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红色文化教育研究的热点、演进与展望

2021-01-03李臣之陈洁敏刘芳珍

教育文化论坛 2021年6期
关键词:展望热点

李臣之 陈洁敏 刘芳珍

摘 要:通过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对中国知网2004—2020年红色文化教育研究相关论文数据进行转换分析制图发现:我国红色文化教育研究论文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研究机构较多,科研队伍不断壮大;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红色文化教育内容、主体和途径;研究演进态势围绕红色文化教育对象、主体及应用,经历了缓慢发展期、平稳发展期和快速发展期。后续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学生、高职高专和中职中专红色文化教育研究,建构红色文化教育研究共同體,深度解析红色文化内涵,注重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混合研究。

关键词:红色文化教育;CiteSpace;热点;演进态势;展望

中图分类号:G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615(2021)06-0042-09

DOI:10.15958/j.cnki.jywhlt.2021.06.006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学者认为:“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领导先进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实践中共同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1]在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重要时期,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红色文化作为一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教育领域中受到密切关注,并被迅速应用于学校的教学实践中。就整体而言,红色文化教育的研究范围较广,学者们对红色文化教育的内涵、路径等作了深入研究,还有学者专门针对红色文化教育等进行了实证分析。但目前运用科学的计量软件进行系统回顾的研究鲜为少见,难以对已有研究形成系统认识。

鉴于此,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计量法和科学知识图谱方法,对2004—2020年国内红色文化教育研究的论文进行多层次研究,即利用CiteSpace对教育大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对红色文化教育的研究时间、机构、热点主题聚类等进行知识图谱分析,探究红色文化教育研究的演进趋势,以期为深入推进红色文化教育研究提供参考。

一、研究工具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工具

CiteSpace 是美国德雷赛尔大学陈超美教授研发的一款可视化软件,为分析学科演化潜在动力机制,探测学科发展前沿,CiteSpace基于共引分析(co-citation)和寻径网络算法(path finder)等,对研究领域文献进行计量,以探寻研究领域演化的关键路径,并绘制出一系列可视化图谱[2]。本研究采用CiteSpace软件绘制红色文化教育知识图谱,系统梳理相关文献,借此探究红色文化教育研究热点和演进态势。

(二)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覆盖面较广、文献数量较多的CNKI学术期刊为检索对象,对国内外教育文献的时间、机构、关键词频次、聚类、热点以及突显率进行分析。

在CKNI中选择“高级检索”类型,选择“主题”检索,检索条件为“红色文化教育”,文献分类目录选择“社会科学Ⅱ辑”,发表时间限定为2004—2020。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共检索出1 952篇相关文献,通过人工筛选,剔除征稿启事、新闻报道、会议通知、专利等,共得到1 799篇有效文献。通过格式转换、阈值设置、路径选择、聚类分析等操作,展示整个网络的可视化方式呈现最终分析图谱。

二、研究时间、机构及热点分析

红色文化教育研究呈现不同的研究趋势,本文围绕时间和机构展开分析。

(一)研究时间和机构分析

1.红色文化教育研究的时间分布

为分析红色文化教育论文发表趋势,本研究统计了2004—2020年发文量,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

2004—2010年,红色文化教育研究的论文发文量不多,整体研究处于缓慢发展期。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教育[3]。红色文化在思想内涵上与爱国主义文化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因此,研究者开始关注红色文化与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建设的联系。

2011—2015年,红色文化教育进入公众视野,整体研究进入平稳发展期。2011年,发文量增至41篇。这一方面归结于2011年为建党90周年的特殊历史时期,另一方面与《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出台密切相关——该决定助推了教育研究者对红色文化的深入挖掘。自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后,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主题,习近平总书记论述了红色文化若干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从而形成了丰富的红色文化内容体系,红色文化教育研究的发文量呈稳定发展的状态。

2016—2020年,有关红色文化教育研究论文数量呈现不断上升趋势,整体研究进入快速发展期。这一方面归结于网络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大数据”等使红色文化教育进一步强调与时俱进;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红色文化教育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驱动研究者将其融入红色文化教育研究。因此,有关红色文化教育研究论文的数量不断上升,体现了研究者对红色文化的研究不断深入。

总体来看,2004—2010年,红色文化教育的发文量较少,处于缓慢发展期;2011—2015年,红色文化教育的发文量在40到70篇之间,处于平稳发展期;2016—2020年,红色文化教育的文献数量呈指数增长,处于快速发展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指出了红色文化的价值,强调要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4]。在中央政策导向下,红色文化教育研究可望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2.红色文化教育研究的机构分布

为分析红色文化教育研究机构的分布情况,本文统计了相关研究机构发表论文的数量,统计结果如图2所示。

从图2可知,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总体发文量最多,其次是遵义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师范大学、黄冈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并列第三,表明这5个机构具有较强的研究实力。在26个机构中,有10个研究机构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而排名前26的机构发文量相当,说明我国红色文化教育研究已受到多部门、多机构(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广泛关注。

(二)研究热点分析

关键词反映了文献的主题内容。为分析红色文化教育研究内容,本文对关键词进行剖析。关键词共现分析是指对较为集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关键词聚类分析是指对同质性较高的关键词进行组合分析。

1.关键词共现频次分析

基于词频统计法,对文献信息中代表文献核心内容的关键词共现频次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表格将关键词频次清晰展现,可以探测红色文化教育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与研究热点。对每年出现的关键词的共现词频、中心性及对应年份进行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2004—2020年,我国红色文化教育研究的热点主题可以通过关键词出现的频次来了解。在1 301篇有效文献中,出现频次排序前32的关键词如表1所示,前10的关键词分别是“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红色文化资源”“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资源”“路径”“价值”。除了“红色文化”和“红色文化教育”关键词外,其他都体现了红色文化教育研究的热点,这反映了红色文化教育在推进、发展过程中关注领域的聚焦和变化。

2.关键词聚类分析

研究热点之间的关系往往能够反映研究的纵深性。CiteSpace的关键词聚类功能可以明确某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发展趋势[5]。在CNKI中下载红色文化教育论文数据并进行处理,将切分年代设置为1年,选择标题、摘要、关键词、节点类型等作为聚类词来源,剪切连线设置为路径探测算法,进而得到红色文化教育文献聚类图谱[6](见图3、图4)。

聚类结果分析显示(见图3),图谱分析模块值Q=0.875 3>0.4,说明划分的网络结构具有显著性,各个研究主题的边界清晰;平均轮廓S=0.404 9>0.5,说明聚类分析具有合理性。因此,本文得到的聚类信度和效度较高。

红色文化教育关键词共现网络显示(见图3),其共有节点541个,连线628条,网络密度为0.004 3。结合图4可以看出,红色文化教育研究围绕红色文化教育,随后依次是信仰、当代大学生、红色资源、创新创业教育、高校思政课、红色文化、地方高校、高校思政教育、思政课等领域。

在红色文化教育研究的关键词共现频次聚类图谱中,一共形成11个聚类,根据聚类结果的相似程度进行聚类编码,参考张睿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7],可以将11个聚类分成3组(见表2)。

红色文化教育内容成为关键词共现图谱中最大簇群,反映此领域研究受到学者的重点关注,具体可以分为两个维度:

一是地方红色文化教育价值、模式、问题研究:红色文化教育(#0)、红色资源(#3)、红色文化(#6)、地址(#10)。地址是指研究者探索各地方或区域红色文化:胡雪峰等探析了四川藏羌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教育的价值[8];张新以遵义长征文化为例,提出了依托红色文化,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观点[9];孙志勇等探索了“太行山红色文化走廊”的育人模式[10]。部分研究者研究红色文化教育体系与存在的问题:张绍荣构建了红色文化教育传承体系[11],戴明新梳理了当今红色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12]。这些探讨为红色文化教育如何实现基于地方的教育(place-baced education)打开了另一扇窗户。

二是红色文化教育与其他领域的研究结合,如高校思政教育(#8)、创新创业教育(#4)、信仰(#1)。红色文化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相关:汪立夏阐述了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开发和实践[13];范方红提出通过红色文化为大学生提供精神滋养,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14];石书臣等整理了习近平关于红色文化的重要论述,从德育角度进行了思考[15]。近些年来,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红色文化也成为研究热潮:谭贻群分析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路径[16],金民卿提出通过红色文化激励青年创新创业[17]。在信仰方面,主要是红色文化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相结合,如邓鹏从理论必然性、客观必要性、现实可行性论述了红色文化应当融入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18]。依托思政课、双创教育、信仰教育,融入红色文化教育,为红色文化教育运用及研究深化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2)红色文化教育主体(#2、#7)

分析显示,有关红色文化教育主体的研究形成两个簇群:当代大学生(#2)和地方高校(#7)。大学生是高校受教育的主体,两个簇群有一定相似性。研究者对以高校大学生为主体的红色文化教育研究十分重视,以高校大学生为特色的研究始终是该领域的热点:王春霞等探讨了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实现路径[19-22],陈九如等分析了高校红色教育的逻辑理论与内在机理[23,24],魏法汇等强调了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独特作用[25,26]。显然,以高校大学生为特色的研究始终是该领域的热点。

(3)红色文化教育途径(#5、#9)

分析显示,有关红色文化教育途径的研究形成两个簇群:高校思政课(#5)、思政课(#9)。近年来,红色文化教育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27]:李懋君提出,应把红色文化引入课堂教学,提升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28];张艳等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改革进行了一系列探索[29]。这些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红色文化教育研究的路径与方式。

三、红色文化教育研究的演进阶段分析

CiteSpace可以绘制关键词时区图谱,从而了解不同时期红色文化教育研究的热点,表现不同时期热点的演进趋势。本研究按时间片段绘制红色文化教育前沿关键词时区图谱,直观地展现该领域研究的发展趋势(见图5)。由红色文化教育研究的时间分布图和前沿关键词时区图谱可知,红色文化教育研究的发展脉络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4—2010年)主要涉及红色文化资源、实践教学,第二阶段(2011—2015年)涉及红色文化教育的主体——高校大学生以及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全面突起,第三阶段(2016年至今)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红色文化教育的应用。

时区图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呈现研究趋势的过程,但会受到频次的影响,一些出现频次不高但突显性很强的热点主题难以体现出来[30],因此,为科学合理预测红色文化教育领域的学术前沿与发展趋势,有必要对突显词进行分析。根据CiteSpace相关分析,可以得到红色文化教育突线及对应的突显率和被引历史曲线(见图6)。

根据突显词被关注的起止时间,可将2004—2020年间我国红色文化教育研究演进趋势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围绕红色文化教育研究对象展开,从红色资源角度对红色文化教育研究对象进行解读与展现:汪立夏提出红色文化资源可以增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效性[13];刘虹等提出红色资源具有政治主导性、科学展示性、民族传承性、客观真理性特点, 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資源[31]。这一阶段处于红色文化教育研究的缓慢发展期,红色文化教育研究刚刚起步,因此,如何构建研究体系框架、全面认知红色文化成为该领域的关键问题,研究者通过对红色文化研究对象的探索,打开了红色文化教育研究的大门。

第二阶段主要围绕红色文化教育研究主体展开,从当代大学生、地方高校的角度对红色文化教育研究主体进行论述:徐朝亮等提出应利用红色文化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32];王洪叶等从当代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同感的角度对红色文化教育的主体进行了研究,指出只有当代大学生对红色文化产生真信、真学、真用的朴实情感,才能吸纳红色文化的价值资源,沉淀大学生人格[33]。这一阶段处于红色文化教育研究的平稳发展期,红色文化教育研究步入正轨,在前期红色文化对象研究的基础上寻找研究主体成为该领域的核心问题,研究者通过关联红色文化及其主体,破解了红色文化教育流于形式的难题。

第三阶段主要围绕红色文化在教育中的创新性应用展开,从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讨论红色文化的教育应用:常沛从红色文化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角度对红色文化的教育应用进行了分析,指出红色文化承载着中国历史发展的精神价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部分[34];衣玉梅基于红色文化视角对大学生文化自信路径进行了分析,认为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红色故事、红色文化、红色血脉是树立文化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头[35]。这一阶段处于红色文化教育研究的快速发展期,红色文化教育研究渐入佳境,在前面两阶段对红色文化对象和主体研究的基础上,如何突显红色文化的时代性,将红色文化与现实环境相结合,成为红色文化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四、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通过CiteSpace软件,本研究对CNKI数据库中2004—2020年有关红色文化教育的文献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可视化分析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从时间分布来看,红色文化教育研究最早始于2004年,从2011年开始进入公众视野。在2016年,红色文化教育受到了广泛关注,该研究领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红色文化教育研究成果数量丰富,整体呈上升趋势。

第二,从机构分布来看,参与红色文化教育研究的机构较多,科研人员队伍不断壮大,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但研究机构各自为政,合作较少,仍未形成有凝聚力的科研群体。

第三,从红色文化教育关键词共现及聚类分析来看,红色文化教育的内容、主体、途径是当前研究重点。在红色文化教育内容研究方面,学者们重视地方红色文化教育价值、模式及问题的研究,以及红色文化教育与其他领域的结合研究;在红色文化教育主体研究方面,主要形成了以高校大学生为特色的研究热点;在红色文化教育途径研究方面,学者们对红色文化教育融入思政课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第四,结合时区图谱和突显率来看,红色文化教育的演进态势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处于缓慢发展期,主要围绕红色文化教育研究对象展开,涉及红色文化资源、实践教学;第二阶段处于平稳发展期,主要围绕红色文化教育的主体——高校大学生以及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全面突起;第三阶段处于快速发展期,主要从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对红色文化的创新性教育应用进行研究。这印证了红色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内涵不断更新,也展现了红色文化教育的发展方向。

(二)研究展望

2004年以来,研究者对红色文化教育的研究不断深入:从对红色资源研究到对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合应用研究,从发挥红色文化的政治性功能的研究到发挥其育人功能的研究,从通过书本、课堂等传统路径应用红色文化的研究到新媒体、新形势下多路径应用红色文化的研究等。从最初的几十篇到当下的上千篇,研究难度不断提升,研究主题不断贴合时代,研究内容不断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研究质量不断提升[36]。红色文化教育研究不仅是一个量变的过程,更是一个质变的过程,结合CiteSpace软件分析结果和相关文献梳理,对今后红色文化教育研究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对中小学生、高职高专和中职中专红色文化教育研究

2004年以来,红色文化教育研究的对象主要为高校大学生,针对中小学生、高职高专、中职中专的研究较少,缺乏应有的广度和深度。研究对象作为一个研究主题的切入点,对问题的分析与解释乃至研究结论会产生重要影响,多类型的研究对象会使得红色文化教育的研究更加多元化,从而使得研究结论更加丰富与详实。

2.建构红色文化教育研究共同体

目前,红色文化教育研究主体都集中在高校,且高校之间缺乏协同合作。红色文化教育研究实际上离不开社会、政府、企业等相关主体的共同参与,共同体构建既可以成为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力量,又可以为企业持续成长提供稳定的技术支撑,还可以为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提供长期的实践基地[37],因此,建构多元主体协作研究的共同体对于红色文化教育实践改进和研究的深度推进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建构“基地+”红色文化教育研究共同体,基于高校和研究机构建构“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研究共同体,可以充分发挥红色文化教育研究多元主体的研究优势,增进彼此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共同促进红色文化教育研究水平的提升。

3.深度解析红色文化内涵

2004年以来,红色文化教育研究经历了不同的时期和演变,从最初的红色文化研究对象探索,到对红色文化教育主体的研究,进而通过红色文化教育对象、主体的研究体系的搭建,促进红色文化在教育中的创新性应用的阐述与研究。红色文化教育研究正处于体系完善、框架成型、应用广泛的发展时期,然而,红色文化传播不够普及、内容解析不够深刻将成为红色文化教育研究的阻力,因此,在现有红色文化教育研究的基础上,丰富红色文化的内容研究,对红色文化内容进行深度解析,提炼红色文化更深层次的内容属性具有极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4.注重定性定量结合的混合研究

混合研究在同一框架内通过利用定量和定性可以合并两者的优点,克服一些由于使用单一方法而带来的问题,即增加交叉性优势,压缩非重叠性弱点[38]。

2004年以来,红色文化教育的研究主要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对红色文化教育进行的量化研究较少,研究方法较为单一。对红色文化教育内容进行研究能凸显内容问题,使红色文化教育更加合理化、人性化,但忽视量化研究不利于探究红色文化教育现状等问题,对红色文化教育进一步发展也会有所影响,因此,运用定性定量结合的混合研究对提升红色文化教育研究的质量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马静.红色文化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5:72.

[2]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33(2):242-253.

[3]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3).

[4]田修胜,胡树祥.发扬红色传统 传承老区精神 培育时代新人——以湖南革命老区红色文化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9(6):78-81.

[5]段春雨,蔡建东.国际泛在学习领域知识图谱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1):85-95.

[6]张子石.基于CiteSpace的网络学习知识图谱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5(8):77-84.

[7]张睿,王义保.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热点、演进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的计量学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5):78-81.

[8]胡雪峰,魏大军.四川藏羌地区红色文化资源教育价值探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2(10):196-199.

[9]张新,戴如莲.依托红色文化遗产 推进理想信念教育——以遵义长征文化遗产为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2(24):14-15.

[10]孙志勇,冯译冉,刘青.“太行山红色文化走廊”育人模式的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9):65-66.

[11]张绍荣.论红色文化教育传承体系的构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5):116-118.

[12]戴明新.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5):51-52.

[13]汪立夏.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以江西省高校红色文化教育进校园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0(7):54-57.

[14]范方红.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6):73-75.

[15]石书臣,张朋林.习近平关于红色文化重要论述的德育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35(5):1-6.

[16]谭贻群.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路径分析[J].湖北农机化,2019(20):18.

[17]金民卿.以红色精神激励青年创新创业[J].人民论坛,2017(30):134-135.

[18]邓鹏.红色文化融入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9(19):26-28.

[19]王春霞.论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定位及实现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5):132-135.

[20]陈俊.网络时代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9):90-92.

[21]王玲,陈昱霖.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和实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1):86-88.

[22]韦红霞.红色文化有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1):89-91.

[23]陈九如,张烊烊.新时代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逻辑理路[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7):114-117.

[24]陈海燕.高校红色教育的机理分析与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1(2):73-76.

[25]魏法汇.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独特作用[J].人民论坛,2017(28):138-139.

[26]张来成.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J].中国教育学刊,2017(12):102.

[27]湛风涛,林婉婷.红色文化在思政课的应用研究综述[J].党史纵横,2016(9):53-54.

[28]李懋君.以红色文化教育为抓手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7,19(5):123-125.

[29]张艳,王妮.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5):13-14.

[30]危浪,桂学文,喻红艳.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研究的前沿热点与演进态势——基于CNKI(1992—2019年)文献的知识图谱分析[J].成人教育,2020,40(3):42-48.

[31]刘虹,陈世润.红色资源: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资源[J].教育评论,2008(3):7-10.

[32]徐朝亮,周琰培.利用红色文化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J].继续教育研究,2009(7):98-100.

[33]王洪叶,王爱华.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危机及应对思考[J].理论与改革,2013(1):139-141.

[34]常沛.論红色文化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43-45.

[35]衣玉梅.红色文化视角下大学生文化自信路径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34(4):119-122.

[36]吕晓娟,周婧,钟桢.中小学教科书研究七十年的回溯与前瞻——基于Citespace 5.4软件的可视化分析[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0,12(2):68-77.

[37]林伟连.产学研合作共同体:内涵特征与构建路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4):47-51.

[38]田虎伟.混和方法研究——美国教育研究方法的一种新范式[J].比较教育研究,2007(1):12-17.

(责任编辑:杨 波)

猜你喜欢

展望热点
热点大爆炸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园林绿化植物应用现状与展望
国内延续性护理现状及展望
三大精选热点风格
“展望” ——阿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