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科普课文教学策略

2021-01-03郭烈萍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STEM理念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郭烈萍

内容摘要:STEM的核心理念是提倡跨学科的整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以研究学生学习为主要方式,注重多元多层次的合作学习。STEM理念与科普课文融合的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人文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笔者结合具体课例从三方面展开阐述:1.课堂上创设开放题,引领学生深入文本;2.鼓励学生提出疑问,促进学生深度思考;3.多学科有机融合,突破时间空间限制。

关键词:STEM理念 科普课文 小学语文 教学策略

STEM是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英语首字母的缩写。这是由美国教育家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种教育模式,提出后便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STEM的核心理念是提倡跨学科的整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以研究学生学习为主要方式,注重多元多层次的合作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一定数量的科普类课文,笔者通过一线教学实践发现STEM与科普课文融合的研究式学习是培养学生人文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STEM与科普课文融合的意义

1.科普课文多样的知识为STEM探究提供了丰富的主题

纵观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科普类的课文出现在中高年级,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侧重于介绍科普知识,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侧重于学习科学精神。从时间跨度上看,既有推测远古时代发生的事情的《琥珀》;也有展现中华民族追寻“飞离地球,遨游太空”飞天梦想的历程,让学生概览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的《千年梦圆在今朝》;还有让学生了解前沿科技的发展,拓宽他们科学视野的《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在科普课文中,中外各个领域的科学家们执着的科学探索精神,孜孜不倦地追寻真理的事迹,引领着学生,在他们幼小的心田里,埋下了科学的种子,如《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还有涉及自然领域的,关于“鸟类起源于恐龙”假说的文章《飞向蓝天的恐龙》,启迪孩子们对未知的世界可以做出更多的探索与猜想。这些科学技术、神秘的演化,还有伟大的科学精神,犹如磁石般吸引着学生去探索、揭秘,使他们感受到科学的魅力,为科学素养的孕育埋下了希望的种子。

2.STEM的研究性學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人文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鲜明地指出:“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简而言之,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STEM的研究性学习具有丰富的内涵,它给教育教学特别是学科教学带来了现实的挑战。那么,在具体的科普类课文教学实践中,如何关注发展学生STEM素养目标呢?笔者认为,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在具体语文教学目标基础上,更多关注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目标,关注真实问题解决能力目标,关注STEM多学科知识融合目标,以及质疑能力、合作能力、自我认知能力目标。例如《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在习得科学知识的表达方法的基础上,增加查找资料,了解纳米技术在其他领域的运用及发展前景。这也就意味着,教师需要在原有学科教学目标设计中,有意识地关注学生综合应用STEM学科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包括提出问题、产生想法、创造想象、质疑能力、合作能力等。

二.STEM与科普课文融合的策略

STEM教学理念融入到语文课的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有助于达成义务教务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感受到,在科普课文的教学中运用STEM的学习方式无论从时间上、空间上,还是从学习内容的综合性,多元性,知识的跨界性以及学习兴趣的提高等方面都是有益的补充和变革。

1.课堂上创设开放题,引领学生深入文本

STEM教育注重的四种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将STEM教育融合到科普课文教学中并不意味着单纯的引入四种学科的知识,而是应当力求做到运用综合思维,做到跨学科知识的融合。

例如,在学习《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一课时,先从课题入手,理解“纳米”,引导学生利用学过是数学知识,换算一下,纳米是长度单位,到底有多长呢?一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换言之就是1毫米的百万分之一。学生初步感受纳米的小,纳米的神奇。在完成课文的讲解后问学生一个开放性问题:“如果你利用纳米技术,你会把它运用到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查找资料,发挥合理想象说一说。”教师把这个问题作为一项课外作业,引导学生查阅有关书籍,询问学者,或是上网、到图书馆查找资料,引导学生依据查找到的资料来想象,也可以依据生活中的需要来想象,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与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将学生分小组,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整理想法,小组汇报。如此一来,便又可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这样,我们以一个主题的活动为载体,把语文课本上的科普类课文进行拓展和延伸。

2.鼓励学生提出疑问,促进学生深度思考

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人文科学素养也是语文核心素养之一。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的方式,拓宽学生看待问题的角度,加深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这也是STEM教育所注重培养的科学素养之一。例如,在学习《琥珀》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尝试解决。通过倾听同学们的分享,能够激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得出属于自己的结论。教学松脂球变琥珀的过程时,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松脂球是怎样变成琥珀的,为什么陆地会沉下去,海水会漫上来,树根腐烂,为什么松脂球不会腐烂?我引导学生查找资料,小组合作探究,解决这个问题不仅需要深入课文,还需要一定的地理知识。学生依据“阅读链接”,整合资源,得出结论,琥珀的形成需要地下深处的高温和高压,有了这样的探究,这样的知识储备,学生提出的疑问迎刃而解。

同时,教师应当注重鼓励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或是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在提问中获得收获,在提问中解决疑惑,逐步培养质疑,解惑,实事求是的科学素养。

3.多学科有机融合,突破时间空间限制

小学科普类的课文内容丰富,可以突破学科的限制,从多学科不同角度展开学习。对科普类说明文中所涉及的数字,可以算一算,比一比;对于文中描写的物体和景象可以画一画,写一写,甚至可以搜集资料用微视频的形式动态地、全方位地展示。

如《飞向蓝天的恐龙》一课,在学生疏通了字词,掌握了脉络和主要内容之后,在拓展环节,笔者以STEM研究式学习,设计了如下小组学习活动。第一组是说龙:读文说龙。假如你是一个解说员,会怎样简明扼要地介绍恐龙飞向蓝天,演化成鸟类的过程?解说时学生能抓住关键语句,并用上一些能够体现条理的词句,让演化过程显得更清晰,让表达更有条理。第二组画龙:恐龙之美。通过绘画再现恐龙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举办恐龙绘画展。第三组赏龙:走进侏罗纪公园。观赏关于恐龙的相关电影,研究其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写观后感。第四组算龙:神奇的数字。通过课文中列举的数字,借助校园或社区大家熟悉的参照物清晰直观地了解恐龙的外形轮廓。运用巧妙的方法帮助大家直观认知地球上第一种恐龙的大小和一些猎食性恐龙的演化过程。

最后小组交流分享,谈一谈自己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自己的收获。同时开展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从上面的活动设计可以看出,与语文课堂多识记、理解、积累、感悟不同,学生在STEM活动课程中,根据课文的核心内容和达成目标,依据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兴趣爱好,自主选择研究主题,自主性得到了彰显,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在逐步提高。

综上所述,STEM理念下的科普类课文的教学侧重于利用教材文本培养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借助同伴互助,教师的指导,运用多学科的知识解决所研究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创新设计与发散思维,以及合作交流、分享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了整体提升,逐步使小学科普课文的人文科学素养目标得到落实和实现。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城北中心小学校)

猜你喜欢

STEM理念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STEM理念对幼儿园学习活动的影响
基于STEM理念指导下设计制作要素的把握
浅谈基于STEM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STEM理念融合与教育装备创新发展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