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培企业导师角色翻转改革

2021-01-03杨庆俊刘荣强姜生元柳雅文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8期
关键词:学位导师课题

杨庆俊 李 潇 刘荣强 姜生元 于 淼 柳雅文

([1]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2]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北京 100094)

1 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学位论文传统模式与存在的问题

1.1 以学校导师为主的传统联培模式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点工作。根据调研,用人单位对研究生培养过程最为关注的是学位论文工作。因此学位论文工作的质量高低是联合培养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研究生联合培养中,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是以学校导师为主进行的。学生论文的选题由导师根据所承担的科研任务或个人对学科有关理论和技术问题的研究规划而制定。这些课题一般与企业的实际生产任务没有关系,但是与企业导师的技术专长相吻合。企业导师在学生论文工作中主要充当两个作用。第一是充当技术顾问,在涉及方案选择、样机设计与制造等方面提供一些参考意见,使学生所做的工作更具有可实施性。如笔者曾经聘请过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华德液压集团等单位的技术人员参与学生论文工作指导,即起到这样的作用。第二是在企业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实验条件。这方面往往需要企业导师在企业有较强的话语权和资源调配能力,且与学校导师有良好的个人关系。

1.2 存在的问题

传统联培模式的效果有限,能真正对联培学生的论文起到重要促进作用的不多。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原因。

(1)学生课题与企业的实际生产任务或未来规划发展方向很难吻合,企业对于学生联合培养的投入动力不足。这是由企业首先要求生存重效益的实际诉求决定的。因此企业的管理层很难对企业导师参与学生联合培养提供时间和物质条件上的保障。

(2)企业导师因联合培养对个人的收益很低而对学生学位论文工作指导不足。企业导师对学生进行实际指导时,审查方案、审查图纸等环节需要耗费较大的时间和精力。当与其在企业的本职工作相冲突时,往往因得不到企业管理层的支持而无法提供指导。即便企业导师有一定时间,也因本人从中难以获益而主观上投入意愿不足,致使实际指导不细。

(3)企业提供实验条件支持尤其困难。联合培养设计的出发点之一是能利用企业较为强大的设备能力为学生提供较强的实验条件支撑。但是企业以及企业导师的收益低,使企业以及企业导师都难以实际安排相关实验条件对学生论文进行支持。一言以蔽之,企业方因无利而不起早。

2 企业导师翻转角色的主要改革措施

解决以上困境的核心问题是变企业导师为主导,调动企业和企业导师的积极性。为此,从学生课题设定到论文过程指导进行改革,使企业在联合培养中真正发挥作用。

2.1 企业主导的学位论文选题

联合培养学生的学位论文选题,改由企业导师主导。由企业导师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任务或者发展规划,制定学位论文选题。企业导师申报课题,形成课题谱,由企业组织专家组对所申报课题进行审核。由此,所提交的课题谱反映了企业在实际生产任务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或面向企业未来发展所需要进行的预先研发和技术储备。这是企业和企业导师积极性的源泉。

2.2 企业导师主导的论文指导与评价

因课题来源于企业,课题目标达成与否主要应由企业来进行评判。指导过程自然也由企业导师主导完成。课题采纳的主要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主要由研究生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根据企业所具有的实际经费条件和软硬件设施条件制定与实施;实施过程中所需进行的调整,也由企业导师指导进行。

论文的评价,主要由企业导师进行,即是否完成立题之初企业所期望的结果。与高校导师为主导进行的评价不同,企业导师的评价更偏重于是否解决了实际生产任务中的技术难题,所产生的研究成果是否能应用于企业的生产任务、技术改进等。即成果的实用性会成为主导性评价指标。而高校导师主导的评价指标则一般会偏向于是否揭示了有关机理和规律,成果是否完整可用则居于次要地位。这一评价主导权的改变,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具有重要引导作用。特别是在我国在迈向制造强国航天强国的进程中,存在大量需要创新解决的技术问题。企业以成果可用性为导向的评价,会促使学生向着将所学理论知识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向努力,显然更符合新时代国家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2.3 论文工作的条件保障

在企业为主导的学位论文模式下,学生的学位论文阶段,将主要在企业完成。由此,企业需要建立起保障学生生活和工作所必要的一切条件。企业可通过自建或租用的单身公寓和职工食堂,保障学生的生活条件。对于学生完成学位论文所需的样机试制和相关实验,企业比较容易保障。但企业也需对学生论文所需要开展的机理与规律研究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这部分研究工作,对于企业关注的最终结果不是必要的,但是对于学位论文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必要的。企业不可只关注最终产出结果而不进行学位论文自身的高度要求,从而忽略这方面的必要支持。

3 学校在学位论文过程中的作用

学校在学位论文工作中主导性降低,但学校仍然是学生培养的第一责任单位,学校导师也是学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因此学校和学校导师仍然要负起全面责任,对学位论文的相关过程牢牢把住几个关键点,从而保证学位论文最终符合国家学位条例的要求和学校的质量标准。

3.1 论文选题与研究生论文标准的吻合性审查

企业和企业导师在制定课题时,往往偏重于企业实际问题的解决。工程性过强研究性不足是企业主导选题必须注意的一个问题。因此,学校需要对选题进行审查,着重对课题研究的难度,除解决实际问题外对相关机理与规律是否开展研究等问题进行把关。这本身也是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的需要。即通过对相关基础问题进行研究,获得了机理与规律,进而解决了企业实际问题。这才是创新型应用人才所应具有的能力。如果仅仅是应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完成了一定的工程设计,这样的应用能力是低层次的,不符合研究生层次的标准。

3.2 学校导师在论文工作中的理论指导及对企业导师的约束

学校导师在论文工作中主要给予理论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确定合理的技术路径,指明研究过程中需要进行探究的机理与规律,规划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验工作。这部分工作一般是企业导师难以进行指导的。学校导师作为学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也要成为学生利益的代言人,特别是在涉及论文工作进展和企业条件保障时,要代表学生对企业和企业导师提出要求,监督论文进展过程和企业该提供的条件保障。避免企业只关注最终结果,忽略研究生论文自身要求和研究生完整能力培养的情况发生,切实保障学生的权益。

3.3 学校对论文撰写的指导与审核

撰写学位论文是研究工作的最后一步,也是重要一步。企业导师对学位论文的学术规范和格式规范掌握程度都远不如学校导师。因此学位论文撰写的指导与审核主要由学校导师完成。论文撰写过程中,需要妥善处理企业技术成果的保密性与学位论文工作的完整性的矛盾。学位论文必须内容完整自洽,具有很强的内在逻辑性。不可因企业处于竞争考虑而破坏论文完整性。为此,学校导师需与企业导师就合理处理有关矛盾要求进行良好的协商沟通。可以考虑采取的措施有:将论文办理为内部论文,进行一定时长的技术保密;完整展示激励与规律研究部分,而将集成应用部分以区别于企业实际产品的另定参数规格进行展开;学生与企业签署技术保密协议,对企业实际产品的相关结构与参数保密。

4 成效与总结

在我校机电学院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合作成立的机械工程领域专业研究生联培基地,学院固定分配20个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联合培养,导师自愿派遣学生每年也有20名左右。在联合培养过程中,固定分配的20名学生全部采用企业和企业导师主导的学位论文模式。企业每年提供40个左右的研究生课题题谱,经学院审查后下发征集校内导师和学生。研究生论文工作的主要阶段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完成,论文撰写和答辩在学校完成。改革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企业与企业导师积极性很高,对学生的培养投入充分,条件保障到位,学生论文在实物产出与实验验证等方面与在校生相比提高明显。模式也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总结该模式数年来的实践,关键在于调动了企业和企业导师的积极性,而学校和学校导师在论文工作过程中正确占位,双方合理分工,因而成功完成了联合培养的任务。

猜你喜欢

学位导师课题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V eraW an g
导师榜
俄罗斯儿童教育:超80%入园率与供不应求的学位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国内ERP研究现状——基于学位论文的统计分析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工士学位”不只是一纸文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