前提。兰州市少年宫以书法专业兴趣培训教学为依托,将教学与活动融为一体,精心设计了以“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传承书法艺术”为主题的书法研学活动方案和安全应急预案,为研学旅行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1.活动方案是研学旅行顺利开展的关键。活动设计之初,考虑到少年宫开展的书法专业教学不应该是一种狭义的美育,应该通过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社会文化生活中一切可以利用的书法之美,让学生充分感受和领会伟大祖国博大精深的书法文化。为此,活动设计者前期对丝路明珠兰州、武威、兰州国学馆、碑林,武威文庙、博物馆等研学地点做足了功课,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走访和了解,丰富、细化了活动内容,制订了行之有效的研学旅行方案。通过在相宜的研学地点设计融合式、体验式实践活动,把爱国主义、国学精髓、历史文化教育与研学旅行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如,在兰州国学馆,设计开展汉服穿戴、诵读儒家经典主题课程;在武威白塔寺,设计开展“阔端会盟”非遗剪纸主题课程;在武威雷台,设计开展“词忆凉州”主题课程;在明德国学馆设计开展书法拍卖会等实践活动。新颖直观的活动设计,带给学生的是深刻而鲜活的身心体验[1]。
2.安全应急预案是研学旅行活动成败的前提。安全是一切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事先制订研学旅行安全应急预案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要在活动前充分考虑到可能发生的诸如学生纠纷、走失、火灾事故、交通事故、物品丢失、自然灾害、食物中毒等各种不安全因素,一一做好各种万全保险的应对措施。如,今年活动开展期间正值新冠肺炎疫情刚刚好转之际,活动设计者在安全应急预案中制订了每天必须配戴口罩、测量体温、洗手消毒等具体举措和要求,并配备了随队医生,以确保活动的开展万无一失。同时,研学旅行活动开始前,对研学活动场地、住宿就餐场所进行前期查看,与有关部门进行有效衔接,并对研学导师进行安全培训和给学员讲解安全注意事项,切实做到了行程、活动、就餐等各个环节万无一失、心中有数,为研学旅行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效保证。
二、创新开展知行合一的研学实践活动
研学旅行是以少年儿童为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为避免侧重“旅”、忽视“研”的短板和枯燥乏味的说教,本次书法研学,我们设计了趣味浓厚、灵活多样的活动课程,运用了参与、体验、互动的活动方式,吸引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感悟中内化,从而让研学真正达到寓教于乐、陶冶身心的目的。
1.精彩的剧情设计增强学生的参与感。能否使每位学生都能自觉、自愿、主动参与到整个活动当中,并对活动的每个环节产生兴趣,是检验研学旅行活动成败的重要指标。为了使本次研学活动更加契合少年儿童身心特点,激发学生兴趣,活动设计者将每位学生穿越到汉朝成为茂才(即秀才),需在事先设定的每个环节获得通关文牒才有资格去武威参加最后书法拍卖会的活动剧情,吸引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也使学生的好奇心得到了充分满足。以穿越剧情串起整个研学过程,中间既设置了汉服穿戴、剪纸艺术、拓印技术、书法拍卖会等文化实践活动,又贯穿诵读儒家经典、翰墨流芳、时光印记、天马行空、词忆凉州、临摹汉简、书法大讲堂等书法文化研学活动,让学员们徜徉在文化旅游景点时,不仅仅是草草参观那么简单,而是寻找书法踪迹、了解书法内涵、运用书法技能,进而沉淀书法艺术的底蕴。通过研学这种开放式、动态化的有效载体,使得校外书法教学变得丰富多彩,甚至是天马行空。学生不觉得书法练习是枯燥单一的负担,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通过一次研学活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2.“研”与“学”的有机结合增強学生的获得感。长期以来,侧重“游”、忽视“研”的教育方式短板,还无法使研学旅行真正达到综合实践育人的教育目的。目前开展的诸多研学旅行,与旅行社组织的旅游没有什么区别,到了景点听听讲解,到了宾馆放松自由,学生吃吃喝喝,乐不思蜀,整个活动缺乏研学的核心要素,与研学的真正目的相去甚远。因此,在当前教育改革形势下,研学必须是“活动”与“课程”紧密结合的产物,必须由粗放深化为集约,由散漫转变为体系。本次研学旅行,为了避免和解决这个问题,兰州市少年宫大胆尝试,精心策划每一天的活动内容,三天的研学旅程被安排得满满当当,白天参观学习,晚上讲座讨论,真正将“研学”与“旅行”进行了有机结合。学员在活动过程中不仅仅是服从一项项安排,而是调动起全部的感观来感受探究记录整个活动过程。实践过程中设置的“孔子理想社会规划小组讨论”“小组碑文打卡任务”“美食搜集令”等学习体验环节,让学生逐渐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并一起分享齐心协力完成一项任务后的喜悦感和成就感。在此过程中,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调适,综合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3.研学成果的充分展示增强了学生的荣誉感。本次研学旅行,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在焚香礼拜、古琴相伴的优雅环境中,通过现场创作书法作品,亲自参加书法拍卖会来展示自己练习书法的成果。学生通过书法创作、观摩学习,在愉悦的氛围中提升了书法技艺,增强了学习兴趣,对研学旅行全面的感受总结更具意义和价值。研学旅行后,学生创作的形式各样的文本成果,更让人叹为观止,有记述自己心得体会的短文,有制作精美的美篇,还有精心录制剪辑的短视频,这是学生几天来的心灵体验、知识收获、艺术感知、能力提升的综合体现,也是与研学导师、小伙伴们之间真挚情谊的美好结晶。这种通过自我观察发现、反思总结获得的身心体验是深刻而直接的。
三、努力提升研学旅行导师的综合素质
1.注重将德育贯穿研学实践活动的始终。祖国壮美的山河、底蕴深厚的文化、精神价值导向鲜明的红色教育资源是对少年儿童进行道德教育的鲜活载体,组织研学旅行活动的重要目的就是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坚韧的意志品质和健康的心理品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面向全体人民,聚焦青少年”,要“依托自然人文景观和重大工程开展教育,寓爱国主义教育于浏览观光之中。”了解祖国悠久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从中汲取营养和智慧是自觉延续文化基因,不忘本来、推陈出新的重要手段。本次研学旅行将历史人文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书法教育紧密结合,深度挖掘兰州—武威两地人文教育资源,设计开展的高揖礼、诵读儒家经典、释奠礼、马超龙雀、敬老礼、谢师礼等主题课程,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了解了传统礼仪、两地极具代表性的人文历史,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養,更将爱国精神根植于心。
2.积淀厚重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研学旅行不同于课堂单一直观的教学模式,整个实践活动过程中融合了历史、国学、诗词、书法艺术欣赏、人文自然景观研究及实践生活体验等多种教育因素。要想让学生在研学过程中获得全方位的教育体验,研学导师首先就得在日常工作中获得丰厚的知识积累,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同时,在活动前有针对性地做足相关知识点的功课,这样才能在生动多样的活动形式中让学生汲取到优秀文化元素,提升书法艺术修养。此外,基于部分专业性较强的活动设计,可邀请相关专家参与,以保证研学课程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3.注重在研学旅行实践中运用体验式、探索式学习模式。研学旅行是拿人文自然资源和社会大课堂作为教学载体,教育过程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生动性。在“研”的过程中研学导师绝不能仅用死板的讲座式知识传授方式,而应结合青少年喜爱的诸如穿越、游戏、视频、动手实践等认知方式和师生互动、学员互动等自由开放的学习形式,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习研究探索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引导学生快乐学、主动学,最终实现共性和个性的共同发展。在人文景点、历史知识的讲授过程中,研学导师应注意在坚持正确历史观和历史标准的前提下,使用符合青少年心理特征和求知需求的讲解语言,真正让学生听得懂、听得进、喜欢听。
总之,青少年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一次优质的研学旅行带给学生的不仅是旅途的愉悦、知识的收获,更是正确价值观的确立、美好体验的获取。作为专业校外教育工作者,我们将继续探索研学旅行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挖掘研学旅行资源,开发研学主题课程,完善研学制度体系,真正让学生在研学旅行实践活动中成长、收获。
参考文献
[1]梁烜.中小学研学旅行的现状分析与有效实施策略[J].中国教师,2017(09):25-28.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