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发展新时代背景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生态系统模式探索

2021-01-03陈容张琴

科教导刊 2021年23期

陈容 张琴

摘要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家庭乃至社会越发关注的问题。教育者们一直在摸索一套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来帮助学生们处理心理问题,从而能够健康成长。但目前所探索的模式都还存在着不系统、不专业、不全面、不适用等一系列的问题。本研究基于生态系统理论以及结合我国当前社区发展状况,尝试建构一套基于当前我国社区发展水平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生态系统。

关键词 生态系统理论 社区发展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3.055

Exploring the Ecological System Model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Schools in the Context ofthe NewEra of CommunityDevelopment

CHEN Rong, ZHANG Qin

(Chengdu Aeronautic Polytechnic, Chengdu, Sichuan 610100)

AbstractThe mental health of students has become a growing concern foreducators, families, andsociety.Educators have been exploring a set of effectiv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models to help students deal with their psychological problems so that they can grow up healthily. However, the models that have been explored so far are not systematic, professional, comprehensive, or applicable. Based on the ecosystem theory and the current level of development of our community, this study attempts to construct a set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ecosystem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based on the current level of development of our community.

Keywordsecologicalsystemstheory;communitydevelopment;mentalhealtheducationinprimaryandsecondaryschools

我國教育部先后于2002年和2012年颁布及修订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对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从另一个层面上也可以看出对于中小学健康教育模式改革的迫切性。大量研究者基于自己的研究提出相应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系统,但仍存在着操作性不强等问题。有研究尝试基于生态系统理论(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来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生态系统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尤里.布朗芬布伦纳于1970年提出,它具体描述了影响人类个体发展的种种环境或系统,一共包含五个子环境系统。微系统(microsystem)是与个体直接相接触的系统,例如家庭,学校,社区等等;中系统(mesosystem)是指微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例如个体在家庭中的关系可能会影响到他在学校中的表现;外系统(exosystem)是一种个体虽然并不身在其中,但是会受到其影响的一种环境。例如,父母的工作单位,虽然不会直接对儿童造成影响,但是可能会透过父母而间接影响。宏系统(macrosystem)是指个体所处的文化、亚文化或社会阶层关系环境,它不是一个具体的环境,主要包括价值观、法律、习俗等。例如,国家法律,政策对于学生的学习行为导向会有一定的影响。此外,布朗芬布伦纳还提出了一个时间维度,他认为环境对于个体的作用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静态力量,相反,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体所处的环境会发生变化,是一种动态性的影响,这被布朗芬布伦纳称之为时间系统(chronosystem)。[1-2]基于生态系统理论来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但过去我国社区发展水平还不充分,操作性层面还有所欠缺。进入新时代,我国党和政府都非常重视社区的发展与治理,社区在一个国家的治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基于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和治理水平以及生态系统理论,有必要再次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进行探索性的构建。

1社区发展新时代背景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构

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遵循学生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借用生态系统理论审视我国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我们认为开展相关工作应当构建好个体所处环境,并且这个环境是相互作用的一个生态系统化环境。将学生所处的家庭、学校、社区以及社会环境构建成一个动态的系统化的环境,这样可以对中小学进行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实现“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的目标奠定基础。[3]

基于生态系统理论构建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包括4个层面的系统。第一,个体身心发展微环境系统。这是基于生态系统理论中的微系统理念提出的,强调与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直接关联的环境系统。这些微环境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学生身心的变化,例如,家庭关系中,家长的教育方式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人格及行为方式的成长。第二,身心健康交互系统。基于生态系统理论中的中系统提出,指微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例如学生与在家庭中的关系,可能会影响到他在学校中的表现,学生与学校的关系、同伴的关系会影响到在家庭的表现,学生与网络的关系也会影响到同家庭、学校的关系。第三,客观环境系统。客观环境系统指对学生身心发展没有直接影响,而是透过学生的家庭、社区、学校等环境系统而造成影响的系统。这其中包含了国家的方针政策、大的文化背景、核心价值观、法律和习俗等等。第四,动态时序系统。这一系统强调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动态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个体的身体、心理、社会性与人格都在不断的变化,而他们周边的环境因受到升学的影响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2社區发展新时代背景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生态系统模式的目标与原则

以往心理学往往关注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碍,而随着积极心理学思潮的影响,心理学家开始思考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碍的另一个极端,健全人格(perfect personality)。[4]健全人格具有以下的特点:爱心,忍耐,宽容,乐观,平和,节制,守信,责任感,自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生态系统的目标在于,使得中小学生对世界持开放的态度,乐于学习和工作,不断吸取新经验;以正面的眼光看待他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以正面的态度看待自己,能自知、自尊、悦纳自己;以正面的态度看待现在和未来,追求现实而高尚的生活目标;以积极的态度对待顺境和逆境,能调控自己情绪,心境良好;坚持以发展学生健全的人格为目标。这就强调对中小学生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能力的培养以及自主自助、自我教育的能力的培养。[5]

我们提出新时代背景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生态系统模式注重强调以下原则。首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系统化原则。教育者应当优先注重能有效促进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微环境系统的构建。家长应该避免一些不合理的期望发生在孩子身上,不应当只关注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应当特别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良好行为方式的养成,健全人格的树立;学校方面,同样不应该仅仅以营造出一种只以学习成绩来评定一名学生的好坏优劣的氛围,而应当创建一种更多地鼓励学生发展自身创造性和独立思考能力以及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的环境;社区方面,应该为广大学生群体营造出较好的邻里关系、安全的小区环境和丰富的科技与文化生活的氛围。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任务,更应当是几个微环境系统的有机结合,我们强调想尽方法努力做到各种生态环境的系统融合。注重身心发展微环境系统中各个成分的有效互动,即重视身心健康交互系统,充分掌握身心健康交互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的作用。注重家庭、学校、社区、社会的有效互动,同时关注客观环境系统所带来的心理健康教育基础条件,针对已有的基础条件可能带来的优势和局限,进行特殊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此过程中,另外需特别强调的是动态时序系统的作用。针对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学校还需要随时调整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这也是以往教育者在思考教育模式较少涉及的地方,学生所处的环境系统会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教育者应该针对学生的发展规律,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教学重点与环境系统间的互动模式。

3社区发展新时代背景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生态系统模式的内容

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每个系统在不同时期所起到的作用,教育者应制定针对各个系统的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教育者需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各个年龄段、各个年级的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也要充分考虑新时代背景下,国家、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政策、所主导的心理健康主题,来制定相应的心理健康课程,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3.1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阶段的学生大脑发育接近成人水平,抽象和辩证思维开始发展,性别角色、自尊和道德认知在这个阶段都开始发展。而这一阶段,儿童主要的活动场所为家庭——学校——社区。教育者首先需要构建促进小学学生身心发展的微环境系统。具体如下:

在家庭方面,家长应该注意学生的人格、核心价值观及行为方式的培养。现今社会,很多父母都忙于工作,较少有时间来发现和矫正小孩的一些不良行为模式。而爷爷奶奶的宠爱和娇惯,容易诱发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从而影响小学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对此,可以通过社区心理及学校心理教育首先对家长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然后家长负责回到微系统的家庭教育环境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与教育。在社区层面,社区心理专业人员可以设计情绪智力、自我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等方面的内容。依托自身孵化的相关社会组织,开展亲子教育活动,邀请父母与孩子共同参与,从而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积极适应、心理弹性等相关的健康心理品质。在学校层面,学校可以制定创造性培养、人际关系能力提升、积极心理品质养成等专题内容的心理健康课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同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

此外,还需要充分发挥身心健康交互系统以及各个微环境系统的积极交互作用。第一,利用家庭与社区的有效交互。社区可通过讲座、亲子活动等形式将家庭和社会联系到一起。社区心理学教育者可以开设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积极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课程或讲座,为家长普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育方法、人格品质等方面的内容,从而了解小学阶段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掌握与小学阶段孩子沟通和交流的方式和技巧。第二,重视家庭与学校的有效互动。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友会等形式和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定期为家长开展家长课堂,结合学校心理健康课程及每年度的525心理健康活动日,通过布置心理作业或者活动的形式,将家人纳入学生心理健康培养体系中来。第三,重视家庭、学校、社区与社会组织的连接。借助社会组织的力量,将家庭、学校、社区与社会组织连接到一个系统当中,构建一个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生态系统。

3.2中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阶段,学生的抽象与辩证思维能力日益发展成熟,学习任务加重,并将迎来青春期的洗礼,身体和心理会出现较大的变化。由于青春期变化会出现第二次的自我中心性,这一阶段很容易出现亲子矛盾以及自我同一性问题。因此,中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根据学生的这些身心发展特点来制定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在家庭方面,家长应该做好家庭性教育方面的内容,以满足孩子因为青春期的到来而造成的一些困惑与烦恼;此外,家长在这一时期也需要引导自己孩子对未来的探索,从而帮助他们达到自我同一性的统一。在社区方面,社区方面可以开展情绪调节、青少年性教育、法律宣讲等专题讲座或活动,帮助青少年适应青春期所带来的变化。在学校方面,注意对学生人际关系方面的教育、未来职业探索的教育。此外,青春期的到来也会带来青少年的恋爱情感问题。因此,中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也需要将爱情、异性交往、性心理等内容纳入进来,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树立合理的爱情观。

中学时期,学生大多时间在学校中躲过,所以家庭与学校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学校与家庭的有效互动有助于帮助学生处理情绪、情感和自我同一性等一系列问题。

4结语

我国社区发展和治理都迎来了新时代,基于我国当前社区发展和治理水平,将生态环境系统理论融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构建出贴合实际,有操作性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生态系统模式。该模式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根本,强调不同层次环境系统对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强调社区、家庭和学校相互关系的重要性,对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具有实践和理论意义。

参考文献

[1]戴维谢弗著DAVIDR.SHAFFER.社会性与人格发展[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2]劳拉·E.伯克,Laura E. Berk.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9):1-4.

[4]黄希庭.自我与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C].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 2005.

[5]葛明贵.健全人格的内涵及其教育[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31(4):469-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