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会课让学生动情又入心的途径

2021-01-03陈孜君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30期
关键词:班会课品格班会

陈孜君

(湖北省武汉市第六初级中学 湖北·武汉 430010)

在学校,有这样一节非常特殊的课,每周固定一节。这节课的名称就叫班会课。虽说与其他学科课程相比,它所占用的时间只是一个星期的一节,但是,它的意义非常重要,它是学校德育实施的主要途径,是学校实施品格和心理教育的一种有效载体。上好了它,能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能为学生的学习增力添效。但是,这么重要的课,因为时代不同,面对的学生不同,所面临的问题也会因时因地而不同,所以它无法有可供直接使用的固定教材。因此它是一门看似简单实则很不简单的一堂课。有很多班主任老师,没有认识到这堂课的重要,马而虎之的对待,荒废了一个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大好时间。有的虽然知道它很重要,但是,因为缺乏上好班会课的技能,结果,有的把它上成了总结会,变成了一周学习的小结;有的把它上成了批斗会,对问题学生进行一次火力集中的批斗会;有的把它上成了联欢会,同学们唱唱跳跳,热热闹闹,但唱过闹过后却是什么都不知道;有的上成推销会,班主任老师或者主持人卖力的吆喝,推销某种观念或想法,而下面的学生,却报之以沉默……班会课到底该怎么上,才能既激发学生的情感又能深入学生的内心?

要弄清这个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根据学校班会课上通常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题内容,大致做如下分类:

政治思想教育主题:比如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

传统文化教育主题:比如重阳节孝亲敬老、清明节祭扫等;

道德品质教育主题:比如“讲诚信,树新风”,“学会合作”等等;

学生品格教育主题:比如“坚韧,我所追求的品格”等等。

此外,对学生学习方面的指导有不同的主题,如“好习惯伴我成长”,“学问学问,学会问”等等。还有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主题,这个范围广泛一些,比如不同阶段性有不同的主题,上初中了,“我是初中生了”,临近毕业,“以怎样的心态去参加中考”等等。也有一些突发事件突然出现的主题等。

那么根据不同类别的特点,我们可以在班会上通过以下的途径,来使班会课让学生动情又入心。

1 整合不同学科的教学方法,让爱国主义教育更有温度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班会,话题比较严肃,如果不去精心设计,就会变成强行的灌输和空洞的说教,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教育影响。爱国主义教育必须触动学生心灵,进入学生的感情层面才能发挥作用。实际上,任何教育影响都需要经过班主任进行精心的选择和加工,才能进入教育过程并对学生发生影响。班主任对教育影响的选择加工水平是影响教育影响效能的重要因素。所以,对待爱国主义教育这样重要的主题,必须精心的选择和加工。例如每到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时,各个班级都会召开班会。但怎样让这样的班会更能触动学生的情感?有个班主任的做法非常值得借鉴。他首先借助史实资料和相关图片,揭露日本侵略者犯下的滔天罪行。然后问学生:“大家对300000这个数字有什么认识?”学生愣住了。老师就让三个同学站起来,问“人多不多?”学生回答“不多”。后又请三十个同学站起来,教室就显得有点满的感觉。老师问“如果让三百个人站起来,会站满什么地方?”学生说“两层楼都站满了”,教师问“如果是三千人?”学生七嘴八舌“操场都站满了”,教师又问“那三万人呢?”教室里沉默了。“三十万人呢?会站满多少街道?”“再设想一下,突然一下子,这些活生生的生命都消失了,随之消失的还有什么?”老师用一种缓慢而沉重的语气说着:“卖早点的大爷,街边修鞋的叔叔,卖菜的小贩,上学的孩子等等,都没有了。没有了欢笑,没有了市井烟火气的城市,只有什么?”老师停顿着。教室的气氛更为凝重了,有的女生默默的流下了眼泪。这节班会课,老师实际上是借鉴了语文课上常用的教学手法,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语文课上学生要获得文字的美感,联想和想象常常贯穿整个语文教学的过程。联想和想象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扩散思维活动,这节班会课运用联想和想象,让生活在幸福时代的孩子,对灾难没有具体感知的孩子,有了一种从心灵深处生发出的对灾难的痛切之感,他们看到的,不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逝去的有血有肉的骨肉同胞,他们心中在产生对同胞的痛彻心扉的同情和悲悯的同时,也产生了对侵略者的刻骨仇恨。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贴近学生的心灵,走进了学生的情感世界,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就有了温度。

2 传统文化教育向时政热点借力,让传统文化教育更有高度

节日教育因为节日年年一样,如果对教育的内容不去精心准备,很容易雷同化导致学生失去新鲜感而敷衍了事。而实际上,时代在发展,新的文化现象不断产生,所以,节日教育可以借助时下的热点,去促使学生进行一些深入的思考,突破雷同,获得新的感悟,让传统文化的教育更有高度。比如2021年,是农历牛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可以开这样的一个班会《牛年话牛》。既然是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从传统文化入手,让学生猜一个关于动物的谜语“两把镰刀尖打尖,两把蒲扇扇两边,四把铁锤前后打,一把扫帚扫两边”引发学生对牛的兴趣,给班会暖场。然后让学生说出生活中关于牛的美好祝福语,学生纷纷说出“牛气冲天,气冲斗牛,初生牛犊不怕虎,牛角书生”等等。当学生对牛越来越感到亲近时,教师又针对学生独生子女多,缺少吃苦精神的特点,讲述了“老黄牛”一词的含义,新中国成立七十余年来,“老黄牛”一词就是一个非常流行的“热词”。《现代汉语词典》自1978年第1版以来,各版都收了这个词,释义为“比喻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工作的人”。它为什么会成为一个长盛不衰的词?是因为它代表的美好品质深入了人心!然后老师让学生齐诵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12月31日举行的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我们要深刻铭记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奋斗的百年艰辛历程,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勇前进”。牛年话牛,这个班会的主题十分契合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同时,又引导学生结合百年党史中的典型事件,去领会“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所体现出来的为人民服务、创新发展和艰苦奋斗精神,领会这些精神在中国共产党历程中的意义,这样,传统文化教育向时政热点借力,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有了更具体的认识,传统文化教育就更有高度。这样的班会,就让学生既动了情,也入了心。

3 学生品格教育与积极心理学融合,让学生品格教育更有效度

学生在学校里除了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外,还需学习如何养成良好的品格。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决定着学生将来社会化的水平。因此,必须时刻重视学生的品格教育。而这些教育,应该在生活中进行。因为它体现在学生的生活中,所以,老师应该做学生生活的有心人,注意在生活中去捕捉教育契机。因为教育是自然生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更容易说出内心话。比如学校举行的篮球比赛,有个班拿了冠军,可以举行这样一个班会《我们班拿冠军了》,然后让学生列出他们能拿到冠军的原因。学生分别列出了“敢于拼搏,善于合作,坚持到底,有必胜的信念”等等。学生列举出来的这些,老师进行归纳总结,并板书在黑板上。因为拿了冠军,学生是很兴奋的状态,所以,发言非常踊跃。老师随之进行了引导:“如果我们把顽强、坚韧、拼搏这些品格迁移到学习上,会如何?”学生进入思考状态。然后有学生开始发言了,“如果我能像在球场上那样敢于拼搏,那么,我的数学成绩会好一些。”“我对写作有很强的畏惧情绪,现在我知道了,坚持多写,我一定会有所进步的!”这节班会之所以比较成功,是因为老师灵活运用了积极心理学的拓展—建构功能。积极心理学的拓展—建构功能认为,孩子玩耍时产生的积极情绪能拓展思维行动范畴,促使孩子形成更灵活、更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能够创造性的产生更多问题解决策略。通过对篮球比赛拿到冠军做出的积极归因,带来了学生积极的认知加工,形成正向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沉淀最终化为学生的品格。巧妙运用积极心理学,让一场教育做到了无痕而又让学生难忘,入耳入心,教育就有了效度。

苏联有这样一句教育谚语:“教育如果不调动学生的兴趣,就是在打冷铁。”要想避免班会课“打冷铁”,就必须避免班会强行的灌输和枯燥的说教,所以老师在设计时,一定要从如何让学生动情并入心上多加考虑,让班会贴近班级的实际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让班会课既有趣味性又有教育性。学生如果能从班会课上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又能在思想上获得一定的收益,那么,班会课虽然只能是一周一次的一节课,但因其能获得成长的营养,一定会是受学生欢迎的课了。

猜你喜欢

班会课品格班会
“花样”班会课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主题班会
谈班会课的主题及组织形式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初中生主题班会创新策略
小学主题班会课中德育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