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的有效途径
2021-01-03陈贤竹
陈贤竹
(江苏泰州姜堰四中,江苏 泰州 225500)
前言
2012年,更适应新课改的部编版教材面世,带来了改革的最新信息,也引发了教育部门的关注。以备受关注的写作模块为例,部编版教材的核心思想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并严格依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在这样的变化中,不难发现,记叙文作为记录见闻、体验和想法的文体在写作中的地位。学生出现了记叙文写作的一系列困惑,应当成为反思和革新的思路。
一、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问题分析
(一)学生写作问题分析
记叙文是学生阅读以及写作中都较早接触到的文体,但学生在写作中依然暴露出一系列问题,甚至有些学生在语文学习一定周期后,宁可写议论文也不愿写记叙文。就初中阶段学生当前记叙文写作进行分析,暴露出如下两个问题。
言之空洞。这是指学生在进行记叙文写作时,往往泛泛而谈,空空而谈,虽然看似高谈阔论,洋洋满篇,但内容空洞,没有突出文章中的人物、事件,或是模糊时间、地点、原因等关键要素,导致一篇文章语言平淡、内容空洞。多数学生在写作初期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究其原因,既有对身边事务的观察能力不足,也有阅读量少的因素。
缺乏明确的写作认知。记叙文贴近学生生活,如出行游玩,身边的人和事都可以用记叙文记录下来,然而很多初中生不仅未能意识到哪些素材是可以写的,也没有意识到习作本身的意义何在。初中作文多为600字的字数限制,但是对很多学生而言,写作文,就是试卷上一道大题,一项较难的作业等,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作文写作兴趣寥寥,也没有养成用作文记录生活的习惯。
(二)教师教学方面的问题
在当前初中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作文课堂出现“模式化”问题,部分教师认为作文只有多写、多练,才能逐渐提高写作能力,导致日常作文课学生自主练习时间占据多数,对学生思路的启发、写作手法、写作认知培养的时间十分有限。在课堂缺乏变通的情况下,部分学生逐渐感到作文学习的乏味,也未能通过课堂看到自己的进步,失去了作文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对于作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部分教师也会在长期教学中生发出“畏惧”心理,缺乏探索的勇气。在教学指导上,教师也是有一定倾向性的——倾向于审题立意、写作思维等的培养,却忽略了对学生本身想象力、思维力的激活。教师过于功利性的教学思路,往往导致学生未能真正融情、融景记叙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常常会囿于惯性,即在惯性中进行相应的教学,在对学生评价中也常常带有个人的情感等,这些实际上并不能科学地推进作文教学,反而会形成阻力。
(三)教材内容设置分析
笔者所在学校使用的是部编版教材,该教材作文环节优势在于在阅读框架下,拟定写作主题,即每个单元的写作练习都是与该单元阅读相结合的。另一突出特点在于紧扣课标要求,无论是选题、选材等,都相对更为严谨、科学,也更贴合新课标精神。即使这样的教学方式,依然会给写作带来一定的困惑——很多时候,写作课程依然是阅读学习后的调剂,缺乏独立的设定、思考,使得原本应当作为语文学习“重头戏”的作文环节,“泯然众人”矣。显然,在当前初中阶段的作文教学中,缺乏的正是独立的作文教学体系和思考。似乎在教材设置初衷,作文应当是在整个语文学习体系中的自然而然,却忽视了作文本身的独特意义,前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后有“天下文章一大抄”等俚语,仿佛写作只是一个自然的工作,却忽视了其背后应当有的教学体系和思考,而非单纯的模板的模仿和基本的写作等,这些也都是当前教学工作反映的问题所在。
(四)记叙文文体分析
记叙文虽然是学生较早接触的文体,也是学生比较喜爱阅读的一部分,但是真正让学生去自主把握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等,并将其清晰地表述出来,就有了难度。记叙文严谨地遵循人物、时间、地点、开端、发展、结局这六个关键要素,在写作中只要忽略其中之一,就难以顺利完成写作。记叙文需要一些相对具体的内容作支撑,以人物描写为例,当你说这个人“是个有趣的人”,必然举出一些具体事例,人们才能理解,否则仅仅六个字的叙述空洞乏味。记叙文需要以一定的逻辑串联起一个个故事,用不同的故事去展现一个主题。记叙文可以是独立地记叙一件事,也可以是写景、描摹人物等。记叙文看似独立、通俗的文体,实则包罗万象,难以驾驭。
二、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革新策略
(一)积极引入新的教学思路
经过前文分析,记叙文本身就是一个丰富的文体,看似没有议论文的逻辑严谨、措辞准确,却有着内在强烈的逻辑属性、丰富内容。教师在组织记叙文写作教学中,应当积极尝试新的思路、新的方法。以“蒙太奇手法”的引入为例,蒙太奇手法本身是电影艺术的一种手法,但是其中对素材的铺垫、排列等,能够为记叙文写作带来诸多启示。蒙太奇技法的核心是表意和叙事,即用较为精简的文字或画面,表达出中心意义。这样的方法在初期作文练习时,可以应用于作文的开篇——很多学生对作文开篇具有“不切实际的浪漫主义”,运用大量修辞等,但是这样的描写之后,除不必要的用语啰唆外,并没有带来更多的意义,甚至未能表达清楚内容,也不能很好地吸引读者。此时,就可以借蒙太奇的电影效果作类比,如在电影《心底的阳光》中,开头以“时钟显示下午三点,我带着匆匆整理过的行李向楼下跑去”,就这样简短的一句话概括出的内容,实际上不仅为文章做了很好的铺垫,也引人入胜。引入新的教学手法,不仅能为学生带来新鲜感,也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推陈出新,使作文以贴合学生生活、贴合学生认知的形式去达成。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的教学思路离不开对信息技术的充分依赖,为作文课堂增加科技感,也能使作文教学不断独辟蹊径,扩展思路。
(二)以学定教因材施教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当关注到学生的主体反馈,以学定教、因材施教,在班级实行分层教学。在初中阶段,学生写作面临不同的问题,有些学生缺乏明确的主题、有些学生基础知识不牢等,这些都影响写作,如果不加以区分地教学,泛泛地教学,会使学生最终只看到的是一个结果,逐渐失去了写作的意义。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可将学生分层,按照学生记叙文写作情况加以划分,再实现分层分组,使小组学生优势互补,共同进步,以此完成写作的学习。以学定教,也应当是教师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日常教学,找到适应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指导思路和教学素材等,并且能够主动帮助学生找到思路。作文的本质是用文字记录生活,不应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而应成为思考、记录的媒介,是学生与生活交流的一种形式。记叙文叙写学生生活,本就应是回归于学生本身的,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心灵等去观察生活、关心生活。
以学定教的另一个关键点是对学生的评价环节,即因人而异,因学定评。在很多时候学生对自己作文的情况只能通过教师主观打分给出,在生活中也缺乏相应的知识点,影响学生的学习,为课堂教学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与成长点。以学定教,因材施教,需要对学生进行分层、多元的评价,给学生具有相对有针对性的评定。
(三)教师提升个人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记叙文写作是一个较为综合的环节,需要教师不断提升个人能力,从多个角度展开教学。部编版教材中写作与阅读主题、文章等紧密结合,需要教师更多地关注到如何做以知识的整合,并且与学生实际需求相适应。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提升个人能力:一方面是对作文主题的把握,对教材中阅读文章的把握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地关注到如何进行知识的综合和解析,找到相应的教学展开思路,另一方面,则是构建课堂,实现日常教学的全面综合发展。提升教师的个人能力,也意味着教师要真实地将“言传身教”做到位,如与学生分享自己写的文章、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文章心得等,以此提升学生在当前学习中的个人能力,为学生的学习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作文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教学内容,很多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内容,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展现出来。
(四)立足教材做以分析
读写结合,是新时期作文教学的重要思路所在,立足教材进行分析挖掘,可以有以下角度:现实的模板提供,借以阅读文章指导学生学习与思考;丰富的词语句型,帮助学生进行词汇的积累,以此完成学习任务。立足教材,可以更进一步找到记叙文教学的范文模板,帮助学生进行思路的探寻与结构的模仿,进而找到相应的学习思路等。教材还能带来一些思维的发散等,如《秋天的怀念》作为记叙性散文,也是在秋日回忆起自己的母亲,如何将秋日与对亲人的思念结合等,这就是一种思路。立足教材的记叙文教学,是从教材中找寻答案的过程,也是一个积极探索的过程。部分学生本身阅读量小,也由此作文过程中缺乏灵感、缺乏认知,此时不妨借以课文阅读,推进群文阅读工作,以点带面,以某个主题促进学生的作文进步,以此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为学生的学习带来更多的教材分析能力。
(五)建设作文校本课程
建设作文校本课程,结合学校资源情况、现有教材设置等,独立出校本课程。经过前文分析会发现,很多作文都是零散地分布在教材中的,教师教学缺乏体系,缺乏相应的知识点关联性,导致教学的随意性,没有条理,不仅学生感到学习的压力,教师也感到教学的压力。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建设作文校本课程,可以包含相应的教学体系、教学素材以及教学流程等,有效利用有限的语文作文课,整合学校资源,为学生带来完整扎实的作文学习课程。以记叙文写作为例,丰富的教程课件设计,使学生在情境中去完成不同形式主题的情景的学习。在每个学期,可以组织语文课程小组,一同研讨课程,建设学校独特的作文教学,以课程大纲、教材为基本纲领,进行相应的教学工作。
(六)立足文本进行挖掘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立足文本,实现读写结合,具有积极意义。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通常以读写结合的形式去完成写作教学,在阅读课堂挖掘写作的思路,展开写作指导。例如,在学习某篇文章后,尤其是记叙散文、小说等,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基本的阅读和讨论,将阅读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出来,逐渐培养学生抓住核心、提取关键素材的能力。这样的练习能够帮助学生理出其中蕴藏的人物、时间、地点等线索,以此指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立足文本的挖掘工作,也需要教师关注到如何进行思考及判断,为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带来更多的关注点,实现发展。立足文本,进行挖掘,可以有效实现读写结合,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同时展开写作教学,将写作寓于阅读中。立足文本的阅读教学,也能有效带动日常教学的思路所在,在日常阅读课教学预留出一部分,进行写作和造句等基础练习。立足文本的挖掘工作,也能得到更多的思考,指导学生学习和思考,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思路,为学生的学习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与思考。
三、结语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记叙文作为重要内容,影响并启发学生的学习,带来更多的可能性。记叙文作为重要的文章形式,在写作中占据重要地位,能够有效带动日常教学的展开,推进学生的学习,为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带来更多的可能性,逐渐扭转学生记叙文写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此完成学习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