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合作社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的“2+3+4”教学模式与现实路径研究*——以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1-01-03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韩玉洁俞校明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韩玉洁,俞校明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其革命斗争、社会建设一直与合作社的发展交织在一起,供销社发展史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建设史与改革史,供销合作社文化与共产党的建党精神、革命精神与改革创新精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供销合作社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供销合作社文化融入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学是改进加强高职思政理论课的重要途径,对培养高职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供销合作社文化的基本内涵
“合作社文化内核”发轫于欧文、傅立叶等先哲的人文主义道德理想,以英国“罗虚戴尔公平先锋社”的组织和管理原则为基础,经过无数献身于合作社事业的有志之士的倡导、宣传、示范或实践,由ICA多次归纳、修正和确定,充分反映了国际合作社理论和实践的智慧结晶。可以说合作社文化是一种“舶来品”,但供销合作社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形式,供销合作社文化兼具合作社文化和中国特色文化的特质。供销合作社在多年探索和实践中,孕育了“艰苦奋斗、勤俭办社、心系群众、诚实守信”的浙江新仓经验;“艰苦创业、勤俭办社、一心为民、开拓创新”的河南林州扁担精神;“不怕吃苦、艰苦奋斗、全心服务、一心为民”的北京房山背篓精神等合作社文化。[1]党的十六大以后,凝练概括了“为农、诚信、创业、合作”的新时期供销合作社精神,以这些精神为主要内涵的供销合作社文化被一代代供销合作社人传承、发展、创新和弘扬,成为新时期供销合作社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为农服务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供销合作社文化融入思政课程的现实意义
将供销合作社文化融入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学,是新时代助推高职思政理论课创新和落地的重要举措,对培养高职学生的社会主义的家国情怀和时代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有利于提升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充分发掘和利用供销合作社文化资源,将极大拓展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内涵和外延,丰富其课程教学体系、延伸其教学平台空间、改进其教育教学方式、增强其针对性和亲和力,从而提升教学实效性。另一方面,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供销合作社文化,培养高职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职业自觉。思政理论课教学中,以供销合作社文化去熏陶和润泽高职学生,增强他们对行业文化的认知,培养他们对供销合作社文化的认同。
三、供销合作社文化融入思政课的教学模式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是浙江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下属学校,具有供销合作社文化底蕴,为了打造供销合作社文化融入思政课程的“2+3+4”教学模式,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确定两类教学主题为主线,建立三类教学平台为依托,探索四类教学方式为抓手,推进供销合作社文化资源的开发与教学化改造,探索建立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模式,并健全以师资队伍为重点的支持系统,提升思政理论课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具体内容如下:
(一)开展学情调研,为供销合作社文化融入思政理论课提供基础支持
学情分析主要基于对浙江合作经济管理学院的考察进行。一是了解高职学生对供销合作社文化的基本认知情况。学生整体上不太了解供销社,不了解供销社的发展历史、改革过程以及在发展中形成的供销合作社文化;二是了解供销合作社文化资源在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学中具体利用情况及效果。三是重点了解高职学生的学习需求,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的教学需要,寻找学生的兴趣点与需求点,为定位供销合作社文化的融入内容取舍、融入路径选择和融入方式创新等提供基础性支持。
(二)确定二类主题,重点挖掘和梳理供销合作社革命与建设文化
结合“四史”教育的重点内容,全面梳理社会主义发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史以及共产党建党过程中生动的合作经济发展史,利用案例、文献、事件以及人物生动再现以合作社为主线的百年党史的光辉岁月。在《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课程中,确定了两类主题:供销合作社革命文化和供销合作社建设文化。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专题中,以时间为主线,分别梳理了第一次国内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革命、改革开放以及中国特色主义新时代等重要历史时期,供销合作社发挥的历史作用、涌现的英雄人物和可贵精神。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供销合作社革命精神和供销合作社建设精神两类主题。细分为五个专题精神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
(三)建立三类教学平台,丰富供销社文化融入思政理论课教学的途径
(1)建立文化纵览的网络微平台。建立供销文化微资源库,以课程信息化教学平台为依托,将供销文化用故事、图片、视频等形式呈现,供学生课内外学习与浏览。(2)文化内化的课堂互动平台。借助课堂主渠道,精心设计活动载体,利用优学院、钉钉等移动教学工具推动学生全员参与,形成全员共振的课堂互动平台,并设置对话式、分组讨论等的课堂软环境。(3)文化体验的实践活动平台。基于供销文化的生活性与实践性特质,整合并优化思政理论课现有实践项目,依托浙江经贸学院的校史馆和浙江省供销合作社的陈列馆两大实体,利用“习新社”、学生社团、暑期社会实践等形式,借助党史教育的时代契机,全面升级打造供销社文化融入思政课程的新模式,积极拓展建立具有代表性的供销文化校外社会实践基地,推进学生对供销文化元素的体验与感悟。
(四)探索四类教学方式,创新供销文化融入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形式
(1)主题渗透式教学。利用思政理论课教学平台,以契合思政理论课教学内容的供销文化为素材,“装点”思政理论课,提升思政理论教学的有效性。
(2)主体参与式教学。推动探究式教学、对话式教学与调查式教学等。推动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认知供销合作社文化、体验供销合作社文化,领悟思政课理论,建构自我的价值观。
(3)情景浸润式教学。发挥供销合作社文化的生活性与历史积淀性,创设多种教学情境,尤其是利用网络平台中的视频、图片、文本的资料,把学生带入具体情境之中,为其营造身临其境之感,以此促进学生在直观、形象的体验中受到教育。
(4)对比学习式教学。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供销合作社文化在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历史脉络、文化底蕴和故事主线,比如浙江是“南区精神”“新仓经验”,而北京的供销文化则是背篓精神。
四、供销合作社文化融入思政课的现实路径
(一)重视思政教师对供销合作社文化的研学
行业院校的思政教师不仅要具备一般思政教师的教学能力,还需要结合行业特色进行研学和教改的能力。作为供销行业的思政教师,我们不仅要把宏观的国家政策方针传导给学生也要学懂弄通供销合作社的历史发展与文化脉络,更要注重培养学生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意识,尤其是培养涉农专业学生的大国“三农”情怀,为专业学习提供价值引领与精神动力。
(二)加强对供销合作社文化素材的教学化改造
将供销合作社文化资源这些“非成品”进行“加工”与“修饰”,转化成教育资源,依照教育的形式和特点,遵循时代变迁的要求和当代高职生成长道路的独特性,赋予供销合作社文化资源的思政教育价值。契合思政理论课教学主题与教学形式的课程资源,剔除不适宜思政理论课呈现的素材。处理好供销合作社文化的融入与课程理论教学内容的关系,寻找两者内在的密切联结点和融通性,进而做到供销合作社文化与课程理论教学的有机融合。实现供销合作社文化教学项目与原有课程教学的无缝对接,否则供销合作社文化教学项目极有可能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无法达到其预期的教学价值。
(三)改善供销合作社文化融入思政课的组织生态
供销合作社文化融入思政课程不是点对点的问题,而是面对面的问题,即组织生态问题[2]。第一,形成行业特色融入思政课的普遍共识。在职业院校的实际教学中,思政课与行业特色的融合程度不高。一方面,因为行业特色学院自身的发展路径还未形成比较成熟的模式;另一方面,行业特色融入思政课还未广泛进入学者和实践者的视野。因此,供销合作社文化融入思政课需要形成普遍共识。第二,加强供销合作社文化融入思政课程的顶层设计。供销合作社文化融入思政课程,不仅需要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做好相应设置,也需要各分院做好相应教学安排进行配合,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对思政教师进行供销合作社文化的教育,组织集体备课、筛选教学内容,并进行思政教学化改造。第三,需要凝聚供销合作社文化融入思政课的多方力量。供销合作社文化融入思政课程需要多方力量的助力和支持,省市县供销合作社和基层供销社为学校开展供销合作社文化教育提供学习材料与教学案例,企业与学校形成合作关系,共商共计学校的人才培养与实训实践基地的建设,同时,在学校内部形成教育和学习的良好氛围,促进供销合作社文化更好地融入思政课程。