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智能书架带来的排架方式改变

2021-01-03金石佺

兰台内外 2021年34期
关键词:物联网

金石佺

摘 要:本文作者分别阐述了智能书架系统和传统“中图法”排架方式的特点,对二者进行了对比,得出来可用于公共图书馆排架实践的最优方案。

关键词: 智能书架;RFID;物联网;中图法;排架

随着信息科技和智能化技术的发展,站在知识信息传播前沿的图书馆人积极拥抱新技术,推进了新技术在图书馆业界的应用。智能书架是智能化技术在图书馆界的典型应用,采用了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结合网络计算和海量数据库作为技术支撑,大大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效率。但新技术也会带来新问题,本文着重阐述了智能书架带来的传统排架方式的改变,与传统排架方式做了对比,提出了解决方案。

一、智能书架技术实现

智能书架系统是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落地,主要由图书RFID芯片、智能书架、自助借还机、支撑网络和后台数据服务器组成。基于文献RFID标签来实现文献定位和借还为功能,通过书架安装读写器读取芯片ID通过网络查询后台数据服务器转换成业务系统文献数据,最终将结果反馈至操作者,实现了读者自助借还、文献方便查找、工作人员效率提升的效果。以下着重论述了智能书架系统的关键技术和组成部分,对系统特点进行了归纳。

1.RFID标签

射频识别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它无须与通信目标进行物理或光学接触,而是通过无线射频信号与目标进行数据交换,读写过程不需要人工操作,可高效地进行数据信息的交换和处理,识别精度高、效率高、操作便捷、不易受干扰等特性。文献标签一般都是无源标签,即标签本身不带电源,进入磁场后通过磁感线圈产生信号,发出编码信息,并被读写器接收解码与后台服务器进行数据交换。目前,工作频率在高频和超高频的RFID系统在各级图书馆都有一定应用,公共图书馆采用高频方案较多,高校馆采用超高频较多。

2.智能书架

智能书架通过在书架上安装天线组矩阵、读写器矩阵、电磁场信用控制技术,对每个层架的RFID标签的读取范围进行有效控制,通过对每本图书上的RFID标签的信息读取,达到对图书所在层架位的定位和即时更新。配合智能书架后台支撑系统,即智能化实时图书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图书在架状态的即时读取和记录,完成图书是否在架,在哪个层架、是否有位置变动的状态监控,并实现对读者的可视化图形导航精准指示、架位图书(在架、错架、不在架)统计、还书等功能,具有检测速度快、定位精准、数据实时等特点。

在智能借还系统后台管理中,图书馆员能够控制智能书架的工作状态,对图书进行批量上下架管理,大大提高图书上下架的管理效率。以我馆为例,读者可以方便地在智能书架的壁挂机上对图书进行检索,包括图书所在的位置和可视化导航;工作人员则可以通过扫架设备配合系统后台数据对在架图书进行盘点,再对不匹配的数据进行纠正,把图书放回正确的层架,也可方便地对全部在馆图书进行高效清点。清点时,工作人员只需要通过查询管理系统后台数据,系统可按照馆员要求给出统计分析,馆员即可依据这些数据对图书进行处理,基本不需花太多人力时间。

3.智能借还系统特点

(1)文献定位导航

RFID讀写设备通过与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的数据交换,实现了在架文献的定位和导航,通过书架壁挂查询机自助地查找到文献的是否在架,并通过导航系统直观地展现文献所在层架,在根据索书号排架和找书的传统文献分类排架体系之外,读者可以以自己的阅读需求为中心方便地找到目标文献。

(2)实现文献自助借还

自助借还设备是智能书架系统的重要终端,通过设备对图书RFID标签的非接触读取,读者可方便地进行文献自助借还操作。若系统配置更完善,后端配备智能分拣子系统,文献自动归架、无人服务的ATM式全天候自助图书馆成为可能。

(3)提高馆藏管理效率

在拥有海量纸本图书的现代图书馆,对这些图书的盘点工作是一项耗费人力时间的繁重工作,最大的问题是,图书经过流通之后出现了乱架现象。借助RFID读取器可轻松处理这些工作。将内置文献盘点程序的RFID专用读取器在书架上依次划过,也就是“扫架”,就可检测出乱架文献信息并发出声光报警。目前RFID标签一般可存储不超过2k的数据信息,足够存储有效信息了。在图书入藏初期,对RFID标签写入更多的图书特征数据,比如图书的开本、装帧等物理上的特征,在图书归架时,通过对图书标签的信息读取,可以直观比对,就可以有效地解决图书被人为更换或者损坏等问题,为采访编目、图书剔除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扫架方式配合后台管理系统的数据,就能够十分快捷直观地完成馆藏清点等工作。

二、“中图法”排架方式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的基本功能是编制分类检索工具和组织文献分类排架,传统的排架方式以“中图法”为分类依据,属于“分类排架法”的一种,馆藏严格按照“中图法”的顺序对文献进行标签化处理,再进行排序上架,以保证读者和工作人员对海量图书进行检索和管理。

1.“中图法”概述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是以科学分类和知识分类为基础,结合图书资料的内容和特点,分门别类而组成的分类表。它按照学科分类分为“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三大部类,再加上“马列主义”和“综合性图书”两大部分,组成五个基本部类。社会科学部类下细分成九大类,自然科学部类下细分成十大类,共22个大类。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大类之前,都有列出第一类为“总论”,是根据图书资料的特点,按照从总到分、从一般到具体的编制原则编列,以组成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完整知识体系。具体如上表。

2.索书号的构成

索书号,也叫索取号,字面意思就是索取图书的编号,依据这个编号来查找和获取图书。读者从图书馆借书,会看到在图书的书脊上有一个不干胶标签,一般在书脊下边,标签上有由字母和数字组成的编号,这一串编号就是索书号。

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对图书进行分类,目的是让图书馆里的每一种图书都分配到一个分类号,但是因为出版日期、出版社、作者等不同,一类图书可能有很多种版本,只依据这个分类号就会造成不同图书共用一个分类号,区分不够具体准确。因此,在分类号的基础上,再给每一种图书分配一个种次号,分类号和种次号共同组成该图书的索书号,比如TP393.08/32。分类号的主要作用就是把图书按学科分类,把内容相同的图书统一到一个分类号下,例如笔者所在图书馆的分类中,把文学类的图书分配到I类,I217.2为文学作品类,把计算技术类的书归到TP3类中,其中网络安全类细分为TP393.08类等。种次号是用来区分每类图书中的各种图书和每册图书,例如,笔者所在图书馆就通过不同的种次号,给同样是描述JAVA编程设计的内容做了区分,以索书号TP312JA/37为例,把TP312JA类中的《Java项目开发实践》《Java面向对象编程》《Java多线程设计模式》等通过“/37”这样的后缀按入藏时间顺序区分开来。从这里可以看出,種次号是按照同一类图书入藏先后顺序形成的编码,每种图书“排队取号”,依次加1,完成编码。

在图书管理系统中,每种馆藏书的索书号都必须是唯一的,这是传统的中图法排架方式中馆员排架和读者找书必要的代码。工作人员通过文献的分类号和种次号进行排序上架,保证文献的顺序。读者通过在馆藏系统中查询到对应图书的索书号,再根据索书号到书架上来查找所需要的图书。

3.“中图法”排架的特点

(1)馆藏文献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学科门类和各门类之间的知识递进关系组织起来,形成了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知识体系;

(2)便于馆员和读者按类别检索,快速检索和获取知识信息相同或相近的文献,有利于读者扩大借阅范围、馆员熟悉排架;

(3)便于馆员熟悉和了解在馆文献状态,可针对性地补充、剔除、组织文献。

(4)符合业界传统的中图法分类目录检索习惯。

“中图法”排架注重文献所属的学科体系和内在知识联系、内容相似或者相关联的文献排架在一起,内容不同的文献则有效区隔开来,这样方便了图书馆员系统地熟悉和管理馆藏文献。

三、两种排架方式对比

1.传统中图法排架方式

中图排架法的关键是按照中图法产生的索书号排序上架,按照图书文献知识体系排架,秩序井然,读者和工作人员熟悉了排架之后,信手拈来,对读者成体系的阅读也有好处,但工作人员为了维持这个顺序需要付出较大的工作量和时间。同时,为了某一类新书的上架,比如公共图书馆最常见的是I类,也就是文学类的新书,一般都需要预留比较大书架空间。随着新书越来越多,预留空间必定不足,后续大规模整架工作也必不可少,增加了不少工作量。由于必须按照分类号次序,工作人员必须经常对乱架文献进行整理,也需要相当的人力和时间。

2.智能排架方式

智能书架不以传统中图分类法排架,仅依靠文献芯片在智能书架上的实时位置来搜索文献所在层架位置,通过系统导航帮助读者找到文献。这种方式对于阅读目标明确的读者很方便;但对于需要像逛商场一样发现好书的读者来说,就不够方便,对于读者扩展阅读体系也不太有利。如某读者需要鲁迅的相关书籍,文献流通后,可能鲁迅的相关书籍分散在图书馆所有的智能书架上,读者就很难看到同一套甚至同一本书的不同版本放到一起的情况,也就难以阅读到同类的文献。

3.两者结合的折中排架方式

我们在工作实践中探索出一种以上两种方式结合的折中排架方式。即文献在上架时,以中图法大类来区分排架,后期整架工作也只需要按大类,通过色标来区分文献归属,做到快捷分类,迅速上架,提高工作效率。读者可以按照馆内导航指示到某个大类楼层,再具体通过智能书架检索机进行检索,智能导航找到文献。读者如果不是有明确的阅读目标,也可以在大类中逛“超市”,找到需要借阅的文献。这种方式集合了以上优点,既可以提高工作人员上架效率,也可以更好地满足读者多种阅读需求,新技术可以真正促进效率的提高,也保留了图书馆传统的阅读习惯。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时代,我们坚守图书馆业界传统方法的同时,也应该拥抱新技术带来的便利。采用中图法大类划分和智能书架两者结合的排架方式,既提高排架和索书效率,也满足了读者对扩展阅读图谱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志辉,王颖纯,刘燕权.基于物联网环境的图书馆RFID技术应用现状的研究[J].情报杂志,2015

[2]熊泽泉,段宇锋.RFID技术在深圳图书馆的应用[J].图书馆杂志,2018

[3]刘白秋.我国图书馆RFID技术应用现状分析与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8

[4]杨雄标.RFID在文献流通与管理中的应用与思考[J].图书馆论坛,2012

[5]叶 莉.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实例及障碍分析——以武汉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论坛,2008

[6]李连奇.“中图分类法”排架的改良——开架图书阅览室的“架板排架法”[J].网络财富,2009

[7]张 劲.符合实际的就是最好的——基于读者情况和馆藏特点的特色排架法[J].公共图书馆,2012

[8]李 宇,刘丹丹,郭丽英,张明昊.图书馆VR技术应用现状及前景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1

[9]王 雪,赵志囡,李剑锋.基于物联网RFID技术在公共图书馆中的应用探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6

[10]蒋文锦.RFID技术在智慧图书馆定位排架中的应用及分析[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9

(作者单位:集美图书馆)

猜你喜欢

物联网
基于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思考分析
基于LABVIEW的温室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论智能油田的发展趋势及必要性
中国或成“物联网”领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