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引导与“网红空间”
2021-01-03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邓明亮
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邓明亮
一、城市文化的内涵
根据怀特对人类文化系统或文化结构的理解,我们可将城市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陈立旭2003)。物质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繁衍生息的过程中基于自身的生理及心理需求而对物质进行改造而承载于客观物质中的文化,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文化的表层。
(一)城市的“代表性文化”
城市并非简单的物质现象和建筑系统,它是带有人类属性的自然产物,不同地理位置的人口具有不同的属性和不同的追求,不同的城市也有不同的城市文化。城市外观或管理方式传达、折射出来的是城市最基本、最普遍的特征,也是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地集中体现。
中国澳门的城市文化上有南欧的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碰撞,衍生出了独特的澳葡文化。19世纪60年代,大批失业工人、农民背井离乡至澳门谋求生路,葡萄牙当局则抓住机遇大力发展赌业,企图将澳门发展成亚洲的“拉斯维加斯”。进而出现了“管而不控”的城市管制方式。城市外观上,澳门具有岭南风格的中式建筑和色彩清新浪漫的南欧风情建筑。这些就是构成澳门这个独特城市的关键因素。
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可以说是城市的“代表性文化”,每个城市都有主导的“代表性文化”,如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城市人心中普遍的文化追求。然而,“代表性文化”时常充当一种市民的精神追求或者城市的“门面”,它仅占城市文化中的小部分。
(二)城市的民俗文化
如果说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是一个城市宏观的文化特征,那么精神文化就是一个城市中形形色色的人群和活动生发过程中逐渐积累并蕴藏的多样性的微观文化,即民俗文化,它反映了不同群体、不同空间、不同活动之间的特点和差异,是令人喜闻乐见的通俗文化,能令人直接并深刻地产生共鸣。精神文化直接受到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影响,也反作用与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
一个城市的精神文化往往容易受到挤压和忽视,但又是每个人最基本的文化需求。譬如被人诟病的网红文化,总被认为是轻佻的,不上台面的,又是大部分人乐于接受的,这恰恰体现了人们对民俗文化的刚需,不会因为受到冲突而改变。对于精神文化需要控制底线,而不需要强制引导。
(三)我国城市文化的变动趋势
在经济快速的发展过程中,城市人口增多,城市功能综合化,社会服务多样化、社群交往复杂化,精神文化却趋于极端化,主要表现在由于贫富差距、阶级差距拉开衍生出钱权至上的文化,并逐渐挤压传统的民俗文化,看似思想开放了,交往便捷了,交流频繁了,但人与人之间并没有更加亲近,社会普遍冷漠。
大部分大城市的外来人口并没有充分融入当地文化,于是逐渐转变成以家庭文化为主导的分布模式,只有本地人口所在的老城区会形成较集中的文化中心。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譬如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看,近代我国传统的居住演变模式由计划经济时期伴随公有制建立的单位大院和大杂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后逐渐转变为以消费者主导的封闭式小区,城市功能多样化带来了更复杂的职住分离,邻里关系逐渐淡薄。
二、城市文化引导的重要性
(一)城市空间与文化传递
在我国,快速的经济发展带来的“文化空洞”已然成为众所周知的问题,特别是体现在城市建成环境上,如开发商为了追求更具有经济效益的开发模式,追求更高的边际效益和规模效益,往往忽视了一个空间的内涵,多种功能的建筑就像流水线上的产品,以成就企业的品牌文化效应,造成“千城一面”的景象,又如建设工程的科技水平提升令建筑过程、建材选择更为简便,缺乏微观上的空间考量。而这样的空间或者现代建筑往往不具有承载文化的能力,它们由高效简便的施工方法和规划布局构成。并不能传唤“人之常情”,不令人产生共鸣,人文关怀缺乏,其更多考虑健康卫生、效率效益、配套服务等因素。不禁令人质疑,在不久的将来,大量的商业综合体、联排住宅、点式办公楼、裙房底商等建筑能否成为珍贵的历史保护建筑?
而传统历史建筑的珍贵恰恰在于其具有一定的人文关怀,具有各自的特点,同时也体现了民俗文化特征,如客家围屋体现了团聚、团结、谦逊的客家文化,代表了南迁的原汉人对安全感和归属感的追求和对客乡的尊重;南方的骑楼,是近代商住建筑的代表,即依附在骑楼上的筒子楼,体现了南方人为了躲避潮热,创造干燥阴凉环境的智慧,也反映了开放包容,以和为贵的粤东文化;为了充分利用土地,上海将欧洲的联排式住宅和中国传统的三合院与四合院相结合,设计出布局紧凑、既可以提高建筑密度又能保证较多的居室的里弄住宅。鳞次栉比的弄堂交织着一代上海人琐碎的日常生活,承载了一代人的感动,具有独特的烟火气息。
(二)城市文化的经济效益
利用良好的城市文化进行环境建设往往能够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在网红经济上即得可到体现,如重庆的洪崖洞、宽窄巷子,西安的南门桥洞,北京故宫,云南古镇等,不难发现经久不衰的网红空间大多承载在历史风貌建筑上。
去年,广州爆红的打卡点超级文和友引起人们关注。该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还原老旧社区的原貌,满足顾客的怀旧心理。广州向来是一个繁忙的城市,许多外来的工薪阶层或个体户来这里讨生活,不同的文化之间交流碰撞,又衍生出新的文化,给广州带来独特的市井文化和烟火气息。他们生活压力普遍较大,繁忙工作一天的人把疲惫丢给宵夜,把情绪丢给酒精,就形成了夜宵经济。文和友正是抓住了这点,将广州的市井文化凸显了出来。
从城市文化的角度来说,市井文化、夜市文化仅仅只是城市精神文化中的一部分,还有各种形形色色的城市文化可以发掘,对文化的有效发掘可以起到增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关键作用。如广州动漫星城正是抓住了新颖的动漫二次元文化,不仅形成了动漫产业,还活化了地下空间,体现了文化空间建设的力量。
三、城市文化引导的内涵
城市文化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构成,对城市文化的引导也应该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一)物质文化引导
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都属于城市宏观文化体现,物质文化可能体现在城市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代表现代文化,或者具有地域风情的历史街区及能够凸显民俗风情的空间,代表这座城市最原始的特征。而在经济竞相发展的过程中,往往是历史街区受到城市现代功能化建筑的挤压,处于劣势地位。
历史建筑比现代建筑更具有文化底蕴,由于科技水平有限,在建造工艺和建材选择上能充分反映所属社会生产力概况和人民智慧,即使历史建筑或构筑物再普通,但也是经典的,应当对珍贵的历史建筑立牌保护,对历史街区周边进行风貌控制,以最大限度保留原始建筑肌理,同时这项目标等级也应逐渐高于普通城市开发目标。
当民俗文化与现代文化冲突,应当合理对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刀切”,实际上,可以通过深度挖掘地方建筑特色,对破碎化的历史街区进行城市“织补”,建造仿古建筑,重新提升老城区的街道活力,根据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道路、节点、区域、边界、标志等空间对于营造局部的区域概念效果较好,可供城市物质文化空间营造参考。
(二)精神文化引导
精神文化是城市中不同的社群在不同的活动中产生的形形色色的文化,如果说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是星空,那精神文化就是璀璨夜空中的星光点点,也是城市文化中最精彩、最有待发掘的部分。
在关注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同时,每所城市中不同群体的精神文化更需要深层次的解读和发掘,结合城市建成环境进行空间布局,营造出具有独特人文关怀的“精神文化空间”,成为居民喜闻乐见、接受度高的空间,取代千篇一律的城市设计和建材堆砌,可大幅度提升城市的空间文化内涵。
广州的动漫星城基于动漫产业而建的网红空间,提供给热爱动漫的青年人一个文化交流平台,新颖的二次元文化也是城市精神文化的一种;就像广州超级文和友所推崇的市井文化和夜市文化,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高度的老旧社区还原满足了人们的怀旧心理和释放生活压力的心理需求。
城市的民俗文化也就是精神文化想要在当代的城市之中有所体现,首先需要深度挖掘城市文化的本质特征,要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就有意识地进行设计,营造能够反映地方特色的空间,如西安的钟楼,在规划前期就设为了主干道的汇聚点,营造出良好的城市意象,在不知不觉中建造起城市的个性特点,体现出自身特有的文化气息。
四、结语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城市为了追求经济实力和文明水平的象征而形成以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为引领作用的城市“代表性文化”,精神文化即多元、多样的民俗文化逐渐埋没或者受到挤压,成为宏观层面不够关心的议题。而民俗文化需求正是大多数市民所需要的、喜闻乐见的精神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