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配方颗粒外用治疗皮肤病的专家建议

2021-01-03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

关键词:糊剂组方炎症性

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

中药配方颗粒是由单味中药饮片经水加热提取、分离、浓缩、干燥、制粒而成的颗粒,现已被广大医务人员及患者所接受[1]。为指导医务人员在皮肤病外治中合理、规范地使用中药配方颗粒,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组织部分专家制定本建议。

1 中药配方颗粒外用疗法的优势

中药配方颗粒,以其安全有效、质量可控、易于调剂等优势,克服了传统以饮片为原料制作外用剂型配制耗时、生产工艺复杂、携带储存不便等缺点,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疗效也得到了保证。在等效性方面,通过对外用文献分析表明,中药配方颗粒外用的疗效与中药饮片相当或者比中药饮片疗效更好。此外,中药配方颗粒能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进行加减调配,较外洗成药制剂对患者病情更具针对性[2]。

2 中药配方颗粒外用剂型的配制

2.1 软膏 指原料药物与油脂性或水溶性基质混合制成均匀的半固体外用制剂。软膏剂应以易涂布于皮肤或黏膜,且局部体感舒适、无刺激性为佳。

配制方法:①根据组方,将一定量中药配方颗粒混合后加入煮沸的蒸馏水中,并持续搅拌使其完全溶解为药液,将药液(10%)倒入溶化为液态的凡士林、甘油及羊毛脂混合基质(90%)中,搅拌均匀,冷却为膏。②将中药配方颗粒按一定比例加入液态凡士林中充分搅拌均匀成膏。

2.2 溶液 洗剂的一种类型,指用于清洗皮损或腔道的液体制剂。以色泽均匀,静置后无沉淀物为佳。

配制方法:根据组方,将中药配方颗粒加入蒸馏水中,煮沸,搅拌至其完全溶解,冷却为溶液,以供临床应用。

2.3 酊剂 指将原料药物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提取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也可用流浸膏稀释制成。应以澄清为佳,久置若有少量摇之易散的沉淀物为正常现象。需密封并放置于避光、阴凉处保存。

配制方法:多以溶解法工艺制作。将适量中药配方颗粒,研细后,装入瓶中,加入一定浓度的乙醇,持续搅拌,待充分溶解并静置1 h后,滤过沉淀物,留存药液即得。除含有毒剧药品的中药酊剂外,每100 mL酊剂相当于原饮片20 g。

2.4 散剂 指原料药物或与适宜的辅料经粉碎、均匀混合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制剂。以均匀、细腻为佳。散剂应密封贮存,并放置阴凉干燥处。

配制方法:将中药配方颗粒,根据药材硬度及性质不同,采用共研或分研法方式研细,过6号药筛后,装入密封瓶中备用。

2.5 糊剂 指大量的原料药物固体粉末均匀地分散在适宜的基质中所组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糊剂黏着性强,不宜用于多毛部位[3]。

配制方法:应用水、醋、酒、蜂蜡、或植物药榨取的汁液等液态基质或药物,以固体药物含量25%~50%为原则,将散剂搅拌匀为糊。

2.6 烟熏剂 指将药物制成一定形状,如丸状、饼状、或药条、或用粗末,点燃后,使其在不完全燃烧过程中发生浓烟,以烟熏患处作治疗用[4]。

配制方法:以药条最为常用,将中药配方颗粒与艾绒搅拌混均,并应用较粗糙草纸上艾绒与药物混合物,卷成柱形。

3 外用中药配方颗粒剂型的临床应用

3.1 软膏

3.1.1 临床应用 有润肤溶痂、保护创面等功效。主要用于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渗液较少或无渗液的皮肤创面、溃疡等。

3.1.2 使用方法 外涂患处,2~3次/d。对于肥厚性湿疹、银屑病及硬皮病等可予封包方法给药,疗效更佳。

3.1.3 推荐方剂 ①黄连膏[5]:组方为黄连9 g、当归15 g、黄柏9 g、生地30 g、姜黄9 g。功用为清热解毒,润燥止痛。可用于毛囊炎,亚急性或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血管炎,烫伤等。②润肌膏[6]:组方为当归20 g、紫草10 g。功用为养血润燥,润肤止痒。可用于风瘙痒,皲裂疮,特应性皮炎,慢性湿疹,银屑病等。

3.2 溶液

3.2.1 临床应用 有清洁、抗炎、收湿等功效。主要用于伴较多分泌物、渗液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溃疡性皮肤病。

3.2.2 使用方法 主要通溻渍、浸浴等方法,1~2次/d。对于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宜应用4~10℃药液冷溻渍治疗,10~15 min/次;对于泛发性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宜采用中药浸浴方式给药,水温38~40℃,时间 20~30 min/次[7]。

3.2.3 推荐方剂 ①2%~10%黄柏溶液[8]:组方为黄柏流浸膏2~10 mL,每1 mL流浸膏等于生药1 g,加蒸馏水至100 mL,尼泊金0.05 g,稀释即成。功用为清热解毒,祛腐止痛。用于烫伤糜烂及痈、疽疮疡溃后,脓腐不脱,疼痛不止,疮口难敛者;湿疮糜烂渗出。②马齿苋方[9:397]:组方为马齿苋颗粒100 g,应用蒸馏水2 000 mL煮沸功用为清热解毒,收湿消肿。可用于急性湿疹,接触性皮炎等。③祛风止痒洗剂(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经验方):组方为首乌藤20 g、鸡血藤 15 g、生地 30 g、乌梅 20 g、花椒 10 g、地肤子30 g、黄柏20 g,应用蒸馏水1 500 mL煮沸。功用为养血通络,润肤止痒。可用于慢性期湿疹、特应性皮炎,静止期或消退期银屑病等。

3.3 酊剂

3.3.1 临床应用 有活血通络,祛风止痒、杀虫等功效。主要用于无皮肤破溃的斑秃、白癜风、以皮肤瘙痒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病。

3.3.2 使用方法 薄涂于患处,2次/d。对于斑秃区域在外用药前轻摩擦至微红热后再涂酊剂,疗效更佳;对于补骨脂类药液,在外涂药物后进行适当光照,疗效更佳。中药酊剂需密封放置在阴凉干燥处,必要时可冷藏;有一定刺激性,皮肤皱褶及敏感部位慎用,黏膜部位禁用。

3.3.3 推荐方剂 ①补骨脂酊[10]:组方为补骨脂20 g,75%酒精100 mL。功用为调和气血,活血通络,润肤止痒,生发。可用于白癜风,扁平疣,斑秃,神经性皮炎,瘙痒症等。②苦参酒[11]:组方为苦参31 g、百部9 g、野菊花9 g、凤眼草9 g,75%乙醇500 mL。功用为解毒祛湿,杀虫止痒。可用于皮肤瘙痒症、脂溢性皮炎等。

3.4 散剂

3.4.1 临床应用 有收湿止痒、保护皮肤等功效。主要用于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如间擦疹、痱等。

3.4.2 使用方法 外涂患处,2~3次/d。临床多掺于膏剂、或调配成糊剂应用。

3.4.3 推荐方剂 ①鸡苏散[12]:组方为滑石、甘草、薄荷,按6∶1∶1比例,根据用量配制。功用为清热消肿,收湿止痒。可用于痱,间擦疹等。②青黛散[13]:组方为青黛、石膏、滑石、黄柏,按 1∶2∶2∶1 比例,根据用量配制。功用为收湿止痒,清热解毒。可用水、醋等调配后外用。主要用于以红肿为临床表现急性炎症性皮肤病。

3.5 糊剂

3.5.1 临床应用 有收湿、保护创面等功效。主要用于渗液较少的亚急性炎症性皮肤病。

3.5.2 使用方法 涂擦患处,2~3次/d。调配糊剂所应用的液态基质(药物)对于功效有一定影响,如应用酒调制,可加强散剂的祛风、杀虫、止痒、散寒、活血通络功效,应用醋调加强收敛、软坚、散结、止痛功效,应用蜂蜡调加强甘缓、润肤功效。糊剂不易清洗,更换药物时应先用油剂将原有的糊剂清除。

3.5.3 推荐方剂 ①金黄散[14]:组方为大黄、黄柏、姜黄、白芷各50 g,南星、陈皮、苍术、厚朴、甘草各20 g,天花粉100 g。功用为清热除湿、散瘀化痰,止痛消肿。可用于以红肿为临床表现亚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尤其疖、痈等感染性皮肤病。②三妙散[15]:组方为黄柏100 g、牡蛎200 g、青黛15 g。功用为清利湿热,止痒。主要用于伴少量渗液湿疹、接触性皮炎等。

3.6 烟熏剂

3.6.1 临床应用 有杀虫止痒、生肌敛疮等功效。主要用于顽固瘙痒性皮肤病,瘘管,皮肤溃疡等。

3.6.2 使用方法 将药条点燃后熏皮损处,15~30 min/次,1~2次/d。防止烫伤;有慢性呼吸道疾病者慎用。

3.6.3 推荐方剂 癣症熏药方[9:387]:苍术9 g、大风子 30 g、苦参 9 g、防风 9 g、白癣皮 30 g、五倍子15 g、松香12 g、鹤虱草12 g、黄柏9 g。功用为除湿祛风,杀虫止痒。主要用于顽固性瘙痒性皮肤病。

参加制定本建议的专家包括(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列)

刁庆春、段逸群、李斌、李领娥、李铁男、李元文、刘红霞、刘巧、闫小宁、杨志波、曾宪玉、周冬梅、周小勇。

执笔:罗光浦

猜你喜欢

糊剂组方炎症性
不同糊剂在老年扁形根管根尖封闭中效果
蒙医药清瘟杀黏类方剂组方的知识发现研究
维他派克斯糊剂联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严重根尖周炎伴牙周炎的疗效观察
自组方与穴位贴敷结合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慢性咳嗽临床分析
中药组方治疗肥胖伴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氢氧化钙糊剂联合根管治疗术治疗牙髓炎或根尖的效果观察
营养干预方法可改善炎症性肠病
高盐饮食或可诱发炎症性疾病
采取根管填充氢氧化钙糊剂+根管治疗术治疗牙髓病及根尖周炎的疗效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孟河医派治疗水气病的组方用药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